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0/2/24 12:42:40
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存在于地表面或土壤颗粒间隙和颗粒表面的微生物。土壤中可以观察到细菌、放线菌、子囊菌、担子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其种类和数目随土层深度、氢离子浓度、温度、湿度和季节而有明显变化。藻类在地表面或靠近地表面的土层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等进行化学合成作用,其他微生物则营有机营养生活。在深层土壤等特殊条件下还发现有进行特殊化学合成作用的无机营养型细菌。细菌多分布在中性至弱碱性土壤,好氧性细菌多分布在上部土层,厌氧性细菌则多分布在下部土层。真菌多分布在酸性土壤。枯草杆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纤维分解菌、放线菌以及各种真菌等,都是营有机营养生活的,都能分解土壤有机质,作为分解者而在自然界(生态系)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大作用。由土壤微生物引起的土壤呼吸与碳素循环有关,而由土壤微生物引起的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则与氮素循环有关。生物体内保持的营养盐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矿化,重新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形态。S.A.Waksman很重视土壤微生物社会中由抗菌物质的存在所出现的生物拮抗作用。
查看全文 [ 473字 ]
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同化大气CO2)及其生物学机制技术框架图土壤有机碳绝大部分来自光合碳的输入与转化,光合碳通过根系周转与根系分泌物等进入土壤碳库。植物残体和凋落物经过复杂的分解过程后形成土壤有机碳组分,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施用也是稻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由于这两部分的来源较为直接,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认识也较清楚。而来源于根系分泌物及其脱落物的根际沉积碳,由于其代谢周转快,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尽管
记者从10月19日在长沙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上获悉,目前中国农业微生物领域在农用微生物资源、重要农用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微生物修复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据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肖昌松介绍,目前中国微生物各类种资源建设已跨上一个新台阶。中国收集、保藏、鉴定的菌种库藏资源达15000余株以上,位列世界第三。其中根瘤菌资源库库藏资源数量和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菌种资源库为世界最大
“让农业回归自然,是时候了。11月12日在武汉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再一次聚焦我国农业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用量过大,导致土壤板结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在“农业回归自然上达成高度共识,即“我国农业迫切需要摆脱对化肥、农药的过度依赖,重返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构建一种人与
不同提取方法(玻璃珠破碎法(Beadbeating-Fastprep)、液氮冻融破碎法(Snapfreeze)、超声波破碎法(Ultrasonicdisruption))下土壤微生物固碳关键酶RubisCO酶活性比较。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吴金水研究员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近日在土壤微生物固碳关键酶RubisCO酶活性提取与测定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卡尔文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每年增加近10%,但与之相对,每年化肥用量增速却高达51%。养分利用率低下致使我国每年仅氮肥损失就达140亿美元。而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贾仲君课题组发现了氨氧化古菌化能无机自养代谢的秘密,揭示土壤微生物是氮肥流失的“罪魁祸首”,并暗示研究研制相关硝化抑制剂,与土壤微生物作战可能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损失的“罪魁祸首”我国化肥生产和消费量居全球首位。2011年我国氮肥产量
9月24日至25日,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英国、新西兰等国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基金委员会、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科技合作处和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谭支
土壤微生物是否存在与植物和动物等大型生物相似或不同的地理分布格局,以及哪些历史和环境因素驱动着这种格局的存在是当前地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交叉热点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王光华团队在明确了东北黑土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地理分布规律的基础上(SoilBiologyBiochemistry,2014,70:113-122),最近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成功地解析了真菌
,2~3倍!记者从11月9日—11日在湖北武汉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每亩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0~100公斤,是美国单位面积施用量的2~3倍。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沈其荣对记者说:“长期过量地施用化肥,尤其是化学氮肥,导致我国土壤结构遭到破坏、有机质含量急剧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严重失衡等一
周熙檀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每年增加近10%,但与之相对,每年化肥用量增速却高达51%。养分利用率低下致使我国每年仅氮肥损失就达140亿美元。而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贾仲君课题组发现了氨氧化古菌化能无机自养代谢的秘密,揭示土壤微生物是氮肥流失的“罪魁祸首,并暗示研究研制相关硝化抑制剂,与土壤微生物作战可能提高氮肥利用率。氮肥损失的“罪魁祸首我国化肥生产和消费量居全球首
