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rú shèng sǎn
如圣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十六首。
棕榈30克(烧黑灰)乌梅90克 干姜30克(烧过,存五分性)
上药为细末[1]。
上三味药,捣罗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二方之如圣散功能温经止血[1]。主治冲任虚寒,崩漏下血,淋漓不断,血色淡而无血块者[1]。
每服二钱,乌梅酒调,空腹、食前服[1]。
每服3克,空腹时用乌梅汤调下。久患甚者,不过三服。
《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二方
麻黄(烧灰)半两,盆消2钱半,麝香少许,脑子少许。
搐鼻内[1]。
上药为末[1]。
顽荆子、苦参、玄参、紫参、厚朴、荆芥、沙参、陈皮、麻黄各一两,蔓荆子、防风、白芷、威灵仙各二两,桃枝、柳枝各一把[1]。
上药为末[1]。
每服三钱,临卧煎汤热洗[1]。
马蔺花、麦门冬、白茅根、车前子、甜葶苈子、檀香、连翘各等分[1]。
马蔺花 麦门冬 甜葶苈 白茅根 车前子 檀香 连翘各等分
上药为末[1]。
主治沙淋[1]。
每服12克,加烧酒少许,水煎服。
《普济方》卷二百一十五引《经验良方》
胡麻2斤(9蒸9晒),天麻1两,乳香半两(研),松脂半两(研),款冬花半两,旋复花半两,苍耳半两,人参半两,玄参半两,沙参半两,苦参半两,紫参半两,丹参半两,松花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1分,丁香1分,胡麻子花1分。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如圣散主治恶风。
每服3钱匕,薄茶调下,日3-4服,不拘时候。服药5日,遍身及百骨节疼痛,起止不得,乃见效也。2-3日后,却得安。及1月,身体黑瘦,方渐平复。
上为散,和匀。
色白瓷碗碟。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如圣散主治吐血不止。
每服2钱匕,打皂荚子煎汤调下。连服3次立愈。
上药为细末。
郁李仁(去皮尖)。
《圣济总录》卷六十九方之如圣散主治血汗。
每服1钱匕,研鹅梨汁调下。
上为细末。
臭橘1两,萆薢1两。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方之如圣散主治后重下脓血。
每服2-3钱匕,茶清调下。
上药同捣碎,炒令烟出,放冷,为细末。
《圣济总录》卷一○七方之如圣散主治上焦壅热,一切眼疾。
每服1钱匕,临卧新汲水调下。服药毕去枕卧少时,令药行到眼中,觉痛泪出为度。小儿10岁半钱匕,5岁以下1字。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方之如圣散主治肝虚雀目,夜不见物。
用牛肝2两,批开掺药3钱匕在内,麻缕札定,用米泔水煮熟为度,细嚼米饮下,临卧服。觉时便见物。若用鸡、兔肝煮药皆可。
上药为细散。
胡粉半两,麝香(研)1字,甜瓜蒡7枚(为末,入粉内同研)。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方之如圣散主治疳虫蚀鼻生疮,及鼻下赤烂。
每用2丸,水化敷疮上。鼻下赤烂者,涂赤烂处。小儿每用1丸。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如圣散主治喉痹。
每服1字,以生姜自然汁调下,如咽喉大段不通,即以小竹筒灌之。涎出后,用生姜1片,略炙,含化咽津。
上为散。
赤芍药1两,防风(去叉)3分,天麻半两。
《圣济总录》卷一二三方之如圣散主治狗咽,及咽喉紧急。
