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0/3/15 23:25:23
摘要: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胃、肠、肝和胰是消化器官,如胃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平滑肌、血管和神经等组成,有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其他如肾和膀胱是排泄器官,心和血管是循环器官等。
查看全文 [ 102字 ]
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移植人体器官和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建立人体器官移植患者随访制度。第二十七条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医疗机构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摘取尸体器官的,应当对尸体进行必要的、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处理。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进行活体器官摘取前,应当由本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主持听证,邀请医学、法学、
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移植人体器官和术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建立人体器官移植患者随访制度。第二十七条人体器官不得买卖。医疗机构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摘取尸体器官的,应当对尸体进行必要的、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处理。第二十九条医疗机构进行活体器官摘取前,应当由本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主持听证,邀请医学、法学、
千计的患者带来巨大的好处,只是当时还没有人能够做到。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人类终于成功完成了器官移植,几年内多起肾移植手术为饱受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新生。在随后的数十年中,医生们知道了如何成功移植其他器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康复速度。目前,大多数器官移植都是相对安全的普通手术,而且在每年,对数千名患者而言移植都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器官移植探秘遗憾的是,医生和患者如今面临着一个新的障碍:移植需求已经远远超
昨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www.china-organdonation.org.cn)正式开通。昨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www.china-organdonation.org.cn)正式开通。继3月19日国家卫计委推出中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施予受后,昨日,中国红十字会下设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运作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也正式开通,该网站自称
20世纪,没有一种医学技术像器官移植一样带给人们那么多的惊喜与希望。 器官移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更换人体器官使人恢复健康的行为,其运作原理就像给机器更换损坏的零件一样。有些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有时候更换一个小小的零件,就能使一架老旧的机器重新恢复“年少”时的神采飞扬。 “当人体某一个器官出现了毛病,内科治疗方法或者其它外科手术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时,可以选择做器官移植。”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主
【摘要】从国内外对人体器官捐献的现状分析表明,我国器官捐献无论是从法律、法规、管理体系还是从捐献的例数来看,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应该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从实践中摸索出结合我国国情的人体器官捐献模式。加强人体器官捐献的规范管理,扩大器官供者的来源,学习领会有关的法规、政策,加强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建立畅通的捐献渠道,对器官捐献的个人或家庭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全民
和法规的建设滞后的问题。近日,记者就器官移植的伦理学问题,采访了出席此次大会的卫生部器官移植委员会伦理学专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翟晓梅教授。翟教授介绍说,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集中在器官来源与获取(上游)、器官分配(中游)和技术应用(下游)方面,但最主要的伦理学问题包括器官来源(尸体器官与活体器官)以及器官分配的伦理学问题。器官来源的伦理学问题翟教授介绍,在器官来源与获取方面存在的
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2016年5月6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通知明确了各方职责,目的是确保捐献人体器官转运流程的通畅,将因器官转运环节对器官移植患者的质量安全
12月3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2014年中国OPO联盟(昆明)研讨会上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这一决定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实际上,我国近几年在人体器官移植逐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努力的脚步——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国家卫生计生委
