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恩德、彭华编著的《永德大雪山种子植物区系和森林植被研究》一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发行。本书是一本较为全面和深入研究永德大雪山种子植物区系及森林植被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对永德大雪山地区种子植物进行采集、研究的成果。作者对永德大雪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森林植被的区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并记载了永德大雪山地区分布的野生种子植物189科、855属、2148种。
鼠麴草族Ganaphalieae的起源和扩散路线图草本类群是全球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释这些成分的全球分布格局成因与时空演化过程是生物地理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理解地球上的现代植物的分布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菊科是地球上非常常见的植物,由于该科在形态结构上先进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使它们不论在物种的数量上还是分布范围上,均跃居世界种子植物之首,是非常理想的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例子。中国科学院
6月27日至29日,傅伯杰院士负责的“土壤与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四次研讨会暨“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研讨会在陕西杨凌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大专院校从事土壤和土壤生物学研究的30余位专家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新闻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土壤与
科技日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李禾)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以及干线公路两侧150米内,都是污染重灾区。据悉,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环保部、国土部开展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
耕地是农业生产之基。目前,一些区域土壤地力下降,酸化、污染等障碍性问题十分突出。这不仅影响我国耕地质量状况,还势必影响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用好地、养好地,保持耕地质量的稳定,实现有限的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土壤调理剂作为土壤改良技术的物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前,由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土壤调理剂产业发展和安全使用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
土壤是中药材生长的基础和场所,其环境质量是中药材GAP生产的先决条件。现代中药材生产必须充分重视地理环境、农业生态条件对产量品质的综合影响,以中药材GAP为核心指导,走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的道路,以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平衡稳定。 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是土壤和作物污染程度的硬性指标,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质、土壤、植被、工农业结构各生态因子及其相关因素,其中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
酸性土壤硝化过程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一直是氮循环领域的难点。主要原因是酸性土壤中NH3分子浓度极低(nM),极大地限制了微生物氨氧化。酸性土壤氨氧化同时也是农业生产实践的热点问题。据估算,地球30%以上的土壤偏酸性(pH<5.5),而一半以上的酸性土壤属于农业土壤或具有潜在的农业价值,氮肥施用极可能改变土壤氮循环并产生负面的生态环境影响。通过脲酶催化水解产生氨分子进行硝化作用,已被证明是氨氧化细菌适
土壤环境恶化是药用植物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根和根茎类药材“忌”连作。如地黄连作病毒病严重,药材减产,同一块地在8~10年左右不能重栽。老参地通常几十年不能重栽等。多数中药材随栽培年龄的增加或栽培地的连作,植株生育不良,品质和产量均大幅度下降。 药用植物栽培中土壤环境恶化表现 土壤养分缺乏不同植物吸收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长期种植
我国土壤类型多样,地理分异特征明显。大空间尺度上环境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小尺度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演化,即是科学前沿,也是研究难点。例如,最近西班牙研究人员发现在海洋环境中,由于NH3极度匮乏,导致氨氧化古菌长期适应底物胁迫逆境,发展了尿素水解为基础的古菌氨氧化代谢途径(Alonso-Sáezetal.2012.PNAS.109:17989),这一新的古菌微进化机制被PNAS同期论文点评(K
镉中低污染红壤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示意图近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吴龙华课题组依托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在镉中低污染联合修复技术研究方面获进展。他们以我国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农作物安全生产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绿色、彻底、低成本修复为基本理念,针对我国南方酸性红壤区大面积镉中低污染农田土壤,研发了基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
