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在腧穴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常以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主治、操作等内容作为重点。但就某个腧穴而言,教师和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何该穴称该名,此名又有何含义。孙思邈《千金翼方》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说明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当掌握腧穴名称的含义,对加深理解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刺灸注意以及腧穴
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6-1字数:580000版次:1a内容提要:本书既全面地涵盖了经络、腧穴的基本内容,又在许多方面作了取舍、加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合理的逻辑推演、适时的学习指导、丰富的文献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是该书的精髓。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心组织的针灸基础知识,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治学精神。本书有如下特点:文献来源广泛,基本涉及古今主要针灸著作及期刊杂志,如仅腧穴的现代应用,就
SBN:7117062991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4-8-1字数:502000版次:1a内容提要:本书是在古今典籍基础上,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研究资料编写而成。共十五章。第一章腧穴的定位。第二至十五章为十四经脉经穴,主要介绍每条经脉不同腧穴的特异性、标准定位、取法、解剖、针灸法(技法和针感)、主治病证、配穴应用、临床应用、现代研究、注意事项及参考文献,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全
肠道 经外穴别名。出《腧穴学概论》。即肠遗。参见该条。作者:
小儿疳痢 经外穴别名。见《腧穴学概论》。即小儿疳瘦。见该条。作者:
作者:李瑞编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042705印次:4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3-1-1版次:1a内容提要: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而取穴法则是腧穴学的关键,直接决定着临床疗效。但以往腧穴定位多是抽象的语言描述,缺少形象化,不利于真正掌握。本书以国家标准为依据,采用实体彩色照片标定腧穴位置,共收录经穴、奇穴、耳穴等400多个穴位,具有生动、真实、简要、精确的特点,土温互参,
肩内俞 经外穴名。见《腧穴学概论》。在肩髃穴与云门连线之中点直下1寸处。主治肩臂痛不举。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作者:
六缝 经外穴名。见《腧穴学概论》。在手掌侧第二、三、四、五指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各一穴(即四缝穴),及拇指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和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各一穴,每手六穴,左右计12穴,主治疳积、疔疮等。直刺0.1-0.2寸。作者:
绝孕穴 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凡妇人……若绝子,灸脐下二寸三分间动脉中,三壮。”又“小儿深秋冷痢不止者,灸脐下二寸三分间动脉中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腧穴学概论》列作经外穴,名绝孕。作者:
后腋下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一切瘰疬,……灸患人背两边腋下后纹上,随年壮。”《类经图翼》列作经外穴,外后腋下。近代《腧穴学概论》名后腋。在腋后纹头处。主治颈项瘰疬,肩背挛急不举,喉风喉痹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作者:
小儿龟胸穴 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小儿龟胸……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二行,三骨罅间六处,各三壮。”近代《腧穴学概论》列为经外穴,名小儿龟胸。在前胸第二、三、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2.5寸处,两侧共6穴。主治小儿鸡胸。艾炷灸3壮。作者:
肠遗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肠遗,随年壮。”并有注谓:“一云二寸半。”近代多以中极穴旁开2.5寸定位。本穴《腧穴学概论》名肠道。作者:
肘椎 经外穴名。出《肘后备急方》。在腰部,取穴时,患者俯卧,垂肘贴身,以两肘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旁开左右各1寸处。主治霍乱吐泻,心腹痛胀等。艾炷灸3-7壮。近代《腧穴学概论》谓中间一点亦是穴,共3穴。作者:
了胆经在头侧部的三折叠与肾经在内踝部的画圈圈。依照黄帝经络学说,由穴位连线而形成的经络穴位线就是“经络。 经脉医学失传与孔穴归脉之后,留下来的便是《经络腧穴学》,它只需要“腧穴与被称为“经络的穴位的连结线。 由于《灵枢·经脉》的文字所描述的基本上还是“经脉循行线,所以,以“黄帝经络学说为出发点的“经络腧穴学与
国工人出版社ISBN:750081999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1998-8-1字数:850000版次:1a内容提要:针灸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各类考试的主要课程,也是考试的难点。帮助考生解决这一难题,是编写本书的主旨所在。针灸学包括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和针灸治疗学四部分内容,其中既有基本理论,又有临床治疗,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桥梁课程,所以说针灸学是一门从理论到临床系统完
作者:石学敏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7801565177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4-1-1字数:1423000版次:1a内容提要:《针灸学》全书分基础篇、临床篇两大部分。基础篇分为四章,主要论述了针灸学发展简史、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等针灸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临床篇分为两章,论述了内、妇产、外、儿、五官科149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针灸治疗。《针灸学》的编著,突出了丰富
