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5/4/29 14:09:16
摘要:子午是指“子”、“午”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时辰。一天之中,“子”时和“午”时是阴、阳的分界点。日中为“午”时,阳最盛;夜半为“子”时,阴最盛。以一年来说,阴历十一月定为“子”月,这个月的冬至,便是一阳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阴而出阳了,同样到阴历五月便定为“午”月,五月中的夏至,便是一阴生的时期,也就是说将从阳而入阴了。所以说“子午”两字就代表了时间变化过程中的阴阳消长情况。
查看全文 [ 187字 ]
【摘要】目的拟从数学角度对角膜前后表面形状系数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旨在建立其数学模型。方法对每位研究对象行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采集角膜顶点、主子午线上距角膜顶点分别为1.5mm、2.5mm、3.5mm、4.5mm处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及厚度值;建立角膜前后表面形状系数数学模型。结果角膜前表面形状系数数学模型:陡峭子午线:e2=1-(15.61z-y2)/z2,扁平子午线:
流注医学在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文化科学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钟”。什么是子午流注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天干地支纪时标位的方法,子午流注,从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为什么在十二支中独取这两个数呢?是因为“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注”两字,是
;规则散光是指弯曲度最大的子午线与弯曲度最小的子午线正好垂直,用柱镜矫正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其中规则散光又可分为: (1)单纯近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 (2)单纯远视散光:为一条主要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成像,和它垂直的另一条子午线上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聚焦成像。 (3)复性近视散光:两条互相垂直的主要
构成与分布第二节经络系统的功能与作用第三章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第一节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的理论基础第二节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子午流注、灵龟飞滕八法各法开穴规律第四章子午流注养疗按摩第一节按摩史简述第二节“子午流注”与按摩的关系第三节“子午流注”与养疗按摩法第四节“子午流注”养疗按摩的特点第五章子午流注按摩法第一节按摩八则第二节”子千流注“按摩手法作者:http://www
9-11-1字数:246000版次:1a内容提要:为了普通按时辰点穴治疗疾病的知识,让广大群众掌握该疗法,以利于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笔者根据祖传的按时辰点穴按摩疗法和临床实践,参考有关资料,编写了《子午点穴疗法》一书。本书对临床、教学、科研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供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学生和自学者学习参考,更是家庭自我诊疗的必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子午点穴疗法的基本知识、一百多种常见病的点穴法及自我点
司机。因常年驾驶车辆风吹受凉,左肩疼痛、发凉、麻木8年余,在当地医院针灸、理疗、服药病情可有好转,停针停药病情仍如以前,于2009年阴历8月16日前来就诊。治疗时按灵龟八法按时开穴,当日阴历16日壬午日乙巳时开列缺,配照海、后溪、曲池、外关、肩髃等穴,用烧山火手法。次日癸未日戊午时开申脉,配后溪、合谷、曲池、外关等穴,热补法轮流按时开穴,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自告痊愈,随访未复发。 3
【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取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取穴组(观察组)75例和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组)71例。对照组按中医辨证与循经取穴,取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观察组在常规针刺组取穴的基础上加子午流注取穴。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两个疗程后子午流注组愈显率为90.67%,常规针刺组为69.02%,差异有统计学意
