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tiān nán xīng wán
天南星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十一首。
炮天南星、炮白附子、全蝎(酒炒)、白花蛇肉(酒浸炙)、肉桂、炮附子(去皮脐)、各半两[1]。
每服三丸,热酒送下,衣覆汗出,避风[1]。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天南星丸主治急风,筋脉紧急,身背强直,面黑鼻干,口噤不语,须臾则通身壮热,汗出如油,直视唇青,咽嗌壅塞,如拽锯声,脉阴阳俱细缓[1]。
炮天南星、天麻、炮附子(去皮脐)、炒全蝎、炒僵蚕、藿香叶、炮附子各半两[1]。
上药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1]
胆南星三分,防风、白芷各一两半,麻黄(去根节)一两,羌活、独活、川芎、天麻、白芍药、炒桔梗、细辛、炒僵蚕各半两,炙甘草一分半,炮姜一分,冰片一钱,麝香一分[1]。
天南星(腊月牛胆匮者)3分,白芷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防风(去叉)1两半,羌活(去芦头)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芎半两,天麻半两,白芍药半两,桔梗(锉,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僵蚕(炒)半两,甘草(炙)1分半,干姜(炮)1分,龙脑(研)1钱,麝香(研)1分。
上药除研外,为细末,和令匀,炼蜜为丸,如杏核大,丹砂为衣。
《圣济总录》卷七方之天南星丸主治风邪所患,手足麻痹,偏而不举,弛而不随,或肿痒疼痛[1]。
一切风,手足麻痹亸曳,或即肿痒疼痛。
每服一丸,薄荷温酒送下[1]。
天南星、半夏(汤洗)、川乌头(去皮脐)、草乌、木鳖子(和壳研)、自然铜、滑石各二两,乳香一分[1]。
天南星2两,半夏(汤洗7遍,焙)2两,乌头(去皮脐)2两,草乌头2两,木鳖子(和壳)2两,自然铜2两,滑石2两,乳香1分(并生用)。
上药俱生用,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1]。
上为细末,用醇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九方之天南星丸主治中风偏枯,肢体细小而痛,言语神志不乱[1]。
每服10丸,温酒送下[1]。
天南星(浆水煮)、半夏(浆水煮)、天麻(酒浸)、石膏各半两,生白附子一两,滑石二两[1]。
天南星(浆水煮,切,焙)半两,半夏(浆水煮,焙)半两,天麻(酒浸,切,焙)半两,石膏半两,白附子(生)1两,滑石2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1]。
《圣济总录》卷十六方之天南星丸主治风头痛,痰逆烦满,筋脉拘急,手足麻痹[1]。
天南星5Q0克(每个重30克上下,用温汤浸洗,刮去里外浮皮并虚软处令净,酒浸一宿,用桑柴火蒸,不住添热汤,令釜满甑内气猛,更不住洒酒,常令药润,七伏时满取出,用铜刀切开1个大者,嚼少许不麻舌为热,未熟即再炊,候熟用铜刀切细焙干)辰砂(研飞)75克(为衣)丁香 麝香(研)各30克 龙脑(研)75克
上药研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并酒搜和为丸,每两作50丸,以朱砂末为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之天南星丸主治痰逆恶心,中酒呕吐。
每服1丸,烂嚼,浓煎生姜汤下,不计时候。酒后含化,除烦渴,止呕逆。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天南星(炮)附子(炮,去皮、脐)白附子(炮)华阴细辛 旋复花 半夏(汤泡)芎藭各15克 天麻30克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奇效良方》卷二十五方之天南星丸主治风痰上扰,头目眩晕,肢节拘急。
《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天南星(末)2两,石膏(末)1两(水飞过)。
上2味,填牛胆中,用薄荷包,更用荷叶外包,于风道中挂,以清明节候入龙脑少许,滴雪水为丸,如鸡头子大。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天南星丸主治伤寒头痛。
每服1丸,嚼烂,薄荷汤送下。
天南星(炮)、硫黄(研)、石膏(研,水飞)、消石(研)各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温酒送下,1日2次。渐加至30丸。
硫黄丸(《朱氏集验方》卷九)。
天南星(炮)1两,半夏(浆水浸3日,切作片,焙)1两,白附子(炮)1两,木香1分。
《圣济总录》卷六十四方之天南星丸主治风痰壅盛,胸膈不利,攻击头痛。
每服1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天南星(炮)半两,天麻(酒浸,切、焙)半两,白附子(炮)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白僵蚕(炒)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半两,犀角(镑)3分,槐实(炒)半两,槐胶(生用)半两,生栀子仁1两,羚羊角(镑)3分。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之天南星丸主治热毒风攻身体,状如虫行,头面肿热,心神烦闷,皮肤斑点,旋生旋没。
每服15丸至20丸,空心、临卧用葱白酒送下。
天南星(炮,为末)1钱,半夏(汤洗7遍,焙,为末)1钱,腻粉(研)1钱,滑石(研)1钱,巴豆24枚(去心膜,以水浸1宿,研细,不出油)。