作者:王富春等编著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ISBN:7502332596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4-4-1字数:491000版次:2a内容提要:新穴与奇穴是腧穴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针灸学的组成部分。本书第一次将经外腧穴分成古代奇穴和现代新穴两大部分,分述每一腧穴的定位、主治、操作,并说明其与经穴的关系和来源。对于已归属微针系统的头针、眼针、耳针、鼻针等内容的腧穴未再收录。本书是近30
尾翠 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经穴治疗学》列作经外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论》名小儿疳痢。《经穴汇解》名尾翠。在尾骨尖端直上3寸。主治小儿疳痨羸瘦,消化不良,腹痛下痢,脱肛等。沿皮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作者:
0个针灸临床常用穴。以百穴为纲,每穴分述经属、穴名释义、别名、定位、取穴方法、穴性功能、主治概要、临床应用举隅、操作方法、附注发挥等10项内容。其中在“定位”项后,另辟“取穴方法”一项,有别于其他腧穴学专著,该项结合骨度分寸、体表标志、手指同身寸及简便取穴等各种手段,详细介绍各穴的临床选取方法,以便学者在临床选取穴位时更为准确。增加“穴性功能”一栏,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穴位的性能规律,使读者能够
;开设专业英语选修课。这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围绕双语教学改革所完成的“开创中医针灸双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项目,2004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2008年,“经络腧穴学”被列入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单位,是中医院校的第一个双语示范课程。在该课程的带领下,目前,学院已开设双语课程的有“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按摩推拿学”等主干课程,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显著提高
这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围绕双语教学改革所完成的“开创中医针灸双语教学,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项目,2004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2008年,“经络腧穴学被列入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单位,是中医院校的第一个双语示范课程。在该课程的带领下,目前,学院已开设双语课程的有“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按摩推拿学等主干课程
、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标准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61-267.2孙滨.哮喘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17:197-198.3沈雪勇.经络腧穴学.天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209,222.4虞金龙.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心绞痛27例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与健康杂志,2006,6:45.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
地掌握本门学科的知识精髓,我们组织富有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及中青年专家编写了此书,相信对广大考生更好地复习迎考会有一定的帮助。目录:上篇 针灸学 第一部分 经络腧穴学 第一章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 第二章 奇经八脉 附:经络的现代研究 第三章 耳穴 第二部分 刺法灸法学 第一章 刺法灸法概论 第二章 毫针刺法 第三章 灸法 第四章 拔罐法 第五章 三棱针刺法
善脑部的血液循环。穴位注射[2]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使针刺、药、穴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调整了机体的功能状态,改为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从而更有利于药物治疗效能的发挥。【参考文献】1沈雪勇.经络腧穴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8.2温木生.试论经穴在穴位注射疗法中的作用.中国针灸杂志,2003,12(2):723.作者单位:629300四川大英,大英县中医院理疗科作者:张丽君
理学》教学大纲(略)《药理学》教学大纲(略)《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略)《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略)《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略)《内科学》教学大纲(略)《西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略)《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刺法灸法学》教学大纲《钍炙治疗学》教学大纲《实验针灸学》教学大纲《推拿学》教学大纲《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中医伤科学》教学大纲编辑推荐:作者:http://ww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中西医结合学系,以协调“教、研、医”工作的有效结合。中医基础方面的课程教学由中西医结合教研室承担,为医学部各专业的本科生系统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与腧穴学、中医养生学、中医食疗学等课程。中医临床课程,则由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中医科和中西医结合科承担。这样为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与中医药相关人员合作、沟通或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奠定基础。 韩晶
