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fù zǐ sǎn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干姜(炮.一两) 防风(去叉.一两) 山茱萸(去核.一两) 细辛(一两) 山芋(一两半)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附子(生.去皮.脐)、龙骨,各一两。
上捣罗为细散。
每服一钱,傅在脱肛上,按令入,频用之。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附子30克(生,去皮、脐)龙骨30克
上药捣细罗为散。
治小儿脱肛。
每用散3克,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1两半,芎3分,桂心3分,人参3分(去芦头),白茯苓1两,桑螵蛸1两(微炒),当归3分(锉,微炒),沉香1两,牛膝1两(去苗),磁石2两(捣碎,淘去赤汁),石斛1两(去根),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
上为散。
沉香散(《普济方》卷一四 四)。
《圣惠》卷十四
附子1颗(炮裂,去皮脐,切4分,涂蜜炙令微黄),马蔺子1两,牛蒡子1两。
上为细散。
咽喉闭塞。
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1日4-5次。
《圣惠》卷三十五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白术1两,高良姜3分(锉),甘草2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为散。
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十二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味子3分,磁石3两(捣碎,水淘去赤汁),牡丹3分,萆薢1两(锉),桂心3分,续断3分,牛膝3分(去苗),熟干地黄1两,羌活3分,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为粗散。
五种腰痛,肾脏虚冷,行立艰难。
每服用羊肾1对,切去脂膜,先以水1大盏半,煮肾令熟,去肾,加药末5钱、生姜半分、大枣3枚、椒3-7枚,煎至5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之。
《圣惠》卷四十四
蜀附子1枚(炮),曲3分,干姜3分。
上为散。
每服方寸匕,食前以酒送下,1日2次。
《外台》卷二十五引《古今录验》
生附子。
上为末,置管中。
吹口内舌下。
方出《肘后方》卷一,名见《圣济总录》卷六
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
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五十)。
忌热面、鸡、猪、鱼等。
《圣惠》卷六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牛膝3分(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羌活1两,桂心半两,当归1两半(锉,微炒),防风2两(去芦头),延胡索1两。
上为粗散。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卷四十四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分(炮裂,锉),桂心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3分,当归1两(锉碎,微炒),木香半两,五味子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为散。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空心温服。
《圣惠》卷四十七
附子5两(生用),熏陆香1两,松脂1两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研),桂心1两,当归1两(锉,微炒),芸苔子1两,芫花1两,巴豆1两(去心)。
上为末。
方中巴豆,《普济方》作“巴戟”。
方出《圣惠》卷六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三一八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败龟2两(涂酥炙微黄),虎胫骨2两(涂酥炙微黄),当归1两(锉,微炒),芎1两,桂心1两,没药1两,泽兰1两,乱发灰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麝香1分(研细),槟榔1两。
上为细散,入麝香研令匀。
一切伤折,疼痛不可忍。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圣惠》卷六十七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麻黄1两(去根节),茯神1两,汉防己1两半,黄芩1两半,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枳壳2两(麸炒微黄,去瓤)。
上为粗散。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
《圣惠》卷十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神曲3分(炒微黄),干姜3分(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当归半两(锉,微炒)。
上为细散。
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脓血。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圣惠》卷五十九
附子1枚(生,去皮脐),乌梅2枚。
上二味,各烧令半生半熟,共为细散。
赤白痢不止,多渴。
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圣惠》卷五十九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前胡半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槟榔半两,石膏2两(捣碎),芎半两。
上锉细和匀。
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五十一
附子(炮裂,去皮脐),磁石(煅,醋淬7遍)1分,龙骨1分,菖蒲1分,藁本(去苗土)1分。
上为散。
耳聋。