验案3则简介如下。1小儿复感 王某,女,4岁,2006年6月4日下午两点半来诊。其母代诉:患儿反复感冒2年余。患儿平素食欲不振,动辄汗出,稍受风寒即咳嗽、鼻塞、流清涕。刻诊:体温37.8℃,咳嗽、流清涕,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无力。刘老师认为:此证属肺脾气虚、体虚感冒,治宜补脾益肺。此患儿就诊时间为“甲子日的“辛未时,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此时
子午沙鼠 学名Merionesmeridianus(Pallas)属啮齿目,仓鼠科。别名黄耗子、中午沙鼠、午时沙土鼠。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和河北张家口向西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新疆等省区。寄主蔬菜、杂草和牧草、粮食作物。为害特点主要为害植物种子及其营养体,秋季盗贮粮食,在黄土高原,其洞穴可加速水土流失。形态特征体长100—150mm,尾长近于体长,耳壳明显突出毛外,向前折可达眼部。体背毛浅棕黄
子午八法 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的合称。《医学入门》:“言子午八法者,子午流注兼奇经八法也。”作者:
曲骨、归来。操作:常规消毒,按迎随补泻的泻法针刺。每月治一疗程(每疗程针灸7次)。共治4个疗程,患者已怀孕,9个月零10天顺产一女婴。4体会不孕症是妇科疑难病症之一,历代医家应用药物治疗者甚多,而用子午流注开穴针灸治疗的罕见。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俞、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来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刺取穴法。笔者二十
子午寅申主火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子午寅申主火热(暑)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所指即为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作者:
【摘要】目的运用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治愈荨麻疹。方法对50例荨麻疹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46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结合对荨麻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关键词荨麻疹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结合“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计年计月计日计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灵龟八法”是运用古
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子细详。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子午流注针法 ①按时配穴法。系以日时干支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的时间,据此选配各经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见《子午流注针经》。子午,表示昼夜时间的变化;流注,表示气血的运行。气血循经运行随着时间变化而有盛有衰,气血盛时穴“开”;气血衰时穴“阖”。《针灸大全》载《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对开穴有具体记载。总的原则:阳日、阳时取阳经五输穴;阴日、阴时取阴经五输穴。日时干支逢单为阳,逢双为阴。十天干配合脏
采气、聚气、行气的通道和载体,针灸在激发人体康复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别作用,已经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如果把上述方法仅仅作为寻找时间穴位的工具来用,那实在埋没了它们巨大的潜在功能。本文试图对子午流注的时空结构做一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一个新定义和完整用法:时空针灸治疗学。l传统认识 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法所描述的是人体十-/E_经和五输穴(包
