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09/12/5 1:16:39
摘要:处方牡荆子白术各15克芒消7.5克(研,后下)制法上三味,牡荆子白术二味细锉。功能主治治面青身黄,心中烦乱,起卧不安,唇里生疮,目视疏疏,名日惊黄。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下芒消搅匀,食后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查看全文 [ 120字 ]
病患面青身黄心烦乱。起卧不安。唇里生疮。目视KTKT。此是惊黄。先烙上脘。次烙风池、心俞、下廉穴。如不瘥。灸后心两傍一寸五分各二十壮。宜服。牡荆汤牡荆子白术(各半两)芒硝(一分研汤化下)上细锉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下芒硝搅不多《普济方》明·永乐四年朱橚公元1406年
惊黄 病名。三十六黄之一。黄疸病兼见惊悸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惊黄者,面色青黄,心多惊悸,口舌干燥,不肯眠卧,卧即多言语狂乱,身体壮热。”治用犀黄散或牡荆汤等方。参见黄疸有关各条。作者:
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三。惊黄十八病患面青身黄,心中烦乱。起卧不安。唇里疮生,目视。此是惊黄。先烙上脘。次烙风池心俞下廉穴,如不瘥。灸后心两傍一寸半,各二十壮。宜服牡荆汤方牡荆子白术(各半两)芒硝(一分研汤成下)上三味,二味细锉。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下芒硝搅匀,食后温服。如病患望之色青。近之色白,身体凉冷。言语带邪。气急冲心。汗出不多,此是死候也。风黄十九病患
作者:鲁辉,谢洪平,杨世林,顾炳仁 牡荆叶系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夏秋两季叶茂盛时采摘的叶子;牡荆油系牡荆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牡荆油为牡荆叶的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平喘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1]。牡荆油成分复杂,根据不同成分的功能基团表现不同的化学特征可以对
【摘要】目的建立小叶榕中牡荆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迪马TC-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14∶86),流速1.0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340nm。结果牡荆素在0.0824~0.8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39%,RSD为2.20%。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用于小叶榕中牡
牡荆叶 牡荆叶 FoliumViticisCannabifoliae (英)HempleafNegundoChastetreeLeaf 别名 黄荆柴、黄荆条、荆条棵、五指柑。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叶。 植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
中药名称牡荆油拼音名Mujingyou英文名OLEUMVITICISNEGUNDO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新鲜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橙黄色的澄清液体;具特殊的香气,味微辛辣。 本品能与无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任意混合,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对密度在25℃时应为0.8
【摘要】目的研究牡荆子提取物(NCE)的保肝利用胆作用。方法给动物灌胃(ig)给药,用四氯化碳(CCl4)、醋氨酚(AAP)及消旋乙硫氨酸(DL-En)建立急性肝损模型,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肝中丙二醛(MDA)及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离体胆囊实验和胆管插管法,观察NCE对肝分泌胆汁的影响。结果igNCE后能明显降低由CCl4、AAP、DL-En引起的血清AL
【摘要】目的观察牡荆子提取物(NCEL)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家兔及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方法制备豚鼠离体气管条,观察NCEL对组胺、乙酰胆碱所致气管收缩效应的影响;采用家兔及豚鼠离体回肠肌,观察NCEL对回肠肌自发活动的影响及对乙酰胆碱、氯化钡及组胺收缩肠肌的影响。结果NCEL能抑制组胺及乙酰胆碱所致气管平滑肌收缩效应,抑制率分别为(91.4±13.1)%及(72.6±8.9)%,P<0
中药名称牡荆叶拼音名Mujingye英文名FOLIUMVITICISNEGUNDO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新鲜叶。 夏、秋季叶茂盛时采收,除去茎枝。性状本品为掌状复叶,小叶5片或3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小叶长5~10cm,宽2~4cm,两侧小叶依次渐小,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
