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升麻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七十五首。
升麻三两,茯神(去末)、人参、防风、犀角、羚羊角、羌活各二两,桂枝(去粗皮)半两[1]。
上药为粗末[1]。
每服四钱匕,加生姜一块拍碎、竹沥少许,水煎,不拘时服[1]。
升麻、连翘、大青、炒大黄、玄参各一两,生地黄二两,败酱草、络石藤、白蔹各五钱[1]。
上药为粗末[1]。
升麻、炒大黄、黄芩、当归、枳壳(麸炒)各一两,炙甘草五钱,芍药一两[1]。
上药为末[1]。
每服五钱匕,水煎,空腹服[1]。
《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方之升麻汤主治痈肿[1]。
上药为细末[1]。
每服五钱,水煎,食后服;或烧全荷叶一张,研细调入煎药内服[1]。
清震汤(《卫生宝鉴》卷九)。
升麻30克 苍术30克 荷叶1个(全者)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升麻汤主治雷头风。
上为细末,每服15克,水150毫升,煎100毫升,食后温服。或烧全荷叶1个,研细调煎药服。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升麻(锉)1两,黄柏(去粗皮,锉)1两,大青1两。
《普济方》卷二九九引《肘后方》之升麻汤主治卒患口疮。
每服5钱,水2盏,煎取1盏,热漱冷吐。
上为粗末。
阳毒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方之升麻汤主治初得伤寒,便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已,脉浮,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或下痢,或狂言欲走,名中阳毒。
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温覆取汗。服后不汗,更作1剂。
阳毒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九)。
升麻1两,黄芩3两,栀子20枚,漏芦2两,蒴藋根5两,芒消2两。
《外台秘要》卷三十引《小品》方之升麻汤主治肿毒,丹疹,毒气不消,时发疼痛。
以水1斗,煮取7升,候冷,分用渍潝肿。常令湿润即消。
上切。
升麻搨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漏芦汤(《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四)、溻肿升麻汤(《外科精义》卷下)、漏芦溻肿汤(《疡科选粹》卷一)。
升麻半两,大黄(锉,炒)1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炙,锉)3分,山栀子仁1两。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方之升麻汤主治伤寒热盛,发豌豆疮。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2次。
上为粗末。
升麻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玄参1两,地骨皮1两,羚羊角屑2两,葛根2两,酸枣仁1两。
《圣济总录》卷五方之升麻汤主治肝虚中风,头痛目眩,胸中客热,气壅冲心烦闷。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入竹沥半合,重煎2-3沸,放温,食后服;如人行5-6里更进1服。
上为粗末。
升麻3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升麻汤主治产后恶物不尽,或经1月、半岁、1岁者。
以清酒5升,煮取2升,去滓,分2次服。当吐下恶物,勿怪,良。
十物升麻汤
升麻半两,白薇半两,麻黄半两,葳蕤半两,柴胡半两,甘草半两,黄芩1两,朴消6铢,大黄6铢,钩藤6铢。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之升麻汤主治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
上(口父)咀。以水3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1升,儿生30日至60日,1服2合;60日至100日,1服2合半;100日至200日,1服3合。
《千金方衍义》此采麻黄升麻汤中五味,以二麻透表,黄芩泄热,藏、甘润燥,参入白薇散坚,柴胡退热,消、黄荡实,钩藤舒挛,表里兼治之捷法,仍从南阳法中化出。
十物升麻汤(《活人书》卷二十)。
升麻3两,栀子仁3两,子芩3两,泽泻3两,淡竹叶3两,芒消3两,生地黄(切)1升。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方之升麻汤主治心热病,脉实洪满者。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分2次服。
《千金方衍义》:脉实洪满,心与包络邪实之应。心主血,故用生地黄、黄芩凉血为主,然火逆上僭,非芒消、栀子、竹叶、泽泻并通二阴,不能旋折其威;又需升麻开发于上,分解蕴隆之势也。
升麻3两,枳实(炙)3两,栀子仁3两,黄芩3两,香豉1升,大黄4两,杏仁1升(去皮尖双仁),生姜4两(切),生地黄10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升麻汤主治强壮人身有大热,热毒流四肢,骨节急痛不可忍,腹中烦满,大便秘涩;并治历节肿。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豉3沸,去豉纳药,煮取3升半,分4次服,日3夜1。