生态学家和生物保护学家深入挖掘泥土的时候到了——以便更好地了解对健康生态系统和人类食物供应至关重要并且可能提供了丰富潜在抗生素资源的土壤生物。这项要求扩大了常常被忽略的关于地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呼吁,被收纳进一个为迎接12月5日世界土壤日而推出的论文汇编中。“尽管过去数十年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目前的土壤生态学仍落后于地上生态学。我们对地下世界的了解相对有限。”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土壤生态学家Stavros
俯拾皆是的泥土中蕴藏着很多科学难题。比如,土壤中究竟生活着什么样的微生物,每种微生物在土壤循环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有多少微生物将自己的家安置在其中等,目前的科学研究都还难以给出答案。研究人员认为,要彻底弄明白生活在土壤中的所有生物是不太可能的。 11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的科学人讲坛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纪正提出了上述疑问,并希望在座的来自中国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
不同施肥管理下砂姜黑土细菌多样性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常常会导致土壤退化,有机肥与化肥的联合施用可以缓解土壤退化,提升土壤生产力,然而其中内在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棉、油、菜等作物产区,但由于肥力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课题组以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砂姜黑土长期施肥试验为研究平台,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
8月25-26日,“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研究”课题2014年度自评估会议在南京土壤所召开。课题首席科学家史学正研究员和12个参加单位的30多名骨干成员和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南京土壤所副所长张甘霖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代表南京土壤所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子课题负责人和研究骨干表示欢迎,肯定了课题所做的工作,并表达了对课题的关心和支持。史学正介绍了此次自评估会议召开的目的,任务和日程安
大型真核生物(如宏观动植物)的多样性一般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土壤原核微生物(如细菌)却并不一定呈现出明显的海拔分布模式。因此,细胞结构与生物尺寸大小的差异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随海拔的分布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研究员课题组通过454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研究了长白山土壤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同时与相同海拔梯度下的土壤细菌及植物群落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真核微生物群落
■本报记者周熙檀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每年增加近10%,但与之相对,每年化肥用量增速却高达51%。养分利用率低下致使我国每年仅氮肥损失就达140亿美元。而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贾仲君课题组发现了氨氧化古菌化能无机自养代谢的秘密,揭示土壤微生物是氮肥流失的“罪魁祸首,并暗示研究研制相关硝化抑制剂,与土壤微生物作战可能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损失的“罪魁祸首我国化肥生产和消费
稻田土壤中甲烷氧化细菌与氨氧化细菌相互作用的定量描述指甲盖面积大小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高可达上百亿,种类最多可达上百万。这些难以计数的土壤微生物如何相互作用,并在复杂环境中发挥功能,一直是土壤微生物学的技术难点和研究前沿。201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贾仲君课题组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氨氧化微生物DNA,开发了高通量测序微生物群落13C-16SrRNA基因技术,将低丰度微生物检测限提高至少上
全球稻田面积约1.5亿公顷,75%处于淹水状态。厌氧环境使得水稻土含有丰富的小分子有机酸。通过代谢这些物质,微生物驱动着稻田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甲酸是稻田有机质降解过程中重要中间产物之一,但水稻土中甲酸代谢微生物及其生态功能却鲜有报道。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先贵研究员团队通过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利用13C标记的甲酸培育水稻土,让微生物“吃掉”甲酸的13C;再利用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对土壤
本报记者范建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生产源头,而生产源头的关键又在严把“入土关”;严把“入土关”的关键则在严控农业生产资料。因此,必须保证投放土壤的生产资料是安全的。那么,农业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如何做到安全高效?引发农业科技人员的思索。改善土地环境、推进农业转型,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今年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为此,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成果研讨会”上,来自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科学家近日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召开的微生物秋季常务会议上表示,爱尔兰所种植的、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新型油菜等作物可有效帮助清理被污染的土壤。 通过种植植物来清理重度污染土壤已经在过去的多年中进行了很好的试验。这种方法价格低廉,利于环保,并能清除土壤中的砷、铜、锌、铬等重金属元素。但此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断地种植作物以净化某块区域的土壤。现在,科学家就此提出了相应对
