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09/12/5 1:35:10
摘要:别名十膈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处方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粗皮)官桂(去粗皮)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炙)神曲(炒黄)麦芽(炒黄)诃藜勒皮(煨,去核)吴白术陈橘皮(去白)干生姜(炮)京三棱(煨,锉)蓬莪术(煨,锉)各30克厚朴(去粗皮,用生姜汁涂,炙)槟榔(煨,锉)木香各15克制法上药十六味,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冷膈、风膈、气膈、痰膈、热膈、忧膈、悲膈、水膈、食膈、喜膈等十种膈气。用法用量每服3克,入盐少许,白汤调服。如脾胃不和,腹胀,心胸满闷,亦可用水15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2枚,盐少许,同煎至120毫升,空腹热服。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查看全文 [ 279字 ]
撞气阿魏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魏灵丹(三)阴虚内热二汁饮开噎启膈汤五汁安中饮半夏竹茹汤启膈散食管癌2号方神奇散秘传噎膈膏通幽汤(四)气虚阳微十膈气散丁香茱萸汤丁香透膈汤七圣汤人参利膈丸人参散五噎散五膈翻胃散太仓丸扶正增效消噎汤吴茱萸汤加味补气运脾汤灵仙代赭汤食管通合剂神效附子丸健脾滋
人参洗了用生姜茶点服诃黎勒汤(一名诃子散出圣惠方)治五膈气。胸中烦满。痞塞不通。心腹虚胀。结寒。饮食诃黎勒(煨去核)木香(各一两)人参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毛)荜澄茄锉半两)十膈气散(出永类钤方)专治十般膈气。冷膈。风膈。气膈。痰膈。热膈。忧膈。悲膈。水无时。贪嗜饮食。如久不除。必成恶疾。人参白茯苓官桂枳壳(去瓤麸炒)甘草(炙)神曲(炒)麦(炒)广莪术(炮)吴(姜制)槟心胸郁
也,吐出痛止,此胃气逆而不下行也。若脉软散,当病食痹。又肺病传肝曰肝痹,膈痛出食者是也。《金匮要略》又有肝中寒、心中风、厥阴之为病,三者皆以食入即吐,学人全在切脉用药。医者人之司命,可不谨乎?且如十膈气散,治冷膈风膈气膈痰膈热膈忧膈悲膈喜膈水膈食膈,对其脉证,用之取效,用之不当,取祸非轻。且翻胃不可峻用香燥之剂,治之不循次序,如抱薪救火。其脉浮缓者生,沉涩者逆,在乎审察《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
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癖积聚,气。肉豆蔻仁木香干姜浓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壳(去瓤,麸炒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
。甘遂。食积。砂仁。香附。牵牛。甚者礞石。巴豆。痰积。半夏。南星。甚者瓜蒂。黎芦。癖积。三棱。蓬术。甚者甘遂。蝎梢。虫积。宝鉴化虫丸。补金散。膈噎方随治十般。寒热明分散与丸。〔十般膈气〕冷膈热膈风膈气膈痰膈忧膈悲膈喜膈水膈食膈皆病源也宝鉴十膈气散五膈嘉禾散木香流气散治喘满痰嗽闷冒壅滞成热膈宝鉴人参利膈丸治五噎寒膈宝鉴汉防己散豆蔻散破经调血微行卫。补气犹滋血乃安。调诸经闭而不行方。兼行其气者。温经
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上腹见一长约5cm纵形手术瘢痕,剑突下压痛较明显,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109/L,血沉53mm/h,肝功能及肾功能未发现异常。十二指肠镜检查示:黏膜呈片状糜烂,表面质脆易出血,局部肠壁僵硬,蠕动差,病变波及肠壁全周,管腔狭窄,进镜受阻,远端病变无法观察。术中经过:术前准备与一般胃、十二指肠手术相同。取右上腹直肌切口,进腹后探
在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不久,10月25日上午,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举行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学习。本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各位中心组成员结合收听收看十七大新闻、自学十七大精神的心得与体会,结合分管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
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和产业重大需求,以产生一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世界级科技成果为目标,中国农科院提炼出“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工程18项重点科技任务。这是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在今天召开的该院年度工作会议上披露的。这18项重点攻关任务是:农作物定向设计育种,着重运用生命科学、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支撑做强种业;动物新品种国产化选育,补齐“绝大多数动物品种都由国外引进”这一畜牧产业最大短板;农作
2005年09月07日ScandJGastroenterol2004;39:717-721.10挪威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十二指肠溃疡病与心理学症状间的关系。研究者将64例频繁复发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第1组)与78没有消化不良的受试者进行比较,随访开始于根除幽门螺杆菌前2年,结束于根除后10年。7例没有复发未接受治疗的病人(第2组)也纳入随访。结果显示,第1组的复发率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前2年的每年10