每服1钱匕,冷茶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散。
栝楼(用瓤)2枚,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甘草(炙)3分,皂荚(炙)1寸(与甘草同为末)。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方之如圣散主治咽物误置喉中不出。
每服1钱匕,腊茶1钱匕,调下黄腊少许,水1盏,同煎7分,热服亦得,未效再服。
上药先研栝楼、杏仁烂,次以甘草皂荚末,和为饼子,铛中煿令干,重捣为细末。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方之如圣散主治一切干湿癣。
先以布揩破癣,涂之。末涂药间,煎葱白、甘草汤淋洗,如换时亦依此。
上为细末,用生油调。
白猬皮2枚(烧),鸡冠花2两(炒),皂荚针(炙)2两,栝楼1枚(烧),胡桃10枚(烧),槐花2两(炒),不蛀皂荚2挺(酥炙),黄耆2两(炙,锉),枳壳(去瓤,麸炒)2两,白矾1两半(飞过),绿矾1两半(飞过)。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之如圣散主治诸痔。
每服2钱匕,酒调下,或作丸服。
上为散。
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丁香(炒)半两,缩砂仁1两(炒),檀香1两(锉),桔梗(炒)1两,胡椒(炒)1分,甘草(炙)1两。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方之如圣散主治妊娠心痛,胸膈不利,不思饮食。
每服2钱匕,盐汤点服。
上为散。
生过蚕纸(烧灰)。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方之如圣散主治妊娠数日不产。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细散。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如圣散功在下乳。主治产后乳不流行。
每服2钱匕,温葱酒调下,日3-4服。
上为散。
每1枚枣分2服,煎槐花汤调下。2服定。
上为细末,入枣内,用大麦面裹,煻灰火烧香熟为度,去面烂研为粉。
《普济方》有甘草三分。
《圣济总录》卷一八一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斑疮入眼,成疱疮。
每服半钱匕,葱汤调下,每日3次。
上药以蛇皮裹皂子,更用马勃裹蛇皮,入罐子中瓦盖,黄泥裹合晒干,炭火煅,候烟欲断即止,取出油单贴入地中,出火毒一宿,研细,入麝香少许再研。
忌一切发眼物。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如圣散主治初中风,瘫痪,不经针炙者。
每服2钱,温葱酒调下,每日3-5服,不拘时候。服药3日后,用淋渫药逐邪气。
上为末。
实人可用。
蛇床子4两,黄柏2两,苦参2两,闾茹2两,白矾1两,狗脊1两,藜芦1两,剪草1两,轻粉半两,胡粉半两。
《普济方》卷二七九方之如圣散主治疥风疮癣。
清油调搽。
上为细末。
石膏1两,黄芩(去皮心)1两。
《普济方》卷三○一方之如圣散主治湿疳、疮癣痒痛,皮烂。
上为细末。
川乌2两,防风2两(去芦),白芷2两,川芎1两2钱半,草乌头半两,苍术2两(去皮),细辛(去苗土净)7钱半。
《普济方》卷三○六引《宣明论方》之如圣散主治蛇蝎诸虫毒伤,狗咬;雷头风,癞干风,遍身麻木;金疮破伤风;肿疖、丹瘤、诸疔、发背、搭手、脑疽、臁疮、汤火、牙疼、杖疮;一切小血伤无口。
外敷。又蛇蝎螫狗咬,用口含浆水洗净,用药末贴上,2-3次勤敷即愈。诸小虫血伤无口者,唾津调药搽上,勤易,3-5次即愈。