5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示范”重点项目通过了科技部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验收。该项目于2007年启动,针对我国突出的农田土壤环境多环芳烃污染问题,重点开展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目的在于提升我国土壤污染修复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有机污染土壤治理与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三年多的工作,研发了多种植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使绣球花(又名八仙花)开出蓝色花朵的基因,能够保证植物在酸性土壤中顺利生长。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让农作物适应酸性土壤的新方法。 绣球花会根据土壤酸碱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酸性土中生长的呈蓝色,中性和碱性土则呈红色。日本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报告说,酸性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铝,绣球花从根部吸收铝后,开出蓝色的花朵,但一般植物根部在酸性土壤中
据英国驻华使馆介绍,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尝试发明一种可以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永久去除的土壤,而且成本低廉。 植物、庄稼、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天然地就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它们遍布在周围土壤里的根系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其中。在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排放进来的二氧化碳有很大一部分又逸出到大气中,或者是进入了地下水。 但是,在含硅酸钙的土壤(天然含有或经人工含有)中,这个小
硫酸盐还原菌(SRB)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水、污水等缺氧和局部缺氧环境中,我国大多数土壤中都含有不同浓度的硫酸盐还原菌。全国土壤腐蚀试验站网长期试验结果表明,70%以上试验站存在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现象。加拿大2000km以上管线腐蚀调查表明,微生物腐蚀约占地下管线总腐蚀发生量的60%以上。因此,国内外对硫酸盐还原菌腐蚀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有关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的研究大部分是在水溶液介质中进行的,涉及土壤微
【摘要】目的新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了解新疆某矿区土壤中十种元素的污染情况,对该矿区进行土壤分析调查。设立5个采样点10份样品,对镉、铬、铅、铜、锌、锰、钴、镍、氟、硫十个元素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内梅罗﹙Nemerow﹚单因子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是Ni、Cd、Cu污染严重(P综>3)的地区,Pb、Mn、Co、F为中度(2<P综≤3)污染,而Cr、Zn污染不明显。结论建议该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4月20日报道,英国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成功绘制了英国首张土壤细菌分布图,该图对英国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测定。相关论文发表在当日出版的《环境微生物学》杂志上。该研究小组由来自英国生态与水文学中心、纽卡斯尔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多名科学家组成。研究人员对采集自英格兰、苏格兰以及威尔士的1000份土壤钻孔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并绘制出了这幅土壤细菌分布图。研究
在过去的研究中,自养微生物的CO2同化功能主要聚焦于海洋、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据报道,地球大气中的碳大约有40%被一种遍布海洋的蓝绿藻蓝细菌所俘获。自养微生物在土壤中也广泛存在,能通过多种生物固碳途径同化大气CO2。然而,目前土壤自养微生物的CO2同化功能尚未计算到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其同化的微生物机理研究更是处于黑箱状态,明确土壤自养微生物的同化功能及其机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中
我们脚下的土壤正在飞速损耗,各路科学家想方设法填补日益增大的土壤空缺,各出高招合成“人造土壤”,甚至已经造出了“太空土壤”。 土壤流失严重地球日益瘦弱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地母亲的肌肤,全球97%的食品供应依赖优良而肥沃的表层土。如果没有它,公园和花园会看起来“暗淡无光”,而绝不是现在的“花枝招展”。我们担心,现在土壤也将赫然列于地球将被消耗殆尽资源的长长名单中,我们也担心,在我们有生之年,
金丝雀对瓦斯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只要有非常淡薄的瓦斯产生,它就会立刻晕倒。17世纪,英国人把金丝雀放入矿井检测空气质量。现在,科学家发现,蚯蚓也能像“矿井中的金丝雀”一样预报土壤污染。英国爱丁堡大学进化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土壤中即使含有少量污染物,也会使蚯蚓的生命周期发生根本改变,影响它们的繁殖能力。对污染敏感科学家对受铜、镉和除草剂等不同污染物影响的蚯蚓分别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检
针对碳氢化合物导致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这一世界性难题,山东省科学院一项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技术研究日前取得突破。山东省科学院生物化工研发平台自2006年开展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研究人员从石油污染严重的区域采样,经过富集培养、分离筛选并纯化得到具有非常高的降解原油的能力的菌株,其中一例在原油降解方面的报道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制备的菌剂在辽河油田采油厂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了中试试验,经过两