2005年08月23日WorldJGastroenterol.2004Oct15;10(20):2997-3000.23巴西的一项研究通过测定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IgG和IgA抗体以及十二指肠液中抗幽门螺杆菌IgA抗体的水平,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诊断。研究者收集了93例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经组织学检查(胃窦大弯、小弯,胃体)和尿素酶试验(胃窦)被分为幽门螺杆菌阴性
【摘要】《黄帝内经》把健康人群分成阴阳二十五人,分别进行饮食和经络调理,以达到治未病之病目的,其中关键的技术是对二十五音的分辨。这是该理论和技术失传了2000多年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近年考古领域所带来的最新发现,对阴阳二十五人所对应的二十五音进行了论证研究,考证分析了它们的名称,利用现代声学理论计算并排列出它们在音阶中的位置。关键词阴阳二十五人二十五音黄帝内经25Yin-Yangpersons
第十七章 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检查第一节 胃液检查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胃被分为贲门部、胃认错、胃体及幽门四部分。胃壁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不同部位的胃粘膜结构有异分泌功能也不全相同。发解胃粘膜的结构,对掌握胃各种分泌功能的帮助。粘膜内的腺体有:①胃底腺:遍布于胃体和胃底,含有粘液颈细胞、胃酶细胞主细胞和壁细胞其分泌物为胃液的主要成都成分。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成形术(经十二指肠)转自37度医学网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成形术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胆总管下端狭窄或阻塞所引起的胆流障碍。手术的方法是切开胆道括约肌的所有纤维,并楔形切除一部分,再把十二指肠粘膜缝合,是扩大胆总管下端,沟通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的手术。 [适应证] 1.嵌顿性壶腹部结石,特别是泥砂样结石。 2.壶腹部炎性瘢痕狭窄、增生。 3.慢性复发性胰腺炎,伴俄狄括约肌痉挛或狭
【摘要】目的总结保留十二指肠横升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探讨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4月~2002年9月行107例保留十二指肠横升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描述手术要点,总结其优点。结果手术死亡3例,术后胰漏3例,胆漏1例,肺部感染4例,腹腔感染5例,肾衰2例。1年生存率82.2%,3年47.7%,5年6.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横升部,消化功能恢复快,不影响根治时相关淋巴结的廓清,
二十八脉 ①常见的二十八种脉象。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大(一作疾)。 ②二十八条经脉。《灵枢·五十营》:“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指手足十二经左右共二十四脉,如任脉、督脉、阳蹻脉、阴蹻脉共二十八脉。作者:
十四经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合称。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十四经发挥》;“十二经所列次第,并以流注之序为之先后,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专穴也,总之为十四经云。”因任、督两脉不仅有各自的专穴(其他六奇经的穴位都依附于十二经中),而且与十二经关系密切,故常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作者:
二十八会 二十八条经脉会合之处。《灵枢·玉版》:“经脉二十八会,尽有周纪。”马莳注:“二十八会者,手足十二经左右相同,共有二十四脉,加以两蹻、督、任,共为二十八会也。”作者:
十三科 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合称。元代及明代的大部分时期太医院都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为:大方脉、杂医、小方脉、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并规定:诸医人于十三科内,不能精通一科者不得行医。”明代医学十三科为: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科、口齿、咽喉、接骨、伤寒、金镞、按摩、祝由。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十三科又改作十一科。最早将医学分为十三科可追溯至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duodenum 是胃、肝胆、胰腺与空肠间的通道,共分为四部。各部均有独特的邻接关系。 1、上部superiorpart: 特点是位置表浅,腔大壁薄,被输胆管道系统如“7”字形前后夹持。因此,十二指肠前方与胆囊gallbladder相贴;后方与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和门静脉直接相邻;上方对胆囊管、肝尾叶及网膜孔;下方邻接胰头。 2、降部descendingpart:特点