升麻2两,枳实(炙)2两,芍药2两,大黄2两,当归1两,黄芩1两,一方有甘草1两。
《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方之升麻汤主治服石发热,热结生肿坚起,始作肿者。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2升,分3次服。得下肿消,止。
热甚,倍加黄芩。
升麻1两,夜干半两,沉香1分,黄芩1分,丁子3铢。
《医心方》卷二十五引《产经》方之升麻汤主治小儿恶核肿,壮热欲死。
上切。以水1升5合,煮取6合,分3次服。1岁儿1服半合。
升麻8分,淡竹青皮5分,羚羊角5分,芍药6分,生地黄7分,甘草4分。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婴孺方》之升麻汤主治小儿热病;鼻衄或唾血。
以水3升,煮1升,1岁儿分3次服。
升麻2两,黄芩3两,栀子2两,大青2两,大黄2两(别浸),芒消3两。
《医心方》卷十四引《通玄》方之升麻汤主治伤寒5日,外肉凉,内热者。
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如不利,尽服之。
升麻1两,鸡苏茎叶1两,芍药1两,青蒿半两,犀角(镑)半两,芒消3分。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升麻汤主治伤寒鼻衄不止,头痛壮热。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食后温服。
上为粗末。
清震汤、升苍荷叶散、升麻荷叶散
升麻1两,苍术1两,荷叶1个(全者)。
《保命集》卷下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升麻汤主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发热,四肢拘急,状如伤寒。
每服5钱,水1盏,煎7分,食后温服;或烧全荷叶1个,研细调煎药。
上为细末。
升麻4两,柴胡(去苗)4两,桂(去粗皮)2两,人参2两,常山2两,甘草(炙)2两,大黄(炮)半两。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方之升麻汤主治疟病发热,身体皆黄,小便不利。
每服3钱匕,水1盏,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末。
升麻1两,防风(去叉)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芎1两半,羚羊角(镑)1两半,桂(去粗皮)3分。
《圣济总录》卷六方之升麻汤主治中风口眼喎斜。
每用药10钱匕,以水3盏,煎至2盏,去滓,加竹沥1合,更煎3沸,分温3服,空心1服,夜并2服;相去如人行5里良久更服。以衣覆令微汗出,避外风。
上为粗末。
升麻半两,秦艽(去土)半两,连翘半两,芍药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羚羊角(镑)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薏苡仁半两。
分为10服,每服以水2盏,加生姜5片,煎服1盏,去滓,徐徐温服。
上锉细。
升麻3两,射干3两,芎3两,人参3两,赤小豆5合,生姜2两半,麦门冬(去心,焙)4两,葳蕤4两,生地黄2两半,甘草(炙)2两,竹叶(切)1升。
《圣济总录》卷十九方之升麻汤功能消痹蠲热,润悦颜色。主治脉痹,面颜脱色,脉空虚,口唇色赤干燥。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日3次。
上锉,如麻豆大。
升麻半两,雄黄(醋煮,研)半两,当归(切,焙)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锉)3分,鳖甲(醋炙,去裙襴)1两。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方之升麻汤主治阳毒伤寒,腰背疼痛,烦闷。面赤狂言妄走,下利无常,赤斑如锦纹,喉咽痛,唾脓血。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1月2次,不拘时候。
上为粗末。
升麻1两,绵黄耆(去芦)1两,人参(去芦)1两,熟干地黄半两,天竺黄(研)半两,牡蛎粉(研)半两。
每服半钱或1钱,煎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拌匀。
常山1两半,升麻1两,鳖甲(醋炙,去裙襴)1两,淡竹叶1两,犀角屑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知母(切)3两,甘草(炙)半两。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方之升麻汤主治足少阳疟,身体解(亻亦),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升麻、黄芩(去黑心)、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大黄(锉,炒)、羌活(去芦头)、木香、犀角(镑)、沉香(锉)、玄参、朱砂各等分。
《普济方》卷十八引《护命》方之升麻汤主治心气实热,神思不安,常思狂走,喜笑无度,坐卧不安,心脉浮洪实大。
每服3钱,水1盏,于银器内煎8分,去滓,食后服。
上为末。
升麻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青竹茹1两,木香1两1分,黄芩(去黑心)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石膏3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方之升麻汤主治脚气退而客热未定,干渴不止,胸膈尚闷,脚疼。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