生物酶类土壤固化剂是由有机质发酵而成的多酶基产品。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促进了土壤颗粒间的凝聚力。多数生物酶类土壤固化剂为棕色浓缩液,有轻微的发酵味,无毒,不燃烧。由于生物酶类土壤固化剂有生物降解的特点,因此其固化的土体经水浸泡后,强度会降低。尽管此类固化土的设计寿命约为8年,但对其长期的强度和稳定性仍有待实践检验。“派酶大力浆”是由美国国际酶制品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棕色、无菌的液态复合生物酶浓浆,其既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SoilCrusts)覆盖了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约70%的裸地,具有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养分循环、抵御土壤水蚀风蚀、影响土壤水分运移等生态功能,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不同领域学者在生物土壤结皮的时空分布、生物组分、内部结构、生态功能和人为监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余珺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利用MicroRespp
为何如今瓜不甜、菜不香、面不筋、果无味?3日在陕西杨凌举办的2009中国土壤保健论坛或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此次论坛由农业科技报社、农林卫视、陕西农村广播主办,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6名专家教授,就土壤污染、科学施肥、土壤保健技术等方面做了专题讲座,共同倡导土壤保健理念,大力推广防治土壤污染新技术,提倡走土壤保健--作物保健--人体保健路子,吸引了甘肃、河南、河北、陕西等地农民技术员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取得初步研究进展。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召开的课题中期总结会上了解到的。 当前中药材栽培中普遍存在土壤退化现象,如病原微生物增多,自毒物质积累,农药重金属污染,以及肥力严重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等问题。“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是针对这一情况由国家资助的第一个以
曾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其中有关氮肥施用对作物产量和环境影响的成果还成为《自然》的头条新闻。“我们向国际学界证明,做生产也能发好文章。张福锁笑着说。“祖国是最适合自己的土壤谈到回国后的收获,张福锁用了一个比喻:“一定要选择属于自己的土壤。“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土壤里,才能充分吸取养分,生根发芽。张福锁说,“祖国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土壤,因为
要鉴别用于采矿、建筑以及农用化工等行业的土壤,就必须依靠可靠的特性分析与分类技术。质地是用于判断土壤是否适合某种特定用途的一种基本特性,例如,硝酸盐的存留水平,因此适当的施肥率与土壤的质地有关。在欧盟,指定使用农用化学品的土壤经验证必须符合欧盟的分类标准。 马尔文仪器公司的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能够在一次简短的测定过程中捕捉所有的相关数据,是全自动化土壤分析的理想选择。因为它能
摘要:研究并建立了氰氟草酯及其4种代谢物在稻田水、土壤及稻株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在同一色谱分析条件下,同时检测5种化合物,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和准确度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氰氟草酯及4种代谢物在上述样品中的最低检知浓度在0.02~0.004mgPkg之间,方法的添加回收率(0.01~5mgPkg)在80.2%~101.2%之间。引言氰氟草酯(cyhalofop2butyl)是
物群落随海拔是否存在垂直分布规律并不明确。长白山是目前地球上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缩影,是研究微生物垂直分布的理想平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研究员团队和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通过454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研究了长白山土壤细菌群落的垂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土壤细菌群落组成随海拔梯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异;2)与动植物多样
■典型案例 用植物“吃”掉土壤中的重金属,这不是假设。在湖南、广西和云南,陈同斌的研究小组应用了,在本土条件下依靠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的技术,改善了土壤和减少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的现象。 湖南: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地 修复前:湖南郴州苏仙区邓家塘乡因砷污染导致600多亩稻田弃耕、2人死亡、400多人集体住院,诱发严重纠纷和暴力冲突,曾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
近日,国际土壤学著名杂志SoilBiologyBiochemistry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oilmicrobialfoodwebresponsestofree-airozoneenrichmentcandependontheozone-toleranceofwheatcultivars,”,文章中,研究人员探索了土壤微食物网对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大气