上药俱不见火,生用晒干,研为细末。
鲤鱼皮2钱,阿胶2钱(麸炒),芎2钱,当归2钱(去头尾),青竹茹2钱,生姜2钱,干地黄2钱(一方有干姜)。
《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医学类证》方之如圣散主治胎动腹痛。或缘饮食冷热,动风毒物,或因房室过度,摇动骨节,伤犯胞胎,其候多呕,气不调和。或服热药太过,气血相搏变成漏胎。
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黄蜀花3钱(焙干,无花用子,烂研少半),好当归2钱(焙干)。
《普济方》卷三五七方之如圣散功在催生。
每服2钱,热酒调下;如不饮酒,用汤服。
上为末。
蛇床子1两,轻粉3钱。
《普济方》卷三六三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头面耳连引甜疮,流水极痒,不住手挝,又痛,久不愈者。
小油调搽。
上为末。
生白矾1两,沥青末1两,轻粉2钱半。
《普济方》卷四○八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秃疮,白痂,痒不可忍。
先用葱白、槐枝熬汤,洗疮净,绢帛拭干,掺药上,再用小油调搽3-5上,发自然生出。
上为末。
铅霜1分(研细),真牛黄1分(研细),太阴玄精石1分(研细),朱砂1分(研细,水飞晒干)。
《卫生总微》卷一方之如圣散主治垂痈。
每用抄1字至半钱,掺儿口中。
上为细末,入白龙脑细末半钱相合。
白附子2钱,僵蚕(炒,去丝嘴)1钱,全蝎2钱(中者,用面炒,去足,留身尾甲),人参(去芦)2钱,草乌半两(炮,去皮),牙消2钱,丁香1钱(不见火),腻粉半钱,天竺黄1钱,天南星(米泔浸1宿,焙干)2钱,龙齿2钱,郁金1钱,脑少许,麝少许。
《卫生总微》卷五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壮热困重。
10岁以下儿每服半钱,以上者每服1钱,冷薄荷汤调下。如儿惊结,大小便不通,连进2-3服,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
蛇蜕皮(放灯焰烧)。
《卫生总微》卷八方之如圣散主治疮疹已生,反倒靥内陷,舌缩,啼声不出,腹胀肚急,一切恶证。
每服1字或半钱,用藿香汤调下。
先用碗1只在下,才烧焰绝,放在碗内,急用碗1只复之,不令透气,良久揭开,细研为末。
《卫生总微》卷十六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小便涩滞,滴沥不得通快。
每服1字或半钱,乳前食煎灯心汤调下。
上为细末。
绵黄耆1两(锉),连翘1两,鸽粪半合(烧灰),川大黄半两(锉,炒),糯米半两(用斑螫7个,同炒米黄,去斑螫),犀角屑半两。
《卫生总微》卷十九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项边生核子不消。
每服1钱,水8分,入酒3-4滴,同煎至5分,去滓放温,时时呷。
上为细末。
箭竿内蛀末(如有虫子,一处同研,令细)3钱,麝香1钱(研),腻粉1钱。
《博济》卷三方之如圣散主治水入耳内,脓出疼痛,日夜不止。
每用先以绵杖子搌净,然后可三剜耳子深送,以棉塞定,如觉刺扎,即是恶物也,要出去棉,侧耳令流出。肿痛甚者,3服愈。
上为细末。
蛇蜕皮2条(各长2尺,用纸烛烧炭,研),谷精草1两(去根土),黑附子末2钱(去脐子),蝉壳(去足)1分,石决明1分,定粉4钱。
《博济》卷四方之如圣散功在退翳。主治小儿多时泻痢,眼生翳膜并疳眼。
每服1字半,羊子肝1具,切破掺末,用麻皮线缠,米泔煮熟熏眼,后与吃。如末能吃食,研汁灌之。
上药前三味先为末,次入诸药研为散。
龙骨半两,虎骨半两,黄丹5文(放熨斗内,以火烧令通赤),朱砂1钱,腻粉1钱,麝香20文,乳香1块(好者,皂子大)。