二十五变 ①指五脏的大小、高低、坚脆、端正、偏斜和六腑的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等的不同状态。《灵枢·本藏》:“五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古代以六腑配五脏,其中肾合膀胱、三焦,故六腑亦云二十五变。 ②按五行和五音,因人的禀赋不同而异,分二十五种类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
2005年12月15日Gut2005;54:1391-1395;doi:10.1136/gut16缺氧状态下红细胞中铁的转运会增加,近期,有学者研究了缺氧小鼠十二指肠中铁的摄入、转运及hepcidin基因的表达(一种铁转运的负调节因子)。研究者将小鼠置于室内空气或10%氧的环境中4周,处死后测定十二指肠段中59-Fe的摄入及转运,同时用RT-PCR测定肝脏中hepcidin的表达。研究者还测定了
2005年11月15日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Vol.26No.6P.325-32821(武汉)为了探讨肝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术治疗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疗效,研究者2004年9月,对1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胰头转移的患者行病肝、全胰腺十二指肠、远端胃及脾脏切除后,进行肝胰十二指肠原位器官簇移植。结果移植术后胰腺功能恢复正常,未应用胰岛素维持,术后1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目前已存活5个月,肝脏和胰
第二十七节 耳鼻咽喉科病历 一、耳鼻咽喉科病历书写要求 (一)病史病史各项要求同一般病历,但在现病史中应按各种症状出现时间的先后,详述发病时间、可能的致病诱因、病情发展过程,有无急性发作史,所经治疗及其效果。本病应有的症状而尚未出现者,亦应说明。 1.有无鼻阻塞、鼻分泌物过多、喷嚏、鼻痒、鼻出血、鼻干燥感、鼻臭、嗅觉障碍、口呼吸、鼻音、头昏、头痛等症状,并详记上述症状的特性。 2.有无咽
十二指肠胆总管瘘常见于内镜检查报道,而在消化道钡餐检查报道较少。我院近期发现1例,结合文献对本症进行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分析,探讨其病因与病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4岁,2年来阵发性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6个月来疼痛呈持续性。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一直不佳,明显消瘦,近期疼痛加重,进食即吐,伴有低热,而入院治疗。1.2检查结果患者发育正常,痛苦面容,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15例十二指肠残端漏患者分别进行手术处理。 结果本组15例患者,13例治愈,2例由于腹腔脓肿、败血症,最终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放弃治疗。 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对十二指肠残端漏的预防有积极作用,十二指肠残端漏的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十二指肠残端漏;分析 我科自1
图示:窦性心律,QRS电轴左偏,右房肥大,ST-T改变;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冠心病。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与胆囊形成包裹性粘连,并与肝脏脏面、肝门部、胆囊三角粘连,腹腔镜下看不到胆囊,腹腔镜下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显露胆囊底、体部,见胆囊萎缩,呈苍白色,十二指肠球部前壁与胆囊壶腹部呈瘢痕样致密
8.7 胃窦十二指肠测压 适应症 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研究工作,临庆适应症有: ·诊断或除外慢性假性小肠梗阻(CIP) ·研究影响胃肠动力的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进行性系统硬化症),以确定小肠受累情况 ·病毒感染后,胃轻瘫及动力异常综合征 ·CIP患者小肠移植术前评价 ·评价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严重的特发性消化不良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等)的患者。 ·预测药物疗效——促动力药(如
十六字诀 气功内丹术基本功法。又名“十六锭金”或“一秤金诀”。《赤凤髓·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并载有具体练功法。此功法简便易行,据称可获较好养生效果。又《养生秘录·中黄内旨》、《脉望》等均载有此功法,文字略有不同。作者:
2006年01月25日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Vol.14No.9P.667-6705(福州)为了探讨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在壶腹癌超声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者将63例壶腹癌患者分为常规组35例与水窗组(含饮水前与饮水后)28例,将超声检查结果分为Ⅰ、Ⅱ、Ⅲ级诊断,行常规组与水窗组饮水前后的壶腹癌超声准确率及各级诊断率比较。结果水窗组饮水后壶腹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96.43%(27/28)与饮水前的60.
