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mài mén dōng sǎn
麦门冬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十一首。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半两,石膏(研)半两,柏子仁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1分。
《千金翼方》卷二十方之麦门冬散主治金疮乳痈,诸肿烦满[1]。
每服方寸匕,酸浆和服,日3夜1。烦满气上胀逆,长服之。
上药为粗末[1]。
麦门冬(去心)、麻黄(去根节)、赤茯苓、知母、犀角、地骨皮、黄芩、赤芍药、白鲜皮、炙甘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三分[1]。
上药为粗末[1]。
麦门冬、淡竹茹各半两,人参、茅根、炙甘草各一分,陈皮一两[1]。
上药为粗末[1]。
麦门冬散
麦门冬(用水浥,去心,焙)3钱,半夏曲(炙)3钱,人参(去芦)3钱,茯苓(去皮)3钱,甘草(炙)1分。
《普济本事方》卷十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呕吐,脉数有热[1]。
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水煎,去渣服,日二至三次[1]。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5分,去滓温服,1日2-3次。
上为细末[1]。
《本事方释义》:麦门冬气味甘寒微苦,入手太阴少阴;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足阳明;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能引药达下;甘草气味甘平,入足阳明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生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凡小儿中虚呕吐,脉数有热,久延惟恐成惊,故以甘寒之药清其热,而以甘温缓中之药护其中,佐以辛温之达表,表里既和,病自灭矣。
麦门冬、赤茯苓、黄芪、赤芍药、羚羊角、柴胡、炒桑白皮各四分,生地黄、炙甘草各三分[1]。
加生姜,水煎服[1]。
麦门冬、地骨皮、麻黄、赤茯苓、知母、黄芩、赤芍药、白鲜皮、杏仁(麸炒,去皮尖)、炙甘草、犀角各七钱半[1]。
上药为粗末[1]。
每服五钱,水煎,去渣服[1]。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伤寒阳痉,身体壮热,项背强直,心膈烦躁,发热恶寒,头面赤色,四肢疼痛[1]。
麦门冬、茯神、柴胡、黄芪、白术各一两,防风、赤芍药、枳壳(麸炒)、川芎、酸枣仁、羚羊角各七钱半,炙甘草半两[1]。
上药为粗末[1]。
每服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去渣服[1]。
麦门冬、木通、赤芍药、冬葵子各一两,滑石二两,芒硝一两半[1]。
上药为粗末[1]
麦门冬、黄芩、赤茯苓各一两,茯神,赤芍药、陈皮、人参、苦桔梗、桑寄生、甘草、旋覆花各半两,生地黄七钱半[1]。
上药为粗末[1]。
每服四钱,加生姜一钱,水煎服[1]。
麦门冬散
麦门冬2两(去心),甘草半两(炙),石膏2两(研),地骨皮2两,栀子仁半两。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心脏实热,烦躁喘急,欲吐不出,头目昏眩。
每服2钱,水1中盏,加小麦50粒已来,竹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2钱,半夏(姜制)2钱,人参2钱,茯苓2钱,甘草1钱,陈皮1钱。
《医方类聚》卷二四四引《经验良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呕吐,脉数有热。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5分,温服。
麦门冬散
桔梗(去芦)2两,牛蒡子2两(微炒),麦门冬(去心)半两,甘草(生用)半两。
《医方类聚》卷二六五引《经验良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疮疹,毒气上攻,咽嗌不下,口舌生疮,不能吮乳。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小盏,煎3分,去滓放温,时时令呷,或顿灌之,儿小乳母无孕者,亦可服。
麦门冬散
麦门冬3两(去心),赤茯苓1两,半夏1两(汤浸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茅根2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半两(去芦头)。
《太平圣惠方》卷五方之麦门冬散主治脾胃壅热,呕哕不下食,纵食,良久即吐。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紫菀3分(洗去苗土),桑根白皮1两(锉),木通半两(锉),五味子半两,桔梗3分(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太平圣惠方》卷十一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伤寒,心肺气壅,涕唾稠粘,胸胁胀满,上气喘促。
每服5钱,用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淡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3分(去心),白术1两,酸枣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3分(锉),人参2分(去芦头),白茯苓1两,芎半两,桂心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太平圣惠方》卷十二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伤寒后,胃气虚乏,不思饮食,四肢少力,心神烦闷,不得睡卧。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3分(去心),百合3分,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半两(锉),柴胡1两(去苗),桔梗半两(去芦头),木通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羚羊角屑半两,石膏2两,赤茯苓1两。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伤寒坏病,身体沉重无力,昏昏如醉,头痛烦闷。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桔梗3分(去芦头),紫菀3分(洗,去苗土),五味子3分,麻黄3分(去根节),续断3分,贝母3分(煨微黄),桑根白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伤寒后肺痿劳嗽,气喘唾血。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地黄1分,竹茹1鸡子大,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2两(去心),川升麻1两,地骨皮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芩1两,前胡(去芦头)1两,赤茯苓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太平圣惠方》卷十五方之麦门冬散主治时气7日,有热结在内,虽得汗不解,腹满,烦躁,谵语。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半(去心),栀子仁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黄芩3分,川芒硝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十六方之麦门冬散主治时气余热不解,心膈壅闷,四肢烦热。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2两(去心,焙),赤芍药1两,黄芩1两,石膏3两,栀子仁半两,犀角屑1两,川朴消2两,地骨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方之麦门冬散主治热病5日,头痛身疼,皮肉如火,心膈烦躁。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茵陈1两,桅子仁半两,川升麻半两,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大青半两,川芒消1两。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麦门冬散主治热病面目俱黄,心腹坚满,气急,精神恍惚,语多倒错。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3两(去心,焙),茯神1两,甘草2两半(炙微赤,锉),木通2两半(锉),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半,川朴消3两,防风1两半(微炒),独活1两,人参1两(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麦门冬散主治风热攻于肝心,语涩烦躁,或四肢拘急。