《博济》卷五方之如圣散主治一切刀斧所伤,并久患恶疮。
一切疮,以黄连汤或盐汤拭干,掺在疮上。不得以衣物粘着疮口。
上为细末。
如神散(《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大丁香21个,密陀僧半两,粉霜1字半,舶上硫黄2钱半,硇砂1钱,白丁香40个(全者)。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赵氏家传》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奶癖。发寒热,肌瘦,不思饮食,渐渐黄瘦,欲成疳气。
每服半钱,冷面汤调下,日1服。正午时见效。3岁以上每服半钱;3岁以下每服1字。
上为末。
《幼幼新书》卷三十七引《惠眼观证》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疥癣。
用面油调入猪筒骨髓1条,再研匀和,揩擦疮上。
上为末。
威灵仙、防风、荆芥、防己、麻黄、杏仁、细辛、川芎、白芷各等分。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急救仙方》之如圣散主治诸寒风证,不问男女年久者。
加生姜3片,用好酒煎,待发时热服。后用黄荆柴大者以火炙,取两头汗,水调腊酒,吞下金箔镇心丸。
忌发风,诸毒食。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施园端效方》之如圣散主治睛痛不止。
鼻内搐少许。
上为末。
细辛1两(去叶土),鸡肠草1两,旱莲子1两,茴香1两,白矾1两,诃子1两(煨,去核),晚蚕沙1两,青盐1两,皂角1两,茜根1两,麻糁1两。
《医方类聚》卷七十三引《经验秘方》之如圣散主治元脏气虚,风热内攻,牙龈浮肿,疼痛发歇。
揩牙如常法。
上为粉末,入瓶内,盐泥厚固济,瓶口留一窍,出烟,用炭半秤煅,候青白烟,去火候冷,取药细研如粉。
川芎、桔梗、薄荷叶、甘草、盆消各等分。
《医方类聚》卷七十七引《经验秘方》之如圣散主治舌肿喉痹。
每用1钱,干掺。
上为细末。
苍术1斤,白芷半斤,细辛5两,川芎10两,两头尖4两,川乌半斤,天麻2两,全蝎2两(去节),白术1两,防风半斤(去芦)。
《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班经》方之如圣散主治诸毒,刀伤,疮久,破伤风,头风,肿疖,疔疮,杖疮,牙疼,臁疮,蛇犬咬,诸虫伤,一切疮疾损伤及下疳疮。
凡遇刀伤,药到血止,用软帛系之;如疮久,用口噙浆水洗净,软帛拭干上药;破伤风,热酒调1钱服,出汗,如无汗,再加半钱,直至汗出为妙;蜘蛛咬伤,用津唾调涂;头风,酒调1盏服,出汗为度;肿疖,水调毛扫;疔疮,新水调涂纸贴,热酒调服;头风遍身,用竹筒吹鼻;杖疮,水调上;牙疼,将炒盐擦牙出涎,勿咽,温水漱;臁疮,口噙浆水洗,软帛拭干掺药;系之伤,新水调涂;蛇犬咬,诸虫伤,口噙浆水洗净,贴之;一切疮痍损伤,津液调涂;下疳疮,口噙浆水洗,贴药。
上为细末。
五倍子1个(不破者,于顶上开1窍子,去其瓤,别用芦荟为细末填满,更用生蟾酥5-7点滴在内,用好纸面糊封其口,文武火烧存性,放冷),麝香少许,雄黄少许。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四方之如圣散主治大人小儿走马疳。
每用少许,干掺患处,咽津无妨。
上为细末。
焰消2钱,青黛1分,郁金2钱,薄荷叶2钱,川芎2钱,硼砂1字。
《鸡峰普济方》卷五方之如圣散主治风毒上攻,头目偏痛。
鼻内搐之。
上为末。
桔梗、甘草、阿胶(炒白)。
《赤水玄珠》卷七引钱氏方之如圣散主治肺痈。
煎甘、桔取清,纳胶化服。
羌活、防风、川芎、白芷、柴胡、芍药、甘草、当归、乌药、半夏、黄芩。
《赤水玄珠》卷十八方之如圣散主治刚柔二痉,头摇口噤,身反张,手足挛搐,头面赤,项强急与瘛疭。
