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09/12/10 20:16:09
摘要:《圣济总录》卷八十七组成天仙藤2两,秦艽(去苗土)1两,鳖甲(去裙襴,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麻黄(去节)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1两,前胡(去芦头)1两。主治风热劳气。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梅1枚,生姜2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加减如解伤寒,不用乌梅,入葱白2寸煎热服。制备方法上为粗末。《圣济总录》卷八十九组成天仙藤(洗,锉)3两,鳖甲(去裙襴,醋浸,慢火炙)3两,黄耆(锉,炒)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柴胡(去苗)3两,甘草(炙)3两,乌药6两(锉),五加皮(锉)2两,芍药2两,木香1两。主治五劳骨节痠疼,五心烦热,口苦舌干,不思饮食,咳嗽虚汗,渐瘦无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乌梅、大枣各半枚,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查看全文 [ 356字 ]
柴胡药白芷甘一两)大黄(煨)木皮(去白炒)常山(各半两)上二十四味,咀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计时候治五劳骨节酸疼,五心烦热,口苦舌干,不思饮食,咳嗽虚汗,渐瘦无力,天仙藤汤方胡(去苗)(一两)上一十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乌梅大枣各半枚,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治虚劳身体气刺疼痛,日渐瘦弱,心下气满,不思饮食,三香鳖甲饮方鳖甲(去裙醋炙二两)大黄(湿纸煨
五两)天灵盖(涂酥炙捣末一两)牛黄(研半两)人中白(焙干研一两)麝香(二钱四味各研捣为末合和令匀)上七味,每服先将前三味末三钱匕,以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调天灵盖等末一钱匕,五更顿服。治风热劳气,天仙藤汤方天仙藤(二两)秦艽(去苗土)鳖甲(去裙醋炙)柴胡(去苗)麻黄(去节)芍药甘草(炙锉)防风(去叉)前胡(去芦头各一两)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乌梅一枚,生姜二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去土)乌药(锉)地龙(去土炒)墨牵牛每服二十牵牛子散治风劳冷气。骨热羸瘦。及妇人产后诸疾。血气冲心。脚手麻痹。牵牛子(半生半炒三两)白术枳壳(去瓤麸炒)木通(锉炒)桑根白皮(炙锉)陈橘皮(调下。日天仙藤汤治风热劳气。天仙藤(二两)秦艽(去苗土)鳖甲(去裙醋炙)柴胡(去芦)麻黄(去节)芍药甘乌梅一枚茯神汤治风劳咳嗽。心燥烦热惊悸。鼻塞咽干。唇肿口疮。胸膈满。手臂及腰脚疼。兼治虚劳惊悸。茯苓(去木)麦
天仙藤 天仙藤 HerbaAristolochiae (英)DutchmanspipeVine 别名 马兜铃藤、青木香藤。 来源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contortaBunge的茎叶。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或匍匐草本,有香气。根圆柱形,外皮黄褐色。茎扭曲,有棱。叶互生,三角状心形至阔卵状心形,先端短锐尖或钝,基部心形,基出脉5~7条,下面略带灰白色。花3~1
中药名称天仙藤拼音名Tianxianteng英文名HERBAARISTOLOCHIAE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debilisSieb.EtZucc.或北马兜铃AristolochiacontortaBge.的干燥地上部分。 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状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节间不等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
(陈景初)治子气。(妇人冲任素受血风,因妊娠而足肿,喘闷妨食,甚则脚趾出黄水,病名子气,非水也。)天仙藤(即青木香藤微炒)香附(炒)乌药陈皮甘草(炙)等分。加紫苏三叶,木瓜生天仙藤之苦温,疏气活血,能解血中之风气。香附乌药陈皮之辛温,以行郁气。紫苏生姜之《成方切用》清吴仪洛公元1761年
(陈景初)治子气(妇人冲任,素受血风,因妊娠而足肿、喘闷、妨食,甚则脚指出黄水,病名子气天仙藤(即青木香藤,微炒)香附(炒)乌药陈皮甘草(炙),等分。加紫苏三叶,此手足太阴药也。天仙藤之苦温疏气活血,能解血中之风气,香附、乌药、陈皮之辛温以行调《医方集解》清汪昂公元1682年
通、活血消肿。苦温。疏气活血。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叶似葛。圆而小。有白毛。根有须。四时不凋。(一云即青木香藤。集效方、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盏、煎半盏服之、治疝气作痛、神效。)《本草从新》清·公元1644-1911年吴仪洛
通,活血,消肿苦温。疏气活血。治风劳腹痛,妊娠水肿(有天仙藤散,专治水肿)。叶似葛,圆而小,有白毛,根有须,四时不凋(一云即青木香藤)。《本草备要》清·公元1644-1911年汪昂