上为粗末。
升麻1两,大黄(锉,微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枳实(去瓤,麸炒令黄)1两,芍药1两,甘草(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
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灯心1握,煎至1盏,去滓,空心、晚食前温服。
上为粗末。
升麻1两,连翘1两,大黄(锉,炒)1两,生地黄(切,焙)1两,木香1两,白蔹3分,玄参3分。
《圣济总录》卷一三一方之升麻汤主治痈疽始作,坚硬皮色紫赤,恶寒壮热,1-2日未成脓者。
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加芒硝末半钱匕,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未利再服。
上为粗末。
升麻1两,连翘1两,玄参1两,大青1两,大黄(锉,微炒)1两,败酱半两,络石半两,白蔹半两,生地黄2两。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方之升麻汤主治石疽坚硬,皮色深赤,恶寒壮热,1-2日未脓者。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加芒消1钱,去滓,空心温服。微利2-3行,未利再服。
上锉,如麻豆大。
升麻1两,木通(锉)1两,黄柏(去粗皮1两,涂蜜炙)1两,玄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竹茹3分,前胡(去芦头)3分,大青3分,芒消(别研,汤成下)。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下芒消末半钱匕,搅令匀,食后温服,1日3次。
上9味,除芒消外,为粗末。
升麻(锉)1两,木通1两,射干3分,络石3分,羚羊角(镑)3分,芍药半两,淡竹叶(洗)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升麻汤主治喉中痛,闭塞不通。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次。
上8味,除竹叶外,为粗末。
升麻1两,细辛(去苗叶)2两,甘松(去土)2两,防风(去叉)2两,露蜂房(去尘)2两,甘草(生,锉)2两,地骨皮(去土)8两鸡苏叶(去土)4两。
《圣济总录》卷一二○方之升麻汤主治一切风齿疼痛。
每服3钱匕,水1盏,同煎7分,放温漱,冷吐。
上为粗末。
升麻1两,大青(去根)3分,射干3分,玄参3两,黄柏(去粗皮)1两,山栀子仁半两,蔷薇根(锉)3两。
《圣济总录》卷一一八方之升麻汤主治口舌生疮。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入蜜少许,地黄汁1合,更煎3-5沸,徐徐含咽。
上为粗末。
升麻半两,桔梗(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犀角(细镑)半两,贝母(微炮,去心)半两,龙胆半两,甘草(炙)1分。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方之升麻汤主治鼻干痒生疮,干呕不下饮食。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1日3次。
上为粗末。
升麻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玄参1两,白杨树皮1两,柴胡(去苗)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犀角(镑)1两半,决明子(炒)半两,甘草(炙)半两,黄芩(去黑心)2两,地骨皮3两。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升麻汤主治肝肾虚,风冲目赤,视物昏暗,渐成青盲。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放温,食后临卧服,1日2次。
上为粗末。
升麻1两,黄耆(锉)1两,犀角(镑)1两,葳蕤1两,玄参1两。
《圣济总录》卷一一一方之升麻汤主治膀胱热,肝膈中风毒,目生丁翳。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加芒消半钱,竹沥少许,空心温服。
上锉,如麻豆大。
升麻1两,大青1两,蔷薇根皮(去黑皮)1两,黄柏(去粗皮)3分,射干2两,玄参2两。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加蜜半合,再煎2-3沸,食后、临卧温服。
上为粗末。
川升麻。
方出《朱氏集验方》卷十四,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方之升麻汤主治中挑生毒,肋下忽肿起,如生痈疖状,顷刻间其大如碗。
取冷熟水调2大钱,连服之。遂洞泻出如生葱数茎,根须皆具,肿即消缩。煎平胃散调补,且食白粥。
上为细末。
升麻2两,漏芦3两,黄芩(去黑心)3两,栀子(去皮)1两。
《圣济总录》卷一三八方之升麻汤主治丹毒。
每用半两,以水5盏,煎至2盏,去滓,加芒消2钱匕,搅匀,以故帛3两重浸汤中,温拓患处数10遍,1日两次。
上锉细。
升麻(锉)1两半,茜根(锉)1两半,小蓟根(锉)1两半,艾叶(去梗)1握,凝水石(碎)3两。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方之升麻汤主治心脏有热,舌上血出如涌泉。
每服3钱匕,水1盏,同煎至7分,加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去滓温服。
上为粗末。
