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拼音:gōuhuóshù英文:钩活术是利用中医针灸特异钩鍉针(钩九针)在相应穴位点上进行常规钩治的一种无菌操作技术。是在魏氏夹脊穴、华佗夹脊穴、骨关节特定穴、阿是穴、十二正经腧穴、奇经八脉腧穴、经外奇穴等全身穴位点按照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型号的钩鍉针钩治,达到钩治法、割治法、挑治法、针刺法、放血法五法并用的操作技术。中华钩活术1986年萌芽,经过魏玉锁10年的潜心研究,于1996年临床应用,至200...
拼音:yīzhēn英文:医针为古时对针灸针的统称。《琼瑶神书》:“夫医针如帅用兵。”...
拼音:zhōngshòuyīzhēnjiǔxué英文:《中兽医针灸学》为书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编。1959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全书分总论、穴位、治疗三篇。系统介绍兽医针灸理论、操作方法、穴位定位与马、牛、猪、骆驼等兽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等。...
拼音:zhōngyīzhēnjiǔjīchǔlùncóng英文:《中医针灸基础论丛》为书名。李鼎编著。2009年7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从事教学,临床,科研50余年所作主要论著的合集,涉及本草、医史、医经、文献、经络、腧穴、针法、灸法等诸多方面,内容广博,文字精当,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
拼音:yángyǒngxuánzhōngyīzhēnjiǔjīngyànxuǎn英文:《杨永璇中医针灸经验选》为书名。杨依方等编。1984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重点介绍杨永璇针罐并用、针药兼施的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同时收录杨氏医学论文和药物治病的经验方。...
拼音:chìyīzhēn英文:赤医针为针具名。是一种特制的粗针。其针有似古代九针中的大针。在我国东北地区广为流传。可用于治疗痛证和痹证、瘫痪等。...
拼音:shíyòngshòuyīzhēnjiǔxué英文:《实用兽医针灸学》为书名。江西省农业中兽医实验所编。1958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拼音:shòuyīzhēnjiǔhuìbiān英文:《兽医针灸汇编》为书名。农林部畜牧兽医局编。1956年由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拼音:quánguózhōngyīzhēnjiǔjīngluòxuéshùzuòtánhuìzīliào英文:《全国中医针灸经络学术座谈会资料》为书名。该会秘书处编。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容收载针灸学术论文或文摘163篇,分理论、临床、实验研究、其他四个部分。集中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针灸研究的主要成果。...
:zhōngyīzhēnjiǔlínchuángshǒucè英文:《中医针灸临床手册》为书名。石学敏主编。2004年10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共17章,第1~3章为十四经腧穴定位、主治、配伍以及针灸的刺法、灸法等临床操作方法及基本理论。第4~17章详细介绍临床各科疾病实用有效的针灸疗法,计155个疾病。突出了作者丰富的诊疗技术,还从古今文献中发掘出多种针灸治疗方法和相关经验,供读者参考或启迪...
拼音:qiúpèirán英文:裘沛然为现代中医针灸学家。浙江慈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上海市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针灸经络、养生等领域颇多见解。主要著作有《新编中国针灸学》《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针灸学讲义》等。...
穴位免疫疗法是将特异性抗原注射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是一种将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与免疫学原理相结合的疗法。其机理是既发挥了针刺对机体经络气血的调整作用,又通过注入特异性抗原使患者得到被动免疫。两者的结合使临床疗效得以提高。此疗法用药量少,副作用小,偶有轻度皮疹或局部轻微红肿及痛痒现象,可自行消失。如苏州医学院等单位用尘螨浸液为特异性抗原,选择大椎、肺俞等穴进行穴位免疫注射,以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
拼音:shísìjīngfāhuī英文:ShisijingFahui;ElucidationofFourteenChannels概述:《十四经发挥》为中医针灸著作,同名古籍有2本。元·滑寿(伯仁)撰《十四经发挥》:元·滑寿(伯仁)所撰《十四经发挥》共三卷。成书于至正元年(1341年)。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论述各经脉循行的规律,并附伏仰人尺寸图;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
作出最好成绩;二是保健因素,亦称“维护因素”,指只能防止人产生不满的因素,它不起激励作用,是维护人的心理健全和不受挫折的必要条件,具有预防性,能保持人的积极性和维持工作现状。保健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即足益聪。足益聪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直下3寸,腓骨后缘。左右计2穴。主治聋哑、偏瘫、腰腿痛、下肢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症、脑脊髓膜炎、肾炎。一般直刺...