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至5分,去滓,加荆沥半合,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忌炙,热面。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1两(锉),槟榔半两,茯神1两。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方之麦门冬散主治虚劳烦热,不得睡卧,少气翕翕,口干失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小麦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当归3分,黄芩3分,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蒲黄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芍药3分,阿胶1两(锉碎,炒令黄燥)。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九方之麦门冬散主治虚劳小便出血,心神烦热。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3分,茯神1两,赤芍药3分,柴胡1两(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术1两,黄耆1两(锉),芎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酸枣仁3分(微炒)。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麦门冬散主治虚劳筋脉拘挛,四肢疼痛,心神烦热,不得睡卧。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耆3分(锉),黄芩1两,栝楼根3分,甘草1两(炙微赤,锉),地骨皮2两。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方之麦门冬散主治骨蒸,口舌干燥,欲得饮水。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粳米50粒,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川大黄1两(微炒),黄芩1两,地骨皮1两,玄参1两,葳蕤1两,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方之麦门冬散主治眼血灌瞳人,昏涩赤痛。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马牙消半钱,食后温服。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2分(去心),赤茯苓1两,车前草3分,川芒消1两,川升麻1两,黄芩3分,葵根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乳石发动,小便赤涩,心腹烦闷。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次。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3分(去心),玄参3分,石膏2两,黄芩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生,锉),栝楼根1两,赤芍药2分,栀子仁半两。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一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乳石发动,壅热上攻,心膈不利,头痛烦闷。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半(去心),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半(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前胡1两(去芦头),五味子1两。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3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半两(去心),赤茯苓半两,木通半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芩半两,川朴消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麦门冬散主治脚气,大小便秘涩,发热烦渴,口干心躁。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半两(去心),桑叶1两,生姜半两,粱米半两。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二○方之麦门冬散主治霍乱吐泻,烦渴心躁。
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加蜜半合,更煎2-3沸,放令温,时时呷之。
上锉细。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石膏1两,川升麻3分,子芩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赤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一方之麦门冬散主治痰热,胸膈壅滞,口干烦渴,不思饮食。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叶2-7片,生姜半合,煎至5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黄丹1两(炒令紫色),栝楼根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甘草2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方之麦门冬散主治消渴不止。
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细散,入黄丹研令匀。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焙),栝楼根1两,黄芩3分,牡蛎1两(烧为粉),黄连1两(去须),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名则《普济方》卷一七八方之麦门冬散主治消渴。烦躁,羸瘦乏力,不思饮食。
每服1钱,煎淡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滑石2两,木通1两(锉),赤芍药1两,葵子1两,川芒硝1两半。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心热气壅,涩滞成淋,脐下妨胀。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2茎,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紫葛3分(锉),木通1两(铁),黄耆1两(锉),川升麻3分,犀角屑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久痈,脓水出不尽,心中烦闷不已。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前胡1两(去芦头),黄芩1两,川升麻1两,远志1两(去心),黄耆1两(锉),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栝楼根1两,当归半两。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发背壅盛,作寒热,疼痛不止。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0片,小麦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羚羊角屑3分,赤芍药2分,桑根白皮3分(锉),柴胡1两(去苗),生干地黄半两,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3分(锉)。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妇人客热,四肢烦闷疼痛,不下饮食。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甘菊花1两,麻黄2两(去根节),阿胶2分(捣碎,炒令黄燥),人参2分(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妊娠3-4月,伤寒头痛,壮热吐逆,不思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妊娠阻病,服不安,寒热呕逆,气满不思饮食。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知母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3分,大腹皮1两(锉)。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妊娠1-2个月,恶食,手足烦闷。