有汗是柔痉,加白术、桂枝;无汗是刚痉,加麻黄、苍术。口噤咬牙者,如大便实者,入大黄利之。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厥阴药也,羌防芎芷柴胡甘草,辛甘以发散风邪;用乌药者,治风须顺气也;用归芍者,治风先治血也;用半夏竹沥姜汁者,风必挟痰也;用黄芩者,风必生热也。柔痉加白术、桂枝,有汗欲其无汗;刚痉加苍术,麻黄,无汗欲其有汗;口齿属阳明,阳明实则口噤咬牙而便秘,故加大黄以泄胃热也。
白术、黄芩、当归、枳壳、黑豆、大腹皮、砂仁、甘草、桑上羊儿藤(即桑寄生)各等分。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方之如圣散功在安胎。主治妊娠出痘。
水煎服。
水银1分(并胡粉点少许水,研令星尽),胡粉1两,蛇床子半两(捣为末),黄连3分(去须,捣为末)。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名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吴直阁增诸家名方)之如圣散功在活血脉,润皮肤,散风邪,止瘙痒。主治肺脏风毒,攻发皮肤,血气凝涩,变生疥疮,瘙痒,搔之皮起作痂,增展侵引,连滞不愈。
每用药时先以盐浆水洗疮令净,后以药涂之,干即更换。不过3-5度愈。
上件药,都以生麻油和如稀膏。
鹿茸半两(去毛,涂酥炙微黄),黄连3分(去须,微炒),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洞泄,下痢不愈,乳食全少。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日3-4服。
上为细散。
鹿角(烧灰)1两,茺蔚草(小暑前取,阴干为末)3钱,乳香2钱,没药2钱,当归(炒黑)2钱,麻黄(去节)1钱。
《鲁府禁方》卷二方之如圣散功在和血止疼。主治痛风。
每服1-2钱,重者3钱,好黄酒调下。有汗避风。
上为细末。
《鲁府禁方》卷四方之如圣散主治蝎螫眼病。
点眼。
上为细末。
萆薢(细锉)、贯众(去土)各等分。
每服2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上为细末。
露蜂房、甘草各等分。
《证类本草》卷二十一引《经验方》之如圣散功在解药毒上攻。
水2碗,煎至8分1碗,令温,临卧顿服。明日取下恶物。
用麸炒令黄色,去麸为末。
使君子肉、胡黄连、黄连(炒)、山楂肉、薄荷、白术(麸炒)、荆芥穗、陈皮各等分,灯芯10茎。
《医部全录》卷四九○引《身经通考》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痘靥,潮热未除,鼻口内发疳。
水1钟,煎4分,不拘时服。
蛇床子半两,黄连(去须)三分,胡粉(结砂子)一两,水银(同胡粉点水研令黑)一分。
上件药,以生麻油和稀滑。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如圣散主治肺脏风毒攻发皮肤,血气凝涩,变生疥疮瘙痒,搔之,皮起作痂,增展浸引,连滞不瘥。此药活血脉,润皮肤,散风邪,止瘙痒。
每用药时,先以盐浆水洗疮令净,后以药涂之,干即便换,不过三、五度,瘥。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枳壳(面炒)3两,小茴(微炒)3钱,盐砖(铲上烧红)3分。
《痧症全书》卷下方之如圣散主治当心而痛,遍身骨节牵疼,或呕吐恶心,不时发作,兼治疝气劳根及痧胀。
每服2钱,温酒调下;如不止,再服1钱。
上为细末。
紫草1钱,前胡1钱,牛子1钱,赤芍8分,升麻6分,木通6分,干葛5分,甘草3分。
《种痘新书》卷十二方之如圣散主治痘已出,身热如火。
生姜、葱白为引。
羌活1钱,苍术8分,防风8分,五倍子3钱(焙),黄柏5钱(炙)。
外敷,如湿,干掺;干者,用烛油调敷。