【摘要】为了提高80岁以上老年人胆胰疾病的治疗效果,我科对14例80岁以上老年胆胰疾病患者施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14例病人均好转出院。提示:EST治疗80岁以上老人胆胰疾病疗效显著,高质量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胆胰疾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护理 80岁以上老人是老年人群中生理功
2006年03月06日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Vol.13No.5P.386-38819(长沙)为了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含有大鼠胰腺十二指肠同源框-1(PDX-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研究者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克隆大鼠PDX-1基因,酶切后插入经相同酶切及磷酸化处理的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空白载体pEGFP-C2,构成重组质粒,再进行HindⅢ、BglⅡ双酶切筛选、鉴
笔者在临床对2例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患者进行了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1,男,46岁,下岗职工,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年”于2004年1月2日入院。经充分完善术前准备后于2004年1月6日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胃空肠吻合术,病灶位于胃窦前壁,局部隆起,直径2.5cm,距幽门3cm,术后给予禁食、抗感染、胃肠减压、营养等治疗,术后4天腹腔引流管引出淡绿色液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阐述《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鉴定人对标准的理解、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同一人的同一损伤而出现不同鉴定结论的原因及改进方法。1案例资料例1,患者,男,36岁,体格中等,因被他人用脚踢伤胸部而入院治疗。入院时病历记录,T37.2℃,R29次/min,P78次/min,口唇发绀,左胸部触痛明显,X线片检查:左胸第6肋线性骨折。鉴定时一种观点认为,严格按照
1病历摘要 例1,男,76岁,因“反复发作上腹痛2年,加重2个月,呕吐15天”就诊。体格检查:消瘦,上腹压痛,未见其他阳性体征。胃镜示:胃内大量潴留液,幽门变形,进镜困难,十二指肠球后壁见3.5cm×3.0cm大小溃疡灶,边缘不整,基底部覆盖秽苔,并有血迹覆盖。活检病理报告:十二指肠球部低分化腺癌。 例2,女,53岁,因“反复发作上腹痛1年余,加重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除上腹部压痛,无其他阳
第四十章 临床药理学进展与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展望 以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为主题的的第五届世界临床药理和治疗大会(CPT’92于1992年7月26-31日)在日本本横滨市召开。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药理工作者3000余人参加了这次大会。对临床药理学研究进行总结和对二十一世纪药物治疗学进行展望。 一、未来临床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重点 (一)神经药理学受体结合实验的临床意义;
第二十七节 口腔科门诊记录 门诊记录(一) 姓名王成伟性别男年龄25 门诊号911019 初诊记录 1991-10-19 右下颌部无痛性隆起已8月余。 患者于今年2月初经旁人无意中发现右下颌肿大,无痛,未引起重视,也未作任何治疗。以后继续肿大,引起面颌部明显畸形。8月间去本市某区医院就诊,经X线摄片检查诊断为右下颌骨多房性良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故转来本
十二指肠疾病胃型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密切的关系,很可能为其病因之一。它仅定居在胃型上皮的表面,而不在十二指肠粘膜上皮,它与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如何,研究较少。作者对胃镜检查者胃窦部和球部活检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胃型上皮化生,Hp感染与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42例因上腹不适而做胃镜检查者,男性112例,女性30例,
我院自2000年3月~2003年4月采用经浆膜全层缝合法治疗应用传统手术方法止血困难的胃、十二指肠源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8例,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2例,应激性溃疡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血1例;胃癌出血不能手术切除者1例。上述8例术前均有失血性休克,其中1例应激性溃疡患者为严重脑挫裂伤术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出血,一般状况极差。1.2手术方法全麻,上腹正
第二十六节 耳鼻咽喉科门诊记录 门诊记录(一) 姓名赵志坚性别男年龄39门诊号920615 初诊记录 1992-2-9 两鼻流脓涕伴鼻塞已10余年。 患者自1982年起反复感冒后两鼻流脓涕,伴鼻塞、嗅觉减,逐渐加重。曾于当地医院先后行鼻息肉摘除术2次及上颌窦根治术一次,术后病情虽有好转,但近2年来上述症状加重,两侧持续鼻塞,脓涕多,而来我院诊治。 1987年以来有右耳反复间歇流脓史。