释放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影响。该研究小组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额外的二氧化碳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促进了土壤里氧化亚氮的释放,在稻田和湿地中导致土壤释放更多的甲烷。而这个“罪魁祸首”是土壤中特化的微生物,它吸入化学物硝酸盐和二氧化碳,产出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前者比二氧化碳强效25倍,后者高至300倍。植物生长是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布鲁斯
美国与澳大利亚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对土壤微生物地下世界进行研究,初步研究发现土壤PH值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良好预测器。 研究小组成员、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YoungUniversity)生物学家布莱恩-亚当斯(BryanAdams)表示:“生活在土壤下面的生物体为我们做了所有重要的事情,它们为分解和净化我们的废物和有毒化学物质、净化水、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等,但我们还并不
员领衔的农业生态过程方向研究团队近日在土壤自养微生物固碳潜力及其功能种群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自养微生物在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能通过多种生物固碳途径同化大气CO2。然而,目前土壤自养微生物的CO2同化功能尚未纳入到农田土壤循环过程中。研究人员利用14C连续标记技术,结合密闭系统培养土壤开展工作,无论是80d还是110d的培养期,在光照处理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均具有可观的CO2同化能力。据估算,他
长期以来,作为作物赖以生存的基地,土壤的健康问题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也一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上,我国的农业专家再次聚焦土壤的健康问题,探讨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提出:“未来,我们要改变种植模式,充分调动起土壤微生物在农业种植中的作用,发展新型的无废弃物农业。”那么,
于每年损失氮肥500亿元人民币。同时,氮素流失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如水体富营养化。也就是说,传统上用物理灌溉、化学肥料、农化用品的“大水、大肥、大药的粮食增产模式已达瓶颈。在许多土壤微生物专家看来,土壤氮肥利用和微生物紧密相关,牺牲环境质量来保障粮食安全不可持续,而研究并利用土壤微生物将是提高产量,发展可持续农业健康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201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
nsbury实验室、洛桑研究所和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互相作用,以及此过程的相关基因。在植物-微生物的重要互作中,菌根真菌可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如磷酸盐等。某些植物特别是豆类,利用细菌“固定”大气中的氮,作为天然肥料。 研究发现两种互作在植物中通过常见信号通路受到调控。他们鉴定出一种特别的根菌转录因子,并展示互作微生物如何开启信号通路,给植物造成威胁。研究进一步断定其形成有益互
叶林树种(本地种油松和引进种辐射松)林地凋落物积累和土壤地力下降的问题,通过采用人为混合针阔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当地阔叶树(连香树)、阔叶灌丛(虎榛子)凋落物融入油松、辐射松两种针叶凋落物后对土壤微生物参数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品质的凋落物分解过程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参数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在室内培养期间,油松和辐射松凋落物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酶活力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
技术局在长沙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项目百人计划”项目“稻田生态系统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微生物分子机理”论证会。专家组听取了申请人魏文学博士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查了有关资料,经过质疑、答辩和认真讨论后,认为该项目针对稻田氮肥利用效率低,N2O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突出环境问题,从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角度探讨稻田生态系统硝化与反硝化过程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意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魏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养分(C、N、P等)转化和循环的主要动力,又是土壤养分的储备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性指标,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氨氧化微生物是氮素循环中关键微生物之一,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细菌及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丰度及表达等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这些微生物影响作用知之甚少
本报讯日前,从第六届“江苏省生态文明高层学术论坛暨熊文愈先生百岁寿辰学术研讨会”上传来消息,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金池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筛选出5个适宜裸露岩壁喷播复绿的土壤微生物菌种,并掌握了喷播复绿基质生产技术,目前已在江苏、广东等地成功应用。据了解,露天开采和道路建设造成山体破坏,岩壁裸露,植被很难自然恢复。为解决土壤与岩壁的融合性问题,张金池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喷薄土壤中