由于工矿企业的发展,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污水灌溉等,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研究热点,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过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后期处理的简易性等优点。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土壤生态与生态工程学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张杏锋在导师夏汉平研究员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了牧草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潜力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土壤Cd
日前,成都生物所发明一种钚或锶污染土壤的处理技术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随着核能的应用发展,环境中放射性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受到关注。传统的治理方法存在着基建投资高、处理费用大、处理效果不理想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诸多问题。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快速、高效去除微污染土壤中钚或锶的技术。首先采用铁栅筛、双板筛和螺旋筛筛出较大粒径土粒作为干净土粒回填到挖掘处,在微生
据环保部门统计,我国约有1/10的耕地被污染,土壤遭重金属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多达200亿元。面对日趋严重的土壤污染,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以毒攻毒”研究出一系列土壤修复的方法,利用细菌、超级植物、纳米矿石等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农药进行吸收转移和吸附固定,减少对环境危害。不久前,该所这一研究课题“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原理研究”获得了江苏省2007年度科技进步奖。 纳米矿石吸附污染物,让重金属
草甘膦是一种具有全面除草效果的广谱除草剂,不过它会阻止植物及微生物中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酶——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的产生。北京大学的Hai-QinYan和其他科学家曾经从土壤细菌Pseudomonasputida中分离出一种耐草甘膦型的AroA,随后在不耐受的大肠杆菌中筛选该合酶,找到了一种新型的aRoA基因(PpaRoA1)。这些科学家进而考查该基因及表达了该基因的酶是否能使转基因
最近这段时间,在无锡市锡山区安镇农业科技博览园内,工人们正在为一个占地6000平方米的蔬果培育基地平整土地,搭建大棚。随着设备的逐步到位,一座不需要土壤、化肥、农药的“植物工厂”即将建成,计划于10月份投入生产。“植物工厂”是国际上公认的设施农业的最高级发展阶段,现在只有荷兰、美国、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据介绍,该项目由省市区三级供销社投资500万元,与日本专门从事农业项目的上市公司日本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5日报道,科学家在美国纽约大学举办的普通微生物学学会秋季会议上表示,土壤中非常常见的梭状芽孢杆菌可激活抗癌药物,让抗癌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杀死肿瘤细胞,临床试验有望于2013年进行。科学家们解释道,将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注入人体后,其只会在实体肿瘤内生存,并于肿瘤内产生一种酶。随后,人们再单独将一种抗癌药注入病人体内,当抗癌药物到达肿瘤所在之处时,这种细菌酶会激活药物,允许药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5日报道,科学家在美国纽约大学举办的普通微生物学学会秋季会议上表示,土壤中非常常见的梭状芽孢杆菌可激活抗癌药物,让抗癌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杀死肿瘤细胞,临床试验有望于2013年进行。科学家们解释道,将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注入人体后,其只会在实体肿瘤内生存,并于肿瘤内产生一种酶。随后,人们再单独将一种抗癌药注入病人体内,当抗癌药物到达肿瘤所在之处时,这种细菌酶会激活药物,允许药
目的:研究半夏第一代珠芽如何能在土壤中形成,为半夏人工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山东菏泽产野生“狭三叶半夏的块茎作实验繁殖材料,根据半夏生物学特性中叶柄出土最低温度13摄氏度,采取人为措施控制地温、气温之差,观察土壤中珠芽形成的时间、部位。结果:人工控制地温高于气温,地温8.5摄氏度以上,气温13摄氏度以下,时间越长,在土壤中产生叶柄越多,叶柄上形成的珠芽生长越大。结论:半夏第一
年?在国外的医疗费用组成中,是知识值钱,技术值钱。而目前在我们国家是材料值钱,技术不值钱。”他说,“百姓在认识上有个误区:如果你提高床位的价格,病人会很反感,但如果你给病人打一支1000多元的针剂,他往往不知情,没反应。百姓看到的医德医风问题确实严重,但我们在此讲的是机制问题,机制问题解决了,引发道德问题的土壤才会消失。”摘自:《健康时报》作者:“机制问题解决了,引发道德问题的土壤才会消失。”
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纤维素的糖分子通过强有力的链式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极有弹性的纤维。纤维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提供稳定性,使它们异常坚韧,但同时也极难降解,难以利用。然而,德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土壤细菌,称为梭状芽孢杆菌。它拥有超过70种专门化酶,可以降解植物细胞壁的不同部分。种类如此繁多的酶让它可以在几乎任何环境中产生一种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蛋白质。 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努力从这70种酶中挑选理想
糖-1,5-二磷酸梭化酶/加氧酶(RubisCO)是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该酶催化卡尔文循环中的第一步CO2固定反应。然而,目前关于固碳自养菌cbbL基因的分子生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旱作系统,对于稻田土壤,特别是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稻田土壤固碳自养菌群落及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研究组以湖南宁乡、桃江、望城国家级稻田肥力变化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PCR-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