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jiá chē
Jiáchē ST6[中国针灸学词典]
jiáchē[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 颊车 | ||
汉语拼音 | Jiache | ||
罗马拼音 | Chiache | ||
美国英译名 | Cheek Chariot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ST6 | |
日本 | 6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E7 | |
富耶氏 | E3 | ||
德国 | M3 | ||
英国 | S3 | ||
美国 | St6 |
颊车为经穴名(Jiáchē ST6)[1]。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别名曲牙、机关、鬼床、齿牙、鬼林、臼关。属足阳明胃经[1]。颊车为十三鬼穴之一,鬼床[2]。颊即颊部,车即车舆,指下车(下颌骨),此穴在颊部下颌骨部位,故名颊车[1]。主治口眼㖞斜,颊肿,牙痛颊肿,齿痛,下齿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腮腺炎,口噤不语,牙关紧闭,流涎,项强,面肌痉挛,痄腮,口疮,癫狂等。
曲牙(《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机关、鬼床(《千金翼方》)、鬼林[3]、齿牙[3]、臼关[3]。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
颊即颊部,车即车舆,指下车(下颌骨),此穴在颊部下颌骨部位,故名颊车[1]。
颊,古谓之辅。颊和辅是单指上颔骨,车是单指下颔骨。颊车穴以下颔骨可以转动处而命名。《说文》:“颊,面旁也。”《说文》:“车,舆之总名也。”牙下之骨亦名车。《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释名》曰:“颐,或曰辅车,其骨强,可以辅持其口,或谓牙车,牙所载也。”凡器物借轮轴以助力者,皆可谓车,所以载物。颊车即指下牙床骨,今之所谓下颌骨。《医宗金鉴》:“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此穴在下颔角之前咬肌中,故因其所在部位之骨名颊车而为穴名。[3]
面[4]
标准定位: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5][6]。
颊车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咬肌附着部,用力咬牙时,当咬肌隆起处是穴(《针灸甲乙经》)[7]。
颊车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即沿下颌角角平分线上一横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正坐或侧伏取之[1]。
颊车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颊车穴的位置
颊车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颊车穴的位置(肌肉)
正坐或侧伏,开口取穴,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如上下齿用力咬紧,在隆起的咬肌高点处取穴。
颊车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即沿下颌角角平分线上一横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正坐或侧伏取之[1]。
沿下颌角角平分线上1横指,当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取穴[8]。
快速取穴:上下牙关咬紧时,会隆起一个咬肌高点,按之有凹陷处即是[9]。
颊车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咬肌。有咬肌动脉。分布着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皮肤由下颌神经的下牙糟神经的末支-颏神经分布,该神经与面神经的下颌缘支相交通。针由皮肤经皮下组织,穿咬肌表面的深筋膜进入该肌。营养咬肌的动脉由上颌动脉分出的咬肌动脉,支配该肌的神经则由下颌神经发出的咬肌神经。
皮肤→皮下组织→咬肌[1]。
皮肤→皮下组织→笑肌→咬肌[6]。
浅层有耳大神经、耳颞神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下颌支、下颌神经咬肌支和面动脉分布[6]。
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并有咬肌动脉通过[7]。
颊车穴有祛风清热,开关通络的作用。
颊车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面部口旁,故不仅可以治疗牙痛、颊肿、牙关不利,而且还是治疗面瘫的主穴。[8]
颊车穴具有祛风活络开关之功,对风中经络之口㖞及齿痛、颊肿、口噤不开有较好疗效[8]。
颊车穴主治口眼㖞斜,颊肿,牙痛颊肿,齿痛,下齿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腮腺炎,口噤不语,牙关紧闭,流涎,项强,面肌痉挛,痄腮,口疮,癫狂等。
颊车穴主治口眼㖞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6]。
颊车主要治疗面颊、口齿等疾患:如口眼斜、牙痛颊肿、口噤、流涎、项强,以及下齿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腮腺炎[1]。
颊车主治口噤不语,口眼斜,牙痛,面颊肿;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腮腺炎等[7]。
颊车穴主治颊肿,齿痛,口㖞,面肌痉挛,牙关紧闭,口噤不语;痄腮,口疮流涎[8]。
颊车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症。
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髓炎,冠周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咬肌痉挛;
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斜刺1~1.5寸[6]。
向地仓方向平刺0.8~1.5寸。以治面瘫,可采用滞针法,即向同一方向捻转不动,然后手持针柄向患侧牵拉。
可向地仓方向透刺以治疗面瘫[8]。
向上、下斜刺0.5~0.8寸,以治上下牙痛,局部酸胀并向周围扩散。
采用针刺方向直指病所,治疗上、下牙痛,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8]。
治疗上、下牙痛时针尖应刺向上齿或下齿;治疗咬肌痉挛时针尖宜向上刺[8]。
直刺0.3~0.4寸,局部酸胀。
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颊车配大迎、承浆、合谷治疗牙髓炎及急性牙周炎(下牙)[1]。
颊车配地仓、合谷,治口喁、齿痛、颊肿[8]。
颊车配地仓、合谷,阳白、攒竹,有祛风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颊肿,齿痛。
颊车配下关、合谷,治颞颌关节炎[8]。
颊车透刺地仓,治面瘫[8]。
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起处揉按,以有酸胀感为宜,可治面颊疼痛、牙关不利等症[9]。
《针灸甲乙经》: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牙关不开,口噤不语,失音,牙车疼痛,颔颊肿,颈强不得回顾。
《针灸大成》:主中风牙关不开,口噤不语,失音,牙车疼痛,颔颊肿,牙不可嚼物,颈强不得回顾,口眼㖞。
《类经图翼》:颊车、地仓、水沟、承浆、听会、合谷,主口眼㖞钭。
面瘫:颊车是治疗面瘫的常用穴,可针、可针灸并用,可电针,均能改善患者口角歪斜。
镇痛作用:电针颊车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的镇痛效应,实验表明,针刺对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敏细胞的诱发放电有明显抑制作用[8]。
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症:临床报道,以颊车、下关、合谷、内庭为主穴,配承浆、听会、翳风、太阳,采用透刺法有较好效果[8]。颊车配下关、合谷、内庭,治疗250例,有较好疗效。
对甲状腺功能影响:针刺颊车,组织学检查可见甲状腺功能低下,提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有治疗效应[8]。
治疗齿痛:在颊车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用注射针头向内前方刺入0.5~1寸,得气后提插3~5次,将鱼腥草注射液2 mL缓慢注入,总有效率为100%。本法有抗菌、止痛、消肿作用[8]。
颊车为人体部位名[1]。指下颌角部,相当于颊车穴所在处[1]。《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出大迎,循颊车。”或指整个下颌骨[1]。《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颊车者,下牙床骨也,总载诸齿,能咀食物,故名颊车。”
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咽喉闭塞∶少商风池照海颊车阴维脉阴维脉\pG-G47.bmp考穴∶...
不效也。前穴未效,复刺后穴〔第五〕中风口噤不开∶颊车人中百会承浆合谷(俱宜泻)问曰∶此症前穴不效,何...
项强痛。不能回顾。风府风池承浆两腮颊痛红肿。大迎颊车合谷咽喉闭塞。水粒不下。商阳十宣天突照海双鹅风。...
穴后二穴肘尖二穴右耳根肿核者,名曰蜂巢。翳风二穴颊车二穴后二穴合谷二穴耳根红肿痛。合谷二穴翳风二穴颊...
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