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zhōng zhǔ
Zhōngzhǔ TE3[中国针灸学词典]
zhōngzh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TE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J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 中渚 | ||
汉语拼音 | Zhongzhu | ||
罗马拼音 | Chungchu | ||
美国英译名 | Middle Island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TE3 | |
日本 | 3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TR3 | |
富耶氏 | TR3 | ||
德国 | 3E3 | ||
英国 | T3 | ||
美国 | TB3 |
中渚为经穴名(Zhōngzhǔ TE3)[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1]。中渚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输穴,五行属木[2]。中即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1]。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耳呜,热病,面赤,目翳,视物不清,咽肿,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
中即中间,渚即水中小洲,此穴在五输流注之中间,经气如水循渚而行,故名中渚[1]。
中,指人身元气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根也。”注:“谓生气之根本,发自身形之中。三焦正为人身元气之根本也。”渚,水歧也,又小沙洲也。渚,本作陼。《说文》:“如渚者陼丘,水中高者也。”段注:“《释水》曰: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三焦水道似江,穴居其中如渚,本穴在小指次指掌骨间,循手少阳之脉,由关冲通此而走于阳池,犹水流绕洲而成渚也。手三阳之脉,顺行手背,而本经居三阳之中间,水流成渚,其势较缓,能使水液留涟,故本穴治症略同液门。《子午流注说难》:“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又为元气之所聚,亦为治情志病症所当取。后世针灸歌赋均多“脊间心后针中渚”之说,而情志病正与心神有关也。[3]
手背[4]
标准定位:中渚穴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5]。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2]。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第四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微握拳取穴[1]。
中渚穴在手少阳三焦经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肌肉)
中渚穴在手背的位置(骨骼)
俯掌,液门穴直上1寸,即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四、五掌骨间,第四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微握拳取穴[1]。
俯掌,液门直上1寸,当第4、5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抬臂俯掌,手背部第4、第5指指缝间掌指关节后可触及一凹陷处即是中渚穴[7]。
中渚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的静脉网由接受由手指、手掌浅层和深部的静脉。手背深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深两层筋膜在指蹼处相互结合,并在掌骨底以纤维膈相连。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第四三、四伸肌腱之间,深达第四掌骨间隙的骨间肌。
皮肤→皮下组织→骨间背侧肌[8]。
浅层有手背静脉网和尺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尺神经肌支和掌背动脉分布[8]。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并有手背静脉网和第四掌背动脉通过[2]。
中渚穴具有清热通络,开窍益聪的功效。
中渚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故取中渚穴可治疗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9]。
手少阳经循行“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近于侧头部,入耳中,泻中渚穴可治疗头面五官病[9]。
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三焦热盛,内热伤阴,原气受损,故取中渚穴还可治疗消渴[9]。
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耳呜,热病,面赤,目翳,视物不清,咽肿,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肘腕关节炎等。
中渚穴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目眩、目赤、目痛、中耳炎、耳鸣、耳聋、喉痹、腮腺炎,以及肩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肋间神经痛等[1]。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赤、耳呜、耳聋、喉痹、热病、手指不能屈伸[8]。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眩,面赤,目痛,目翳,视物不清,耳聋,耳鸣,咽肿,喉痹;脊膂痛,肩背肘臂疼痛,手指不能屈伸;热病,疟疾[6]。
中渚穴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以及肋间神经痛等[2]。
1、头面部病症: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痛头晕、喉头炎、角膜白斑、喉痹;
2、运动系统病症:肩背部筋膜炎等劳损性疾病、肋间神经痛、肘腕关节炎等。
3、其他病症:疟疾。
直刺0.3~0.5寸[6][8][1],局部有酸胀感[6],或有麻电感向指端放散[6];若向上斜刺,酸胀感可向腕部扩散[6]。
直刺0.5~0.8寸[2]。
向上斜刺0.5-1.0寸,其酸胀感可向腕部放散。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中渚配听宫、翳风,有开窍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针灸甲乙经》:疟,发有四时,面上赤,䀮䀮无所见,中渚主之。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嗌外肿,肘臂痛,五指瘛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中渚主之耳聋,两颞颥痛,中渚主之。
《针灸甲乙经》:疟发有四时,面上赤,无所见,中渚主之。
《针灸大成》:咽肿,中渚、太溪。
《医宗金鉴》:主治四肢麻木,战振踡挛无车,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等证。
《外台秘要》主热病汗不出,头痛,耳鸣,目痛寒热,嗌外肿,肘臂痛,手上类类也,五指瘛疭,不可屈伸,头眩耳鸣,两颞颥痛,身面痒,疟,项痛,目䀮䀮无所见。
《通玄指要赋》: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立痊。
《灵光赋》:五指不伸中渚取。
中渚对眼科针刺麻醉手术镇痛效果较好,以中渚、列缺为主穴,用于眼科手术,其镇痛效果较眼附近穴为优越。针刺中渚也可引起肠鸣音亢进[9]。
中渚穴对落枕镇痛效果亦较好。
取患侧中渚,斜刺0.5寸,使针感传至肘,1min后活动肩关节,做内收、前屈、外展、内旋、外旋、上举6个动作,各做10遍,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肩关节疼痛有效[9]。
先取鲜姜5片,擦患侧肩部,直到局部发红为止。再针刺健侧中渚,得气后持续运针,用强刺激法(体弱患者针刺从弱到强),针刺的同时,患者活动肩部,作外旋、外展、后伸等动作。
针刺中渚穴,可引起肠鸣音亢进。
合谷太阳紫脉头维头项拘急,引肩背痛∶承浆百会肩井中渚醉头风,呕吐不止、恶闻人言∶涌泉列缺百劳合谷眼赤...
头维太阳紫脉合谷头项拘急。引肩背痛。百会承浆肩井中渚醉头风。呕吐不止。恶闻人言。百劳合谷列缺涌泉眼赤...
听会承浆翳风〔第八〕中风,左瘫右痪∶三里阳溪合谷中渚阳辅昆仑行间问曰∶数穴针之不效,何也?答曰∶风痰...
知痒痛。太冲二穴曲池二穴大陵二穴合谷二穴三里二穴中渚二穴两足颤掉,不能移步。太冲二穴昆仑二穴阳陵泉二...
灭烟,唾鬼即死,唾水竭渊。东方之注自名医,入人体中注心根,神师咒注注灭门,南方之注自名青,入人体中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