治产后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气腹痛。(出《经验妇人方》)天仙藤(五两,炒焦)为细末,每服二钱。产后腹痛,用炒生姜,小便和细酒调下。常患血气,用温酒调服效。《妇人大全良方》南宋·嘉熙元年陈自明公元1237年
天仙藤(即生木香藤,微炒)香附(炒)乌药陈皮甘草(炙)等分,加紫苏三叶,木瓜、生姜各三片,空心煎服。疏通血气,兼以去风,不加利湿药者,恐伤胎也。《医方论》清费伯雄公元1865年
\r天仙藤\pd594a.bmp\r生江淮及浙东山中。味苦,温,微毒。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与大黄同服,堕胎气。春生苗,蔓延作藤,叶似葛叶,圆而小,有毛白色,四时不调。根有须,之最多。有名未用总一百九十四种二十六种玉石类《证类本草》宋唐慎微公元960-1279年
】颂曰∶生江淮及浙东山中。春生苗蔓,延作藤。叶似葛叶,圆而小,有白毛,四【气味】苦,温,无毒。【主治】解风劳。同麻黄,治伤寒,发汗。同大黄,堕胎气(苏颂)。流气活血,治心腹【附方】新六。疝气作痛∶天仙藤一两,好酒一碗,煮至半碗,服之神效。(孙天仁《集效方》)痰注臂痛∶天仙藤、白术、羌活、白芷梢各三钱,片子姜黄六钱,半夏(制)五钱。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服。仍间服千金五套丸。(杨仁斋《直指方》)妊
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不须要天台者,但得软白、香而辣者良)上等分,净秤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三片,木瓜三片,紫苏三叶,同煎至七分,放温澄清,空心、食前服,日三服。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更不须多服。元丰末,王荆公居金陵。举家病,以诗赠景初曰∶举族贫兼病,烦君药石功;到家何所寄,一一问征鸿。因此见方,得于李伯时家传方,录于临川张石丞宅。《妇人大全良方》南宋·嘉熙
苦温,疏气活血,治妊娠水肿。《本草分经》清姚澜公元1644-1911年
味苦温。入足太阴经。功专疏气活血。及风劳腹痛。妊娠水肿。治疝气作痛。以藤一两。好酒一盏。煎半盏服神效。生磨消肿病。即青木香藤也。《本草撮要》清陈其瑞公元1644-1911年
苦,温。入足太阴经气分。流气活血。治风劳心腹疼痛。配香附、乌药、陈皮、炙甘草,等分为末,治妊妇水肿。配片子姜黄、制半夏,治痰注臂痛。同麻黄,治伤寒发汗。同大黄,堕胎气。治湿气,姜汁炒。行气利水,酒拌炒。气血虚者禁用。《得配本草》清严西亭公元1644-1911年
即青木香藤。性味苦温,力能疏气活血,为疝气止痛专药。《药性切用》
天仙藤(即青木香洗略炒)香附(炒)陈皮甘草乌药(各等分)和匀为末。每服三钱。姜三片。苏叶三片。木瓜三片。同煎空心服。三服后肿消。此方单氏作煎汤。加紫苏四分。如虚加人参。白术。当归。如不效。兼服补中健脾之药。(〔吴按〕以后三味。另煎水。送前药末。)《女科秘旨》清轮印禅师公元1771──公元1711年
【摘要】目的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液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0.9560%,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0.7291%。结论传统汤剂的甘草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颗粒汤剂中甘草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病因复杂,自觉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笔者近日用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一慢性湿疹患者,疗效良好。 蒋某,女,55岁。2012年11月2日就诊。全身散发湿疹20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诊见:全身散在湿疹,双下肢和脚尤重,有液体渗出,痒,畏寒,舌黯苔薄,脉细弱。脉症合参,辨证属患者久病不愈
自2001年2月~2005年2月,笔者以泽泻汤合二夏汤加味治疗美尼尔病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中,男8例,女27例,年龄30~62岁,平均44岁,病程3天~5年,平均5个月。主要临床症状:眩晕伴旋转感、恶心、呕吐、耳鸣,可伴或不伴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症。排除颈椎病、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大脑中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病。 2治疗方法 用泽泻汤合二夏汤
笔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用四物汤,增液汤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69~92岁,平均78岁,病程2~20年,临床以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困难,病人有不适感,大便2天或3天以上1次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均有口服泻剂史,效果均欠佳。经中医辨证诊断为习惯性便秘。 