病人的生命、解除病患的痛苦,就能成为现实。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昨天下午,南京医科大学代谢疾病研究中心主任赵子健和副主任戴一凡两位教授却告诉我们,现代基因工程不仅使这成为现实,而且可以作为人类器官供体的“转基因敲除猪”已被他们带到南京,在五六个月之后就能与大家见面啦! 消息 “转基因敲除猪”来啦! 什么是“转基因敲除猪”? 南京医科大学代谢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戴一凡教授给出了一个形象的
5月20日至21日,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第五届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这是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后移植领域的首次大型学术活动,来自全国器官移植界的150多名专家参会。会上,有关专家再次强调,没有供体,就没有器官移植事业,器官捐献是促进移植事业发展的基础。会议呼吁加强器官捐献的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器官捐献的观念,
许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并使他们重获新生,但因器官移植而产生的一系列伦理学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器官移植的应用和发展。 1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知情同意是器官移植临床和科研所要遵循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医患关系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知情同意对于器官移植的受体来说,包括病人有权接受或拒绝器官移植、病人对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和对医生的委托、病人在移植器官之前有
有了器官,在配型适合的情况下,先分配给谁?是依据病情的严重性分配,还是依据患者等待时间长短分配?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规定》对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及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职责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强制要求165家获准开展人体器官移植项目的医院使用“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并要求捐献器官必须通过该系统进行统一分配。系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等
陷的猪,这种猪因缺乏某种在免疫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基因,因此免疫功能较弱,对外部组织的排斥也较少,从而使得在猪体内培育人类肝脏等人造器官成为可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造器官在不远的将来,会由幻想变成现实? 何为人造器官? 人类的身体就像一部最精密的机器,各个器官犹如零件,协调运转。前人早已认识到人体和机器的相似性,所以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如果人体的某个器官出现了问题,是否可以像更换机器零件一样
们带来的一个全新问题,也是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对脑死亡立法,而且也未颁布正式的判断标准。但已有3家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和武汉同济医院)将脑死亡者的器官用于移植。法不禁止即可为,这样做严格说来并不违法,但没有得到任何法律保护,也不符合目前的医疗常规。可见目前的法律、法规已滞后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如过于滞后,难免会妨碍医学实践的正常和有效的进行。鉴于此
总结我国器官短缺的原因,大概有如下三点:移植技术成熟,求远大于供;现有捐献概念框架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我国目前尚缺乏脑死亡标准,也没有脑死亡立法,大大降低了器官的可利用率。■本报见习记者贡晓丽4月初,中国红十字会下设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运作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正式开通。而就在半个月前,国家卫计委刚刚推出中国首个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站“施予受。两家器官捐献登记平台的先后上线
器官资源在中国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成为各方争夺对象。地方红会作为器官捐献的第三方机构掌握捐献者资源,移植医院希望从红会获取这项资源,红会以此要求医院捐款,对捐献者进行救助。医院认为地方红会对捐款账目没有做到公开,有为自己牟利之嫌。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这一计算机分配系统,没有被强制使用有关,使得器官资源在系统外流动。 今年5月,姚林决定将与深圳红会之间的纠葛摆上桌面。
12月3日上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2014年中国OPO联盟(昆明)研讨会”上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这一决定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实际上,我国近几年在人体器官移植逐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上从未停止努力的脚步——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出台了相关规定,建立了依托计算
。死亡意味着一个有生命实体的状态的全然改变,这种改变是这些具有某些特性的生命实体,经由对其有本质上意义的特性之不可复原地丧失[1]。关于死亡的这一描述适合于一切生物体,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及其他们的器官。个体的人的死亡,传统的定义是心肺功能的丧失,心脏和呼吸系统停止运作。心脏跳动、血液流动、呼吸被视为生命的三大象征,是一切活的有机体明显的特征,这些功能不可逆转地丧失,就是死亡。因此,死亡是血液循环