升麻1两半,芍药(锉,炒)半两,大黄(锉,醋炒)2两,鬼箭羽1两,鬼臼(切,炒)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去芦头,切,炒)1两半,柴胡(去苗)2两,丹砂(研)1两,朴消半两。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上为粗末。
升麻3两,栀子仁3两,射干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芍药4两,白术5两,生地黄汁1升,蜜1升。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升麻汤主治胃热消谷善饥,不生肌肉,病名食亦。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下地黄汁半合,再煎2沸,次下蜜半匙,共煎取1盏,温服。
上8味,(口父)咀6味如麻豆大。
甘草1两(炙),升麻1两,石膏(碎)1两,牡丹皮1两。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方之升麻汤主治咽喉生疮。
以水7升,煮取3升,每服7合,1日3次。
上切。
升麻2分,当归2分,蜀椒(汗)1分,雄黄(研)1分,栀子1分,桂心1分,甘草2分(炙),鳖甲大如手1片(炙)。
《外台秘要》卷一引《古今录验》方之升麻汤主治伤寒1-2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走,或见神鬼,或吐血下利,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喉咽痛唾脓血。
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如人行5里久,再服。温覆手足,毒出则汗,汗出则解,不解重作服。亦取得吐佳。
阴毒,去雄黄。
上切。
忌海藻、菘菜、生葱、苋菜。
升麻3两,犀角3两(屑),地榆4两(炙),绛草3两,蘘荷根4两,黄芩3两,芭蕉根(切)1升,桔梗3两,栀子仁3-7枚。
《外台秘要》卷六引《删繁方》之升麻汤主治下焦热毒,痢血如鹅鸭肝不止。
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3次服。
上切。
忌猪肉。
升麻4两,芍药4两,射干3两,杏仁(去尖皮)3两,麻黄(去节)2两,甘草(炙)2两,枫香3两,葛根3两。
《外台秘要》卷二十三引《经心录》方之升麻汤主治风毒咽水不下,及瘰疬肿。
以水8升,煎取半分,分3次服。
上切。
忌生冷、菘菜、海藻、猪肉、五辛。
升麻3两,通草4两,射干2两,羚羊角3两(屑),芍药2两,生芦根(切)1升。
《外台秘要》卷三引《集验方》之升麻汤主治伤寒热病喉中痛,闭塞不通;天行热病口疮。
以水7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为3次,徐徐服。
上切。
升麻1两,吴茱萸1两,薰陆香2两,鸡舌香1两,雄黄1两,鳖甲1两(炙),甘草1两,乌扇3两,青木香1两。
《医心方》卷十六引《鬼遗》方之升麻汤主治恶脉毒肿。
以水7升,煮取2升半,适寒温分3服,相去一里。
升麻1两,甘草1两(炙),竹叶(切)5合,麦门冬3分(去心),牡丹1分,干枣20枚(擘)。
《外台秘要》卷二引《深师方》之升麻汤主治伤寒口疮烂者。
以水4升,煮取1升半,去滓,分5服含,稍稍咽之。
上切。
忌海藻、菘菜、胡荽等。
升麻1分,木通(锉)1分,大黄(生)1分,麻黄(去根节)1分,犀角(镑)半两,石膏(碎)半两,甘草(生,锉)半两,朴消(研)1两。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量大小分减服。
上为粗末。
慎勿刺破。
升麻、苍术、薄荷叶各等分。
《万病回春》卷五方之升麻汤主治雷头风,头痛而起核块,憎寒,拘急,发热,状如伤寒。
水煎服。或茶调散亦效。
上锉。
升麻1钱,人参5分,白术5分,白茯苓5分,陈皮5分,当归5分,白芍5分,麻子仁5分,甘草3分,防风3分,荆芥穗2分,乌梅(去核)1个。
《育婴家秘》卷三方之升麻汤功在养血调气,升提。主治小儿痢疾脱肛。
上(口父)咀,分2剂,食前服。
升麻1钱,苍术1钱,麦门冬1钱,麻黄1钱,黄芩7分,大青7分,石膏1钱,淡竹叶10片。
《古今医统大全》卷十四方之升麻汤主治无汗而喘,小便不利而烦渴,发斑。
水2盏,煎1盏,温服。
升麻、桔梗、薏仁、地榆、黄芩、赤芍、丹皮、生草、黄耆、贝母。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方之升麻汤主治肺痈,肺疽,胸乳间皆痛,口吐脓血作臭。
水煎服。
虚证,加人参、白术。
升麻、黄芩、薄荷、泽泻各等分,大黄1两,甘草少许。
《普济方》卷七十四方之升麻汤主治眼壅热,两目如红桃,肿胀昏暗,视物不明,翳膜遮障痛。
上(口父)咀。每服1妙,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川芎1钱,升麻7钱半,荜茇半钱,石膏2两,蝎梢5钱,荆芥1钱半。
《普济方》卷六十五方之升麻汤主治牙痛。
先用浆水漱牙,用药搽后,用水漱之。
上为细末。
川升麻不限多少。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升麻汤功在灭瘢消毒。主治疮疹已愈,余毒未解,疮痂虽落,瘢色黯惨,或凹凸肉起。
水1大盏,煎至7分,取汁,以棉蘸洗拭疮瘢。
上锉细。
川升麻半两,桔梗(炒)半两,薏苡仁半两,地榆半两,牡丹皮半两,芍药半两,子芩(刮去皮)半两,甘草3分(炙)。
《普济本事方》卷二方之升麻汤主治肺痈,吐脓血作臭气,胸乳间皆痛。
每服1两,水1升半,煎至5合,去滓,日2-3服。
上锉为粗末。
《本事方释义》:升麻气味苦辛微温,入足太阴、阳明之表药;桔梗气味苦辛平,入手太阴;薏苡仁气味甘微寒,入手足太阴、手少阴;地榆气味苦咸微寒,入手足阳明;子芩气味苦平,入手足少阳、阳明。此肺痈已成脓血,臭气上升,胸乳作痛,以表药提其清阳,以泄肺清热之药,泻其浊阴,戊己二味和中,清既得升,浊亦得降,焉不奏功耶?
