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6/3/21 15:44:28
摘要:《岁露》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杨上善:“露有其二,一曰春露,主生万物者也;二曰秋露,主衰万物者也。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万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本篇主要论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同时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所以人体在遇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的三虚时容易发病的道理,特别是遇到四时八节气候反常时往往会造成疾病的流行。
查看全文 [ 182字 ]
拼音:suìlù英文:《岁露》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杨上善:“露有其二,一曰春露,主生万物者也;二曰秋露,主衰万物者也。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万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本篇主要论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同时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所以人体在遇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的三虚时容易发病的道理,特别是遇到四时八节气候反常时往往会造成疾病的流行。...
拼音:jiédài结代①经脉之气结止不行。代,止也。《灵枢·岁露论》:“此两邪相传,经气结代者矣。”②脉学名。系结脉和代脉的总称。泛指缓而不整的间歇脉。详结脉、代脉条。...
拼音:dān瘅㈠(dàn,音但)又读(dǎn,音胆)通“疸”。黄疸病。《素问·玉机真脏论》:“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灵枢·岁露论》:“四月已不暑,民病多瘅病。”㈡(dān,音丹)①热。《素问·奇病论》:“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王冰注:“瘅,谓热也。”②湿热。《素问·脉要精微论》:“瘅成为消中。”王冰注:“瘅,谓湿热也。”...
拼音:zúbìng卒病①指突然发生的急重疾病。《灵枢·岁露论》:“然有卒病者,其何故也。”②指新病。与旧病相对而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拼音:mùyuán英文:概述:募原:1.与膜原通;2.膏(膈)之原、肓之原。与膜原通·募原:募原与膜原通。指胸腹部脏腑之间的系膜。《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藏,横连募原。”膏(膈)之原、肓之原·募原:募原主要指膏(膈)之原、肓之原,又概指病邪蕴结之处。见《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
拼音:jiāolǐ英文:膲理为人体部位名。指肌肉的纹理。《灵枢集注》:“理者,肌肉之纹理,乃三焦通会之处,故曰膲理。”《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人气血虚……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肝主身之筋膜。”解剖组织名。又作“募筋”、“膜筋”。即“筋膜”,人体皮下肉上筋外的组织。《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黄帝内经太素》卷五作“募筋”。杨上善注:“募当为膜,示募覆也。十二经筋之外裹膜分内者名膜筋也。”膜原·募筋:募筋即膜原。见《黄帝内经灵枢·岁露》。募原与膜原通。指胸腹部脏腑之间的系膜。《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藏,横连募原。”...
枢·九宫八风》:“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寒也。”八风指大自然不同方向的八种风,古代认为不同方向吹来之风,其伤人的严重程度及所伤的脏腑部位不同,故命以不同名称,而统称“八风”。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
rt暑易扰心是指暑邪致病,有易扰动心神的特点,常导致心烦不宁,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用以说明六淫中之暑邪的致病特点。暑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具有炎热、升散等特性的邪气。暑为夏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阳邪,多在夏季致病。《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为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暑热容易耗气伤津,故又经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夹湿,则表现为暑湿。...
气所指的年、月、时俱盛的气运。辨证的三类实证·三实:三实为辨证的三类实证的表现。《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实指:紧牢为脉实;发病急剧,病由外入,卒然不能说话为病实;病变局部坚牢拘急、疼痛拒按而不痒为症实。五运六气所指的年、月、时俱盛的气运·三实:三实即五运六气所指的年、月、时俱盛的气运。《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愿闻三实……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
rsive暑性升散是指暑为阳邪,阳性升散,故暑邪致病,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用以说明六淫中之暑邪的致病特点。暑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具有炎热、升散等特性的邪气。暑为夏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阳邪,多在夏季致病。《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为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暑热容易耗气伤津,故又经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夹湿,则表现为暑湿。...
hdampness暑易夹湿是指暑季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暑邪为病,常夹湿邪而侵袭人体。用以说明六淫中之暑邪的致病特点。暑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具有炎热、升散等特性的邪气。暑为夏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阳邪,多在夏季致病。《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为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暑热容易耗气伤津,故又经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夹湿,则表现为暑湿。...
ching-hot暑性炎热是指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暑邪致病,多表现出一系列阳热症状。用以说明六淫中之暑邪的致病特点。暑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具有炎热、升散等特性的邪气。暑为夏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阳邪,多在夏季致病。《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为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暑热容易耗气伤津,故又经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夹湿,则表现为暑湿。...