足条件外,还要求土壤提供充足的营养、水分和空气(即土壤肥力)。品质纯正、质量稳定的中药材原料需要未受重金属和农药等污染的土壤条件。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营养、土壤水分、土壤酸碱度、土壤空气及土壤微生物等均影响土壤肥力及中药材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土壤污染程度是中药材品质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药材GAP生产要求的土壤环境质量须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如执行GB15618-1995。 土壤质地是土壤中
陈文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学家、细菌分类学家,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1926年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市。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化系。1958年在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农业大学(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和科学研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与陈院士交谈———不,实际上是在听陈文新滔滔不绝地讲了整整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记者就像一块被
中,明确了入侵我国的紫茎泽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生境的长期作用下已产生一定程度地遗传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群;地理距离和海拔是影响种群间基因交流的重要因素。明确了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土壤微生物存在正反馈作用,紫茎泽兰入侵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创造了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这是一个自我促进式的入侵机制。在松材线虫的入侵机制与特征研究方面,发现不同入侵来源的松材线虫种群多次
一方面,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另一方面,土壤缺素严重,作物无法得到丰富和均衡的养分。而这些问题都与过分依赖化肥有着重要关系。如果利用微生物菌群生产出生物有机肥,将大大提升和恢复土壤活力,还能减少化肥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本报记者王庆阳泉,山西典型的“煤城”之一。在这里,即使远离市区,风景也难称秀丽。一路上,体形硕大的运煤车不时迎面开来,扬起滚滚尘埃。当地正在尝试摆脱对煤炭资源过度开发的依赖,山
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自此开始。和青霉素不同的是,链霉素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有系统的长期研究的结果。和青霉素相同的是,这个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发现,其发现权也充满了争议。 瓦克斯曼是个土壤微生物学家,自大学时代起就对土壤中的放射菌感兴趣,1915年他还在罗格斯大学上本科时与其同事发现了链霉菌——链霉素就是在后来从这种放射菌中分离出来的。人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结核杆菌在土壤中会被迅速杀死。
酸盐。进入食物中的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会被转化为亚硝酸,危及食品安全。四是引起土壤酸化。中国的土壤pH值(酸碱度)在过去的20年间下降了0.5个单位,过量施用氮肥为其主因。土壤酸化会直接影响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长,加重植物真菌病害,加速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释放。另外,对化肥的过度依赖及有机肥施用量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被破坏,最终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这种情况到了必须立即解决的时刻。
酸盐。进入食物中的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会被转化为亚硝酸,危及食品安全。四是引起土壤酸化。中国的土壤pH值(酸碱度)在过去的20年间下降了0.5个单位,过量施用氮肥为其主因。土壤酸化会直接影响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长,加重植物真菌病害,加速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释放。另外,对化肥的过度依赖及有机肥施用量减少,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被破坏,最终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这种情况到了必须立即解决的时刻。
木薯的产量增加?在验收现场,部分农民朋友对这种新型肥料感到好奇。从事AM菌剂应用基础研究的广西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留学回国人员陈廷速博士,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它的原理。原来,AM菌剂是一种新型的土壤微生物肥料,通过AM真菌与作物根系共生,所形成的菌丝网络能促进作物对养分(特别是磷)的吸收。并且可改善土壤生态,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提高土壤的pH值,修复退化的土壤,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3年前我们就开
在农业中地位凸显 在第十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应用技术研讨会上,农业部有关专家指出,生物肥料的应用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 我国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化肥利用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我国过量施用化肥已到极限。以氮肥为例,我国的平均施用量是美国的近3倍、澳大利亚的8倍多,这造成了土壤结构被破坏、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农业部微
实验模型进行药物的筛选工作。随机筛选主要是从广泛的天然资源中寻找,如植物中的化学成份,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从中发现特定结构和作用特点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结构改进,可能发现一系列的有治疗价值的新药。例如,当前人们常用的药品其中很多是从植物成份中筛选出来的。而抗生素就是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发展起来的。 三、天然药物的结构改造 起初,药物都是来自天然资源。我国的中草
