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中医系统论是关于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系统规律的学说。是以经典中医学的系统论思想为基础,运用现代系统科学进行研究和发展而形成的,既是系统科学在医学领域的分支学科,又是现代中医学新兴的理论学科。1980年钱学森提出,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而这就是中医的观点,强调了中医的系统论思想及其价值。祝世讷对中医系统论的研究作了开创性工作,1985年发表《创立中医系统论与中医系统工程》一文,同年正式开讲“中医系统学”课程,1989年出版专著《系统中医学导论》,1990年又出版《中医系统论》,初步建立起中医系统论的理论框架。祝世讷的研究认为,在医学的发展中有“整体论、还原论、系统论三种不同思路,中医思路是系统论的,中医理论包含丰富的系统论思想,堪称现代系统论的一种雏形,系统论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精髓,是中医特色的实质或核心,但它还不就是现代系统论,要用现代系统科学来研究和提高,发展为具有现代水平的中医系统论。中医系统论将建立起完备的理论体系,已提出的理论主要有:整体性原理、联系性原理、功能性原理、有序性原理、自主性原理等。中医系统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系统规律,它的进一步发展将建立起医学系统论和医学系统工程,并在临床上发挥理论和方法的作用。1990年中国人体科学学会中医系统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并有新的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提出,中医系统论的研究正在深入。......
之感觉。求治于余。余以滋阴平脑固精之药进退为方。服二月。遗精虽减而未痊。余嘱其长服桂枝加龙牡汤先除脑弱之根源。(遗精)病根既刈。再注意睡眠饮食空气运动等卫生疗法。自可渐复健康。此乙亥春月余在祥林医局中医疗养室时为渠治疗之情形也。后杨君游嘉善。月余始返。适余脱离祥林医局。余与杨君。因诊病而成良友。六桥徐步。湖心荡桨。几于无日不见。今相距较远。过从遂疏。一昨杨君来访。谓遗精服桂枝龙牡汤顿差。脑弱吞兔脑...
(本草思辨录甫授梓,适有客以彼都近事医会相告,窃不自揆,为发其,而余夙尝欲辨不果者,至是亦纵言及之,名之曰绪说,列为卷首,欲学人知审择端趋向也。)医虽艺术,而深诣甚难。西医挟形质之说,蔑视我中医;而中医之厌苦其难者,得彼说则大喜,相与扬西而抑中。不思古圣垂示气化,实由洞明形质;而西医解剖形质,何从窥见气化。故西医之在中国,能疗内证大证为遐迩传颂者,不少概见。乃求医者并不竞慕乎西,而业医者反欲自弃其...
世人对于中西医学之评判。辄谓西医擅外科。中医精内病。按之实际。西医诊疗内病。固多特过中医之处。中医对于外科。讵无捷效良方。以内外科疾患衡量中西医学之高下。实至无据之谈也。今就简册所载。撮述数事。以明中医确有愈外症之经验效方焉。冷庐医话卷五云。“同邑郑拙言学博。性喜单方。言其经验最灵者有四。道光壬寅年。馆乐平汪军门家。粪门前。肾囊后。起一坚块。渐觉疼痛。虚寒虚热时作。案头有同寿录。检一方云。‘跨马痈...
红枣三枚、上沉香磨汁冲四匙、此方去沉香、肉桂、加草果、炮、姜大腹皮、陈皮、炙甘草、《济生方》名实脾饮、统治阴水发肿、随症加减。)温脾利湿以降气。风热入肺。肺气肿盛。不能通调水道。致上身肿而喘息者。此中医所谓肺痹。西医所谓肺积气也。风重热轻者。越婢加半夏汤。散风热以降肺气。热重风轻者。苇茎苈枣汤。(鲜苇茎、即活水芦根之青色者、冬瓜子各一两、先煎代水、光桃仁七粒、生苡仁五钱、葶苈子二钱、大红枣两枚。)...
今之论医者曰。中医善治内证。西医长于外科。询其何以知其然也。则曰。西医精解剖断截湔洗。目为常事耳。是言也。谓目下之中医则可。谓古昔之中医则不可。盖古之医师类多解此。扁鹊华佗。尤其着者。试读山西医学杂志。(纂辑中西解剖病理)一通。当知吾言之非妄。然斯妙法神技。何为不传至今日而与西人颉颃耶。曰守秘而已。余谓中医之日渐陵替。西医之月异日新。其因虽有种种。而守秘与公开。实为至大之原。盖学理以研究而愈明。方...
源》、《圣济总录》、《王氏准绳》、《医宗金鉴》,以及前后四大名家诸先贤医学薪传,乃瞠乎其目,曰现下新法,勿用旧方,趁我十年运,有病早来医而已。从此医倪莫别,男妇不分,无怪癸丑岁刘、汪两教育部长有废弃中医之议。咏曾仕山东,岁庚子拳匪滋扰京师时,项城袁大帅开府齐鲁统领武卫全军驻此,缘其生母刘太夫人病亟,经徐大军医长华清等六十人轮流进院调治,医药无功,帅心焦急,乃邀胡方伯景桂潘廉访延祖两司上院商榷,于同...
也无时。凡疵疠旱潦之气,禽兽草木,往往不免,或数年而一见,或数十年而一见。不明证治,咸委劫运,良可伤悼。前人论疫,至精至详。今人但闻西人有黑死病之说,又有鼠疫之新论,一若中国之医,并疫症而不知者。夫中医未尝不言疫也,中医言瘟疫,有大头瘟捻颈瘟种种之区别,所述情状,如腮颊肿硬结核,以及喉痹失音呕汁如血等,颇与鼠疫情形,仿佛相同,近时中医之研究西说者,亦出有鼠疫专书,互相发明。鼠疫之类,又有一种名肺炎...
实理;这种深刻的目光,蕴蓄的批判,针对着经典著作的糟粕部分,予以“存而不论”的弃置。现下我把这十一条艰晦无用的文本全部扬弃,而以何氏所引王燕昌论脉二则移在第二节四言脉诀中作附注;此处采入近人姜白鸥“中医脉学检讨”(见中医新生命第四期)的首段,初步把脉搏的理由用实际文本介绍了一些,庶几比原文“有血有肉”,不致“大而无当”了。姜氏原文如下∶“脉之搏动,系于心脏,心脏主血行者也。血液之循环,以动脉为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