2治疗方法 中药组成:生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从治疗前后冠脉血流量、血液粘稠度、甘油三酯、胆固醇、中医症状等变化比较,了解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摘要】目的:探讨桔梗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83例慢性咽炎患者予中药内服。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桔梗汤加味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关键词】慢性咽炎;中医治疗;桔梗汤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反复发作,难以治愈。自2005~2007年间采用桔梗汤加味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3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5例、女
【摘要】目的观察运脾健胃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54例厌食症患儿均口服运脾健胃汤,并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显效率为88.9%,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运脾健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关键词】运脾健胃汤;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厌食症是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导致脾失健运而造成。多见于1~6岁的小儿。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病
五淋散山栀子(三钱)、车前子(三钱)、当归尾(三钱)、甘草(一钱)心遗热于小肠,结而为淋,以此清心平肝利水。四逆汤干姜(三钱)、附子(三钱)、甘草(一钱)胆肾阳虚,四肢逆冷,下利不止,以此温之。小温经汤当归(三钱)、白芍(二钱)、阿胶(三钱)、川芎(一钱)、人参(三钱)、丹皮(三钱)、麦冬(三钱)、半夏(二钱)、吴萸(一钱)、生姜(一钱)、桂枝(二钱)、甘草(一钱)此为调经第一方,行血消瘀散寒降
【摘要】目的观察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方法2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治疗组19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抗病毒、平喘、祛痰以及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6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94.4%,2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运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二陈汤合三子养
例一:张某,男,48岁,素体肥胖,嗜食肥甘,有高血压家族史。查血压160/100毫米汞柱,心率86次,分钟,律齐,运动则心悸气短,胸部有窒闷感,心电图示冠脉供血不足,脉弦滑。予葛瓜舒心汤加丹参、半夏、菖蒲、远志、薤白、夏枯草、石决明等,出入二十余剂,诸症明显好转,嘱慎食肥甘,适运动,调情志,足休息保养善后。例二:胡某,男,56岁,患陈旧性心梗多年,体质尚可。现心电图接近正常。唯运动后或夜间出现胸
【关键词】乌梅汤 本组25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男20例,女5例;年龄30~60岁,其中30~50岁者15例,51~70岁者10例;病程1~3年,临床上持续性或反复性下腹痛、腹胀、腹泻、便下黏液,里急后重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症状。以上25例病例中,有16例同时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均提示结肠病变伴溃疡形成,经多次粪检无病原体发现。乌梅汤基本方:乌梅15g,黄连15g,黄柏10g,附子10g,干
的部位,出现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伴发痒,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源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会加剧。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关键词】荨麻疹;消风三子汤笔者在2003~2007年间以消风三子汤加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14~61岁,平均41岁;病程1周~2年。1.2诊断标准发病前
材料:熟地黄四钱、淮山药四钱、牡丹皮三钱、泽泻三钱、车前草三钱、金银花四钱、金钱草五钱、猪苓四钱、蜜枣三粒。 做法:1、准备瓦煲煎药;2、药材料洗净;3、所有材料加水五碗,慢火煎剩一碗;4、饭后服用、每周两次。 ※以上为一位成年人的分量,8~12儿童分量减半。 功用解说:清热解毒、通利尿道、消炎止痛、调理肾机能。 主治:无感染性小便频密、精神性尿意。 材料功效:熟地黄、淮山药、牡丹皮、
