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yīn gǔ
Yīnggǔ KI10[中国针灸学词典]
yīng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10[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10[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 阴谷 | ||
汉语拼音 | Yingu | ||
罗马拼音 | Yinku | ||
美国英译名 | Yin Valley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KI10 | |
日本 | 10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R10 | |
富耶氏 | |||
德国 | N10 | ||
英国 | K10 | ||
美国 | Ki10 |
阴谷为经穴名(Yīnggǔ KI10)[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少阴肾经[2][1]。阴谷是足少阴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1][2][3]。阴为阳之对,内为阴,谷即山谷,此穴在膝内侧,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阴谷[1]。阴谷穴主治少腹,前阴,肝肾等疾患: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癃闭,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遗精,阴囊湿痒,膝痛,尿潴留,泌尿系感染,阴茎痛,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胃炎,肠炎,精神病,阴痒,膝关节炎等。
阴为阳之对,内为阴,谷即山谷,此穴在膝内侧,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阴谷[1]。
阴,指内侧。谷,两山间流水之道。本穴为肾少阴之合穴,在腘窝横纹内侧端,为阴,是处屈膝时当半腱肌、半膜肌之间的凹陷中,其形似谷,故名阴谷。[4]
腘[5]
标准定位:阴谷穴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3]。足少阴肾经的合穴[3]。
阴谷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1]。正坐或仰卧取穴[1]。
阴谷穴位于膝内侧横纹头,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凹陷处,曲膝取穴[2]。
阴谷穴在足少阴肾经的位置
阴谷穴在腘窝中的位置
阴谷穴在腘窝中的位置(肌肉)
阴谷穴在腘窝中的位置
正坐屈膝,当腘窝内侧,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处取穴。
阴谷穴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1]。正坐或仰卧取穴[1]。
正坐屈膝位,当腘横纹内侧端,两筋(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取穴[6]。
阴谷穴位于膝内侧横纹头,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凹陷处,曲膝取穴[2]。
快速取穴: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即是阴谷穴[7]。
阴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侧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分布着股内侧皮神经。皮肤由股内侧和股后皮神经分布。皮薄,皮下组织疏松。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入腘筋膜的内部,在半膜肌和半腱肌的肌腱外侧深进起于股骨内侧髁后面的腓肌内侧头,直达骨面。半膜肌、半腱肌由坐骨神经的肌支支配;腓肠肌内侧头是组成小腿三头肌的一部分,由胫神经的肌支支配。
皮肤→皮下组织→半膜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1]。
皮肤→皮下组织→半腱肌与半膜肌腱之间→腓肠肌内侧头[8]。
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胫神经肌支和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股内侧皮神经,并有膝上内侧动、静脉通过[2]。
阴谷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合穴,是少阴经气深入会合肾脏之处,具有补肾培元、调经利尿之功,故以治疗下焦疾病为主[9]。
阴谷穴有滋肾清热之功,主治阳痿,疝痛,崩漏,小便不利,膝腘酸痛,癫狂[4]。
足少阴肾经由委中至肾俞一段经线,伏行于足太阳之下。所历各穴,为足太阳与足少阴两经共有之会穴。因足少阴经为治腰痛之主要经脉,故《针灸大成》谓:“腰背委中求。”盖以浅刺之,则足太阳经受之。深刺之,则着于足少阴经也。其他如委阳、浮郄、殷门、承扶、会阳、膀胱俞、关元俞、气海俞、大小肠俞各穴治症,均与少阴经有关。因知此段经路,为足太阳与足少阴两经表里叠行者也。近古医家偏重穴位疗效者多,追究穴名与经线之根源经历者少。故治病虽愈,而不问其所以然也。[4]
阴谷穴主治少腹,前阴,肝肾等疾患: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癃闭,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遗精,阴囊湿痒,膝痛,尿潴留,泌尿系感染,阴茎痛,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胃炎,肠炎,精神病,阴痒,膝关节炎等。
阴谷穴主治少腹、前阴、肝肾等疾患[1]。如少腹疼痛、小便不利、疝气偏坠、遗精阳痿、阴囊湿疹、崩漏、带下、经闭、舌下肿、心口痛、膝痛不可屈伸等[1]。
阴谷穴主治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8]。
阴谷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阳痿;疝气,癃闭;癫狂;膝股内侧痛[6]。
现代又多用阴谷穴治疗肾炎、尿路感染,阴道炎、阴部瘙痒、子宫出血、癫痫、精神分裂症、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1]。
阴谷穴主治小便不利,遗精,阳痿,崩漏,带下,疝气,阴囊湿痒,膝痛,以及尿路感染,尿潴留等[2]。
2. 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外阴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3.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
5. 其它:阴痒,膝关节炎。
《针灸甲乙经》:男子如蛊,女子如阻,寒热,少腹偏肿,阴谷主之。狂癫,阴谷主之。妇人漏血,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阴谷主之。舌纵羡下,烦闷,阴谷主之。
《针灸大成》:主膝痛如锥,不得屈伸。
《循经考穴编》:阴囊湿痒,带漏不止。
《医宗金鉴》:舌纵涎下,腹胀烦满,溺难,小腹疝急引阴,阴股内廉痛为痿痹,及女人漏下不止。
《通玄歌》:连脐腹痛,泻足少阴之水。
针刺阴谷与照海,可引起膀胱收缩。针刺阴谷,与照海相似,使健康人平均排尿量有所增加,说明有一定的利尿作用[6]。
在人工造模小肠瘘的狗身上观察,针刺“阴谷”有明显抑制小肠液分泌的作用[6]。
显效29例,有效8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0.2%;显效89例,有效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7%[6]。
以双手中指点按阴谷穴,有痠麻胀痛感后,令患者缓慢且大幅度活动颈部,关提拿病变部位,有较好疗效。
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水穴荥。六乙日,乙酉时开穴,肝井大敦...
之所行也,为经。刺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五壮。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
阴之前太阴背踝上三寸三阴交内循上腕筑宾高出内廉至阴谷大小筋内寻其凹灵枢第十篇云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
用艾如箸头大,灸七壮,其小便自出。〔《摘》〕(内阴谷出《密语》)关元(八分,令病患觉淋沥三五次为度,...
间使商丘经渠复溜所入为合(水)曲泉曲泽阴陵泉尺泽阴谷谨按铜入针经,甲乙经,九墟经,并无五脏所过为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