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6/2/26 9:36:56
摘要:口黏腻为症状名,指自觉口舌黏腻,涩滞不爽,甚至食不知味的表现。常因脾胃湿热、痰热内扰,使脾胃阳气不化,浊气上泛于口而致。可用清利中焦的甘露消毒丹或清热化痰的温胆汤加减治疗。
查看全文 [ 86字 ]
的慢性胃炎中医湿证宏观辩证标准,探讨了建立中医证候辩证标准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人员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对确立脾胃湿热证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舌红苔黄、苔腻、口黏腻、小便黄、大便秘或干结、面色红、肢体困重;对确立脾虚湿组证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苔腻、口黏腻、小便黄、胖大舌、口淡、纳少。研究人员认为,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中医湿证诊断有意义
uo;积证范畴。《内经》云:“肝之积,曰肥气,其发病原因为喜食肥甘厚味,长期过度饮酒,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气机不畅,肝失调达疏泄,瘀血阻络。临床表现疲乏、恶心、纳呆、腹胀,肝区胀闷、口苦或口黏腻,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缓。治以舒肝化瘀,利湿清浊。方中金铃子、枳实舒肝理气,虎杖、鸡骨草、木馒头清肝化瘀,茵陈、泽泻利湿降浊,赤芍、郁金、丹参活血化瘀,甘草和中。 加减:腹胀加厚朴15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寄
复;2010年11月8日查甘油三酯3.17mmol/L,血糖可。腹部B超示:轻度脂肪肝,腹壁脐上脂肪厚度约1.93厘米。患者现面部油脂多,头晕,头部易出汗,周身困倦,大便黏滞不爽,腹胀,尿黄,口干不苦,口黏腻。纳眠可。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沉而滑。身高170厘米,体重80公斤。痰湿体质得分37分。 患者素蕴痰湿之体10年有余,痰湿内结日盛,重用祛痰散结之重品,药用:生蒲黄10克,姜黄10克,
2006年06月20日中华护理杂志2006Vol.41No.1P.26-279(杭州)为了观察冲洗刮吸法加口灵涂擦及常规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研究者将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2例分2组,对照组按口腔护理操作常规进行操作,试验组在口腔护理操作常规的基础上,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刮吸加口灵涂擦的方法操作,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和口腔炎症的病例数。结果对照组
【摘要】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62例眶-上颌-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手术入路经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切口,直视下解剖复位、固定,通过临床检查、X线检查和CT评价治疗效果,并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功能和面形明显改善,出现的并发症短期内基本消失。结论头皮冠状切口能充分暴露骨折区,联合口内切口利于解剖复位,是治疗眶-上
2005年05月24日中华外科杂志2005Vol.43No.1P.18-20(南京)为了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造口及十二指肠造口的技术操作及适应证,研究者共行120例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其中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42例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PEJ),2例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PED),1例直接法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DPEJ)。操作均采用经典经腹壁拉出法技术。结果采用上述方法共行长
万美元。自一九八九年二月十六、十七日日本厚生省检查出我鳗鱼含恶喹酸超过日本政府规定(0.05PPM)以来,对出口的活鳗实行在通过日本海关前在机场停放三天等待检验结果的做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恢复正常出口,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组团于3月29日—4月7日赴日,与日本厚生省等有关部门进行谈判,达成了协议。 现将对日出口鳗鱼的一些作法通知如下: 一、为保证出口产品的卫生质量,加强养殖场的
2006年08月01日中华护理杂志2006Vol.41No.3P.270-27210(太原)为了探讨一种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减少口咽部定植菌,预防和延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研究者研究方法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4~6h开始,试验组每日4次行生理盐水口鼻咽腔冲洗,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用口腔护理棉球擦拭口腔,每日4次,对两组患者进
包括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病、牙根尖周病、牙周组织病和口腔粘膜病。介绍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口腔内科的治疗是以保存原有的器官,维护其原有的功能为目的。 你得了什么病应当到口腔内科就诊呢?换句话说,口腔内科大夫能给你治疗哪些疾病呢?一般来说,当你的牙齿疼痛时多半要请口腔内科的大夫给你诊治。当你患龋病及牙体损伤等硬组织非龋性疾病,需要充填(即补牙)时;当你的牙齿患有牙髓病
2005年11月16日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4Nov-Dec;51(60):1886-8.23胃肠造口吻合术常被推荐用作不能手术切除的胃癌的一种姑息疗法,可以避免胃排空延迟问题。按照惯例,胃肠造口吻合术常在腹腔镜下完成。英国学者报道了一例继发于复发性胆管癌的胃出口阻塞患者,应用该手段成功地对该患者进行了姑息治疗。该患者为男性,38岁,曾接受过左侧肝尾叶切除、肝外胆管
患者,男,31岁。主因被人打伤双前臂及头部6天入院。患者伤后曾在外院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双上肢石膏固定并静脉滴注先锋霉素(具体药名、药量不详)治疗。查体:神志清楚,皮肤明显油性。头顶有两处分别长约7cm伤口,已缝合,换药见局部红肿触痛。双上肢石膏固定牢靠。X线示:左尺骨中段粉碎骨折,远端向外错位0.8cm;右尺骨中下段粉碎骨折,远断端向外后错位0.3cm。血常规:WBC11.1×109/L。给予