落的不利影响,而秸秆的添加对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粪肥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如pH)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而不是由于粪肥带入的外源细菌(主要为动物肠道微生物)对土壤的直接输入。这些结果表明,有机粪肥与化肥的联合施用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与多样性的维持,为保持土壤生物活性、提升土壤生产力提供了基础。该成果5月19日在SoilBiology&Biochemistry在线发表。作者:
全球稻田面积约1.5亿公顷,75%处于淹水状态。厌氧环境使得水稻土含有丰富的小分子有机酸。通过代谢这些物质,微生物驱动着稻田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甲酸是稻田有机质降解过程中重要中间产物之一,但水稻土中甲酸代谢微生物及其生态功能却鲜有报道。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先贵研究员团队通过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利用13C标记的甲酸培育水稻土,让微生物“吃掉”甲酸的13C;再利用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对土壤
用产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绿色产品的魅力。获得袁隆平认可的泉林嘉有黄腐酸产品是从秸秆中提取的高活性生物腐植酸和作物原生态养分,是国内唯一取得生物腐植酸认证的国家专利产品,在提高农作物抗病、抗旱、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改良盐碱地及中低产田,促进农作物提质增产方面成效显著。“也许大家不会想到,这种生态肥料是从造纸废液中提取出来的,让泉林实现了秸秆一草两用,不仅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创造了显
技术付经理RajendraKetkar说,2006-07年,Bollgard棉种子的用量大约占印度杂交种子总面积的50%,今年,相信这个比例可以提高到大约60-70%。 Bollgard种子含土壤微生物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蛋白质,可以保护棉花免受棉铃虫袭击,减少杀虫剂用量。 Mahyco孟三都是Maharashtra杂交种子公司与孟三都私人控股公司建立的营
物中加入这种酶,就有可能提高其药效。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23日报道,日本福井县立大学副教授滨野吉十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β-赖氨酸”不仅容易渗透进入细胞,而且它对动物没有副作用。研究人员在分析土壤微生物“放线菌”生成抗生素“链丝菌素”的过程中发现,名为“ORF19”的酶能够集结很多“β-赖氨酸”。研究人员说,如果将这种酶加入到无法渗透进细胞、并对某些患者失去效力的药物中,有可能使其再次发挥作用
易渗透进细胞的构造,如果在一些药物中加入这种酶,就有可能提高其药效。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副教授滨野吉十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β赖氨酸”不仅容易渗透进入细胞,而且它对动物没有副作用。研究人员在分析土壤微生物“放线菌”生成抗生素“链丝菌素”的过程中发现,名为“ORF19”的酶能够集结很多“β赖氨酸”。 研究人员说,如果将这种酶加入到无法渗透进细胞、并对某些患者失去效力的药物中,有可能使其再次发挥作
有箭舌豌豆、草木犀、绿豆等。施用绿肥时由于会产生有机酸,要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这些有机酸。 (三)秆肥 秆肥是重要有机肥源之一,作物秸秆含有相当数量的可为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或牲畜消化的作用,可使营养元素返回土壤,被药用植物植株所吸收利用,称作秸杆还田。秸杆还田可采取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牲畜粪尿)、直接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等多种形式。操作时秸杆要直接翻入土中,注意与土
有箭舌豌豆、草木犀、绿豆等。施用绿肥时由于会产生有机酸,要适量施用石灰以中和这些有机酸。 (三)秆肥 秆肥是重要有机肥源之一,作物秸秆含有相当数量的可为作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在适宜条件下通过土壤微生物或牲畜消化的作用,可使营养元素返回土壤,被药用植物植株所吸收利用,称作秸杆还田。秸杆还田可采取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牲畜粪尿)、直接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等多种形式。操作时秸杆要直接翻入土中,注意与土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植物并不会排放重要的温室气体甲烷,这一发现与2006年公布的另一项颇受争议的结论形成了鲜明对比。事实上,植物似乎仅仅是传递了最初由土壤微生物形成的温室气体。甲烷的来源可谓多种多样,包括气体泄漏、森林火灾,当然还少不了母牛打嗝。潮湿土壤中的微生物也能够以无氧的方式形成甲烷,然而植物能够以有氧参与的形式大规模生成甲烷的说法依然存在巨大的争论。2006年,德国海德尔堡市马普学会核物理
间内我国土壤生物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优先发展领域和研究建议。会上,傅伯杰院士首先介绍了“土壤生物学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随后,各专题负责人就10个专题,即“土壤生物网络与生态服务功能”、“土壤微生物时空演替规律”、“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驱动机制”、“肥力提升的土壤生物学基础”、“土壤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土壤生物与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土壤生物研究的多学科交叉发展”、“土壤生物
不同施肥模式对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农田杂草在维持土壤微生物、动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流失、酸化,以及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农田杂草综合管理的重要手段,好的养分管理可以兼顾作物高产和生物资源的保护。而目前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其影响机理也鲜见报道。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植物营养与农业生态学科组博士研究生汤雷雷在研究员陈防的指导下,