上5味,先研巴豆令熟,次下众药末,以糯米粥为丸,如绿豆大。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天南星丸主治小儿挟热,痰盛温壮,夜卧不稳。
天南星(炮)2枚,白附子(炮)10枚,干蝎(全者,炒)1分,牛黄(研)1钱,龙脑(研)1钱,丹砂(研)1钱半,雄黄(研)1分,天浆子10枚(去皮)。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以丹砂为衣。
2-3岁儿,每服1丸;至10岁,服3丸,空心、临卧煎金银薄荷汤化下。
全蝎(去毒,微炒)、白附子(炮)、五灵脂(去砂石)、蝉蜕(去土)、天南星(炮)各等分。
上为细末,煮米醋旋滴为丸,每1两作40丸,阴干。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方之天南星丸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涎盛搐搦,呕吐涎沫,神昏贪睡。
每服半丸至1丸,煎生姜、荆芥汤磨下,不拘时候。
天南星5两(去脐,汤浸2-3时,焙干)。
上为细末,一半用生姜汁打糊,一半为丸,如梧桐子大。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天南星丸主治酒后痰饮。
每服40-50丸,生姜汤送下。
天南星2两(生用),白矾2两(生用),寒水石2两(生用),半夏2两(生用),白附子2两(生用),干姜2两(生用)。
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御药院方》卷五方之天南星丸主治痰实结搏,咽嗌不利,咳嗽久不愈。
每服50-6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太白丹(《卫生宝鉴》卷十二)。
南星1斤(端正者)。
《医方类聚》卷一一八引《澹寮方》之天南星丸功在去痰,化酒毒。主治痰饮,酒积。
每服50至10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上于平地上掘一窟,阔5寸,深1尺5寸,仍略捣紧窟中,次用刚炭于窟内簇起,烧过大半,除火去灰令净,以煮酒1斗浇之,将南星于其中,覆以瓦盆,用元土泥封盆缝,勿令透气,1宿,早取出,用洒2升,水2升,和洗,切作片子,焙干碾末,入飞过辰砂1两,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又以朱砂1两为衣。
酒疾:宣和间一朝士作殿试官,时蔡攸为大试官,入赴内宴,夜时出归幕次,众官迎揖,蔡指喉以示,谓酒至此,就坐索天南星丸,执事者供一药,视其色红,姜汤送下,假寐少顷即醒,遂趁朝班,众官但神其药,而不敢请其方。绍兴间先公守赣,倅车郑显中,其子因酒致疾,统军中辅达云:正好服天南星丸。遂叩之,口传其法,云得之吕丞相。余侍在侧,亲闻之,亦曾修合而服,果有奇效。
天南星(炮)1钱,半夏(汤洗7次)1钱,白矾(枯)1钱,雄黄(细研)1钱。
上为末,煎熬皂角膏为丸,入少许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活幼口议》卷十九方之天南星丸主治小儿痰多,哮呷喘急咳嗽。
每服20-30丸,淡生姜汤送下。
天南星(大者,逐日换水浸5日,慢火煮5-7沸,切作片子,曝干,麸炒令黄香)1两,乌蛇(酒浸,取肉炙干)1两,白僵蚕(直者,麸炒令黄)1两,天麻1两,干蝎(全者,擘破,炒黄色)3两,白附子(炮)3两,雄黄(研)3两,琥珀(杵,研)3两,麝香1分(研),牛黄(研)半两,龙脑(研)半两,丹砂1两半(研)。
《圣济总录》卷十四方之天南星丸功在镇心化涎。主治风惊。
每服1丸,荆芥、人参汤化下。
上药除研者外,捣罗为末,合研匀,干瓷器收,密封勿令透气,旋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天南星(炮)半两,井泉石(研)2两,豉(炒)2两,甘草(炙,锉)2两,石决明(洗)3分。
上为末,以猪肝细切,拌和捣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天南星丸主治目虚冷风泪。
每服20丸,食后良久黄连汤送下,临卧再服。
天南星半两,天麻半两,白附子半两(炮制),羌活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麻黄3分(去根节),白花蛇1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犀角屑3分,槐胶半两(生用),栀子仁1两,槐实半两(微炒)。
上为末,别入腻粉1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方之天南星丸主治毒风攻四肢,周身如虫行,搔之不解。
每服15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天南星1两,半夏(2味并去脐,用生姜自然汁浸3宿,细切,焙干用)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矾1两半(研细)。
上药捣罗4味为末,入白矾和药,再研令匀,用生姜汁煮面糊,软硬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圣济总录》卷一五六方之天南星丸主治妊娠痰饮,膈脘痞闷,呕逆恶心。
每服15丸,熟水送下,空心、日午、晚食前各1。
天南星1两(炮裂),白附子1两(炮裂),白矾(烧灰)半两,皂荚子仁1两(炒令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以生姜1两,去皮,同捣,灰令干)。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方之天南星丸主治妇人风痰,心膈壅滞。
每服10丸,以生姜、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天南星4两(汤浸,去皮脐),齐州半夏2两。
上焙干,以生薄荷叶5升,捣取自然汁1大碗浸药,焙,直候汁尽,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普济方》卷三七八方之天南星丸主治男子妇女上膈痰壅,头目昏眩,咽喉肿痛;小儿惊痫潮热,一切涎积。