最近5年,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是类器官培养,目前已经培养出包括人类大脑在内的多种多样的类器官。类器官技术的深入研究或许能颠覆过去常规细胞生物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人类疾病治疗的研究速度。2015年7月30日《自然》专门发专题文章介绍这一重要研究领域。2011年,维也纳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MadelineLancaster有一段时间试图培养神经玫瑰花状结构,这是描述胚胎干细胞神经分化早期结构的专有
全面停用死囚捐献器官我国公民自愿捐献今年达历史最高黄洁夫:器官来源转型移植数不降反升重庆56位医护人员自愿捐献遗体器官供图/CFP黄洁夫据悉,前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全球器官捐献大会理事会全票通过欢迎中国进入国际大家庭。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器官移植停用死囚器官,公民捐献成为唯一合法来源。中国这项改革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移植社会的高度赞誉。在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的近一年时间里,我国的
【摘要】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多器官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的符合条件的11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存活情况及12个月时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将患儿分为预后好及预后差两组,观察两组间单个器官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器官损伤数目。结果共有89例患儿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患儿都存在脑损伤外的至少一种器官的损伤,肺、心血管、肾、肝、消化道损
杰此刻却安静地躺在火化炉前,孩子的亲人已是泣不成声。 “虽然舍不得,但这也是孩子生命延续的一种方法。”孩子的父亲王清林说,1月12日,面对救治无望的儿子,在医生的提议下,他们决定孩子身故后无偿捐献器官,“孩子火化了也是一无所有,希望能帮助到需要的人。” 据了解,目前孩子的肝脏、肾脏已经让包括一个仅13个月大的小女孩在内的3名病人重获新生。年仅4岁半的王志杰由此成为温州首位儿童器官捐献者。 无
——有关专家呼吁多途径解决供体问题6月2日~7日,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诺华人与环境基金会“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合作项目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150多名国内器官移植领域的临床专家以及合作项目相关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在这次围绕亲属活体移植和合理使用移植后免疫抑制剂提高受者长期存活率为主题的研讨当中,与会专家均表示,目前供体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内地
验室中的人造气管成功移植入患者体内,使这位饱受折磨的患者重获新生。这个人造气管来自患者自身的干细胞,科学家将这些干细胞“栽培”在精心设计的Y形人造支架上,最终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造气管。一直以来,定制器官是科学家和患者的共同梦想,这一手术的成功无疑让人们看到了圆梦的曙光。然而,当人类有一天可以随意定制器官,梦魇也许也会接踵而至…… 癌症患者首次成功植入自体人造器官 在瑞典成功进行的人类首次人造器
【关键词】器官移植器官移植是人类关于自身科学的伟大成果之一。经历了幻想阶段、动物实验阶段、临床应用阶段后进入现代器官移植时期。目前,我国的器官移植水平还和国外有较大的差距。脑死亡标准的确立将会有数以万计的病人能得到有效的器官移植治疗而获得新生。知情同意是器官移植的首要伦理问题。活体供体、尸体供体、胎儿供体、异种器官供体、克隆器官供体、人工器官、干细胞移植是供体的主要来源。受体选择在伦理学方面应遵
%的器官移植是由国家统一卫生体系的医院完成的,在这些医院做器官移植手续较协议医院更加简便”。 但另一方面,巴西的器官移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信息通报不足,目前巴西至少有一半脑死亡患者的可供移植的器官没有被移植;二是器官移植体系透明度不够,许多患者难以了解他在等待器官移植的队伍中所处的位置;三是可供移植的器官数量仍然不足,巴西器官移植协会主席瓦尔特尔#8226;杜罗#8226;加西亚指出,巴西每
黄洁夫强调,“在当前我国推进公民捐献的过程中,不能让过去的死囚器官来源与此共存,应该坚决摒弃。否则人民群众就不信任这个捐献体系资料图: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OTC)主任黄洁夫。【财新网】(记者盛梦露李妍)10年间,中国的器官移植体系,从以死囚器官作为惟一器官来源,到以公民捐献作为唯一合法的供体来源;这一涉及医疗、伦理和司法领域的重大改革历程,黄洁夫
大型医院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制定严格的伦理规范和程序,通过严格的伦理评审,确定捐献器官的应用是否违反伦理道德。近日,心力衰竭的12岁男孩经过广西到北京的爱心传递,成功移植了21岁叶劲的心脏。叶劲脑死亡后,他的肝、肾和眼角膜还被其父捐给了另外5人,挽救了多人生命。日前,湖北8个月大男婴胡永卓因病离世,他的父母也将其器官组织捐出。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但器官的来源成为最大
内的心脏一样跳动,但这种心脏看上去更加与众不同:它覆盖着一层老鼠心脏去细胞组织的“脚手架”,而且新培育的老鼠心脏组织是基于另一只老鼠的干细胞培育而成。目前,桃瑞丝计划在更大体形的动物身体上培育出新的器官,而且所培育的去细胞化心脏、肝脏和其他器官并不是来自捐献的人类尸体,而是比如猪等大型动物,这些器官覆盖在人类干细胞培育环境中,发育的新器官可被人类身体所接受,从而有效解决人体移植器官严重短缺的现状。
