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mù chì zhǒng tòng
目赤肿痛为病症名。指以眼目红肿涩痛为主症的一类急性眼病。又称红眼、天行赤眼、火眼、风火眼等。多为外感风热或肝胆火盛所致。现代医学的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等均属本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目赤肿痛、畏光流泪和目涩眵多。可伴有头痛、发热、便秘等症。[1]
目赤肿痛是以目赤而痛、羞明多泪为主症的急性常见眼科病症,又称“天行赤眼”,多发于春夏季,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目赤肿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和流行性角结膜炎等。
目赤肿痛多因外感风热之邪或猝感时邪疫毒,以致经脉闭塞,血壅气滞交攻于目;或因肝胆火盛,火郁不宣,循经上扰,气血壅滞于目,使目睛肿痛。现代医学认为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或过敏而成。
针灸治疗:①体针:取睛明、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为主。太阳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风热者加少商、外关;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头痛加印堂;发热加大椎。②耳针:取眼、目1、目2、肝等穴,中强刺激,配合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③挑治:在肩胛间按压寻找敏感点,或在大椎穴旁开0.5寸处选点挑治。[1]
清热消肿,散郁止痛
合谷 太阳 睛明 太冲
方义
目为肝窍,阳明、少阳、太阳的经脉均循于目部,合谷调阳明经气、疏散风热,太冲通导厥阴经气、泄火疏肝,四穴相配名曰“开四关”,以疏散一身热邪;睛明宣散眼部之邪热,有通络明目作用;太阳点刺出血,以泄热消肿止痛。
随证配穴
外感风热—少商、风池,肝胆火盛—行间。
操作
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可点刺出血。
选穴
眼 神门 耳尖或耳背静脉
耳尖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日1~2次,其他穴位针刺,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
选穴
方法
取灯心草1根,蘸上植物油点燃,将穴位常规消毒,点燃的灯心草迅速灼在所取穴位上,每次点一下,每日1~2次。
选穴
肩胛脾间敏感点或大椎旁开0.5寸处
方法
常规消毒后用6号注射针头挑断皮下白色纤维2~3根,用2%碘酒棉球按压伤口。
眼上下睑。干易之。不计度数。泻肝汤治积热不散。目赤肿痛。或生障。柴胡(去苗)芍药青葙子决明子肉桂升麻...
,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温服。治赤眼,及目睛肿痛,不得眠睡。祛毒散方射干山栀子(去皮...
二十。)天行赤眼肿痛泪(羌活三十四,诸方二。)目赤肿痛(火硝四百五十五,验方四。)目赤涩痛(葳蕤第六...
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即饥烦,不欲食饮,及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皆可...
茶清调下,每服一钱,食后服。秦皮散治大人小儿风毒赤眼,痛痒涩泪,昏暗羞明。秦皮滑石黄连(各等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