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yīn mén
Yīnmén BL37[中国针灸学词典]
yīnmé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3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37[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 殷门 | ||
汉语拼音 | Yinmen | ||
罗马拼音 | Yinmen | ||
美国英译名 | Great Gate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BL37 | |
日本 | 37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51 | |
富耶氏 | |||
德国 | B51 | ||
英国 | B51 | ||
美国 | BI37 |
殷门为经穴名(Yīnmén BL37)[1]。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1]。殷即深厚、正中,门即门户,此穴在大腿后面正中,局部肌肉深厚,为足太阳脉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殷门[1]。殷门穴主治腰腿等疾患,如腰腿痛,下肢痿痹(下肢萎痹),腰背疼痛,股后肿痛,疝气,后头痛,现代又多用殷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臀股麻木,腰脊疼痛,急性腰部扭挫伤,下肢麻痹或瘫痪,下肢麻痹,股部炎症等。
殷即深厚、正中,门即门户,此穴在大腿后面正中,局部肌肉深厚,为足太阳脉气出入之门户,故名殷门[1]。
殷是富足与中间之意。门者司守之门户。本穴在承扶之下、委中之上,两穴直线折中之处,其处肌肉丰盈,本经脉气由此而出,故名殷门。[2]
大腿[3]
标准定位:殷门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4]。
殷门穴位于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俯卧取之[1]。
殷门穴位于大腿的后面,臀下横纹之中点直下6寸处[5]。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
殷门穴的位置
殷门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殷门穴在大腿的位置
殷门穴在大腿的位置
殷门穴在大腿的位置(肌肉)
殷门穴位于股后区,臀沟下6寸,股二头肌与半腱肌之间。俯卧取之[1]。
俯卧位,先取承扶、委中,于两穴连线的上3/7与4/7的交界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先找到承扶(俯卧,臀下横纹正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承扶穴)、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二者连线的中点上1横指处即是殷门穴[7]。
殷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分布着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皮肤由骶丛的股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脂肪组织较多。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深进,入坐骨神经干。经股后骨间隔,深至内收大肌。营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第一、二穿支。内收大肌由闭孔神经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股二头肌长头及半腱肌[1]。
浅层有股后皮神经分布;深层有坐骨神经和股深动脉的分支分布,并有坐骨神经本干经过[8]。
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外侧为股深动、静第三穿支[5]。
殷门穴主治腰腿等疾患,如腰腿痛,下肢痿痹(下肢萎痹),腰背疼痛,股后肿痛,疝气,后头痛,现代又多用殷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臀股麻木,腰脊疼痛,急性腰部扭挫伤,下肢麻痹或瘫痪,下肢麻痹,股部炎症等。
殷门穴主治腰腿痛、下肢痿痹[8]。
殷门穴主治经脉病:腰腿痛,下肢痿痹。
殷门穴主治腰腿等疾患。如腰背疼痛、下肢萎痹、股后肿痛、疝气、后头痛等[1]。
现代又多用殷门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1]。
殷门穴主治臀股麻木,腰脊疼痛,以及急性腰部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5]。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2.其它: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针灸甲乙经》:腰痛得俛不得仰。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举重恶血。
《针灸大成》:主腰脊不可俯仰,举重,恶血,泄注,外股肿。
现代动物实验证明,电针殷门,测定针刺前后脑血浆中谷氨酸转氨酶含量,发现针刺组较对照组升高。说明针刺加速了脑组织中某些与谷氨酸有关的物质代谢,增加了脑代谢率,调整了脑功能[2]。
千金。外台。资生。圣济等皆从之。然承扶下六寸者。殷门穴也。殷门注曰。肉下六寸肉。承扶一名也。因知承扶...
循腰髁夹其脊上次中下会阳穴旁阴尾骨贯穿臀内下承扶殷门浮委阳途中只是委中穴灵枢第十篇云其支者从腰中下挟...
传写鱼鲁之误也。若是冲脉,中诰不应取太阳脉委阳、殷门之穴也。)刺之在阳、筋之间、上数寸衡居,为二,出...
秩边,背部三行下行循。承扶臀下股上约,下行六寸是殷门,从殷外斜上一寸,曲膝得之浮寻,委阳承扶下六寸,...
中。(针七分。灸三壮)治腰脊相引如解。久痔臀肿。殷门在承扶直下六寸。上两筋之间。(针七分)治腰脊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