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shí xiāng wán
十香丸为方名,同名方约9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十香丸成方制剂标准,方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近。
Shixiang Wan
WS3-B-1673-94
沉香100g、木香 100g、丁香100g、小茴香(炒)100g、香附 (制)100g 陈皮100g、乌药 100g 、泽泻 (盐水炒)100g、荔枝核 (炒)100g、猪牙皂100g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30~ 150g 制 成大蜜丸,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甜、微苦。
口服,一次1 丸,一日1~2次。
孕妇慎用。
每丸重 3g
密封。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组成为丁香、苏合香、檀香、沉香、木香、香附(炒,去毛)、白术、高良姜、安息香、麝香、熏陆香、朱砂、冰片各半两,炒荜拨、诃子皮(煨)、犀角屑、姜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送下,日四至五次。治中恶、霍乱不识人,心腹胀痛,不思饮食[1]。
丁香半两,苏合香半两,白檀香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莎草根(炒去毛)半两,白术(锉,炒)半两,高良姜(锉)半两,安息香(研)半两,麝香(研)半两,薰陆香(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龙脑(研)半两,荜茇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犀角(镑屑)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方之十香丸主治霍乱、中恶,不识人,心痛腹胀,不思饮食。
每服5丸,温酒送下,1日4-5次;甚者,温酒研下。以愈为度。
上17味,除别研者外,为细末,与别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瓷盒收贮。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又名十香舒郁丸、十香正痛丸。木香、沉香、泽泻、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煨荔枝核、皂角(微火烧烟尽)各等分。为末,酒糊为丸,弹子大者磨化服,桐子大者汤引下;癫疝,温酒送下。治气滞、寒滞诸痛[1]。
木香、沉香、泽泻、乌药、陈皮、丁香、小茴香、香附(酒炒)、荔核(煨焦)各等分,皂角(微火烧烟尽)1两。
舒气、散寒,止痛。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方之十香丸主治气滞、寒滞诸痛,胃疼,腹痛,妇女行经腹痛,男子疝气,气郁不舒,两胁痛腹胀肠鸣。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者,磨化服;丸梧桐子大者,汤引下;疝,温酒下。
沉香1两,麝香1两,白檀香1两,青木香1两,零陵香1两,白芷1两,甘松香1两,藿香1两,细辛1两,芎1两,槟榔1两,豆蔻1两,香附子半两,丁香3分。
《千金翼方》卷五方之十香丸具有令人身体百处皆香之功效。
绵裹,日夕含之咽津,味尽即止。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忌五辛。
麝香1两(细研),沉香1两,丁香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降真香1两,藿香1两,甲香1两1,苏合香1两,薰陆香1两,牛黄3分(细研),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3分,白茯苓3分,当归3分(微炒),桂心3分。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方之十香丸具有破积血,除疫病,去恶气,好音声,畅六腑,调五脏,壮气,益心神之功效。
不拘时候,以温酒嚼下15丸。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和捣300-500杵,丸如梧桐子大。
沉香1钱,檀香5分,母丁1粒,广香8分,乳末1钱5分,槟榔1钱,茯苓1钱5分,枳壳1钱,台乌1钱5分,官桂8分,伏毛1钱,藿梗3钱,青皮1钱。
《青囊全集》卷上方之十香丸主治腹痛。
为丸服。
气弱人禁用。
甘松(炒)4两,益智仁(炒)4两,香附子4两,京三棱2两,莪术2两,青皮3两,陈皮3两,砂仁1两半,木香1两,甘草(炒)1两。
《赤水玄珠》卷十三方之十香丸主治伤饮食,胸膈腹疼,或气滞积聚。
每服50丸,姜汤送下。
水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茴香(淘去沙,炒)1两,乳香(别研)1两,沉香(微炒)1两,蓬莪术(炮)1两,木香(湿纸裹煨)1两,枳壳1两(去瓤、麸炒),肉豆蔻2两(炒),槟榔半两,吴茱萸2分(用米醋半盏浸1宿,取出炒干,用1分),丁香3分(不见火)。
《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主治一切气注刺,心腹胀痛,痰涎壅逆,不美饮食,脏腑多泄。
每服3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用阿魏1钱研开,入面为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炒各研细、再研极匀、水法丸、如芥菜子大、用景岳十香丸半料为衣、每服五分、日二夜一、空心吞下。附十香...
所作也。治中恶霍乱不识人,心痛腹胀,不思饮食。十香丸方丁香苏合香白檀香沉香木香莎草根炒去毛白术锉炒...
其大概。漏腋则又言其温而生疮者。不可不辨也。方十香丸(出圣惠方)含化。令人遍体皆香。沉香(锉)白檀...
宜散而愈者,如排气饮、神香散、《指迷》七气汤、十香丸、四磨饮之属是也。凡积痞势缓而攻补俱有未便者,...
宜散而愈者,如排气饮、神香散、《指迷》七气汤、十香丸、四磨饮之属是也。一、凡积痞势缓而攻补俱有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