英文:《新安医学针灸精华》为书名。胡玲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该书对新安医家针灸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整理和阐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和附录。上篇为绪论,概述新安医学代表性针灸医家、医著、针灸学术特点及对针灸学的贡献;中篇对10位有著作传世的新安医家针灸推拿学术思想或特色逐一进行梳理凝炼;下篇分内科、妇儿科、外科、五官科,共55个病症,依次汇集新安医家针灸临床选穴施术特...
拼音:yímù英文:胰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间旁开各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粒性白细胞减少症、肩背痛、肥大性脊柱炎。一般针沿皮下斜刺0.5~0.8寸。...
拼音:gānshì英文:肝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八肋骨上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肝、胆、脾病。一般针斜向外侧沿肋间皮下刺0.5~1.0寸。...
拼音:qiántáijiān英文:前抬肩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肩部,肩锁关节前面,锁骨头前内下方之凹陷处。左右计2穴。主治肩关节炎、偏瘫、抬肩障碍、手臂不举。一般针斜向三角肌中点刺2~3寸。...
拼音:nèijiáchē英文:内颊车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下颌角内侧,翼肌粗隆处。左右计2穴。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为拔牙指压麻醉用穴。一般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颞骨乳突尖连线之中点处进针,斜向下颌角深面,刺1.5~2.0寸。...
拼音:dǎnliáo英文:胆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及胆、脾、胰病。一般针沿肋间向外斜刺0.5~1.0寸。...
拼音:xiàqīngmíng英文:下清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眼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左右计2穴。主治结膜炎、角膜云翳、散光、内斜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等。一般将针尖刺入眼眶后向内下斜刺1.5~2.0寸。...
拼音:gānpáng英文:肝旁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胸部,乳头直下,第七肋骨上缘处。左右计2穴。主治肝、胆、脾病。一般针斜向外侧沿肋间皮下刺0.5~1.0寸。...
拼音:tiānhù英文:天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额部正中线,眉间直上0.5寸。主治前头痛、小儿惊厥、面神经痉挛等。一般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拼音:zúzhōngchōng英文:足中冲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足第三趾趾腹前端。左右计2穴。主治癫痫、心力衰竭、头痛。一般针0.2~0.3寸。...
拼音:lǐzhōng英文:regulatingmiddleenergizer;概述:理中:1.经外奇穴名;2.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经外奇穴名·理中:理中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小腿伸侧,胫骨粗隆下3寸,胫骨前嵴外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胃炎、痢疾、阑尾炎、低血压、心力衰竭、脑脊髓膜炎、脑性瘫痪、多发性神经炎、膝及踝关节炎、垂足、足外翻。一般针向下斜刺2~3寸。治理中为疗学术语。指调理...
拼音:zǐwǔliúzhùwēichùlǐjī英文:子午流注微处理机是指一种子午流注开穴法应用计算机仪。该机将中医针灸理论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美国Intel公司48系列微处理器作为主机。可根据公历年、月、日、时、分,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四种方法求得流注穴位,同时显示泻子、泻母;还能进行逆推算,按所需穴位求得预约诊疗时间。为适应在不同时区使用,该机还具有各地时差自动调整...
拼音:xuèqīng英文:bloodserum概述:血清:1.经外奇穴名;2.血液组成部分。经外奇穴名·血清:血清为经外奇穴名。即止泻穴。出《红医针疗法》。止泻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简易教材》。位于下腹部正中线,脐下2.5寸处。主治腹痛、腹泻、肠炎、急性菌痢、胃下垂、尿潴留、尿血、淋病、肾炎、子宫脱垂。一般治疗尿潴留时用指针法,用拇指按压穴位,逐增压力,至一定程度,则尿畅无阻,直至尿排空,再停止按...
拼音:hùgāng英文:护肛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肛门左右两侧外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痔疾、脱肛。一般向外斜刺1~2寸。...
拼音:shēngbiān英文:生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腰部,肩胛骨脊柱缘线向下与髂骨嵴上缘相交处。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偏瘫、髋关节炎、下肢麻痹等。一般直刺1~2寸。...
拼音:dìhù英文:地护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下颌部,口角垂直线与下颌缘之交界处。左右计2穴。主治口角溃烂,口腔黏膜溃疡,面神经麻痹等。一般斜刺0.3~0.5寸。...
拼音:fēngmù英文:风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二、三胸椎棘突之间点,左右旁开各1寸。左右计2穴。主治气管炎、肺结核、癫痫、肩背痛、肥大性脊柱炎。一般沿皮下刺0.5~0.8寸。...