副处长、高露洁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卫东先生、高露洁公司公关部经理田玲小姐、学院张志光副院长及部分教师和02级全体同学。 仪式开始时,高露洁公司市场部经理李卫东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我院为我国的口腔医疗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骄人的成绩。接着医学教务处王连唐副处长致辞,对高露洁公司在全国数个口腔医学院设立教育奖学金,支持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这一义举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获奖教师和学生再接再厉,百尺竿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手术室备皮方法,以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对535例骨科无菌手术的回顾以及用75%酒精在麻醉后对切口范围的皮肤擦拭备皮,并做细菌培养的对比试验。结果在麻醉后使用75%酒精擦拭备皮者535例,无1例切口感染发生。酒精擦拭前后进行细菌培养者擦拭前组培养出细菌6株占23%。擦皮后组无1例细菌生长。结论对试验结果进行配对卡方检验,说明常规的术前皮肤准备方法和麻醉后用酒精擦
【摘要】目的探讨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或甲硝唑三种冲洗液冲洗Ⅱ~Ⅲ类手术切口对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Ⅱ~Ⅲ类手术术中用不同液体冲洗切口术后是否切口感染、恢复正常体温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异。其中生理盐水冲洗组45例,碘伏冲洗组30例,甲硝唑冲洗组37例。结果碘伏、甲硝唑冲洗组在术后切口感染、住院天数方面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冲洗组(P<0.05),但碘伏冲洗组和甲硝唑冲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摘要】目的总结口腔口咽肿瘤切除后较大缺损的修复方法,讨论影响组织瓣相关并发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4月我院头颈外科收治的部分口腔口咽肿瘤患者64例,肿瘤切除后出现较大缺损,使用组织瓣66块进行修复,其中带蒂组织瓣39块,游离组织瓣27块。结果27例游离组织瓣中,2例前臂皮瓣坏死,成功率92.6%;39例带蒂组织瓣中,4例胸大肌肌皮瓣出现部分坏死。成功率90%。64例
十月十日我省首届“造口人联谊会”,在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暨黑龙江省造口门诊举行。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因各种原因进行造口手术。由于“造口“人士普遍存在着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困扰,所以不管他们生活在哪里,造口者都需要人们的理解和社会的认可,更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和治疗。据附属肿瘤医院造口门诊的郝雅梅老师介绍:我国造口康复治疗还是比较滞后的,全国具有国际认可的造口/伤口治疗师近200人。由于疾病原因和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减退,抗感染多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且疗程长,易发生二重感染。因而口腔霉菌感染率也随之增加。口腔感染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防治口腔感染是治疗疾病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防治成功与否,关系到患者能否顺利地完成治疗计划、康复计划。为了预防和减少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
橄榄核(烧存性)、凤蜕(即抱小鸡出后蛋壳,瓦上烧存性)、儿茶各三钱,共研细末,每《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治口糜。黄柏(蜜涂,炙干,去火毒)白僵蚕(直者,置新瓦上,下以火爆断丝,去火毒)上研极细,少许掺疮上及舌上,吐涎。《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唇吻恶疮。黄连(一分)干姜(半分,炮)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疮上,不过三次愈。一方有腻粉。《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木舌热肿,渐大满口,宜含。马牙硝(细研,三分)铅白霜寒水石太阴玄精石麝香(细研)大黄(炒,各半两)白矾(枯,半分)甘草(一分,炙)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如小弹子大,含一丸咽津。《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口疮。蟾酥(五皂角子大)硼砂龙脑麝香(各一皂子大)上研极细,以温汤半盏化令匀,入绯绵秤半钱,蘸药汁晒干,候药汁尽,将绵寸截,每用一片,贴于患处,有涎即吐,一日三五次易之,取瘥。《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不治即死乱发、露蜂房、六畜毛同烧灰,猪油调擦。《奇效简便良方》
巢元方曰。儿初生。口里白屑满舌上。如鹅之口。故名。由在胎时受谷气盛。心脾热气熏发于口。治法。用发缠指头。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时。黄丹。出火气。掺舌上。如用此法不效。敷保命散。李曰。噤口风者眼闭。啼声渐少。舌上聚肉如粟米状。吮乳不得。口吐血沫。二便皆通。此胎中热毒流于心脾也。此症亦初生七八日内患之。鳌按。鹅口疮。用硼砂细研敷之。立效。王肯堂曰。茅先生论。儿喉中壅一块肉瘤闭却。为喉痹。身大热。舌硬不转