中风。不能使之呼吸者奈何。曰候其自然之呼吸而转针。若当吸不转。令人以手掩其口鼻。鼓动其气可也。噫补泻提插。分男女早晚。其理深微。原为奇经不拘十二经常度。故参互错综如是。若流注穴。但分左右阴阳可也。尝爱雪心歌云。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此子午兼八法而后全也。《子午流注说难》近代吴棹仙公元1956年
《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著作。三卷。约12世纪初金·何若愚撰于1153年。后经金·阎明广注释。卷上为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书中探经络之原,求针刺之理,阐述营卫之清浊、区分孔穴之部位。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是既知最早的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的飞腾八法或灵
溶阿斯匹林片100mg,1次/日,口服,倍他乐克12.5~25mg,2~3次/日,口服,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硝酸甘油片0.5mg。治疗组患者加用智能电针仪针灸治疗。 1.2方法智能电针仪由山东大学电子工程系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共同研制(1996年1月通过鉴定)。子午流注是根据人体十二经络的气血流注,将脏腑配合在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上,依其变化规律,取穴针灸法。该机输出8路双相脉冲,并加入子午流注
子午法 针刺补泻法之一。即捻转补泻法。《席弘赋》:“左右捻针寻子午。”转针时,大指向前推为从子位到午位,大指退后为从午位到子位。《医学入门》对“子午”的注释:“从子至午,左行为补;从午至子,右行为泻。”《伤寒活人书》:“凡妇人病,法当针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意指多用转针易致缠裹滞气。作者:
。(一)男子午前左手阴经降。从胸走手。左手阳经升。从手走头。右手阳经降。从头走手。右手阴经升。从手走胸。右足阴经降。从胸走足。右足阳经升。从足走头。左足阳经降。从头走足。左足阴经升。从足走胸。(二)男子午后右手阴经降。从胸走手。右手阳经升。从手走头。左手阳经降。从头走手。左手阴经升。从手走胸。左足阴经降。从胸走足。左足阳经升。从足走头。右足阳经降。从头走足。右足阴经升。从足走胸。(三)午前泻针手法
子午捣臼达者稀,九八七出莫更移, 万病自然合天数,放教病者笑微微。作者:
说、经络学说为佐证,探讨中风病之主要病机。1中风病高发时段:肺经当令子午流注理论源于《内经》,始成《甲乙经》,盛于金元,统于明代,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代表干支阴阳.表明时间推移,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流注比喻人体气血运行.有如流水灌注之意。理论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有规律地走行于十二经脉,期间盛衰有时.如潮涨潮落。气血在十二经的流注次序与
以毫针刺法,先针主穴,后针配穴,平补平泻,10天一疗程。 主穴:按子午流注纳甲法推算出患者就诊时的开穴,取双侧。如92年4月25日9时就诊,其时为辛日已时,按纳甲法开然谷、阴谷二穴,此即为主穴。26日9时就诊,则为壬日已时,开太冲穴,为主穴(依此类推,见纳甲法表开穴)。 配穴:翳风、颊车、地仓、迎香、下关、水沟、承浆、阳白、攒竹、四白、巨。每次按病情选1~3穴。 中医理论认为:面瘫一证,多
子午补泻 针刺补泻法之一。即左右捻转补泻。左转为顺转,从子位转向午位;右转为逆转,从午位退向子位。《针灸大成》:“此乃宣行荣卫之法也。故左转从子,能外行诸阳;右转从午,能内行诸阴。”又:“男子……以阳为主,故左转顺阳,为之补;右转逆阳,为之泻。女子……以阴为主,故右转顺阴,为之补;左转逆阴,为之泻。此常法也。然病有阴阳寒热之不同,则转针取用出入当适宜所宜。假令病热则刺阳之经,以右为泻,以左为补;
in。针刺3天,仍定时疼痛,但每次时间缩短为20min左右;续刺2天,疼痛明显缓解,且发作不再定时(或午后1时或晚7时左右);再刺2天,疼痛症状全部消除。虑其远道来川,恐复发难医,故巩固7天,再无疼痛,欢喜而归。随访半年未复发。按语:此顽固性剧痛案,实属罕见,在治疗上笔者认为应从中医经络学说和子午流注学说入手,其原因有二:一是患者症状单一,只有后枕部疼痛,而脑后枕骨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所过之
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针灸歌诀名。出《针灸大全》。该歌诀为十首七言韵语,内容按十天干分述各日时子午流注用穴。后记曰:“余今将流注按时定穴,编成歌括十一首,使后之学者易为记诵,临用之时,不待思忖。”以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转载,为子午流注配穴法的主要歌诀。作者:
