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5/4/29 14:09:16
摘要:子午是指“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一天之中,“子”时和“午”时是阴、阳的分界点。日中为“午”时,阳最盛;夜半为“子”时,阴最盛。以一年来说,阴历十一月定为“子”月,这个月的冬至,便是一阳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阴而出阳了,同样到阴历五月便定为“午”月,五月中的夏至,便是一阴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阳而入阴了。所以说“子午”两字就代表了时间变化过程中的阴阳消长情况。
查看全文 [ 187字 ]
拼音:zǐwǔliúzhù英文:midnight-noonebb-flow;midnight-noonandebb-flowdoctrine;ziwuliuzhu;概述:子午流注:1.书名;2.子午流注针法所依据的理论。书名·《子午流注》:《子午流注》为书名。元·窦汉卿撰:《子午流注》为书名。旧题元·窦汉卿撰。一卷。佚。见《中国医籍考》。徐卓撰:《子午流注》为书名。徐卓撰。刊于1936年。书据《针...
拼音:zǐwǔfǎ英文:子午法指捻转补泻法。手法捻针时,大指向前推,相当于从子位转向午位;大指往后退,相当于从午位转向子位,故名。《医学入门》:“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伤寒活人书》:“凡妇人病,法当针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意指多用转针易致缠裹滞气。参见“子午补泻”:子午补泻即左右捻转补泻。因左转为顺转,从子位转向午位;右转为逆转,从午位退向子位。故名。《针灸大...
拼音:zǐwǔbāfǎ英文:子午八法指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的合称。《医学入门·针灸》:“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参见“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指按时配穴法的一种。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主要条件,在古代哲学思想“人与天地相参”、“与四时相应”指导下,根据脏腑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
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系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见《子午流注针经》。子午,代表时间;流注:指气血循行。认为人体的气血循行,是从子时到午时,从午时到子时,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阖,开时气血就盛,阖时气血就衰。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
力的另一条焦线;最小弥散圆位于两个主焦线的屈光力中值,该弥散圆位置在临床验光或使用等效球性矫正时被应用。散光可由角膜或晶状体产生。症状体征散光的类型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为规则散光,不相互垂直者为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又分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向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30°称为逆规散光;其余为斜向散光。根据两条主子午线聚焦与视网膜的位置关系...
拼音:zǐwǔliúzhùnàzǐfǎ英文:子午流注纳子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支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取穴。故纳子法又可分为按时循经取穴法和补母泻子取穴法。...
第三针最后取纳穴,作为顺阴阳而调气血的常规三针,得先后,为补为泻,则依病情而定,此为时穴。如时穴与病证相符或针已获效,则不必另配病穴,如不符或针未得效时,则另取病穴以配之。(第一卷491)移光定位和子午流注针法的比较:生物的生理活动与其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直至近代才为人们广泛地注意,遂有“生物钟”与“生理钟”之说。我国古代对此早有认识与理解,并已上升为精湛的理论体系。《素问?藏气法时论...
拼音:zǐwǔliúzhùnàzhīfǎ英文:子午流注纳支法即子午流注纳子法。参见“子午流注纳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支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取穴。故纳子法又可分为按时循经取穴法和补母泻子取穴法。...
寒热之不同,则转针取用出入当适宜所宜。假令病热则刺阳之经,以右为泻,以左为补;病寒则刺阴之经,以右为补、左为泻。此盖用阴和阳、用阳和阴,通变之法也。”参见“捻转补泻”:捻转补泻为针刺补泻法之一。原称子午补泻。是运用左转右转等捻转动作以行补泻的一种方法。所谓左转,是指术者右手拇指前进,食指后退,针身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谓右转,是指术者右手拇指后退,食指前进,针身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般以左转顺阳为补法...
拼音:zǐwǔliúzhùnàgànfǎ英文:子午流注纳干法即子午流注纳甲法。参见“子午流注纳甲法”:子午流注纳甲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干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天干的演变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开穴的取穴法。...
以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为基础,结合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理论制订的一种逐日按时的取穴方法。系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见《子午流注针经》。子午,代表时间;流注:指气血循行。认为人体的气血循行,是从子时到午时,从午时到子时,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阖,开时气血就盛,阖时气血就衰。因而主张以十二经的五输穴为基础,配合日、时的天干、地...