【摘要】目的探索牡荆子提取物(NCEL)对实验动物胃、肠平滑肌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肠运动实验观察NCEL对小鼠小肠炭粒推进率和对家兔在体肠肌运动的影响;采用PGE2兴奋大鼠胃底平滑肌,观察NCEL对其影响;采用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及回肠肌标本,观察NCEL对离体肠自发性收缩和对Ach、BaCl2、CaCl2及Hist等4种致痉药所致痉挛性收缩的影响。结果NCEL能抑制小肠炭粒推进率与阿托品组比较差异无
味苦,温,无毒。主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生河间南阳冤句山谷,或平寿、都乡高堤岸上,牡荆生田野。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得术、柏实、青葙共治头风,防风为之使,恶石膏。)河间、冤句、平寿并在北,南阳在西,论蔓荆,即应是今作杖棰之荆,而复非见。其子殊细,正如小麻子,色青黄。荆子实小大如此也。牡荆子乃出北方,如乌豆大,正圆黑,仙术多用牡荆,今人都无识之者。李当之《药录》乃注溲疏下云∶溲疏一
\r牡荆实\pd318.bmp\r味苦,温,无毒。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生河间、南阳、冤句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得术、柏实、青葙,共疗头风,防风为之使,恶石膏。)陶隐居云∶河间、冤句、平寿并在北,南阳在西。论蔓荆即应是今作杖捶之荆,而复非见。其子殊细,正如小麻子,色青黄。荆子实小大如此也。牡荆子及出北方,如乌豆大,正圆黑。仙术多用牡荆,今人都无识之者。
解肌发汗(《别录》)。【发明】时珍曰∶牡荆苦能降,辛温能散;降则化痰,散则祛风,故风痰之病宜之。其解肌发汗之功,世无知者。按∶王氏《奇方》云∶一人病风数年。予以七叶黄荆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汤日服,遂愈。盖得此意也。荆茎《别录》有名未用云∶八月、十月采,阴干。藏器曰∶即今荆杖也。煮汁堪染。【主治】灼烂(《别录》)。洗灼疮及热焱疮,有效风牙痛(时珍)。【附方】新一。青盲内障∶春初取黄荆嫩头
味苦,温,无毒。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生河间南阳宛朐山谷平寿、都乡高堤岸上,牡荆生田野。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得术、柏实、青葙共治防风为之使,恶石膏。)又,《名医别录》魏晋陶弘景公元220-450年
味苦、温、无毒。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生河间南阳宛朐山谷,或平寿、都乡高堤岸上,牡荆生田野。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得术、柏实、青葙共疗头风,防风为之使,恶石膏。河间、宛朐、平寿并在北,南阳在西,论蔓荆,即应是今作杖棰之荆,而复非见。其子殊细,正如小麻子,色青黄。荆子实小大如乌豆大,正圆黑,仙术多用牡荆,今人都无识之者。李当之《药录》乃注溲疏下云∶溲疏一名阳胪,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
\r牡荆\ph314.bmp\r,生河间、南阳、冤句三谷,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今眉州、蜀州及近京亦有之,此即作棰杖者,俗名黄荆是也。枝茎坚劲,作科不为蔓生,故称牡。叶如蓖麻,更疏瘦;花红作穗;实细而黄,如麻子大;或云即小荆也。八月、九月采实,阴干。此有青赤二种,以青者为佳。谨按陶隐居《登真隐诀》云∶荆木之华、叶,通神见鬼精。注云∶寻荆有三种。直云荆木,即是今可作棰杖者,叶香,亦有花、子,子
竹沥荆沥姜汁合五合。和匀热服。以瘥为度。(濒湖)二汁同功。并以姜汁助送则不凝滞。但气虚不能食者。用竹沥。气实能食者。用荆沥。(丹溪)心虚惊悸羸瘦者。荆沥二升。煎至一升六合。分作四合。日三夜一。〔论〕牡荆汁冷而甜。丹溪故谓气实能食者用荆沥。参之荆叶治九窍出血。则此味似能于阳中守阴。所以治心风推为第一。更观心虚惊悸一方。即知其有合于离中之坎。而守其取沥法用新采荆茎。截数尺长。加于两砖上。烧其中间。以器
感仲夏之气出土,故其味苦,气温,无毒。入足阳明经、厥阴经。其温能通行散邪,所以为去寒热止咳逆下肺气之需也。牡荆实,有青黄两种、人药惟青可用。八月采实晒干,临用炒黄研碎,下肺气止咳逆咽喉,通胃气除寒热骨节,通神见鬼,又载仙方,得柏实青葙,疗头风甚验。叶主脚气肿满,湿疮霍乱,转筋无淋血痢。根煎服驱头面肢体诸风,解肌发汗。又有荆沥,如取竹沥同法,姜汁匀服,消痰末如神,治老人中风,失音昏危。小儿发热惊痫抽
\r牡荆实\pj305.bmp\r味苦,气温。无毒。高岸田野,俱各丛生。种有责黄两般,惟取青者为上。因茎坚劲,故以牡称。乡人只呼黄荆,法司常作棰杖。八月采实,向日曝干。凡入药中,必须炒研。防风为使,单恶石膏。下肺气,止咳逆咽喉;通胃气,除寒热骨节。通神见鬼,又载仙方。得柏实青葙,疗头风甚验。叶主香港脚肿满,湿湿疮;仍治霍乱转筋,血淋血痢。根解肌上炙熏,沥取汁传送,(每沥一杯加姜汁二茶匙。)消痰沫如
味苦,温,无毒。主除骨间寒热,通利胃气,止咳逆下气。生河间南阳、冤句山谷,或平寿都乡高岸上及田野中,八月九月采实阴干。《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俗名黄荆沥。性味甘平,祛风治痫,化痰行经。热痰宜竹沥,寒痰宜荆沥,俱宜姜送,则不凝滞经络。《药性切用》