对疾病转归的判断等各学科中.行之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形成了中医时间观。中医时间观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中医学的一大治则因时制宜就是时间治疗学的具体应用.是中医时间医学的精华。祖国医学时间学说包含有识子午、法阴阳、明转变、观盈亏、晓寒热等内容,其所依据的是自然现象作用于人体的结果。 识子午视脏腑气血盛衰施治。子午流往是一种气血运行时间理论。所谓子午,代表春秋、寒热、水火、山泽、日月、阴阳等,又指年
《子午流注针经》 针灸著作。三卷。约12世纪初金·何若愚撰于1153年。后经金·阎明广注释。卷上为流注指微赋、流注经络井荥说、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书中探经络之原,求针刺之理,阐述营卫之清浊、区分孔穴之部位。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是既知最早的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的飞腾八法或灵
子午捣臼 针刺手法之一。出《金针赋》。其法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左转九次,再紧提慢按,右转六次。如此反复多次,能导引阴阳之气,治疗水肿、气胀等症。作者:
老年人79只眼和29例青年人54只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验光,对所得的角膜地形图参数:模拟角膜曲率(SimK)、角膜不规则指数和形状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逆规性散光33例(41.78%),近水平子午线曲率SimK1为(43.77±1.36)D,角膜不规则指数为(0.95±0.33)D,均高于青年组[(42.72±1.57)和(0.68±0.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徐氏书今较正)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子午为阴阳之消息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三焦寄于丙。包络寄于丁。以类从也(旧本三焦寄于壬。包络寄于癸。误)每经之中。有井荥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
者肝也,喜叫者肝也,喜泣者肝也,其病众多,不可尽言。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经以观之,甲乙者,日之春也;丙丁者,日之夏也∶戊己者,日之四季也;庚辛者,日之秋也,壬癸者,日之冬也。寅卯者,时之春也;巳午者,时之夏也∶辰戌丑未者,时之四季也;申酉者,时之秋也;亥子者,时之冬也。括其要者,惟《明堂》二诗。一诗∶甲胆乙肝丙小肠;一诗∶肺寅大卯胃辰经,见运气总论。凡人秉天地壬之气生,膀胱命门癸生肾,甲生胆
初一日子午末。二日丑未初。三日丑未正。四日丑未末。五日寅申正。六日寅申末。七日卯酉初。八日卯酉正。九日辰戌正。十日辰戌末。十一日巳亥初。十二日巳亥正。十三日巳亥末。十四日子丑初。十五日子丑正。十六日子丑末。十七日子午末。十八日丑未初。十九日丑未末。二十日寅申初。廿一日寅申末。廿二日卯酉初。廿三日卯酉正。廿四日卯酉末。廿五日辰戌初。廿六日辰戌末。廿七日巳亥正。廿八日子午初。廿九日子午正。三十日子午
气日交当年初之气分,主六十日,余八十七刻半,至春分前六十日而有奇。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木之位,风之分也。天度至此,风气乃行,天地神明号令之始也,天之使也,天气加临。(前有四六天交时刻法,具载前也。)子午岁,太阳(寒水,为初。)居之,为寒,凛冽霜雪水冰也。初之气者,气乃迁,暑将去,寒乃始,蛰虫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烈,阳气郁,民乃周密,关节禁固,腰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丑未岁,厥阴居之,为大风
手大指内太阴肺,少商为井荥鱼际,太渊之穴号俞原,行入经渠尺泽类。盐指阳明曰大肠,商阳二间三间详。合谷阳根据穴取,曲池为合正相当。中指厥阴心包络,中冲掌中劳宫索,大陵为俞本是原,间使从容求曲泽。无名指外是三焦,关冲寻至液门头,俞原中渚阳池取,经合支沟天井求。手小指内少阴心,少冲少府井荥寻,神门俞穴为原穴,灵道仍须少海真。手小指外属小肠,少泽流于前谷内,后腕骨之俞原,阳谷为经合少海。足大指内太阴脾,井
间气之设,逐年轮行,原为客气言之,若主气,则上下左右,俱一定不移。子午君火司天,卯酉燥金在泉,寅申相火在泉右间,辰戌寒水在泉左间,丑未湿土司天左间,巳亥风木司天右间。子午二年∶太阳为初气,厥阴为二气,少阴为三气,太阴为四气,少阳为五气,阳明为终气。卯酉燥金司天,子午君火在泉,巳亥风木在泉右间,丑未湿土在泉左间,辰戌寒水司天左间,寅申相火司天右间。卯酉二年∶太阴为初气,少阳为二气,阳明为三气,太阳为
午后升阳要搓搓,气下搓搓取热和,伸提急用气下法,再取升阴血气过。《针灸神书》
开穴,因此空下10个时辰为“闭穴。养子时刻注穴法开井穴则根据时干,其返本还原亦据时干。纳甲法以各经值日为主,而养子时刻注穴法以各经值时为主。每日无论日干为何,只要时干为甲(包括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戊)均按窍阴、前谷、陷谷过丘墟、阳溪、委中顺序开穴(纳穴除外);只要时干为乙(包括乙丑、乙卯、乙巳、乙未、乙酉、乙亥)均按大敦、少府、太白过太冲、经渠、阴陵泉顺序开穴(纳穴除外)。