拼音:zǐwǔ英文:子午是指“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一天之中,“子”时和“午”时是阴、阳的分界点。日中为“午”时,阳最盛;夜半为“子”时,阴最盛。以一年来说,阴历十一月定为“子”月,这个月的冬至,便是一阳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阴而出阳了,同样到阴历五月便定为“午”月,五月中的夏至,便是一阴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阳而入阴了。所以说“子午”两字就代表了时间变化过程中的阴阳消长情况。...
拼音:zǐwǔwéijīng,mǎoyǒuwéiwěi英文:“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指一日有十二时辰,以夜半为子,日中为午;日出为卯,日入为酉。子位于北,午位于南;卯位于东,酉位于西,故日子午(南北线)为经,卯酉(东西线)为纬。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
拼音:zǐwǔyínshēnzhǔhuǒ英文:子午寅申主火为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子午寅申主火热(暑)之气。《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所指即为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
拼音:qiāzhǐtuīsuàn:zǐwǔliúzhùjiǎnbiànkāixuéfǎ英文:《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简便开穴法》为书名。刘世琼、焉卫平、尉建编著。2007年9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该书具体介绍了“流注”的含义、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纳甲法”简便开穴、掐指推算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拼音:nàzhīfǎ英文:纳支法为子午流注方法之一。是一种以一天十二时辰配合十二脏腑推算按时开穴的子午流注针法。因十二地支以子为首,所以也称纳子法。《难经-七十二难》丁德用注:“其经络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时,皆相合。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针扪穴,名日随而济之。”大全》载《十二经纳地支歌:“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临床应用,...
拼音:zǐwǔwán英文:概述:子午丸为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七方。处方:榧子仁二两,莲子肉(去心)、枸杞子、龙骨、巴戟天(去心)、炒补骨脂、琥珀、楮实(去壳)、枯矾、赤茯苓(去皮)、白茯苓(去皮)、莲花须(盐蒸)、芡实、煅牡蛎、文蛤各一两,朱砂一两半。榧子(去壳)60克莲肉(去心)枸杞子白龙骨川巴戟(去心)破故纸(炒)真琥珀(另研)芡实苦楮实(去壳)白矾(枯)赤茯苓(去皮)白茯苓(去皮)文...
zǐwǔliúzhùwēichùlǐjī英文:子午流注微处理机是指一种子午流注开穴法应用计算机仪。该机将中医针灸理论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美国Intel公司48系列微处理器作为主机。可根据公历年、月、日、时、分,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四种方法求得流注穴位,同时显示泻子、泻母;还能进行逆推算,按所需穴位求得预约诊疗时间。为适应在不同时区使用,该机还具有各地时差自动调整功能。...
拼音:zǐwǔliúzhùzhēnjīng英文:《子午流注针经》为书名,针灸著作。三卷。约12世纪初金·何若愚撰。后经金·阎明广注释。卷上为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书中探经络之原,求针刺之理,阐述营卫之清浊、区分孔穴之部位。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是现存最早的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
拼音:zǐwǔliúzhùzhúrìànshídìngxuégē英文:《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为歌赋名。明·徐凤撰。见《针灸大全》。该歌诀为十首七言韵语,内容按十天干分述各日时子午流注用穴。后记曰:“余今将流注按时定穴,编成歌括十一首,使后之学者易为记诵,临用之时,不待思忖。”以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转载,为子午流注配穴法的主要歌诀。...
拼音:zǐwǔlián英文:awaterlily;概述:子午莲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睡莲之别名。别名:瑞莲、子午莲、茈碧花来源及产地:睡莲科植物睡莲NymphaeatetragonaGeorgi的花。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功能主治: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并可消暑解酲。用法用量:煎服:7~14朵。...
拼音:zǐwǔguǎn英文:meridionalcanal子午管(meridionalcanal)系栉水母之胃水管系的一部分。其数目与从辐管相同,为8条。一般其上下两端终于盲管,但瓜水母属(Beroe)的子午管分支很细,且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网状。发达的生殖腺位于此水管壁上。...
拼音:zǐwǔliúzhùchuánzhēn英文:《子午流注传真》为书名。王立早撰。1983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介绍子午流注取穴方法及气血流注等理论。...
拼音:zǐwǔliúzhùnàjiǎfǎ英文:子午流注纳甲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又称“纳干法”。其取穴方法是按天干的演变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开穴的取穴法。...
拼音:zǐwǔliúzhùnánshuō英文:《子午流注难说》为书名。吴榷仙著。1958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首列子午流注环周图。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本输穴说难;下卷主要介绍针刺补泻手法、针效、针灸禁忌等基础理论。...