〔时珍曰〕取法∶用新采荆茎,截尺五寸长,架于两砖上,中间烧火炙之,两头以器承取,汁沥《濒湖炮炙法》南北朝刘宋、雷学所着公元420-581年
取位:脚心操作方法:取牡荆枝1把,放小盆中烧烟,盆上反罩漏斗,脚心放漏斗口熏治。每天2-3次。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对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从治疗前后冠脉血流量、血液粘稠度、甘油三酯、胆固醇、中医症状等变化比较,了解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则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笔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用四物汤,增液汤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69~92岁,平均78岁,病程2~20年,临床以粪质干燥坚硬,排便困难,病人有不适感,大便2天或3天以上1次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前均有口服泻剂史,效果均欠佳。经中医辨证诊断为习惯性便秘。 2治疗方法 中药组成:生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病因复杂,自觉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笔者近日用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一慢性湿疹患者,疗效良好。 蒋某,女,55岁。2012年11月2日就诊。全身散发湿疹20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诊见:全身散在湿疹,双下肢和脚尤重,有液体渗出,痒,畏寒,舌黯苔薄,脉细弱。脉症合参,辨证属患者久病不愈
自2001年2月~2005年2月,笔者以泽泻汤合二夏汤加味治疗美尼尔病3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中,男8例,女27例,年龄30~62岁,平均44岁,病程3天~5年,平均5个月。主要临床症状:眩晕伴旋转感、恶心、呕吐、耳鸣,可伴或不伴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症。排除颈椎病、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大脑中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等病。 2治疗方法 用泽泻汤合二夏汤
【摘要】目的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及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液中甘草酸含量,选Diamonisl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2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麻杏石甘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0.9560%,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0.7291%。结论传统汤剂的甘草酸含量显著地高于颗粒汤剂中甘草
中药名称牡荆油胶丸拼音名MujingyouJiaowan英文名CAPSULAEOLEIVITICISNEGUNDO来源本品为牡荆油与稀释剂适量制成的胶丸。性状本品为黄棕色透明胶丸,剥开后内含淡黄色至橙黄色的油质液体;有特殊的香气。 折光率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依法测定(附录ⅦF),折光率为1.485~1.500。鉴别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照牡荆油项下的鉴别法试验,显相同的反应。检查 应
肺炎是成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2006年1~10月我们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急性肺炎30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6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按中医辨证为风热犯肺型或痰热闭肺型,西医诊断为肺炎轻型(普通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2~60岁,病程1~7天。临床表现:30例中发热27例,咳嗽30例,喘促3
【关键词】阴囊湿疹阴囊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属于中医肾囊风范畴,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蛇床子汤加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主要来源于门诊病人,符合下列条件:阴囊及会阴肛周,患部皮肤潮红,增生肥厚或浸润及苔藓样变,间有糜烂、渗液及裂隙,瘙痒或产生皲裂而疼痛。本组30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18~50岁,其中18~30岁6例,30~4
