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治则指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治则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的基础上,以四诊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与判断,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而制订出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如治病求本、协调阴阳、扶正祛邪,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治未病等[2]。《黄帝内经灵枢》所载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之类均是治则[3]。《内经知要》有治则一章,章后按语:“愚按论治之则,载由经籍,圆通之用,妙出吾心……梓匠轮舆,能与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故夫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其亦巧于规矩者乎。”强调有治病法则还要善于灵活运用[2]。治则指导治法,而治法体现治则[2]。
即使庸手妄治。亦无至伤命耳独是人有可生可死之病得治则生。失治则死。对治则生舛治则死。急治则生。缓治则...
豕膏之属。)发于颈,名曰天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熏肝肺,十余日...
,难保无伤。其伤也,不治则死,得治则生。生则国家倚赖,死则三军沮丧。以是知医治之术,不可不详也。等而...
渎之官,水道出焉。(决,通也。渎,水道也。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骨痈也。毒盛而深,能下蚀三阴阳明之大经,故不为急治则死矣。)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