以绵裹1钱匕,塞耳中。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半,桂(去粗皮)2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干姜(炮)2两半,防风(去叉)2两半,甘草(炙,锉)3分。
上为散。
中风手臂不随,口面偏斜。
每用1钱至2钱匕,温酒调下,空心、午时各1服。
《圣济总录》卷八
上为散。
中风手臂不仁,口面斜。
《医略六书》:阳虚风中,遏热伤筋,故筋脉牵引,僻不仁焉。附子、桂心补以温营;麻黄、防风散风发表;人参扶元气;川芎活血脉;干姜暖胃温中,俾邪勿复入;细辛通气散邪,使营卫以行;羚羊平厥阴之火;竹沥滋少阴之津,润则风邪外解,络气清和,脾得为胃行津液于肢臂焉。
《张氏医通》卷十六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乌蛇肉2两(酒浸,去皮骨,炙微黄),干蝎1两(微炒),天麻1两,天南星1两(炮裂),白附子1两(炮裂),防风1两(去芦头),白僵蚕1两(微炒),蝉壳1两,麻黄1两(去根节),藿香1两。
上为细散。
破伤风。
每服1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圣惠》卷二十一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上为粗散。
风入腹中,(疒丂)痛无时,发则抢心,胀满拘急。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二十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细辛(去苗叶)1两,防风(去叉)1两,山茱萸1两,山芋1两半。
上为细散。
风眩目疼耳聋。
每服1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圣济总录》卷十六
附子1枚(重1两者,慢火炮裂,去皮脐),白附子(炮裂)1分。
上为细散。
中风牙关紧急,遍身强硬。
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3服见效。
《圣济总录》卷六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麻黄(去根节)1两,桂心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独活1两,当归(锉,微炒)1两,石膏2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上为散。
人参散(《普济方》卷一三二)。
《圣惠》卷十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分。
上为细散。
每服4钱匕,用猪肾1对,去筋膜批开,掺药并葱白、盐各少许在内,湿纸裹,慢火煨熟,细嚼,米饮送下,空心服。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没药1两,桂心2两,威灵仙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牛膝1两(去苗)。
上为细散。
妇人腰脚积年疼痛不愈。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圣惠》卷七十一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石斛3分(去根,锉),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五味子3分,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续断3分,牛膝3分(去苗),桂心1两,沉香1两,黄耆3分(锉),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3分,白龙骨1两,磁石2两(捣碎,水掏去赤汁)。
上为粗散。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卷七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
上为散。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四十七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白术1两,紫苏茎叶1两,木香半两,大腹皮半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散。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十二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术半两,当归(锉,微炒)半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丁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上为细散。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圣惠》卷七十八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捣),桂心末1钱,补骨脂1钱。
腰脚疼痛不可忍。
上以水1大盏,煎至5分,和滓,空心温服,垂所患脚坐良久,以候药力。
《普济方》卷一五六引《十便良方》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3分,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龙骨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为细散。
冷痢。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圣惠》卷五十九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麦门冬1两(去心),独活1两,当归1两,白术1两。
上为散。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十九
附子、白及、百合、川乌、南星、柏子仁、五加皮(皆生用)各等分。
上为末。
胎寒风证,头项软弱;小儿中风卒死,四肢厥冷,口内涎流,眼目斜,身首反张。
用好酒涂角项上,干即再用。小儿中风卒死等症,用钩藤煎汤灌之,或得苏醒。
《普济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婴方》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萆薢1两,薏苡仁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独活1两,当归1两,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海桐皮1两,木香1两,仙灵脾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上为散。