际针灸培训中心第255期国际针灸基础班结业典礼在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隆重举行。此期国际针灸基础班有来自瑞士、摩洛哥、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6名学员,为期3个月,中英文同步授课,教学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腧穴学、经络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以及临床见习和实习等。结业典礼上,国际教育学院查炜老师、摩洛哥学生Kenza分别代表教师和学生在典礼上发言;陈蕾副院长代表学校为
中医按摩学是我国古老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与中药、针灸并列为中医的三大形式。其理论基础是经络腧穴学说,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 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书《黄帝内经》中第一次提到了用按摩可以治疗胃痛和关节炎,书中这样解释按摩的治病原理:“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几千年来,中医中药在中华民族的繁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按摩也有一份功劳。 中医按摩能够纠正
肩俞 经外穴名。见《腧穴学概论》。在肩髃与云门穴连线的中点。主治肩臂疼痛不举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作者:
医学院,任针灸科主任;又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委员。毕生从事针灸事业,强调经络学说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在针灸治疗中,重视五输穴应用及母子补泻理论。其针灸手法中有“烧山火”、“透天凉”之补泻手法,并对之进行研究,又提倡温针。尝创办针灸学术团体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附设有专门函授斑,培养针灸人才。其著作有《针灸正宗》、《经络学图说》、《刺灸法汇论》、《腧穴学概论》及《针灸腧穴图谱》等。作者: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五千多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针灸与推拿则是镶嵌在这块瑰宝上的两颗璀璨明珠,二者交相辉映对人类的贡献功不可没。针灸与推拿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以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来分析病情,辨别证候。在治法上以经络学与腧穴学为根本,通过经络的循行走向、功效,腧穴的定位、主治以及配穴原则等来治疗疾病
版纸出版日期:2006-1-1版次:2a内容提要:本书按照《针灸学》五版教材的序例,亦分作上、中、下三篇,前增有概论,后附有附篇。概论部分简述针灸学起源与发展概况,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学之进展,针灸教育事业之创建,针灸研究之开展,并简要介绍了国外针灸事业之状况以及今后之展望。上篇为“经络腧穴”。为了便利参阅起见,将经络学部分与腧穴学分开撰写。经络学总论为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经络学的起源与发展,经络
、刮痧用品简介四、刮痧(治疗)操作步骤五、刮痧正常反应及不良情况的处理六、刮痧的注意事项七、刮痧禁忌证与慎用证八、刮痧作用原理九、人体各部位刮痧方法中篇刮痧疗法的基础理论脏腑学说一、五脏二、六腑经络腧穴学说一、经络概论二、腧穴概论三、经络各论四、腧穴各论下篇刮痧疗法的基础理论第一章内科疾病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第四节泌尿系统疾病第五节造敌国系统疾病第六节免疫性疾病及
患者取俯卧位,穴位局部2.5%碘酊及75%酒精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配长5号注射针头,抽取丹参注射液2ml。天柱穴可直刺,刺入约10mm;风池穴参照1996年第1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腧穴学》将针尖向对侧眼睛方向斜刺,刺入约13~15mm,缓慢转动针尖,局部有明显酸胀感后,注射器回抽无血,缓缓注入注射液1ml后出针,棉球按压片刻。另一侧同样操作。临床如遇反复发作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者均
【摘要】本文将我们在重点学科建设中是如何带动研究生教育和学位点建设与发展的体会,总结出几点:(1)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保证;(2)研究生教育促进重点学科建设;(3)研究生教育促进师资队伍上水平;(4)以研究生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创新人才。供诸同道。 【关键词】重点学科;研究生教育;互动发展 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科:1997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点学科;2
网络算法的软测量方法简单、安全、快速、无损伤,颇具推广价值;(5)用现代信息软、硬件技术分析描述经络学问题有利于建立传统经络学与现代医学科学之间的界面,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平.经络腧穴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30. 2张人骥,潘其丽.经络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25. 3潘松.EDA与VHDL.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129. 4Y
内鼎”等等,足见其对丹田的重视。其实,用中医的理论来观察与分析,丹田不过是人体一组重要穴位的总称亦或别名。例如,丹田就是关元,龙宫就是气海,元华就是神阙,泥丸就是百会等等,丹田学说,实际上就是中医腧穴学说的延伸和发展。如明代医家龚居中云:“夫修身之士,不识丹田所在,咸指脐下一寸三分而言,此为气禀之源,犹若果实受气于蒂,坎离上下,以此为中宫,气脉升降,以此为根地,根地痞塞,则水火不能升降,心火炎烁
、《100种病证针灸治疗验方精粹》、《针灸防治老年病》、《现代穴位疗法大全》、《内科疾病外治法》、《骨伤科疾病外治法》、《皮肤病性病外治法》、《五官科疾病外治法》、《经络学教学重点与模拟题解》、《腧穴学教学重点与模拟题解》、《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调养与护理》、《外科疾病术后调养与护理》、《神经精神科疾病针灸推拿治疗学》等;先后荣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项。目录:第—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