牡丹散(《世医得效方》卷十九)。
升麻3两,黄柏(微炙,锉碎)1两,黄连(去须)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赤)2两,黄芩(去黑心)2两,白鸭屎2两,淡竹叶(切)2两,栀子仁14枚。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方之升麻汤主治乳石发热,四体烦满,脉至急数,大小便不通。
先以水3升,煮竹叶、鸭屎,去滓,至1升半,每服取1盏,入药4钱匕,煎至7分,去滓温服,早晨、日午、晚后各1次。
若上气,加杏仁5合,石膏3两。
上9味,除竹叶、鸭屎外,为粗末。
升麻1两半,乌梅10枚(去核,炒),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1两,栝楼根1两,甘草(炙)1两。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方之升麻汤主治乳石发,腹内胸中悉有疮。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细细含咽,日3-4服。
上为粗末。
升麻2两,大黄(锉如半粟大,醋炒紫色)2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栀子仁1两半,射干(去毛,炙)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镑屑)1两,豉(炒)半升,羚羊角(镑屑)半两。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方之升麻汤主治热毒流于四肢,肿痛不消。
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上为粗末。
升麻半两,甘草半两。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之升麻汤主治代指虽无蕴毒,筋骨中热气尚盛。
以水2升,煎至1升,去滓,加芒消末半两,搅匀,温浸指上数10遍,冷即再暖。以愈为度。
上锉细。
升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山茵陈1两,柴胡(去苗)1两,瓜蒂1两,知母(焙)1两,蓝叶1两,山栀子仁1两1分,大黄(锉,炒)1两半,石膏(捣碎)1两半,甘草(炙)半两,芍药半两,羚羊角(镑)3分。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方之升麻汤主治小儿发黄。
3-4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温服,早晨、午后、近夜各1服。
上为粗末。
升麻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1-2岁儿每服1钱匕,水牛盏,煎至3分,去滓,乳食后温服,1日3次。
上为粗末。
升麻3分,柴胡(去苗)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芍药3分,栀子仁3分,知母(焙)3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别研)3分,大黄(锉,炒)1两1分,石膏(别捣研)1两半。
《圣济总录》卷一六八方之升麻汤主治小儿期岁至3岁,时时壮热。
每服1钱匕,以水1中盏,加青竹叶同煎至3分,去滓,食后相继3服。
上10味,以8味为粗末,入杏仁、石膏拌匀。
升麻1两半,白蔹1两半,大黄(生)半两,黄芩(去黑心)1两,芒消(研)半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3分,黄耆(锉)3分。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升麻汤主治产后乳肿,或结核败坏热闷。
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
升麻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大黄(锉)1两,栀子仁1两,杏仁(去双仁皮尖,麸炒)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生甘地黄(焙)1两。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方之升麻汤主治产后热燥,大便秘涩。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上为粗末。
升麻3两,龙胆1两,葳蕤1两,大青1两。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未愈频服。
上为粗末。
,则发慢收迟。治之之法,三日以前未见红点,必用升麻汤、参苏饮之类以发其表,务令微汗为度。若未汗,如...
汤加羌活、独活、人参、柴胡、防风。用生甘草。火郁汤治火郁不舒。凛凛恶寒不止。升麻汤用生甘草加柴胡、...
下之;便软者,诸泻心汤选用。温病发渴饮冷作哕者,升麻葛根汤加茅根。凡呕、哕,必用半夏散结气也,用竹茹...
足冷。元气弱。难治。凡斑欲出未出之际。且与四味升麻汤。先透其毒。若脉弱。倍加人参。食少大便不实。倍...
,皆不妨出,若强发之,其变不可胜数矣。如外伤,升麻汤主之。内伤,枳实丸主之。大便者,枳术丸主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