上药前四味炒赤色,后加黄柏,再炒枯,研为细末。
松脂半两(研细),轻粉半两。
《洪氏集验方》卷五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一切头疮。
油调敷之。
上药和匀。
鸡心槟榔半两,大腹子半两,甘草(炙)半两,地榆半两,陈橘皮3钱(去白)。
《传信适用方》卷二引严仲和方之如圣散主治痢疾。
每半两作1服,水1盏半,紫苏茎旧者1-2寸,煎至1盏,空心食前热服,留滓再煎。如痢止,不必多服,屡试皆效。
上为粗末。
北柴胡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熟地黄1两,人参1两,当归1两,鳖甲半两,胡黄连半两,沉香半两,知母半两,桑寄生3分,干葛3分。
《妇人良方》卷五方之如圣散主治妇人所禀气血不足,不耐寒暑,易感疾伤,月水不调,久而心虚,状若心劳,四肢易倦,筋骨少力,盗汗易惊,或时不宁,五心烦热,肌肤不长,间作头昏,饮食无味,胸膈不利,或产前、产后受病。
每服2钱,水1盏,加乌梅1个,大枣2个,麦门冬数粒,煎至8分,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
雄黄(细研)、藜芦(厚,去皮用心,并生用)、白研(飞)、猪牙皂角(去皮,炙黄)各等分。
《御药院方》卷九方之如圣散主治时气缠喉风,渐入咽塞,水谷不下,牙关紧,不省人事。
每用1豆大,各鼻内搐之。
上为细末。
备急如圣散(《卫生宝鉴》卷十一)。
白术、黄芩、枳壳、当归、黑豆、砂仁、甘草、大腹皮、薛荔(即桑上牛儿藤)。
《治痘全书》卷十四方之如圣散主治孕妇出痘。
水煎服。
五倍子2钱,片脑1钱,黄连5分,芦甘石(煅)3分。
《保婴撮要》卷十四方之如圣散主治下疳腐久不愈。
干敷。
毒未尽者,加黄连末3分。
上为末。
川江子1粒或2粒。
《瑞竹堂方》卷四方之如圣散主治小儿口疮,不能吃乳者。
上研烂,不去油,入朱砂或黄丹、赤土少许,剃开小儿囟门,贴在囟上。如四边起粟米泡,便用温水洗去药;恐成疮,便用菖蒲水洗,便安。
皂针散
甘草1两(半生熟),皂角3钱(烧存性,去皮弦)。
《杂类名方》之如圣散主治恶疮,背脑疽,寒痈,吹奶,打扑损伤。
每服3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细末。
皂针散(《普济方》卷二八四)。
《片玉心书》卷五方之如圣散主治牙疳,状如狐惑,初作气臭,次则牙齿黑,甚则龈肉烂而出血,或上下唇破鼻穿,牙齿落者,气喘痰潮,饮食减少。
以腊茶浸米泔水洗净血后,搽此药;内服黄柏丸。
上为末。
茯苓1钱,桂枝1钱,防风1钱,羌活1钱,香附子1钱,栀子3分,甘草3分,川芎7分,紫苏7分,薄荷7分,升麻7分,陈皮7分。
《眼科锦囊》卷四方之如圣散主治诸般眼疼痛。
每服1钱,白汤送下;煎服亦可。
上为末。
紫苏叶、当归各等分。
《证治准绳·女科》卷四方之如圣散主治孕妇难产。
每服3-5钱,用长流水煎服;如无流水,以水顺搅动煎服。
《医略六书》:临产血虚气涩,不能润泽胎孕,而兼感风燥,故产有艰难,身疼口燥不安焉。紫苏散血气以疏通关窍,当归养经络以利产滑胎,为散水煎,使血盛气行,则窍道润泽,而产育无不顺,何有身疼口燥之急哉?
苍术6两,川乌头(炮,去皮)4两,草乌头(炮,去皮)2两半,两头尖(炮,去皮)4两,白术1两半,川芎1两半,白芷1两半,防风2两半,细辛2两半,蝎梢5钱(微炒),雄黄5钱。
《袖珍》卷一引《太平圣惠方》之如圣散功在止血定疼。主治破伤风;一切金刃伤,及诸般伤损、中风搐倒,牙关紧闭。
每服1钱,酒调下,不拘时候。
如损骨,加乳香5钱。
上为末。
《医方类聚》引《袖珍》有天麻一两,无白术、蝎梢。《普济方》本方用法:金刃箭伤,先以药末一钱重,干贴伤口,后用温酒调一二钱服之。
牛蒡子1钱,苏梗1钱,薄荷1钱,甘菊1钱,金银花1钱,川贝母1钱,连翘1钱,枳壳1钱,桔梗5分,乌药4分。
《痧胀玉衡》卷下方之如圣散主治痧,咽喉肿痛。