第三十一节 病案首页 一、病案首页内容及填写要求 1.病案首页是统计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资料。于患者出院、转院治疗、自动出院或死亡后,由住院医师或实习医师认真填写,经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必要时主任医师)复阅署名,再由护士长或办公室护士将全部病案整理完善后,送病案室保存。收费患者的病案须先送至会计室结帐,结帐后由护士长或办公室护士索回病案,交医师填妥病案首页,经上级医师审签后,再次整理完善后,送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关系 自1983年,澳大利亚Warren和Marshall从胃病患者的胃粘膜中,发现一种螺旋状弯曲杆菌引起了胃肠病学者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现已将此菌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近年来的有关该菌的致病作用有不少报道,但结果和评价仍不尽一致。本文重点观察了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标本中病理形态改变对Hp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关系。 1对象
提要 脏腑有十三个(五脏、五腑、三焦),眼的大体解剖也有十三个(外眼五个、眼底五个、间质三个)。眼的十三个部位与十三个脏腑形成对应关系,按其对应关系进行脏腑辨证,即谓十三轮辨证。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7X(2000)01-0006-02 古人创立的五轮学说,对眼的解剖认识不够全面,辨证有局限性,有必要加以完善。笔者历经15年反复探索,将五轮辨证
型)。入院后予扑尔敏、路丁、糖皮质激素治疗,瘀点开始消退,腹痛、关节疼痛消失。3天后患者突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剧痛,伴有柏油样便,总量约100ml,OB试验(+++),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示:十二指肠球后皱壁上有5~6个大小约5~10mm的溃疡面,周边充血、水肿,中央有黄苔(A1型)。停服糖皮质激素,予抗感染、保护粘膜、抑酸及止血治疗,2天后腹痛明显减轻,未解黑便,1周后腹痛消失,OB试验
2005年04月25日(医业网)据一项预试验,十二指肠电刺激(DES)通过减慢胃排空和减少水摄取可能降低食欲,因此可能用于治疗肥胖。美国德州大学加尔维斯顿医学分校的陈和同事在发表于4月《美国胃肠病学杂志》(AmJGastroenterol2005;100:792-796)中的报告上指出,以前在狗研究中,小肠电刺激减少了食物摄取和脂肪吸收。为研究非手术的电刺激方法,他们在内镜下把电极放置进12名健
英国媒体消息,英国政府咨询机构——“远见”机构日前发表了一份名为“2050年的未来药物”的报告,指出包括儿童在内的健康人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使用药物来提高智能。报告描述说,改变智能的药物可能在不到一二十年的时间内,被普遍用来提升人们的智力水平,戒除烟瘾,或消除恐怖攻击之类的痛苦记忆。报告认为,服用“提高智能药物”有可能像今天人们喝咖啡一样“司空见惯”,但是科学家们没有排除将来学生考试前先要接受药检
1病历摘要患者,男,62岁,主因反复腹胀、规律性腹痛20余年,加重并柏油样便半月入院。患者于10年前胃镜诊为“胃下垂,十二指肠球溃疡”。于2003年8月住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10kPa。发育正常,消瘦,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无皮疹及皮下出血点。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正常,腹软,肝胆脾未触及肿大,剑突下偏右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WBC6.
术方式的选择上作如下初探。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8例,女1例,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62岁;高空跌落致伤2例,挤压伤3例,车轮碾压伤4例。术中探查仅发现后腹膜破裂2例,后腹膜血肿、胆汁或十二指肠液淤滞呈黑色或黄色,小网膜囊周围组织有皂化斑,腹腔有血液或血性渗出是该病损伤的主要表现。单纯十二指肠破裂2例,只行修补术。十二指肠挫裂伤并胰轻度挫伤2例,采用单纯修补加胰上下双管排列引流。十二
KeywordsBPC157gastriculcerfamotidinecytoprotection 十五肽BPC157的序列为Gly-Glu-Pro-Pro-Pro-Gly-Lys-Pro-Ala-Asp-Asp-Ala-Gly-Leu-Val,理论分子量1419。它是胃液中发现的多肽BPC(BodyProtectionCompound)的一个片段[1,2]并被认为是BPC活性所必需。虽然具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护理要点。方法1986年1月~2003年12月在1112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二天开始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液,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达每日2000ml左右,至术后12~14天拔管。其中35例吻合口瘘和12例饮水呛咳的患者则保留营养管至吻合口愈合或声带功能代偿,饮水呛咳改善
1病例介绍例1,男,25岁,因车祸伤致腹部疼痛2h入院。入院结合病史,体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腹腔内脏伤,在急诊下做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破裂、十二指肠降部断裂,手术行脾切除,十二指肠吻合,胃造瘘置管入十二指肠吻合口部,空肠上段造瘘置管入空肠远端,术后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同时给予空肠远端造瘘管,注入营养液,将空肠近端造瘘管及胃造瘘置管减出的十二指肠液从空肠营养管输入,每日回输十二指肠液约1500ml
十二指肠胃反流性胃炎(DGRE)是由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内,损伤或破坏胃粘膜引起的胃炎。DGRE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肠胃反流(DGR)。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胃镜诊断DGRE266例,通过对有关病史、DGR、Hp、B超等的观察以探讨DGRE相关因素。现将DGRE的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共做胃镜3734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