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mìng guān
life pas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fe pas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SP17[中国针灸学词典]
命关为经穴别名[1][2]。出《扁鹊心书》。即食窦穴[2]。
穴位 | 食窦 | ||
汉语拼音 | Shidou | ||
罗马拼音 | Shihtou | ||
美国英译名 | Food Cave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SP17 | |
日本 | 17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RP17 | |
富耶氏 | |||
德国 | MP17 | ||
英国 | Sp17 | ||
美国 | Sp17 |
食窦为经穴名(Shídòu SP17)[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属足太阴脾经[3]。食即饮食,窦即孔、空,喻食气由此孔穴而入,故名食窦[3]。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噫气,翻胃,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胀,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腹水,肝区疼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咳嗽,痰饮,少乳,气管炎,肝炎,尿潴留等。
命关(《扁鹊心书》)。
《针灸甲乙经》:食窦,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食即饮食,窦即孔、空,喻食气由此孔穴而入,故名食窦[3]。
食,指食物与饲养,又为藏谷之窖。窦,孔穴,水道也。《外台秘要》有:“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似有水谷从此通过,因名食窦。[4]
胸[5]
标准定位:食窦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6][7]。
食窦穴在足太阴脾经中的位置
食窦穴的位置
食窦穴的位置(足太阴脾经)
食窦穴的位置(肌肉)
食窦在胸部,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仰卧取穴[3]。
仰卧位,乳中旁开2寸,向下一肋,当第5肋间隙处取穴。横平内侧的乳根、步廊、中庭,四穴略呈一弧形分布,其弧度与第5肋间隙弧度相应。[9]
食窦穴取法,须先单臂上举,以开经穴之路,然后下针,乃有疗效,有此经道之开,乃通传导谷气之路,即开通食饮之孔道也[4]。
食窦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胸腹壁浅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
浅层有第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胸长神经分支和胸外侧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及胸腹壁静脉[8]。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食窦在胸,脾脉由此穴上入于胸肺,以其有宽胸利膈、通利食道之功。主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噫气翻胃,食不化。[4]
食窦与食道有关,故能治食道各症[4]。
食窦穴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噫气,翻胃,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胀,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腹水,肝区疼痛(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咳嗽,痰饮,少乳,气管炎,肝炎,尿潴留等。
食窦穴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腹胀、水肿[7]。
食窦主治脾胃、胸胁部等疾患:如翻胃、噎膈、食已即吐、腹胀水肿、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等[3]。
现代又多用食窦治疗胃炎、腹水、肝区疼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3]。
食窦主治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咳嗽,痰饮,少乳等[8]。
食窦穴主治腹胀,反胃,噫气,食入即吐,水肿;胸胁胀痛[9]。
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其它:肝炎,腹水,尿潴留,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
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8]。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9寸[7]。
《扁鹊心书》: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黄疸,眼目及遍身皆黄,小便赤色,乃冷物伤脾所致,灸右命关一百壮,忌服凉药,若兼黑疸及房劳伤肾,再灸命门三百壮。反胃食已即吐,乃饮食失节,脾气损也,灸命关三百壮。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肾气衰,灸左命关,关元各二百壮。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死,此法试之极验。
《外台秘要》: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
命关(life pass[10])为小儿指纹的诊断部位之一[1]。是指小儿指纹食指端部分,位于食指第三指节[10]。
指纹透达食指第三节为命关,表示病情危重,可能危及生命[1]。
小儿指纹是儿科独特的诊病方法[11]。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侧靠拇指一侧的浅表静脉,以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11]。纹在风关是邪浅病轻,纹透气关是邪较深,纹达命关则病尤重,若指纹延伸至指端为“透关射甲”,则病更重[11]。正常指纹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纹紫为热,淡红为虚,青色为风、主痛,青兼紫黑是血络瘀闭[11]。指纹的变化虽可反映病变的轻重、浅深,但只能作为辨证的参考[11]。
命关为推拿部位名[1]。位于食指远端指节的腹面。为指三关之一[12]。食指三节指骨的腹面,近端指节为风关,中段指节为气关,远端指节为命关[13]。《小儿推拿广意》:“指上三关,推之通血气发汗。”
也。近虎口之位,号曰风关,其次曰气关,在其指端曰命关。凡有疾,当视其三关上之脉形。察其病焉,可以三关...
紧,发黄紫斑,多吐涎沫,发燥热,噫气,急灸关元、命关各三百壮。伤寒惟此二证害人甚速,仲景只以舌干口燥...
者。须发惊风。渐加困重。故名风关也。第三节。名为命关。有纹过者。则病极而命危殆。故名命关也。图\...
第二节名气关,脉见则病重,尚可药治而已。第三节名命关,脉见则病剧,乃九死一生之恶候也,多不可治。七岁...
主惊风入肺。咳嗽面赤。气关主膈有虚涎。虚积停滞。命关主惊风。疳疾危笃。图\p03-b26a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