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穴位 | 少泽 | ||
汉语拼音 | Shaoze | ||
罗马拼音 | Shaotse | ||
美国英译名 | Young Marsh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SI1 | |
日本 | 1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IG1 | |
富耶氏 | IG1 | ||
德国 | DÜ1 | ||
英国 | Si1 | ||
美国 | SI1 |
少泽为经穴名(Shàozé SI1)[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少吉。属手太阳小肠经[1]。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五行属金[1]。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1]。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少即幼小,泽指沼泽,此穴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少泽[1]。
少,指小指及幼小。泽,指广阔低洼有水之处。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君火具阳刚之性,故少阴末穴名之以“冲”。迨气至本经,本经为太阳寒水之气,则火从胜已,而化为阴柔之水性,故本经首穴名之以“泽”。此阴阳互济,相辅相成之义也。泽,在卦属兑。兑为少女,女具柔顺之阴象。又兑为口,口外柔而内刚,此亦阴阳互济也。人能体“泽”字之义,以调阴阳,则和乐而无病。泽而曰少者,冲气以为和也。本经承少阴君火之气,乃由通里转注而来。火气为阳,犹天日之热,照澈下土,冲和之气,蒸蒸而生,化为膏雨甘霖,泽及万物。[2]
标准定位: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4][5]。
少泽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6]。
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1]。
少泽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少泽穴的位置
少泽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穴的位置(肌肉)
少泽穴的位置(骨骼)
微握拳,掌心向下,伸小指,在小指尺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
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1]。
微握拳,拳心向下,伸直小指,于手小指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桡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7]。
快速取穴:伸小指,沿指甲底部与指尺侧引线交点处即是少泽穴[8]。
少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皮肤由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在皮下组织内,除皮神经外,还有直接从掌浅弓(动脉弓)发出的小指尺侧动脉、指掌侧固有动脉的指动脉、掌背动脉的指背支等以及同行同名的神经,在纤维束连于皮肤与骨膜之间的"闭密间隙"内形成各自的吻合丛状结构。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1]。
有指掌侧固有神经和动脉的分支分布[5]。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6]。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行上肢后侧,出肩解,交肩上,循颈项,入耳中,到目下及头面部,故少泽穴为治疗头面五官病及肩臂疾患的常用穴[7]。
乳汁的生成和诸多脏腑相关,其中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为重要环节,故取手太阳小肠经之少泽穴可主治乳痈、乳汁少[7]。
少泽穴为五输穴中的井穴,取之又可用于治疗中风昏迷、热病等[7]。
少泽穴主治头痛,目翳,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胬肉攀睛,咽喉肿痛,乳痈,乳腺炎,妇人产后乳汁不足,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前臂神经痛,臂内廉痛,臂麻,手颤,小指不用,项强,喉痹,扁桃体炎,咽炎,舌卷,昏迷急救,中风昏迷,鼻衄,癫疾,瘛疭,舌强不语,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寒热疟疾,黄疸,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热证等。
少泽穴主治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耳鸣、耳聋,肩臂外后侧疼痛[5]。
少泽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乳房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1]。
少泽主治热病,中风昏迷,头痛,项强,咽喉肿痛,鼻衄,目翳,乳痈,缺乳等[6]。
少泽穴主治中风昏迷,癫疾,瘛疭;头痛,目翳,胬肉攀睛,咽喉肿痛,舌强不语,耳聋,耳鸣,鼻衄;心痛,烦心,气短,胸膈闷痛;妇人产后乳汁不足,乳痈;项强不可顾,臂内廉痛,小指不用;疟疾,黄疸,热病[7]。
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咽炎,结膜炎,白内障;
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
其它:热证,前臂神经痛。
此穴为急救穴之一。
用指甲尖垂直掐按少泽穴1~3分钟,也可把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穴位100下,可治头痛、中风昏迷、产后无乳等症。
《针灸甲乙经》:振寒,小指不用,寒热汗不出,头痛,喉痹,舌(急)卷,小指之间热,口中热,烦心,心痛,臂内廉及胁痛,聋,咳,瘛疭,口干,头(一作项)痛不可顾,少泽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疭,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生肤翳覆瞳子,少泽主之。
《医宗金鉴》:主鼻衄不止。
,结于钳耳也;足少阳根于窍阴,结于耳;手太阳根于少泽,结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结于天牖、外...
手太阳小肠之经手走头而头走腹是经多血少气起于少泽止于听宫计十九穴左右共三十八穴小肠长三丈二尺左回叠积...
小肠俞大肠俞膀胱俞三焦俞膈俞鼻衄不止,名血妄行∶少泽心俞膈俞涌泉吐血昏晕,不省人事∶肝俞膈俞通里大敦...
穴三焦俞穴大肠俞二穴膈俞二穴鼻衄不止,名血妄行。少泽二穴心俞二穴膈俞二穴涌泉二穴吐血昏晕,不省人事。...
不已膈俞胆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鼻衄不止少泽膈俞心俞涌泉吐血。昏晕不省人事。膈俞肝俞通里大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