。心中痞满热犹盛,枳(实)桔(梗)加之有功效。若还痞满不能宽,小陷胸汤②可兼并。汗少唇焦口干渴,饮水无休倚(黄)连(干)葛,若还不解却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汗后浑身壮热烦,妄言干呕更呻吟,黄连解毒(汤)同煎食,一服顷刻即太平。烦渴泻利热又增,却用原方配四苓(散),若是发黄小便赤,(黄)芩(黄)连知(母)(黄)柏再加增。②小陷胸汤见16页。大便硬兮口渴涸,黄连厚朴瓜蒌(枳)壳;若还便结不通时,大柴
理中汤白朮(三钱)、人参(三钱)、干姜(二钱)、甘草(一钱)霍乱吐泻腹痛,中土虚寒,以此温补之。人参败毒汤人参(二钱)、羌活(二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一钱)、枳壳(一钱)、桔梗(二钱)、川芎(一钱)、云苓(二钱)、甘草(一钱)、散寒发汗,兼利痰饮。作者:唐宗海
生理曲度变直、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等,临床表现以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头颈、四肢、上胸背、内脏症候群,统称颈椎病。属于中医“骨痹范畴,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运用阳和葛根汤加减治疗本病,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0例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的患者均为2004年6月~2007年6月的门诊病例,均通过中医辨证,证属肾虚髓亏,阳虚寒凝型。其中男39例,女
四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诚如宝。加入陈皮名异功(散),气虚自汗黄芪好。方加橘(皮)半(夏)六君汤,健脾和胃无如此。香砂①配对食能消,呕吐胃寒丁(香)藿(香)使。十全②四物四君兼,芪桂生姜大枣煎,滋血气令脾胃壮,劳伤虚弱最为先。养荣汤③与十全同,五味远陈要去芎。倦瘦少颜潮有汗,梦遗龙骨(牡)蛎(莲)须逢。潮热无汗当归(白)芍,半夏柴胡葛粉着。自汗陈(皮)(黄)芪熟地当(归),牡蛎
五蒸汤人参(三钱)、生地(三钱)、石膏(三钱)、知母(二钱)、粉葛根(三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竹叶(三钱)、粳米(三钱)、小麦(三钱)、赤茯苓(三钱)五蒸之名,一日骨蒸,二日脉蒸,三日皮蒸,四日外蒸,五日内蒸,统以此方治之。益气安神汤当归(三钱)、茯苓(三钱)、生地(三钱)、麦冬(三钱)、枣仁(三钱)、远志(一钱)、人参(三钱)、黄岐(三钱)、甘草(一钱)、胆南星(三钱)、黄连(二钱
病机为胃府湿热上蒸于头,迫津外泄;同时肾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致使心火亢盛,“汗为心之液,故汗出;肾水不足,又致使阴虚生内热,阳热上蒸。致头上汗出。笔者用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合白虎汤(《伤寒论》)加昧治疗头汗症。取其能清阳明气分热盛,滋肾阴、泄心火、固涩止汗之功。方中用自虎汤清阳明气分热,生津止渴,使热退汗止;其中用煅石膏,取其敛汗涩汗之效;当归六黄汤中黄芩清上焦热;黄连清中焦
少阴病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白通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下利固系少阴有寒,然实与脾胃及心脏有关,故方中用附子以暖肾,用干姜以暖脾胃,用葱白以通心肾之气,即引心君之火下济(天道下济而光明),以消肾中之寒也。《伤寒论》原文︰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
。后者则是当小柴胡汤证出现腹中痛时,去黄芩加芍药,说明小柴胡汤证本身可以治疗腹痛,而且这一加减是作为小柴胡汤的或然证出现的,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汤证与小建中汤证之间的过渡形式。2二方的构成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构成的。桂枝汤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名为小阳旦汤(用量亦完全相同),小阳旦汤加饴糖一升为正阳旦汤,正阳旦汤芍药加倍,再加黄芪五两、人参三两,为大阳旦汤。这一构成与《金匮要略》中的黄芪
笔者自1995年以来,以自拟柴贝芷胡汤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220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20例中,男102例,女118例。年龄21~71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30年,其中3个月内92例;3个月~1年86例;1年以上42例。临床主要症状以右上腹疼痛为主,部分放射至同侧肩背部,伴上腹胀痛,口苦,纳差,恶心欲吐,恶寒发热,便秘或便腻不爽,肝区触压痛明显
生化汤和产后生化汤是两首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功效的方剂,治疗妇科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两者均以养血、温经、活血化瘀而达到治疗之目的,但前者偏重于养血、温经,后者偏重于化瘀且应用比较平稳而无毒副作用。临床根据二方之原理,辨证施治,随证化裁,可以治疗妇科多种疾病。 1生化汤与产后生化汤的临床比较 生化汤是《傅青主女科》中治疗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的一首方剂。该方中当归25g,川芎10g,桃仁