拼音:zhìzhuózǐwǔwán《鳞爪集》卷二:方名:治浊子午丸组成:榧子2两(去壳),苦楮实1两,琥珀1两,赤苓1两,朱砂1两5钱,莲肉1两(去心),补骨脂1两(炒),芡实1两,白苓1两,杞子1两,巴戟1两(去心),白牡蛎1两(煅),龙骨1两,文蛤1两,枯矾1两,莲须1两(盐蒸),肉苁蓉18两(酒蒸烂)。主治:心肾俱虚,梦寐惊悸,体常自汗,烦闷短气,悲忧不乐,消渴引饮,旋下赤白,停凝浊甚;四...
拼音:fǎnzhuǎnzǐwǔquán英文:反转子午拳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上体左转呈左弓箭步,两手握拳,贴于胸侧,左臂屈肘外展,使肘与肩平,拳心朝下;右手拳心向下,迅速向前击出,收回原处,上臂外展呈外展位。然后换右弓箭步,交替反复行之。...
拼音:zǐwǔjīng英文:《子午经》为书名。旧题周·秦越人撰。一卷本。宋《群斋读书后志》称本书:“论针砭之要,成歌咏,后人依托者。”现残存针灸避忌部分,收于《说郛》第一百零九卷。...
拼音:zǐwǔdǎojiù英文:子午捣臼为针刺手法名。出金·窦汉卿《金针赋》。其法“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左转九次,再紧提慢按,右转六次。如此反复多次,能导引阴阳之气,用以治疗水肿、气胀等症。...
拼音:zǐwǔquánshì英文:子午拳势为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握拳置于腰际,一拳翻转用力向前击前,瞬时开掌抢拿后,收回原处,两手交替进行。...
音:zǐwǔliúzhùtuīnáfǎ英文:纳子法: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的气血循行,一天中的24小时分布,从半夜子时,即23时至次日1时为气血输注胆经起,按顺序。相推时辰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经脉为胆、肝、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补母泻子配穴法:补母泻子配穴是根据脏腑配合时辰,结合各经症状的虚实,通过十二经的井荥输经合(五俞穴)的五行关系,...
拼音:liúzhùzhǐwēifù英文:《流注指微赋》为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初载于《子午流注针经》。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该书收载窦桂芳所辑的《针灸四书》,后《针灸聚英》等书转载此赋时,误作“窦桂芳撰次”。《流注指微赋》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賾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这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子午流注针经》刊...
拼音:nàgànfǎ英文:纳干法为子午流注方法之一。是一种以天干配合脏腑、经脉推算每日开穴的子午流注针法。《针灸大全》载有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在这个基础上,还应掌握阳进阴退、阳日阳时开阳(经)穴、阴日阴时开阴(经)穴、逢输过原、气纳三焦、血归包络等内容,才能有序推算。参见子午流注条。因天干以甲为首,所...
拼音:xǔzhíréng英文:许直礽为现代针灸家。精“子午”“灵龟”之法。吴榷仙曾从学之。参见吴櫂仙:吴櫂仙为现代针灸学家。名显宗。四川巴县人。曾从许直礽学“子午”“灵龟”之法。重医德,济贫病,善诗文,治学严谨。著有《灵枢语释》《子午流注说难》等书。...
开取三焦经的腧穴。意指当阳干的重见时,分别按生成的关系取三焦经的五腧穴。如甲日甲戌时开胆经井(金)穴足窍阴,丙子时开小肠经荥(水)穴前谷,戊寅时开胃经输(木)穴陷谷,庚辰时开大肠经经(火)穴阳溪,壬午时开膀胱经合(土)穴委中(如甲日于甲戌时开胆经井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戊寅时取胃经输穴,庚辰时取大肠经经穴,壬午时取膀胱经合穴,至甲申时重见甲,取三焦经荥(水)穴)。至甲申时重见甲,此时五输穴已经...
旋,以达通行经气的作用。《金针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指人部、中层),上下左右,四周飞旋”。治病八法:《金针赋》中提出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进气与留气、抽添等复式针刺补泻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是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治病八法有一定的动作规范。烧山火法:方法:依穴位可刺深度分浅、中、深三层或浅、深两层操作。针刺先浅后深,...
拼音:cáoyīmíng英文:曹一鸣为现代针灸学家。浙江鄞县人。广西派针灸家罗哲初的门生,对子午流注说颇有研究,整理挖掘“子午流注养子时刻注穴法”,公诸于世。并主持编写《腧穴学》。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天津中医学院教授等职。...
