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lín bā jié yán
淋巴结炎是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性病灶,如疖、足癣等处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并进而累及所属淋巴结,导致的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淋巴结炎儿童期较多见,细菌、病毒感染所产生的毒素或局部炎症组织损害的产物经淋巴管引流至淋巴结,致使局部淋巴结发炎,若细菌感染可形成脓肿。最常见的是急性咽部感染或下肢感染而继发的颈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表面皮肤红、肿和有发热感,大多可发现明显的原发病灶;偶有原发病灶不易查觉,如猫抓病。纵隔淋巴结肿大多继发于肺部感染,患儿可有呼吸道梗阻征象和咳嗽。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可诉肠绞痛,需与阑尾炎相鉴别。应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原发病灶,即可同时控制急性淋巴结炎,若已化脓则需切开排脓。
慢性淋巴结炎多由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感染所致,淋巴结有增生或纤维化之病理变化。最常见的为反复发作之扁桃体炎引起的颈前淋巴结增大及由咽后壁炎症、耳部和枕部皮肤感染所致的颈后淋巴结肿大。卡介苗接种后可引起腋窝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之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和肺部霉菌感染可产生肺门淋巴结肿大。全身性感染如布氏杆菌病可引起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慢性淋巴结肿大常需行淋巴结活检以除外恶性肿瘤浸润。治疗因原发病而异,一般无需局部治疗。
1.特异性淋巴结炎,如淋巴结结核等。
2.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3.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等;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病等;螺旋体感染如梅毒、钩端螺旋体病等;原虫与寄生虫感染如黑热病、丝虫病等。
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也可选用甲硝唑。
红肿期可用荚蓉膏或化毒散软膏外敷,脓肿形成后,应切开排脓或可用铁箍散软膏与化毒散软膏各半调匀外敷。破溃后可用甲字提毒药捻,朱红纱条换药.若脓毒已尽,可外用甘乳膏,促其收口。
1、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孩子受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消毒处理,防止感染蔓延。
2、若孩子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
3、平时应注意督促孩子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
4、孩子的日常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和油腻食品。
5、讲究卫生。教育孩子不随地吐痰;注意口腔卫生,早期治疗龋齿,切除有病变的扁桃体。
6、疫苗接种。儿童要及时接种卡介苗,能有效预防本病。
淋巴结炎是一种容易扩散的疾病,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一旦治疗不及时,病情拖延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为了避免孩子遭受疾病伤害,家长应了解淋巴结炎的预防方法,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