芒从内,往下为迎。足三阳,从头至足,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足三阴,从足至腹,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手三阴,从脑至手,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大要以子午为主,左为阳(从子至午,左行为补),右为阴(从午至子,右行为泻,阳主进,阴主退),手为阳(左手为纯阳),足为阴(右足为纯阴)。左手阳经,为阳中之阳,左手阴经,为阳中之阴。右手阳经,为阴中之阳,右手阴
《流注指微赋》 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賾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这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子午流注针经》刊于窦桂芳所辑《针灸四书》中,后《针灸聚英》等书转载此赋时,误作“窦桂芳撰次”。作者:
《流注指微赋》 针灸歌赋名。金·何若愚作。出自《子午流注针经》,内称“原夫《指微论》中,賾义成赋”,即何氏先写成《流注指微论》,后又改写为《流注指微赋》。这是一篇关于子午流注法的早期著作。《子午流注针经》刊于窦桂芳所辑《针灸四书》中,后《针灸聚英》等书转载此赋时,误作“窦桂芳撰次”。作者:
纲目水草部入苹,以为此即大叶之苹也。古人以为食品,祭用苹蘩,即此。今浙人呼为子午较荷而小,缺口不圆,入夏开白花,午开子敛,子开午敛,故名。采花入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煎汤服,用七朵或十四朵。杭城张子元扇店,施此救人多年矣。《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765年
纳干法 子午流注针法内容之一。指十二经配合十天干,又称纳早法,因天干以甲为首,故名,子午流注针法即按日子所属天干开取某经五输穴。《针灸大全》载有《十二经纳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作者:
眼检影验光的处方记录及其相关的其它问题做下列简述。 1处方 见图1。(1)图A示90°、180°轴方向均无屈光度的正视眼。众所周知,轴和子午线的概念有所不同,除了眼轴以外,这里所说的轴实指眼球的子午线而言;(2)图B示90°轴向上有+1.00D的屈光度,180°轴向上无屈光度。图C示180°轴向上有+1.00D屈光度,90°轴向上无屈光度。若开具眼镜处方,就有两种记录方法:(1)图B:+1.0
\r子午二年六气主客图\ps112a7.bmp\r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医门补要》清赵濂公元1644-1911年
子午捣臼达者稀。九入七出莫更移。万病自然合天数。故教病者笑微微。《针灸聚英》明·嘉靖八年高武公元1529年
。上腹疼痛剧烈,辗转不安,右上腹肌肉紧张,轻度压痛,经西医诊断为胆道蛔虫,给茄合剂止痛无效。改用针刺治疗,取穴中脘、阳陵泉等穴,施以龙虎交战手法,痛随缓解,留针30min,痛即止。翌日(3月10日)午时阵发性剧痛,捧腹大哭,是日正当戊日午时而采用纳甲法,先针刺厉兑穴,后针中脘、阳陵泉等穴,手法同前日。针甫下,痛立止,观察两天,未复发,饮食如常,痊愈出院。可见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条件为主要的针法,疗
夫子午流注者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余两经者乃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奇于壬癸亦分派于十干且每经之中有井荣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而阳井金阴荣火而阳荣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矣经中又有返本
。呕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针灸针入五分。不宜灸。按∶以上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为心本藏之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五穴。乃扁鹊所增。本输篇并未记载。然神门一穴。照子午流注甲己日卯时针之。治大小人痫证有特效。(仙)用针数十年。心本藏九穴。仅取神门一穴。余八穴未曾一次取用。盖尊经旨。外经病而内不病。独取其经于掌后兑骨之端之正义。兑骨即掌外侧腕后高起之踝骨。手踝骨向内
,占81.37%;褐家鼠19只,占18.63%。 3.2 野鼠 公顷夹日法做单公顷样方10个,共布夹145盘,捕鼠10只,平均野鼠密度1只/公顷,最高鼠密度为4只/公顷。其中子午沙鼠7只、小家鼠2只、达乌尔黄鼠1只,以子午沙鼠为优势种,占70%。五米夹线法共布夹200盘,捕鼠12只,平均鼠密度为6%。其中三趾跳鼠7只、子午沙鼠4只、达乌尔黄鼠1只,三趾跳鼠为优势种,占58.3%。 4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