南都讯记者程姝雯南都记者3日从权威渠道获悉,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联盟(中国医院协会OPO联盟)主席黄洁夫在当日召开的中国医院协会OPO联盟昆明研讨会上正式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将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据黄洁夫介绍,我国目前每年约有30万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
绪论 一、局部解剖学定义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结构)间关系的科学。即探讨人体各局部是由哪些骨、肌肉、血管、神经及内脏组成,及组成该局部的各器官间是以何种方式相互组合。 二、局部解剖学目的和任务 局部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是,明确人体各局部内器官的数目(结论),器官间的关系(路线)及器官的内部关系(原则)。以求获得正确的结论,确立正确的处理路线和原则。达到对各局部进行“拆、卸、修
昨日,第一届中国器官移植医师年会在杭召开。钱江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以后,移植器官可以私人定制,器官来源的最大瓶颈有望突破;我国高发、增速最快的疾病糖尿病有望根治。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主办、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医师协会协办,有国内外300余专家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教授说:人工器官、克隆器官、基因重组器官,可能成为未来器官移植供体来源的方向。猪的心在猴子身
在世界生命科学界陷入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论之际,中国生命科学家徐荣祥教授带领研究人员,率先完成了利用成体组织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直接克隆组织器官技术,并在人体内实现了皮肤器官、胃肠等功能器官的原位自身克隆复制,使损伤的器官生理性复原,恢复全部功能。这一系列成功的技术,最近在美国已经获得了多项专利权。 中国生命科学家获得了体细胞克隆器官技术的专利,不仅表明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法定的领先地位和享有2
类器官是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们是用干细胞制造出来的微型器官,或称迷你器官,它们具有器官的某些功能。器官芯片是含有人体活体细胞的生物芯片,它们要比类器官更小。类器官和器官芯片正在生命研究、疾病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生命力。芯片器官代替动物试验一种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首先要通过动物试验,然后进入临床一至三期试验,在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稳定之后,才能最后批准上市
16日上午,徐荣祥在他的研究办公总部向记者公布了他五年前宣布的器官克隆与肿瘤细胞系转变研究承诺兑现报告书,报告书分六个部分,即:五年前公布的科学研究概念解释;组织器官克隆研究的路线;临床器官原位克隆结果;实验性组织器官原位克隆的结果;肿瘤细胞系转变研究的结果。共70页。报告书的小结中这样写道:一、组织器官克隆:按“比对组织学”和“组织器官”定义,已经完成了比206个组织器官更多的实验性临床组织器官
在致辞中说:我们将通过这次会议,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增加互动,增进友谊,沟通彼此,共享成果。大会执行主席陈规划教授在会上提到:“近年来我国开展了活体亲属各种器官的移植,并得到迅速发展,部分缓解了移植器官来源短缺,需要进一步推动和鼓励活体亲属捐赠器官,弘扬亲情和爱心。”同时,他也提出警示:要防止亲属活体器官捐献“过热”。因为在医学伦理上,为了抢救垂危的亲人,而多少伤害一个健康人的健康,这是迫不得已的
新华社发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当生命终结时,一个器官捐献的决定,也许能让有限的生命通过器官移植延续下去。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启动器官移植工作。几十年来,我国器官移植临床和科研工作成绩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年均器官移植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等指标已居国际领先水平。困难与瓶颈:器官来源短缺自2007年颁布实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以来,我国政府遵从世界卫生组织指
8年,日本的科研人员就报道称,他们成功地利用小鼠和人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类似大脑皮层(cerebralcortex)的、有层次的细胞团。从那以后,全世界的科研人员就开始尝试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各种组织和器官。科学家们利用精细的化学同步信号,成功培育出了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眼、肠、肝、肾、胰腺、前列腺、肺、胃和乳腺等各种类组织。他们将这种组织块称作“类器官(organoid)”,因为这些类器官能够模拟真实
第十二章器官移植的伦理第一节器官移植的伦理一、器官移植概况器官移植(Organtransplantation)是摘除人体的某一器官并把它置于同一个(自体移植)或同种另一个体(同种异体移植)、或不同种个体(异体移植)的相同部位(常位)或不同部位(异位)。二、器官移植的伦理学问题移植用器官的来源问题受体的选择问题移植经费问题器官来源主渠道活体器官尸体器官胎儿器官异种器官人工器官获取器官的方式3.推定