水煎,微温加童便冲服。
竹三(《痧症全书》卷下)、二十七号解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
蚕沙1升。
《外科精义》卷下方之如圣散主治浑身瘙痒,抓之成疮,及瘾疹之类。
上用水2斗,煎至1斗,滤去滓,夜卧避风处淋洗,水冷即拭干,便睡。
羌活、黄芩、防风、当归、明麻、麻黄、竹沥、荆芥、甘草、僵蚕。
麝香。
方出《外台秘要》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三○八方之如圣散主治沙虱毒。
上用少许,敷疮上。
板蓝根2两(肥者,炒令黄色),甘草1两(炮令黄色),井泉石1两半,乳石1两半,丁香半两。
《传家秘宝》卷下方之如圣散主治伤热生风,聚泻不定,或时惊悸,睡卧不宁。
上为末。
腊月野狸1枚(盘在瓦罐子内),大枣半升,枳壳半升,甘草4两(寸截),猪牙皂角2两。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方之如圣散主治年深日近,肠风下血,或诸般痔漏。
每服2钱,盐汤调下。
都入在罐子内,上用瓦子盖定,瓦片子上钻小窍子,都用盐泥固济,令干。作一地坑,用十字瓦支定,令罐子不着地,用炭五秤簇烧至黑烟尽,若有青烟出,便去火取出,用湿土罨一宿。上药研令极细。
仙术4两,川芎2两,防风2两,白芷2两,细辛1两,川芎半两,草乌1两,天麻半两,雄黄半两。
《杂病治例》方之如圣散主治风客肢体,如痹疼痛。
每服1钱,温酒调下。
上为末。
川草乌2两(用豆腐煮过,取出用),苍术(切片,用泔水浸2宿,炒)4两,葱汁13两,黄柏(去皮)4两,生姜4两。
《活人心统》卷一方之如圣散主治风气走注,历节麻痹,左瘫右痪,手足疼痛麻木,风痹。
每服5分,温酒调下。
上为末。入生姜、葱汁捣匀作饼,晒干研末。
白芷1两,川乌1两,防风1两,细辛2分半,雄黄2分,草乌(炮过,去皮)两头尖。
《银海精微》卷下方之如圣散主治患眼,偏正头痛,属风冷者。
温酒调下,2日服1次。
上为末。
方中草乌、两头尖用量原缺。
鸡粪4两(用雌雄鸡2只,饿2日,次早用猎胰子切碎,拌糯米粉1-2合,徐徐喂之,6-7日接粪4两为度,晒干听用),雌黄6钱,雄黄6钱,明矾1两,皮消1两,胆矾5钱。
《外科大成》卷二方之如圣散主治诸痔。
用唾津调敷痔上,良久去药,再上药,如此7次,看痔黑色,则不须上药,待7日,其痔自落。略用生肌散,2-3日收口。
上为末,入倾银罐内,用瓦盖之,火煅青烟为度,取出加乳香、没药各3钱、冰片5分,共为末,瓷罐收封口。
如金散(《惠直堂方》卷三)。
人参3钱,常山3钱,丁香24个,甘草2分。
《万病回春》卷三方之如圣散主治疟久不止者。
用好酒1钟,乌梅1个,煎熟露1宿,临发日五更温服。用糖拌乌梅下药,时时可食之。
上为细末。
赤小豆1升,川乌头1两,草乌头1两(炮),乳香半两,芸台子1两。
《中藏经·附录》方之如圣散功在消毒,接骨定痛,活养血脉。主治一切无异色疮肿,并内朒折伤。
每用1钱,入白面1钱,疮肿用水调稀,煮1-2沸放温摊纸花上,贴患处;伤折用醋调;骨损用黄米粥调,依患处大小贴之,上用帛子缠系,或以杉木篾夹,5日1换,60日当愈。
上为细末。
已破者不可用。
花痔状如莲花。层层叠起。有细孔。痒痛出脓水。数如圣散七八次。至痔紫黑色住药。待七八日。其痔自落。敷...
灌浆、结痂耶?故遇孕妇出痘,始终以安胎为上。用如圣散随证加减治之,不可轻用犯胎之药,致有触动。如圣...
胀灌装结痂耶,故遇孕妇出痘,始终以安胎为上,用如圣散随证加减治之,不可轻用犯胎之药,致有触动。(如...
咬有效。其人顶中必有红发一根,急须拔去,以追风如圣散敷伤处,抽毒瓦斯服救生散。追风如圣散追风如圣散...
唤痔散此药送入肛门内一时。其痔即番出。洗净。用如圣散日敷五六次。看痔紫黑色为度。七日其痔自落。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