蚯蚓吴茱萸同研末。醋调涂足心。又川黄连北细辛(各二分)生研极细末以小管吹入疮上。神效。此方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功成而无偏胜。大人小儿并治。切忌入《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心病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上件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各三钱,为细末,以羊肝四两批开,掺药末在肝内,麻缠定,火内烧令熟,空心食之,白汤送下,大效。《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百草霜盐(等分)上研细,以井花水调敷。《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海螵蛸蒲黄(各等分)上研细,以井花水调敷。《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木舌渐肿大满口,若不急治,即塞杀人。白矾飞百草霜(各等分)上研细末,捻糟茄自然汁调。若口噤,挑灌之妙。《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瓦,干发渴,小便多。地骨皮黄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上为细末,甘草膏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上焦烦热,口舌干燥,心神不清,头目不利。石膏(半斤,细研,水飞过)寒水石(半斤,研细)白蜜(半斤)上以水四大盏,煎取一大盏半,绵滤过,入蜜同煎令稠,丸如鸡头实大,常含一丸,咽津。《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验方(《急救》)用热水一盆,入白矾一勺,将儿两足频频洗之,立瘥。又方鱼在小儿嘴上揩之。《疡医大全》清顾世澄公元1644-1911年
治心脾壅热,口舌干燥及烦渴。牛黄(三分,细研)黄连(去须)大黄(锉炒,各二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朱砂(半两,细研,水飞)麝香(少许)山栀仁马牙硝(细研)川芎黄芩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竹叶煎汤化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口臭口干,口舌疮。硼砂(二两)片脑麝香(各一钱)马牙硝(风化,四两)寒水石(,十两)上为细末,用甘草膏和丸,如麻子大,不拘时含一丸咽津。《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上取蜗牛去壳,细研涂疮上,有涎即吐之,三二次即可。《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上以生半夏为细末,醋调贴脚心中,神效。《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三焦大热,口舌生疮,咽喉肿塞,神思昏闷。蒲黄(一两)盆硝(八两)青黛(一两半)薄荷汁(一升)上入瓷罐内,以慢火熬令干,研细,每用一字或半钱,掺于口内,良久出涎,吐之。或喉中肿病,以苇筒吹入药半钱,无不效。一方无蒲黄。《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口臭,去热毒瓦斯,调和脏腑。鸡舌香川芎(各一两)藿香甘松当归桂花桂心白芷(各半两)零陵香木香(各三分)肉豆蔻白槟榔(各五枚)丁香麝香(研,各一分)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如芡实大,常含化一丸咽津。《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益智(去皮)甘草(少许)上为细末,时时干舐咽之,更以沸汤调服,立效。《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紧唇,燥裂生疮。上用橄榄,不拘多少,烧灰为细末,以猪脂和涂患处。一方用核中仁,细研傅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手少阴,心之经也,其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其气通于口。腑脏虚热,气乘心脾,津液竭燥,故令口舌干焦也。诊其右手寸口名曰气口以前脉,沉为阴,手太阴肺之经也。其脉虚者,病苦少气不足以息,嗌干,无津液故也。又,右手关上脉,浮为阳,足阳明胃之经也。其脉虚者,病苦唇口干。又,左手关上脉,浮为阳,足少阳胆之经也。其脉实者,病苦腹中满,饮食不下,咽干《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
治口臭秽丁香(三钱)川芎(二钱)白芷(半钱,各不见火)甘草(一钱,炙)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绵裹一丸,噙化咽津。《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口疮。龙脑(少许)黄柏(日干)硼砂(研)薄荷叶(各等分)上为细末,研匀,生蜜和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疮甚者加脑子研。《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心脾壅热,舌上生疮,木舌舌肿,或连颊两项肿痛。玄参升麻犀角赤芍药桔梗管仲黄芩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上以马齿苋水煮洗之。《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治口舌生疮,连齿龈烂痛。玄参升麻独活麦门冬(去心)黄芩黄柏大黄(炒)栀子仁前胡犀角屑甘草(炙,各三分)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五分,不拘时温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解壅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寒水石(二斤,烧令赤,摊于地上一宿,出火毒)马牙硝(三两,细研)铅霜(细研)龙脑(细研)甘草(炙赤,各三分)上为细末,研匀,以糯米饭和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用新汲水磨化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诊其脉,浮则为阳,阳数者,口生疮。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凡人常觉脊背崛强,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仰面努膊井向上,头左右两向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气行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
论曰心主舌,脾主口,口舌干焦者,以心经蕴热,传之于脾,二脏俱受邪热,故口舌之间,津液燥而干焦也,亦有多食五辛,饮酒过度,热积上焦,不能滋润于口舌,而致干焦者,治宜详之。治口舌干焦,葛根汤方葛根(锉)甘草(炙各半两)人参(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天门冬(去心焙三分)黄(锉一两)桂(去粗皮三分)犀角屑生干地黄芎(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牛黄(研一分)地骨皮(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上一十四味
治口内生疮,齿龈肉烂。升麻玄参黄连羚羊角(镑)黄芩葛根大黄麦门冬(去心)羌活防风甘菊花(各半两)人参知母甘草(炙,各一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一方无人参,有牛蒡子。《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