转录病毒(PERV)的基因,使猪来源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进程大大推进。那么,基因编辑技术是如何为异种器官移植扫除阴霾的?异种器官移植之路到底有多远?20∶1,一个沉重的数字异种移植,是将某一种属个体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另一种属个体的某一部位。众所周知,人类来源的器官供应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因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率在主要大国中更是出了名的低,使得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雪上加霜,并进一步导致了器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宣布,我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在全国强制使用。此举能否推动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步入正轨,引发了广泛关注。“中国器官移植正处在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性的关键时刻,我们有信心使其重获新生。”不久前,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该系统上线前的准备进行研讨时如是说。中国在改变2012年年底,一张中国器官移植医生在手术室
【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多器官移植中器官簇的切取、修整、血管整形方法及移植效果。方法供体器官簇获取采用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胆管及十二指肠同时灌注降温。器官簇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分别与供体髂内、外动脉吻合,通过髂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受体为胰腺囊腺癌并肝内转移患者,行上腹部肝、胆、胰、脾、十二指肠、全胃、空肠上段及大小网膜切除,接受肝、胰、十二指肠器官簇移植。结果移植后器
安全问题一直影响着器官移植的发展,因为在供体器官中可能隐匿着各种细菌、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从而引起无辜受者旧病未愈,又添新疾。安全问题历久弥新人体供体器官的供不应求一直制约着器官移植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需要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数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靠药物维持可以等待但又必须做器官移植手术的病人。如果把这一数字加上,需要器
2007年03月29日长江商报6这是一只羊,但它有15%的人体细胞,它的主要用途是为人类提供可供移植的器官。美国教授培育出“人羊混血”的消息,引发了市民的广泛议论。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周荣家教授接受本报采访,详细剖析了“人羊混血”的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问题。他认为,“混合器官”短期内不可能移植到人体,就算移植成功,它也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混合器官”可以移植到人体“人羊混血”是怎样被培育出来的,
生潜能和外援再生营养物质,原位再生复原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后天缺损、提前衰老、变异、严重疾病、提前凋亡的生命科学新体系。 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的核心科学技术是将“体细胞被诱导成干细胞、在原位再生复原组织和器官”的人体原位再生营养培养技术,通过人体再生营养物质的供给,实现人体原位再生复原,保障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用其预防和治疗疾病、预防和中止人体提前衰老、原位再生复原提前衰老的组织和器官。
2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全国器官移植大会上,针对当前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现状,大会通过了“杭州会议决议”。该决议将作为全国各器官移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执行指南和要求,对执行不力者,医院将被取消器官移植资质,医务人员将被吊销行医资格。 决议要求全体器官移植医务工作者严格遵守我国六年来颁布的一系列有关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坚定不移地依法推动和完善器官捐献和移植体系;要求所有器官移植医
原卫生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黄洁夫3月6日透露,目前我国每百万人中有0.5人自愿捐献器官,达到每百万人2人时,将能满足临床需要。 黄洁夫是我国器官移植方面的权威专家,也是3月1日刚刚成立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该委员会将全面负责开展我国规范器官捐献与移植的相关工作。 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在我国是新兴事物,2010年开展捐献试点,去年才真正开始器官捐献。黄洁夫表示:“随着
【摘要】目的探讨窒息儿器官损伤与血钙浓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于生后72h内静脉采血进行钙及器官功能的测定,并运用CT、X线检查对脑、肺、心、肾、胃肠等器官进行监测。结果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器官损伤较无器官损伤的血钙浓度明显降低,多器官损伤血钙浓度显著降低,器官损伤越多,血钙浓度越低。结论钙内流是新生儿窒息后血钙降低的主要原因,血钙降低与窒息后器官损伤密切相关,且多器官损伤血钙降低较
新华社广州8月22日电(记者周强)在22日于广州举行的中国器官获取组织联盟大会暨国际器官捐献论坛上,中国首部《中国器官捐献指南》正式发布。 指南共分十八个篇章,对中国器官捐献相关原则和政策进行了阐述,包括公民器官捐献的伦理道德、法律、捐献组织架构,中国器官捐献三类死亡判断标准,供体维护、器官功能的评估,器官获取的有关技术及分配准则,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建设,以及人道主义救助政策等内容。 &ldq
荷兰Hubrecht研究所的汉斯·克莱弗斯与左藤俊郎 (当时是他实验室里的一位博士后),2009年一起研发了一个强大的疾病研究新模型———由成人干细胞衍生出来、复制了肠道内皮细胞三维结构的“类器官”。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实验室正在利用不同类型的类器官,研究癌症和其他疾病。克莱弗斯最近在接受 《自然》杂志采访时,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发展潜力。为什么通过类器官筛选药物比通过细胞系更好?某些肿瘤对某些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