拼音:wěidǐ英文:尾底指尾骶骨。又名尾闾或穷骨,是脊骨的末节。《黄帝内经灵枢·岁露》:“……日下一节,二十一日至尾底。”尾骶骨为人体部位名。古称尻骨。即骶骨与尾骨的合称。《医宗金鉴》:“尾骶骨,即尻骨也。其形上宽下窄,上承腰脊诸骨,两旁各有四孔,名日八谬,其末节名日尾闾,一名骶端,一名橛骨,一名穷骨,俗名尾椿。”...
拼音:shǔxié英文:summer-heatpathogen暑邪为六淫之一,是指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具有炎热、升散等特性的邪气。暑为夏令主气。过极则构成病因,属阳邪,多在夏季致病。《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为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暑热容易耗气伤津,故又经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夹湿,则表现为暑湿。...
拼音:fúlǚzhīmài英文:伏膂之脉即伏冲之脉。伏膂之脉指隐伏在脊背筋肉之间的经脉,指肾脉。《黄帝内经素问·疟论》:“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注于伏膂之脉。”王冰注:“伏膂之脉者,谓膂筋之间,肾脉之伏行者也。肾之脉,循股后廉贯脊属肾……但循膂伏行,故谓之伏膂脉。”参见伏冲之脉:伏冲之脉又称伏膂之脉。指冲脉之伏行于脊内者。出《黄帝内经灵枢·岁露》。...
拼音:fúchōngzhīmài英文:伏冲之脉又称伏膂之脉。见《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冲脉循行于脊柱附近的分支,以其深伏于脊内,故称“伏冲”。《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黄帝内经素问·疟论》作“伏膂之脉”。《类经》十三卷注:“伏冲之脉,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一说“伏冲”乃“太冲”之讹误,“伏”为“太”之古体字,故“伏冲”即“太冲”。太冲脉为冲脉的别...
中之一种,指从南方来的风邪。《灵枢·九宫八风》:“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八风指大自然不同方向的八种风。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古代认为不同方向吹来之风,其伤人的严重程度及所伤的脏腑部位不同,故命以不同名称,...
风邪。《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风从西方来,名曰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参见八风:八风指大自然不同方向的八种风。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古代认为不同方向吹来之风,其伤人的严重程度及所伤的脏腑部位不同,故命以不同名称,...
⑥相乘。五行学说术语,指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属于事物间关系失去协调的一种表现。《素问·玉机真脏论》:“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王冰注:“怒则气逆,故肝气乘脾。悲则肺气移于肝,肝气受邪,故肺气乘矣。恐则肾气移于心,肾气不守,故脾气乘矣。”⑦骑;坐。《灵枢·终始》:“乘车来者,卧而休之。”⑧遇,逢。《灵枢·岁露》:“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
虚。”辨证的三类虚证·三虚:三虚指辨证的三类虚证。《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虚指脉虚(濡),病三虚指:濡为脉虚;发病缓慢,五脏自病,病由内而出为病虚;病变局部柔软凹陷,痛而喜按或不痛而痒为症虚。五运六气所指的年、月、时俱虚的气运·三虚:三虚为运气术语,指年、月、时俱五运六气所指的年、月、时俱虚的气运。《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
然不同方向的八种风。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古代认为不同方向吹来之风,其伤人的严重程度及所伤的脏腑部位不同,故命以不同名称,而统称“八风”。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八风各有专名和内舍外留,详见下表。风名与来处对人体影响九宫五行八方风名内舍外留主...
淫之一。为冬令主气。属阴邪,易伤阳气。寒气侵人,阻滞气血活动,成为痛证原因之一。《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暑:暑为病因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多在夏季致病。《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临床表现高热、口渴、脉洪大、多汗等。因易耗气伤津,故又常出现体倦、心烦、口干等症。暑邪每易夹湿,表现为暑湿证。湿:湿为病因六淫之一,亦称湿气。湿为长夏的主气,故长夏多湿...
阶段,故应面东调息。望后三候为阴息阳消,故吐纳时应注意益阳以助阴,滋养阴精。三、虚补实泻月体纳甲学说说明了在宇宙中地球、太阳、月亮之间位置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人,这一点可以从月亮的变化上看出来。《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气血始精……;月郭满,则血气实……;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古人看到海水的潮汐,是受着日月运行的影响,而人之气血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