拼音:yángrìyángshíkāiyángxué英文:阳日阳时开阳穴为子午流注用语。子午流注的开穴规律,逢阳日,必在属阳的时辰内开阳经的穴位。例如甲日甲戌时开足少阳胆经的井穴窍阴;丙子时开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前谷等。《针灸大全》中所说的“阳日无阴时”即指此而言。...
经脉的血气盛衰,各有一定的时刻,古人以十二地支相配,一经一时,依次而行,称为纳支。即肺经寅时,大肠经卯时,胃经辰时,脾经己时,心经午时,小肠经未时,膀胱经申时,肾经酉时,心包经戌时,三焦经亥时,胆经子时,肝经丑时。当经脉流注时刻已至,至当经气大盛时,用针迎而夺之,损其有余,是为泻法,如肺经实证,应于寅时针刺。经脉流注时刻已过,经气衰退后进针,随而济之,以补充其不足,是为补法,如肺经虚证,应于卯时...
拼音:zhēnjiǔshíjiānyīxuégàilùn英文:《针灸时间医学概论》为书名。殷克敬编著。2007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该书主要内容包含针灸时间医学的渊源、历法知识、《河图》、《洛书》与八卦的概述、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知识以及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和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取穴方法。...
拼音:liúguànjūn英文:刘冠军为现代医学家、针灸学家。吉林人。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注重辨证论治,四诊合参,针药并举。对脉诊、子午流注等亦有较深研究。撰《现代针灸医案选》《脉诊》《子午流注易通》等书。...
拼音:yángrìwúyīnshí,yīnrìwúyángshí英文:“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为子午流注用语。在子午流注中,阳日阳时开阳经腧穴,阳日中的阴时均为闭穴;阴日阴时开阴经腧穴,阴日中的阳时均为闭穴。因称。...
拼音:yīnrìyīnshíkāiyīnxué英文:阴日阴时开阴穴为子午流注用语。子午流注的开穴规律,逢阴日,必在属阴的时辰内开阴经的穴位。如乙日乙酉时开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丁亥时开手少阴心经的荥穴少府等。《针灸大全》中所说的:“阴日无阳时”即指此而言。...
拼音:wúxiǎnzōng英文:吴显宗即吴榷仙。吴櫂仙为现代针灸学家。名显宗。四川巴县人。曾从许直礽学“子午”“灵龟”之法。重医德,济贫病,善诗文,治学严谨。著有《灵枢语释》《子午流注说难》等书。...
拼音:wúzhàoxiān英文:吴櫂仙为现代针灸学家。名显宗。四川巴县人。曾从许直礽学“子午”“灵龟”之法。重医德,济贫病,善诗文,治学严谨。著有《灵枢语释》《子午流注说难》等书。...
拼音:cóngfúguǎn英文:adradialcanal从辐管系栉水母的胃水管系之一部分。正辐管可分成间辐管,后者再一分为二后通至体表的部分为从辐管。共8条,位于从辐面(从辐)内。正辐管、间辐管和从辐管均为水平走向;与此相反,在体表下纵行(子午线方向)的管为子午管,与从辐管成直角。...
拼音:shàngjiàn英文:上见为运气术语,即指司天。《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子午之岁,上见少阴。”谓逢子年午年,则少阴司天在上。...
值日为例,在甲戌时开井穴窍阴,到第二日乙日的戊寅时开胃经输穴陷谷的同时开胆经原穴丘墟,从戌到寅,正隔四个时辰八小时,故宜牢记原穴皆在开井之后的四个时辰开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如甲戌时开胆经井穴窍阴,丙子时取小肠经荥穴前谷,戊寅时取胃经输穴陷谷,同时取胆经原穴丘墟。《针灸大全》论子午流注之法:“经中必有返本还原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户也。”“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输,而又并过胆原。”...
亮,较狭、移动快。注意镜柄偏动方向须与光带垂直,例如向左右偏动检查180°子午线上屈光状态时,光带位置应在90°。示指旋转灯座管,检查者观察各子午线上瞳孔内光线有无区别,若无区别,则说明并无散光;若光带宽狭度、明暗度、顺逆动不同,则说明有散光存在,同时能较快地找出互相垂直的二主要子午线的位置。一般只须比较90°与180°子午线及45°与135°子午线上有无差别即可。此法验光一律用球镜。即中和顺动光...
拼音:yángrìyángshí,yīnrìyīnshí英文:“阳日阳时,阴日阴时”为子午流注用语。即每日每时的阴阳属性是以天干和地支所属的阴阳而定,如甲子为阳日阳时;乙丑为阴日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