拼音:fèimén英文:肺门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1寸,与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计2穴。主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肋间神经痛、心力衰竭。一般沿皮下向外横刺0.5~1.0寸。...
拼音:shǒubāzhǎng英文:手八掌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手掌部,第二、三,第三、四,第四、五指蹼缘后0.2寸处各1穴,第五指掌关节横纹尺侧缘后0.2寸处1穴。左右计8穴。主治手掌红肿、手指不能屈伸、眼球胀痛、夜尿症等。一般斜刺0.3~0.5寸。...
拼音:juéyīnmù英文:厥阴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间点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小儿惊厥、角弓反张、肩背痛、脑性瘫痪、肥大性脊柱炎。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拼音:bìchàng英文:臂畅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肩部,腋后皱襞直上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多发性神经炎、偏瘫。一般直刺0.5~1.0寸。...
拼音:píliáo英文:脾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间旁开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胆、脾、胰病,一般斜刺1.0~1.5寸。...
拼音:xiǎoqīngmíng英文:小清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眼外眦处。左右计2穴。主治内斜视、近视等。一般沿眶壁直刺0.5~1寸。...
拼音:huánbiān英文:环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髋部,肩胛骨脊柱缘线向下与髂骨嵴上缘相交处作点,再从此点外开3寸处是穴。左右计2穴。主治腰痛、偏瘫、髋关节炎、下肢麻痹。一般斜向前刺1.5~2.0寸。...
拼音:dūmù英文:督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第六胸椎棘突下方,左右旁开各l寸处。主治产后风、胃痛、肝炎、肩背痛、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沿皮刺0.5~0.8寸。...
拼音:gémù英文:膈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肝炎、胃痛、糖尿病、肾下垂、小儿惊厥、癔病、肩背痛、脑性瘫痪、脊髓炎、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拼音:èrmíng英文:二明,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小指背侧远侧指关节横纹之尺侧缘一穴;食指背侧远侧指关节横纹之桡侧缘一穴。左右计4穴。主治眼病。一般斜刺0.3~0.5寸。...
拼音:qìhǎimù英文:气海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腰部,第三、四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附件炎、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遗精、阳萎、疝气、下腹胀痛、脊髓炎、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直刺0.5~1.0寸。...
拼音:yǎojī英文:massetermusculusmasseter咬肌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口部,口角直下约0.5寸。左右计2穴。主治口腔黏膜溃疡、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一般向颏唇沟正中沿皮刺0.5~1.0寸。...
拼音:jiāngēn英文:肩根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肩部,腋前皱襞直上1寸,再外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上肢瘫痪或麻木、小儿麻痹后遗症、末梢神经炎、肩肘关节痛等。一般向外斜刺1.5~2.0寸。...
拼音:yèjìng英文:夜静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足小趾远侧趾节横纹腓侧端。左右计2穴。主治夜尿、夜盲、眼睛胀痛。一般直刺0.1~0.3寸。...
拼音:hùgōng英文:护宫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以脐至关元为底边,作等边三角形,其两顶角是穴。主治不孕症、附件炎等。一般直刺1~2寸。...
拼音:gānliáo英文:肝髎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九、十胸椎棘突之间,左右旁开各4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肋间神经痛、胆、脾、胰病。一般沿肋间向外斜刺0.5~1.0寸。...
拼音:wèimù英文:ZhōngwǎnCV12概述:胃募:1.经外奇穴名;2.经穴别名。经外奇穴名·胃募:胃募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下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胃痉挛、小儿消化不良、膈肌痉挛、眼病、腰背痛、肥大性脊柱炎等。定位:经外奇穴胃募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下间旁开1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病证:经外奇穴胃募主治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胃痉挛、...
拼音:sānjiāomù英文:概述:三焦募:1.经外奇穴名;2.指三焦募穴石门。经外奇穴名·三焦募:三焦募为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位于腰部,第一、二腰椎棘突之间旁开各1寸。左右计2穴。主治胃痛、下腹痛、腹胀、疝、肠炎、痢疾、肾炎、腰痛、产后风、小儿惊风、脑脊髓膜炎、肥大性脊柱炎等。一般向下沿皮斜刺1.5~2.5寸。三焦募穴石门·三焦募:三焦募即指三焦募穴石门。石门为经穴名(ShíménCV5...
拼音:gǔjīnzhēnjiǔyīànyīhuàhuìcuì英文:《古今针灸医案医话荟萃》为书名。高忻洙、张载义等编著。1990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对针灸医案、医话的概念、源流、作用、书写作了全面论述;并集古今针灸医案465则,以按语形式对原案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