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shén tíng
Shéntíng GV24[中国针灸学词典]
shéntí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V2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U24[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 神庭 | ||
汉语拼音 | Shenting | ||
罗马拼音 | Shenting | ||
美国英译名 | God's Courtyard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GV24 | |
日本 | 24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G23 | |
富耶氏 | |||
德国 | LG23 | ||
英国 | Gv24 | ||
美国 | Go24 |
神庭为经穴名(Shéntíng GV24,DU24)[1]。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属督脉[1]。神庭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的交会穴[1][2]。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发际(《本事方》),天庭(《针灸杂志》),督脉(《备急千金要方》)。
神即神明,庭即前庭,“脑为元神之府”,神在此指脑,此穴在前额部,如脑室之前庭,故名神庭[1]。
神,指脑之元神。庭,宫庭,庭堂。本穴居头颅之上,脑在其中,而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的精神智能生发之处,故名之。意为此乃脑神所居之高贵处也。道经中有三丹田之说。《中黄经》以脑宫为上丹田,心宫为中丹田,腹胃为下丹田,也称上中下三庭。《黄庭中景经》注:“面有神庭。”《黄庭内景经》注:“神处其中则灵,灵则应,应则保身。”故神庭者脑神之宅,保身之堂也。此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处,正当脑海前庭,为神居之所,神识所在,且居面之上部。《续博物志》云:“面者,神之庭也。”《淮南子》云:“神者,智之渊也。”主治烦闷恍惚,癫疾风痫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癫疾风痫……悸惊不安寐。”因名神庭。[3]
前头[4]
标准定位: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5]。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
神庭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外台秘要》)[2]。一说:“在发际,直鼻”(《针灸甲乙经》)。
神庭穴在督脉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神庭穴在前头部的位置
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神庭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正坐仰靠取穴[1]。
神庭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1]。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额腹[8]。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眶上动脉分布[8]。
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2]。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疟疾,眩晕,耳聋,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头晕目眩,鼻鼽,流泪,雀目,吐舌,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
神庭穴主要用于头面五官及神志等疾患:如头痛、耳源性眩晕、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泪囊炎、鼻渊、鼻衄、惊悸、失眠、癫痫、精神分裂症及高血压、疟疾等[1]。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2]。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耳聋,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癫狂,痫证,失眠;中风,喘渴烦满,角弓反张,心腹胀满[6]。
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鼻渊、癫痫[9]。
头晕目眩,鼻渊,鼻鼽,流泪,目赤肿痛,目翳,雀目,吐舌,角弓反张,癫狂,痫症,惊悸,失眠,泪囊炎,结膜炎,鼻炎,神经官能症,记忆力减退,精神分裂症。
神庭配上星、肝俞、肾俞、百会,有补益肝肾,滋阴明目的作用,主治雀目,目翳。
神庭配攒竹、迎香、风门、合谷、至阴、通谷,有宣肺利窍,疏风清热的作用,主治鼻鼽清涕出。
神庭配兑端、承浆、有醒脑开窍,调阴和阳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神庭配上星、睛明、前顶、太阳,治头痛目疾[6]。
《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
《针灸甲乙经》: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痎疟,神庭、百会主之。寒热头痛,喘喝,目不能视,神庭主之。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癫疾呕沫,神庭及兑端、承浆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风痫,戴目上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
《针灸大成》: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目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普济方》:歧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则伤,宜灸七壮至二十壮;禁针,针即发狂。
针刺、艾灸神庭观察,发现针灸后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痛阈也有不同程度提高。针、灸两组相比,血流速度、痛阈均无显著差异,证明针、灸均能使中风患者的微循环改善,并在病理条件下调节患侧肢体的感觉系统。
,三五壮。)诸家灸痫法∶《外台》∶《甲乙经》灸本神,在曲差旁一寸半,在发际。一云∶直耳上入发际四分...
(在完骨上枕骨下)完骨二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本神二穴(在曲差旁一寸五分入发际四分)阳白二穴(在眉...
上枕骨下摇动有空足太阳之会完骨在耳后入发际四分本神在曲差旁一寸五分耳上入发际四分阳维之会阳白在眉上...
前发际旁行图\p06-d22a4.bmp神庭(甲乙)一名发际。(本事)发际直鼻(甲乙)禁刺(...
禁灸。灸之使人目小无所见。头维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寸半,去曲鬓一寸。针三分,禁灸。迎香在鼻孔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