中风,半身不遂,肢体无力疼痛。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二十三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熟干地黄2两,白龙骨1两,桂心3分,续断1两,干姜1两(炮裂),甘草1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
虚劳小便数,或不禁者。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卷二十九
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桂心2两,赤箭1两,牛膝1两(去苗),狗脊1两,萆薢1两,当归1两,丹参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仙灵脾1两,海桐皮1两。
上为细散。
中风,手足不遂,肢体疼痛。
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圣惠》卷二十三
附子1两(炮,去皮尖脐),胡椒半两,川楝子10个(炒,去核),舶上茴香半两(炒),马蔺花半两(醋半盏,煮干)。
上为末。
小肠疝气。
每服1钱,空心温酒调下。
《普济方》卷二四九引《卫生家宝》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败龟(醋炙,去裙襕)半两,虎脑骨(醋炙)半两,栗楔半两,千金藤(锉,炒)半两,补骨脂半两,白芷半两,骨碎补(去毛,炒)半两,自然铜(煅3遍,醋淬,研)半两,续断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切,米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牛膝(酒浸1宿,焙)半两,乌药半两,没药(研)1分,乳香(研)1分。
上为细散。
闪肭打扑伤损,疼痛不可忍。
每服2钱匕,苏枋木酒调下,日进3-5服。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附子1两(炮),人参1两,桂心1两,白术2两(炒),炙草5钱,吴茱1两(醋炮,炒),白芍1两半(酒炒),丁香1两,木香1两(煨)。
上为散。
产后气阳两亏,不能化育生土,而寒邪内滞,故腹痛吐泻,脾阴暗耗,脉细软微涩微数者。
每服3钱,乌梅汤煎,去滓温服。
方中附子补火扶阳以御寒;肉桂补火温营以散寒;人参扶元补气,脾胃自壮;白术崇土健脾,中气自强;吴茱萸温中降逆,力能止痛;白芍药敛阴和脾,性善止泻;母丁香温中散滞;广木香调气醒脾;炙甘草缓中,以益脾胃也。为散、乌梅汤煎,俾气阳内充,则火土合德,而寒邪目散,肠胃肃清,何患腹痛不退,吐泻不止哉。
《医略六书》卷三十
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桔梗半两(去芦头),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1两,羌活1两,干姜1两(炮裂,锉),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为散。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良久,吃热粥投之,衣盖取汗。
《圣惠》卷十三
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升麻1分,桂(去粗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麻黄(去根节)1分,人参1分,干姜(炮)1分,黄芩(去黑心)1分,甘草(炙,锉)1分,当归(切,焙)1分。
上为散。
(匿虫)齿,齿龈紫黑,皴痒臭烂。
每用少许,贴齿龈上,日3-5遍。咽津不妨。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牛膝(去苗)1两,桂心1两,当归1两,五加皮3分,防风(去芦头)3分,萆薢(锉)3分,杜仲(去粗皮,炙微赤,锉)3分,续断3分,丹参3分,沉香3分,木香3分,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卷二十七
附子(生,锉)2枚,干姜(炮)2两。
上为散。
小儿冻足烂疮。
入绵中装袜。如有疮脓,即调腊月猪脂涂之。
《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
上为散。
每服2钱匕,以姜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硫黄1两(研细),硇砂1两(研细),白矾灰1两,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鹿角(尖屑)1两(炒黄)。
上为细散。
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圣惠》卷七十三
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姜(炮)1两,龙骨1两。
上为散。
每服2钱匕,食前煎乌梅汤调下,1日2次。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附子4两(炮裂,去皮脐,趁热切作片子,厚薄如钱。用生姜半斤取汁,以慢火煮附子,令汁尽,焙干),缩砂仁(慢火炒熟)1两,肉豆蔻(去壳,炮)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茴香子(微炒)1分。
上为散。入乳钵内,更研令细,瓷盒内盛贮,无令透气。
补益元脏,和脾胃,进饮食。主三焦俱虚,脾肾二脏冷气,滑泄不止,饮食不进,致肌体羸瘦,行步少力。
每服3钱匕,用羯羊子肝去筋膜,切作小片子,入药末在内,入葱白、盐、醋少许,拌和匀,用竹杖子作串子,于猛火上炙令香熟,乘热吃,用温酒1盏半送下;如不饮酒,即以粟米饮送下,空心早、晚食前服。如60以上及久患者,即药至4钱匕,服至3日见效。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
风虚耳聋,头脑旋闷,四肢不利。
每服2钱,空心以暖酒调下,夜临卧时再服。
上为细散。
疠疡风,斑駮如白瘕。
用米醋调,先以布揩其上赤,即以药涂之,干即更涂之。
上为细散。
黑豆1合(拣令净),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别捣为细末),生姜1两(切,与豆同炒,豆熟为度)。
风毒攻注头目,痛不可忍者。
上以酒1大盏,煎姜、豆至7分,去滓,分为2服,每服调附子末1钱,不拘时候。
附子8分,藜芦2分。
羊疽疮,有虫痒。
敷之。虫自然出。
上为末。
白附子(炮)半两,南星(炮)半两,黑附子(炮,去皮脐)1分。
每服1钱,以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仍不住手搅,煎至半小盏,分3服。甚效。
上为末。
定呕汤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