每服5丸至10丸,生姜、薄荷汤吞下。小儿丸如黍米大,每服7丸至10丸,惊风,金钱薄荷汤送下;心脏壅热,荆芥、薄荷汤吞下,食后临卧服。
天南星(去皮)1个,朱砂1钱蝎半钱,轻粉少许。
上为末,酒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小儿形证论》方之天南星丸主治急惊风,因赤体或浴,或变蒸,遂停留不去;因滞潮热。
每服7粒,薄荷汤送下,1日2次。
天南星1分,天雄1分,白附子1分,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水银1分(于铫子内先熔黑饧半分,后下水银,结为砂子,细研)。
上药生用为末,用槐胶为丸,如黄米大。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天南星丸主治小儿天钓,口噤戴目,手足抽搐不定。
1岁1丸,2岁2丸,以温薄荷酒送下,不拘时候。
南星丸(《普济方》卷三七二)。
天南星1两(炮裂),天麻1两,白附子半两(炮裂),白僵蚕半两(微炒),乌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羌活3分,赤茯苓1两,干蝎1分(微炒),朱砂半两(细研)。
上为末,入朱砂更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一方之天南星丸主治手足顽麻风。
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忌羊血。
天南星1两(炮裂),白花蛇肉1两(酒浸,炙微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槟榔1两,肉桂1两半(去皱皮),白附子半两(炮裂),独活1两,天麻1两,麻黄1两(去根节),朱砂半两(细研),干蝎1两(微炒),腻粉半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五方之天南星丸主治一切风。
每服3丸,以温酒送下;薄荷汤、茶下亦得。
忌毒滑、鱼肉及动风物。
天南星1两(炮裂),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皂荚根皮1两(锉),白矾半两(熬令汁尽)。
上为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一方之天南星丸主治膈上风痰,干呕,不下饮食。
每服1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天南星1分(炮裂),腻粉1分(研入),白附子半两(炮裂),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麻黄半两(去根节),五灵脂1两,干蝎1两(微炒),金箔30片,银箔30片,槐子半两(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犀角屑半两,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
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用醋1大盏,入药末一半,以慢火熬成膏,次入余药为丸,如绿豆大。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天南星丸主治小儿中风,四肢拘急,心神闷乱,腰背强硬。
1岁1丸,2岁2丸,3-5岁至3丸,以温酒送下,1日3-4次。
天南星(炮)半两,天麻半两,白附子(炮)半两,腻粉半两,牛膝(去苗)半两,白僵蚕(微炒)半两,羌活半两,槐胶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防风半两,干蝎(微炒)1分,蝉壳1分,白花蛇1两(酒浸,去皮骨,用肉,炙),麝香1钱半(研入),黑附子半两(炮)。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之天南星丸主治中风,角弓反张,口噤不语,四肢拘急;并肾脏风毒攻注,手足顽麻,一切急风。
每服1丸,以薄荷、生姜汁和酒送下。
天南星1斤(每个重1两上下者,用温汤浸洗,刮去里外浮皮并虚软处,令净。用法:酒浸1宿,用桑柴蒸,不住添热汤,令釜满,甑内气猛,更不住洒酒,常令药润,7伏时满,取出,用铜刀切开1个大者,嚼少许,不麻舌为熟,未即再炊,候熟,用铜刀切细,焙干),辰砂(研飞)2两(1半为衣),丁香1两,麝香(研)1两,龙脑(研)1两半。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并酒搜和为丸,每两作50丸,以朱砂末为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方之天南星丸功在治风化痰,精神爽气,利胸膈;消酒毒,酒后含化,除烦渴,止呕逆。主治风痰上逆,胸脯烦满,头目昏眩,中酒呕吐,小儿慢惊。
每服1丸,烂嚼,浓煎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微赤锉)汉防己干姜(炮制锉各半两)(三分炮裂去天南星丸(出圣惠方)治风痰。头目旋晕。肢节拘急。天南星...
食后稍热服之。治风痰壅盛。胸膈不利,攻击头痛,天南星丸方天南星(炮)半夏(浆水浸三日切作片焙)白附子...
不烧一两半)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天南星丸治风头痛。化痰涎。天南星(牛胆内煮)白附子(炮...
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后热服。治风头痛。化痰涎。天南星丸方天南星(牛胆内者)白附子(炮各一两)石膏(三...
参(各一两)半夏(洗去滑二两半)丹砂然汁。煮面天南星丸治风虚痰。头目旋晕。肢节拘急。天南星(半两炮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