表明,用帖保咛5薄膜有治疗心绞痛的良好作用,总有效经为85.1%,心电图ST段压低有明显改善。认为该帖保咛5薄膜穴位敷贴治疗方便、无痛苦、使用安全、疗程短,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沈雪勇.经络腧穴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3;92;124;125;154;229.2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4.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
围。此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低廉、疗程短、治愈率高、有推广运用前景。经医学文献检索,目前还未见使用此方法治疗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报道。【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8. 2杨甲三.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70-135. 3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1):357. 作者:蔡正良,瞿平元
基础 第一章 针灸与免疫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针灸与免疫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针灸与免疫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针灸免疫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针灸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节 经络腧穴学说 第二节 针灸方法 第三节 针灸防治疾病的原则 第四节 时间针灸学——择时针法 第三章 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重要特征 第二节 机体的免疫系统 第三节 抗原 第四节
。该穴位敷贴治疗贴方便,无痛苦,使用安全,疗程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42. 2沈雪勇.经络腧穴学.天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1,209-222. 3虞金龙.穴位敷贴治疗贴治疗心绞痛27例临床观察.中华医学与健康杂志,2006,(6):45. 作者单位:200070上海,上海市芷
愈。全部病例均为临床治愈。 3讨论 西医学的癔病、焦虑症,在中医学里面,主要是因为情志异常,导致肝气郁结,人体气机逆乱,气血运行不畅,阴阳经气不相接续,进而引起清窍不利,肢体不遂[3]。以上所取穴位及其所采用的针刺手法,能调畅气机,使气血运行,经气流畅,脑得所养,窍得滑利,肢得以遂,从而达到了使人体康复的目的。【参考文献】 1杨甲三,曹一鸣.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合痉挛局部取穴,疏通局部的经气。本病多与精神、饮食因素有关,故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睡眠充足、防劳累、忌辛辣,是治愈本病的根本。【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80.2杨甲三.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2,155.3查炜.实用穴位疗法全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68.作者单位:325000浙江温州,温
小儿疳瘦穴 经外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经外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在尾骨尖端直上3寸处。主治小儿疳积羸瘦,消化不良,腹痛下痢,脱肛等。沿皮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作者:
【摘要】 基于863计划数字人项目的研究中构建出与经络-腧穴记载有很强对应性的影像结构的分析、基于筋膜学理论,提出界定腧穴实质的假说:腧穴即是人体筋膜结缔组织聚集处、能在刺激(针刺)过程中产生较强生物学信息(神经、淋巴、交感)的部位。从筋膜学角度来看,腧穴与非穴位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这个量的区别,就是一个生物信息产生的阈值。【关键词】腧穴;筋膜学;数字人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
又用前量同身寸纸篾,自脊中第五上中央,墨所圈处,照脊骨端直向下,比量四寸,至第七,以墨点记。自墨点却两边向上斜量至灸穴圈中心,使各恰当同身寸之五寸,以为两穴高下平直之准。\r钩股取穴之图\p06-d16a12.bmp\r\r钩股按穴取平法图\p06-d16a13.bmp\r《炙膏肓腧穴法》
第十章 经络及针灸 概 论 针灸学是研究针刺和艾灸等治法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部分。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针法是运用各种金属针刺入穴位,运用不同手法进行治病的方法;灸法是采用艾条、艾柱点燃后熏灼穴位治病的方法。由于二者都是通过调整
着胡须,笑着说道:“他刚才不是叫‘阿——是’吗?这个穴就叫阿是穴。众人点头,于是,阿是穴自此流传下来了。中医解读人体上可以针灸的穴位,学名是腧穴,也叫穴、穴道。人体的穴位比较多,目前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常用的有402个。什么是腧穴呢?“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腧穴就
引胸肩中,(《千金翼》云∶牵引肩中,石藏用人用篦子或筋头按穴欲其坚实,令患人易觉也。)及照所圈灸穴,在先记患人指所及处之下,或旁侧指不可及处,以验穴之是非。然指有短长,肤有丰瘦,若相合固善。如不合,即不可以此一端,遂废余法。亦有人胛骨去脊骨相远,过同身寸三寸以上者,即难用脊两旁各三寸之法,但求四肋三间之中,根据胛骨下容侧指许为穴可也。\r参验求穴法\p06-d16a14.bmp\r《炙膏肓腧穴法》
。盖手欲按而臂欲举,故腕中费力,或少休顷刻亦无害,但要安顿身体四肢一如前耳。如日灸五十壮,累至数百为佳。《千金方》云∶灸六百壮,至千壮,当觉气下砻砻然如流水状,亦当有所下,其治疾之效甚众且敏(有上气喘满,实时平减者,有妇人经候不通已八月,灸两日而下者,如此之类甚多。)穴至在上而最能下气,非它穴药石之比,而又无所不治,有疾者宜留意焉。\r坐点坐灸法图\p06-d16a15.bmp\r《炙膏肓腧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