霍乱,吐少呕多。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粳米50粒、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定呕汤(《普济方》卷二○一)。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甘草3分(炙微赤,锉),白术2分,黄耆3分(锉),赤石脂2两。
产后脓血痢,日夜数十行,疼痛不止。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上为细散。
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
大便冷秘。
每服1钱匕,蜜水调下。
削去外面,留中心如枣大,为细散。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川椒1分(去目),白矾3分(烧令汁尽,研细),腻粉2钱,雄黄1分(研细)。
冷疮,日夜发歇疼痛。
每使时,以清麻油调令得所,以敷疮上,1日换2次。
上附子、椒二味为末,次加白矾、腻粉、雄黄,相和令匀。
附子1两(酒浸过,炮裂,去皮脐),白附子1两(生用),白僵蚕1两(生用),天南星1两(生用),海桐皮1两,狼毒半两(以醋煮半日,细切,晒干),麝香1分(细研),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半两(炮裂)。
急风。
每服2钱,以热豆淋酒调下,良久再服,必吐涎出,相次以热葱酒1盏投之。盖覆令有汗为效。
上为细散。加麝香,都研令匀。
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干姜1分(炮裂,锉),生干地黄2两。
肾黄。
分为3服,每服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附子汤、大附子当归散
附子3分(炮裂,去皮),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半夏1分(汤洗7次去滑),白术半两。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汗,再服。
上为细散。
附子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大附子当归散(《医方类聚》卷一五七引《施圆端效方》)。
黑附子1两(去皮脐,生用)。
脚气连腿肿满,久不愈。
用生姜汁调如膏,涂肿上,药干再调,涂之肿消为度。
上为散。
附子1两(生,去皮脐),龙骨1两。
小儿脱肛。
每用散1钱,敷在肛上,挼按令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
上为细散。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蜣蜋1分(去翅足,微炒),人参1分(去芦头),葛根半两(锉),桂心1分。
小儿中风、伤寒,眼目不开,手足厥冷,口多出涎,啼声不出,齿噤,或时觉躁闷。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
上为末。
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半夏1分(汤浸7遍去滑),干姜1分(炮裂,锉),白术半两,天南星1分(炮裂),木香1分。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有汗,再服。
上为散。
桂附散(《普济方》卷一三五)。
附子(炮)半两,北前胡半两,甘草半两,人参半两,桔梗半两,麻黄(去节)1两。
补虚。
每服半钱至1钱,淡姜汤调下。
上为末。
附子半两(去皮),雄黄1分(研细),白矾1分,吴茱萸半分,米粉半合。
小儿湿癣。
以绵搵扑,日3次。
上为细散。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皂荚1挺(去皮子,炙),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
一切癣。
上为散。
绵附子1两(炮,去皮脐,盐水内浸良久),泽泻(不蛀者)1两。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灯心7茎,煎服,随通而愈。
上锉散。
人参1钱,白术(土炒)1钱,当归2钱,陈皮4分,丁香4分,干姜4分,附子5分(制)。
产后无块痛,霍乱吐泻,手足厥冷。
每服2钱,粥饮调下。
上为末。
附子1枚(干姜煎汤润7次)。
寒痰翻胃。
每服3钱。
上为末。
膈上有寒痰壅塞中、下二焦之气,阴遏其阳,蓄极则通,故令翻胃。附子辛热能解寒痰,寒痰既解,则气道疏通,而无蓄极之阳矣,故翻胃顿除。
大黑附子1枚(作两截,中心各剜小孔,入丁香49粒,塞满,以竹针插合,置砖上炭火熁4周,淬生姜自然汁半碗,再熁再淬,以尽为度,去皮,切,焙)。
虚弱翻胃。
每服1钱半,加粟米1捻,北枣2个,水煎,食前服。
上为细末。
人参1两,茯苓(白者)2两,附子7钱以上重者(炮,去皮脐),粉草1两,黄耆1两(盐炙)。
男、妇、小儿唇青面黄,肚里冷疼,引牵小腹,以至翻胃换食,呕吐,口苦舌干,少寤多寐,脚手牵掣,不拘年日远近,一切脾冷病。
每服3大钱,盐汤煎服。
上为细末。
翻胃有一妇人,年四十余,久患翻胃,面目黄黑,历三十余年,医不能效,脾俞诸穴烧灸交遍,其病愈甚。服此药七日,顿然全愈,服至一月,遂去其根。
白术1钱,当归2钱,陈皮4分,黑姜4分,丁香4分,甘草4分(1本有附子5分)。
每服2钱,粥饮送下。
上为末。
须无块痛方可服。
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细辛3分,干姜(炮裂,锉)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茴香子半两。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附子5两,桂心5两,细辛6两,防风6两,人参6两,干姜6两。
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僻。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稍增之。
上药治下筛。
各入其门户所中者之一证也。千金补金匮之不逮。立附子散。治中风手臂不仁。口面僻。专以开痹舒筋为务也。...
与大黄妙,芥子桃仁硝石灵。又方:薏苡附子散组成:附子(炮,二分)败酱(五分)薏苡仁(炒,一钱) 上为...
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注】缓急者,谓胸痹痛而时缓时急也。当审...
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羌活附子散治吃逆羌活附子(炮)茴香(微炒各半两)木香干姜(炮各如枣许大)...
未成,牡丹皮与大黄炒,芥子桃仁硝石灵。薏苡附子散附子(炮,二分)败酱(五分)薏苡仁(炒,一钱)上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