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葱茎1两,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各1两(去心),赤芍药3分,黄芩3分,栀子仁2分,石膏2两,犀角屑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产后伤寒头疼,身体如火,心胸烦躁。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3分(去心),龙骨3分,当归3分(锉,微炒),黄耆3分(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产后小便数,兼烦渴。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焙)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贝母(煨微黄)1分,款冬花1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八七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咳嗽,声不出。
每服半钱,以乳汁调下,1日3-4次。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焙),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分,人参1分(去芦头),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茅香半两,干木瓜1分。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1两(去心,焙),钩藤半两,黄芩3分,赤芍药3分,川升麻3分,茯神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五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体热,呕吐发痫。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犀角屑半两,川芒硝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旋覆花1分。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眼胎赤,肿痛,上焦壅热。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4-5次。
上为粗散。
麦门冬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麦门冬散
麦门冬半两(去心),芦根半两(锉),葛根半两(锉),犀角屑半两,漏芦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身上有赤,烦热。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10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诚书》有瓜蒌根。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焙)1两,石韦(去毛)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1两,生干地黄(焙)1两,桂(去粗皮)半两。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麦门冬散主治虚劳羸瘦,面体少色。
每服2钱匕,空腹温酒调下,日午、夜食后再服。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焙)1两,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地骨皮1两,远志(去心)1两,大黄(锉,炒)1两,车前子1两,茺蔚子1两,决明子(炒)1两,蔓荆实(去白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1两,犀角屑1两,甘草(炙)1两。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三方之麦门冬散主治眼赤痛,生障翳,乍差乍发,多泪羞明,隐涩肿痒,心神烦躁。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上为粗末。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麦门冬汤”。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钟乳粉半两,理石(研)半两,土瓜根半两,蛴螬7枚(炙干),干枣7枚(去核,炒)。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产后乳无汁。
每服3钱匕,浓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服。
上为散。
麦门冬散
麦冬(去心,炮)1两,石膏(生用)半两,甘草1分(炮)。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方之麦门冬散主治小儿吐逆。
上为散。
小草(去心)、黄连(去须)、升麻(去粗皮)、犀角屑、甘草(炙)、枳壳(去瓤.炒黄)、黄芩、大青(去根),各半两;芒硝一两,麦门冬(去心)三分。
上为细末。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丈夫、妇人蕴积邪热,心胸烦闷,咽干口燥,睡卧不安,或大、小肠不利,口舌生疮,并皆治之。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温服。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生地黄 生麦门冬9克 生姜3克 白药 蒲黄各6克 白蜜66毫升
生地黄3钱,生麦门冬3钱,生姜1钱,白药2钱,蒲黄2钱,白蜜1合。
上为细末。
上药捣细。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方之麦门冬散功在凉血滋阴。治防虚火旺所致的鼻衄。
以井水600毫升,煎至420毫升,分二次服。
以井水2大碗,煎7分,分2次服。
《景岳全书》卷五十三"白药"作"白芍药"。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一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1钱,生地黄1钱,白芍药2钱,蒲黄2钱。
《古今医统大全》卷四十二方之麦门冬散主治鼻衄。
水2盏,加生姜5片,煎8分,食后温服。
麦门冬散
麦冬、竹茹、黄芩、人参、甘草、茯神、当归、熟地、白芍、于术、川芎、知母、银柴胡、黄耆、黑蒲黄。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方之麦门冬散功在大补气血,兼除热清火,以安心神。主治产后血虚内热,引动心火,而致心烦者。
是方四君合黄耆以补气,四物合蒲黄以补血。柴、芩以退肌热,麦冬、知母、竹茹以祛里热。血气足,表热、里热必清,则虚烦自愈矣。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炙)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旋覆花半两,白蒺藜(炒去刺)半两,升麻半两,白术1分,半夏(汤洗7次,生姜汁制)1分,杏仁(去皮尖,麸炒)1分,五味子1分,菊花1分,栝楼根1分,蔓荆子1分,地骨皮1分。
《杨氏家藏方》卷二方之麦门冬散主治肺壅气不升降,中脘有痰,口燥舌干,眼涩多眵,面赤生痤,神思不爽。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麦门冬散
每服方寸匕,酒调下,日3夜1服。
上药治下筛。
麦门冬散
麦门冬(去心)半两,桔梗1分,半夏1分,贝母半两,升麻半两,蔓荆子1分,甘草半两,前胡半两,防风半两,款冬花半两,桑白皮半两,杏仁1分,白术1分,五味子1分(用新者),赤芍药半两,菊花1分。
《博济》卷二方之麦门冬散主治三焦不利,心肺多壅,痰涎并积,口舌干燥,咽嗌肿疼,肌体黄瘁,气血不调。
每服2钱,水7分盏,加生姜1片,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食后、夜卧各进1服。
上药各洗择令净,焙,杵罗为末。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麦门冬饮”。
小儿热毒斑疹。头痛壮热。心神烦闷。葛根(三钱)麦门冬(去心四钱)人参(二钱)石膏(半两)川升麻甘草...
而愈。一小儿两目不开,先君谓肝经热毒。先用柴胡麦门冬散,又用四物汤加山栀而愈。一小儿痘疮,目赤肿痛,...
白术散。愚按前症。若渴而饮冷者。脾胃实热。宜用麦门冬散。若渴而饮汤者。气虚热渴。宜用白术散。若大渴引...
味逍遥散、人参白术散,母子俱服而热止;又用柴胡麦门冬散而痊。一小儿十五岁,久而结痂,寒热往来,脉洪数...
初发热渴者,前发散药中多加石膏、天花粉,或葛根麦门冬散。疹子出见渴者,人参白虎汤(痘渴)加天花粉、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