【关键词】背部筋膜炎 笔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以项背部疼痛不适为主诉的患者,其中一少部分或可有颈椎或胸椎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大部分患者骨质无异常,常用葛根汤见效。1临床资料近段时间,共遇到5例被确诊为背部筋膜炎的病人,颇似中医的肩凝症,询问其病因,都有明显的劳累后或汗后局部受凉史,其中2例为汽车司机,病因为汗后驾车行驶中开车窗;2例为建筑工人,病因为午休时临窗度地卧睡;1例为干部,病因为晚上躺
,有如梅核之塞于咽喉而得名。如《医宗金鉴》说:“咽中有如炙脔,谓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病也。本症相当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笔者从2003年起用半夏厚扑汤治疗该病48例取得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8例,男性3例,女性45例,年龄39~54岁,其病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梅核
【摘要】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夜间咳嗽的疗效。方法:对50例患儿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应用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与阴阳及五行之五时联系起来对症选药?熏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痊愈34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小柴胡汤加减对小儿夜间咳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关键词】夜间咳嗽;小柴胡汤;小儿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关键词】糖尿病笔者在临证中对糖尿病合并不安腿综合征患者,运用玉液汤和当归四逆汤化裁治疗5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10例,女46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5岁,糖尿病病程5个月~15年,平均7.1年,不安腿综合征病程15天~4年,平均1.5年,56例病人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不安腿综合征以临床症状为主:(1)一侧或两侧小腿深
二方皆阴阳并用之方也,然其间有轻重之别,在乎分量之多寡以别之。如损处重在阳,则血药多用,气药次之;重在阴,则气药多用,血药次之。血为阴,气为阳,盈虚消息之理,后至者成功也。伊芳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以补气,加木香不使上焦气滞也;用四物以补血,加沉香不使下焦气滞也。盖上古气血俱浓,故用二香,补而兼之以行。若叔季之人,气血俱虚,故东垣以黄代木香,兼益上焦之气,以肉桂代沉香,温暖阴血,血得温而生,气得温而
dquo;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即本病病因仍胸阳不振,痰浊瘀血痹阻心脉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究之临床,有轻重不同,病因多错综交互,但不外寒、瘀、痰、气、虚、食几种,以痰瘀虚者为多。笔者在临床上用葛瓜舒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多例,效果较佳,兹录于同道酌试。1葛瓜舒心汤加减1.1组成葛根60g,瓜蒌30g,郁金15g,泽兰15g,刘寄奴15g,当归10g,川芎10g,元胡15g,失笑散18g(包煎),水煎服
病机为胃府湿热上蒸于头,迫津外泄;同时肾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致使心火亢盛,“汗为心之液,故汗出;肾水不足,又致使阴虚生内热,阳热上蒸。致头上汗出。笔者用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合白虎汤(《伤寒论》)加昧治疗头汗症。取其能清阳明气分热盛,滋肾阴、泄心火、固涩止汗之功。方中用自虎汤清阳明气分热,生津止渴,使热退汗止;其中用煅石膏,取其敛汗涩汗之效;当归六黄汤中黄芩清上焦热;黄连清中焦
。心中痞满热犹盛,枳(实)桔(梗)加之有功效。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②可兼并。汗少唇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黄)连(干)葛,若还不解却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黄连解毒(汤)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散),若是发黄小便赤,(黄)芩(黄)连知(母)(黄)柏再加增。②小陷胸汤见16页。大便硬兮口渴涸,黄连厚朴瓜蒌(枳)壳;若还便结不通时,大柴
2例,女4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病程1~3个月19例,4~6个月41例,7个月~1年23例,2年以上13例;其中肾结石27例,输尿管结石60例,膀胱结石9例。 1.2治疗方法(1)排石汤:金钱草50g,海金砂25g,鸡内金10g,滑石30g,石苇30g,桂枝20g,白芍30g,元胡20g,川芎15g,三棱15g,文术15g,木香15g,枳壳15g,水煎至250ml。(2)强功方案:
1-般资料 本组37例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最小l5岁,最大62岁;病程2年内22例,2~5年10例,5年以上5例。 2治疗方法 基本方法:熟地黄l09、山药309、枣皮159、益母草309、丹皮l29、泽泻109、淫羊藿309、黄芪309、土茯苓159、芡实159、萆薜129、丹参309、桃仁129、红花129、山楂309、杜仲159、菟丝子l59,2日1剂水煎服。脾虚湿困型(多见于慢性肾
自2000年以来,笔者应用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高热不退之热性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59岁。 治疗方法 方药:柴胡30g,黄芩25g,党参25g,金银花75g,甘草l0g,生石膏(砸碎)25g,半夏10g。上药水煎300ml,每次服l50ml,间隔6h服1次。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疗程最短为2天,最长l2天
.4,耶格氏表4;左眼0.3,耶格氏表4。两眼眼底可见视乳头苍白,边缘清楚,视网膜血管较细,苔少,舌质红,脉滑细略数。证属肾阴亏虚,肝失所养,精血不能上荣于目。法立滋肾养肝,益肾明目,拟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味:枸杞子10g,菊花10g,生地12g,熟地12g,丹皮10g,枣皮10g,茯苓12g,山药12g,泽泻10g,当归10g,白芍12g。本处方用地黄大补肾阴,制熟地其味更厚,填精补髓,壮水之主,
,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宋本《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方中,有麻黄三两。而方后注曰:“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又据《金匮玉函经》载本方无麻黄故林亿之注说为是,本方当无麻黄。 [提要] 太阳中风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阐论
养血清肝汤是著名何氏妇科世家的祖传秘方,由当归、白芍养血和荣以固本,配石决明、绿梅花清肝潜阳,以治标,堪称养中有清,行而有流的清灵之方,多用于阴血亏虚,肝郁化火之症,笔者临床常以此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用以治疗经前紧张综合征,每获效验,兹举数例如下。1病案举例例1,患者,女,17岁,月经初潮1年,每于月经前则见神情恍惚,忧郁不喜言,昼夜不寝,饮食难进,口臭便秘,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此乃痰热内盛,肝
【摘要】运用经典古方小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及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闭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更年期综合征;继发性闭经 小柴胡汤由于配伍精当,疗效确切,在各综合科已有广泛应用的报告。笔者于1995~1998年在精神科门诊中收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0例;继发性闭经20例,分别应用小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均获良好疗效。现简介如下。1更年期综合征1.1一般资料本组
生化汤和产后生化汤是两首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功效的方剂,治疗妇科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两者均以养血、温经、活血化瘀而达到治疗之目的,但前者偏重于养血、温经,后者偏重于化瘀且应用比较平稳而无毒副作用。临床根据二方之原理,辨证施治,随证化裁,可以治疗妇科多种疾病。 1生化汤与产后生化汤的临床比较 生化汤是《傅青主女科》中治疗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的一首方剂。该方中当归25g,川芎10g,桃仁
理中汤白朮(三钱)、人参(三钱)、干姜(二钱)、甘草(一钱)霍乱吐泻腹痛,中土虚寒,以此温补之。人参败毒汤人参(二钱)、羌活(二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一钱)、枳壳(一钱)、桔梗(二钱)、川芎(一钱)、云苓(二钱)、甘草(一钱)、散寒发汗,兼利痰饮。作者:唐宗海
嚯”跳痛不已,不梳头一切如常。曾找西医治疗,服用谷维素等药物,未能控制发作,前来就诊。四诊中段海辰发现,病人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认为属湿浊阻滞中焦、湿热下注而引起的特发性足背痛,拟方温胆汤合四妙散加减。 处方:陈皮12g,姜半夏15g,云苓15g,枳壳10g,竹茹12g,苍术12g,黄柏15g,川牛膝15g,薏苡仁30g,忍冬藤30g,甘草6g。病人前后复诊3次,共服药16剂,告知
来源:中国中医药论坛小柴胡汤在临症运用中,中医同仁们都是各有千秋。今在论坛阐述探讨运用本方治疗腮腺炎,也许会对未来学者对本方辨证运用,治疗现代医学命名的病种,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拓宽临症辨证运用名方(经方、验方、时方、成方)的思路。腮腺炎应属中医病“痄腮”又名“蛤瘼瘟”辨证范畴。观现今治疗本病均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为主,方药以银翘散、普济消毒饮,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