大型真核生物(如宏观动植物)的多样性一般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土壤原核微生物(如细菌)却并不一定呈现出明显的海拔分布模式。因此,细胞结构与生物尺寸大小的差异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随海拔的分布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褚海燕研究员课题组通过454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研究了长白山土壤真核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同时与相同海拔梯度下的土壤细菌及植物群落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真核微生物群
这种修复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共存关系,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效率,最终达到彻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很多国家曾饱受重金属污染之苦,如1955年日本富山县发生的痛痛病闻名于世。我国的镉污染也十分严重,曾涉及11个省市的25个地区,如2012年的广西河池市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傅金民、硕士生罗宏基和助理研究员娄燕宏共同发明的“利用草坪草—微生物联合修复镉污
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量,提高大豆产量和改善大豆品质。作为我国优质高油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对这一文件的发布最为敏感。推广应用新型大豆根瘤菌剂能否实现大豆稳产、增产、节支和可持续发展?根瘤菌剂作为一种土壤微生物菌肥能否替代传统化肥?该省将如何完成这一替代?这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世界各国早已应用 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生物固氮体系。大豆从根瘤菌剂中得到的氮素营养可占其总氮素营养的3
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甘肃省源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研发了“FAM生物菌绿化技术”,并结合植被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对玛曲县沙化草场进行植被恢复。“生物菌绿化是利用当地土壤微生物,将生物菌分解的有机物,以不同的反应方式作用于土壤和植物中,加速沙漠土地的土壤化进程,以快速形成适应草木生存所需的生态环境,使沙化土地短时间恢复成草地。”甘肃源岗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伟志说,
的长程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微生物,刺激并促进非光合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和非光合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粪产碱杆菌(A.faecalis)的大量生长,并能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实验研究证实,半导体矿物日光催化作用促进非光合化能型微生物的生长量,与光子能量(波长)和光子-电子转化效率呈密切正相关关系。在固定光强下(8mW/cm2),当波长从620nm依次递减到
,表达了对会议成功举办的美好祝愿。活动的主办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刘双江教授和德国UniversityofBayreuth的HaroldDrake教授也对参会者表示了感谢和欢迎。会议分别对水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化过程;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及其修复;与环境质量相关的微生物学过程三个主题进行了报告。专家们介绍了各自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大家各抒己见,就微生物活性与环境变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展开了积极的
进行同步鉴定,实现了硫修饰DNA快速、高效、高通量、可定量的化学检测。在此基础上,从栖息于多样化生态环境的多种代表性微生物中发现了新型硫修饰DNA上前所未见的修饰方式包括d(GPST)、d(CPSA)、d(TPSA),、d(APSA)和d(CPSC),阐明了DNA硫修饰在从土壤微生物到海洋微生物,从植物致病菌到人类病原菌,从好氧菌到厌氧菌,甚至在最小可自主生长的微生物之一的C.Pelagibact
□魏新雨 冬春正是药用果树追肥的最佳时机,更是确保药用果树来年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药用果园环境和药用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现介绍药用果园高效施肥方法,以供药农朋友参考。 环状沟施肥法在树冠垂直投影外20~30cm处,以树干为中心,挖一条宽40~50cm、深50cm(追肥时,深10cm)的环状沟,底部填施有机肥和
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18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学科群类别序号名称依托单位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1农业部土壤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2农业部农业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3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4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5
(二)肥料种类、性质及使用方法 肥料大体分为两类:一是农家肥料,二是化学肥料(无机肥料)。农家肥料一般都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以及其他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所以叫完全肥料。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需经过土壤微生物慢慢的分解,才能为植物利用,所以又叫迟效性肥料。化学肥料施下后,可以很快为植物吸收,所以又叫速效性肥料。1.有机肥料 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饼肥、绿肥以及各种土杂肥等。这些肥料来源丰富,是我国
录捕捉到了该天体的磁场因液体核心固化而消失的最后时刻,为由组成性对流驱动的一个长期持续的磁场发电机的存在提供了证据。一种具有双目标作用机制的稳定抗生素临床应用中的大部分抗生素都是通过筛选可培养的土壤微生物发现的,这是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耗尽、没有通过合成方法得到充分替代的资源。因此,对于抗生素抗药性之扩散的担心普遍存在。这篇论文带来了一些好消息:对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内的一系列细菌病原体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