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位于耳廓后,当用手拉耳向前时,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与耳门穴相平处(《类经图翼》)[1]。
阳维穴是指阳维脉交会穴[2]。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载,有交会穴金门、阳交、膈俞、天谬、肩井、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哑门、风府等15穴[2]。
据《针灸甲乙经》等书记载,下肢部交会足太阳经的金门、足少阳经的阳交(郄);肩部交会手太阳经的臑俞、手少阳经的天髎、足少阳经的肩井;头部交会足少阳经的风池、脑空、承灵、正营、目窗、临泣、阳白、本神,督脉的哑门、风府。
阳维穴是指外关穴[2]。见《针经指南》。 《针经指南》载:“外关通阳维”,为八脉八穴之一。
穴位 | 外关 | ||
汉语拼音 | Waiguan | ||
罗马拼音 | Waikuan | ||
美国英译名 | Outer Pass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TE5 | |
日本 | 5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TR5 | |
富耶氏 | TR5 | ||
德国 | 3E5 | ||
英国 | T5 | ||
美国 | TB5 |
外关为经穴名(Wàiguān TE5)[3][4]。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属手少阳三焦经[3][4]。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3][4][5]。外为内之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外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外关[4]。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5]。
外关穴位于腕部背横纹上2寸,尺、桡两骨间[3]。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4]。伏掌取穴[4]。
图45(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尺桡骨之间 ,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外关穴位于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伏掌取穴[4]。
外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本干。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此处皮肤及皮下筋膜较掌侧厚而松弛,桡神经的浅支与头静脉起始部伴行,尺神经的手背支和贵要静脉起始部伴行。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前臂深筋膜,经小指伸肌的桡侧入小指伸,深进在拇长伸肌的尺侧入示指伸肌,以上诸肌(腱)均由桡神经肌支支配。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指伸肌和指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4]。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通过[3]。
外关穴主治感冒,头痛,发热,耳鸣,耳聋,目痛,咽肿,口眼㖞斜,瘰疬,胸胁痛,手颤指麻,肘臂屈伸不利等[3]。
外关穴主要用于头面、耳目及本经脉所过的疾患:如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胸胁痛、肩背痛、肘臂手指疼痛、手颤等[4]。
现代又用外关穴治疗感冒、三叉神经痛、腮腺炎、高血压、小儿麻痹后遗症、偏瘫等[4]。
运动系统疾病:上肢关节炎,桡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落枕等。
其他病症:热病,感冒,高血压,偏头痛,失眠,脑血管后遗症,遗尿。
一般直刺0.5~1.0寸[4]。
直刺0.5~1寸[3]。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端。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疗肘肩及躯 干疾病。
可灸[4]。
外关配阳池、中渚,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针灸甲乙经》:耳炖炖浑浑无所闻,外关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肘臂不得屈伸,手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耳聋无所闻。
落枕:取健侧外关穴,亦可取双侧。进针后行泻法,得气后提插捻转2~3分钟后留针,并嘱患者活动颈部,有良好疗效。
急性腰扭伤:取患侧外关透三阳络穴,留针5~10分钟,留针期间行强刺激手法2~3次,并嘱患者作前俯后仰,下蹲起立,左右旋转,深呼吸等动作,有良好疗效。
踝关节扭伤: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2~4次,在行针过程中,嘱患者活动患侧肢体(由轻到重),疼痛即可减轻。
镇痛作用:据报道选家兔用钾离子透入法测痛阈,电针一侧外关及合谷,以弱刺激、强刺激两种,针刺20分钟后痛阈提高率分别为150%和140%,而弱刺激易被纳络酮所对抗,但强刺激不被纳络酮对抗,而且血浆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环-磷酸腺苷都显著升高,与弱刺激组有显著差异。
,风府哑门会督脉,左右三十四穴成。阳维脉分寸歌阳维穴起足太阳,外踝一寸金门藏,踝上七寸阳交,肋端日...
正营脑空风池巡风府哑门此二穴项后入发是其根阳维穴图\p06-d37a19.bmp《神灸经纶...
目下七分。阴跷穴照海∶足内踝下。交信∶内踝上。阳维穴金门∶足外踝下。阳交∶外踝上。俞∶肩后胛上。会...
后溪小指小肠经,内关田里厥阴心,列缺肺经天泽下,三焦穴道外关家。《针灸神书》...
夏英白曰∶外关在肱背,对肱面内关穴处。外间使在肱背,对肱面内间使穴处。掐之,治转筋吐泻。涂蔚生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