【摘要】目的观察咳喘灵汤对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来我院就诊的115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分为分咳喘灵汤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西药治疗组(对照组)55例。结果治疗组临控率75.0%,总有效率88.3%。对照组临控率81.8%,总有效率92.7%。两组临控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灵汤治疗轻、中度哮喘病
【摘要】目的探讨蠲赘舒筋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蠲赘舒筋汤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87例,并与用骨刺片、消炎痛片为主治疗的69例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87例中,治愈52例,好转3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4%;对照组69例中治愈17例,好转2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蠲赘舒筋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关键词】颈椎病;中药
大秦艽汤生地(三钱)、熟地(三钱)、川芎(一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白朮(三钱)、云苓(三钱)、甘草(一钱)、秦艽(二钱)、羌活(二钱)、独活(钱半)、防风(三钱)、白芷(二钱)、细辛(五分)、黄芩(三钱)越曲丸苍朮(三钱)、香附(三钱)、川芎(二钱)、神曲(三钱)、炒栀子(三钱)十枣汤大戟(一钱)、莞花(一钱)、甘遂(一钱)、大枣(十枚)共为末,大枣十枚,煎浓汤送下一字,下水饮如神。作
自1995年以来,使用化瘀尿石汤加味综合治疗上尿路结石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患者,男64例,女36例,年龄14~75岁,其中20岁以下12例,21~40岁68例,41岁以上20例。肾结石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7例,中段结石27例(包括双侧输尿管结石4例),下段22例。结石纵径均11mm,横径8mm,结石停留时间最长11年,最短1个月,平均6~7个月。50%以上伴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一般是指通过正规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笔者在国家名中医李莹老师指导下采用李老师经验方———术芪汤加减治疗为主的联合疗法治疗了1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住院15例,门诊3例,其中男13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2.6∶1,年龄18~60岁。病程长者8年,短者3个月。 1.2实验检查尿常规检查:
【关键词】心气炙甘草汤合温胆汤分别出自《伤寒论》、《千金方》。前者主治心气不足脉结代之证,后方是用于治疗痰饮的代表方剂。两方药物由炙甘草、生地、人参、桂枝、阿胶、麦冬、火麻仁、生姜、大枣、茯苓、法夏、陈皮、枳实、竹茹组成。笔者运用二方治疗心动过速,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在我院门诊2005年1月~2007年4月资料较完整的100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门诊病例,男44
【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大乘气汤加减对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腹部手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加大乘气汤加减小量灌肠,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结果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手术后大乘气汤加减小量灌肠,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大乘
钱、橘红二钱、法半夏四钱、前胡三钱、厚朴二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两片、红枣三粒、海浮石一两、北杏仁四钱、款冬花三钱、桔梗四钱、党参三钱、麻黄钱半、卷茯苓四钱。 做法:1、准备瓦煲煎药;2、紫苏子用煲汤袋包好;3、药材料洗净;4、所有材料加水四碗,慢火煎剩一碗;5、饭后服用、每周三次。 ※以上为一位成年人的分量。 功用解说:扶正降逆、顺气化痰、宣肺消炎、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过敏
材料:熟地黄四钱、淮山药四钱、牡丹皮三钱、泽泻三钱、车前草三钱、金银花四钱、金钱草五钱、猪苓四钱、蜜枣三粒。 做法:1、准备瓦煲煎药;2、药材料洗净;3、所有材料加水五碗,慢火煎剩一碗;4、饭后服用、每周两次。 ※以上为一位成年人的分量,8~12儿童分量减半。 功用解说:清热解毒、通利尿道、消炎止痛、调理肾机能。 主治:无感染性小便频密、精神性尿意。 材料功效:熟地黄、淮山药、牡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