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fù zǐ lǐ zhōng wán
Fuzi Lizhong Wan[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fuzi lizhong 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uzi lizhong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与附子理中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 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243 | 20 | 附子理中丸 | 蜜丸 | 9g | 丸 | 0.6 | 中成药部分 | * |
244 | 20 | 附子理中丸 | 蜜丸 | 54g | 瓶 | 3.2 | 中成药部分 | |
245 | 20 | 附子理中丸 | 蜜丸 | 60g | 瓶 | 3.5 | 中成药部分 | |
246 | 20 | 附子理中丸 | 蜜丸 | 120g | 瓶 | 6.6 | 中成药部分 | |
247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0.55 | 中成药部分 | *△ |
248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30g | 瓶 | 2.4 | 中成药部分 | |
249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2.9 | 中成药部分 | |
250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3.2 | 中成药部分 | |
251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48g | 瓶 | 3.8 | 中成药部分 | |
252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54g | 瓶 | 4.2 | 中成药部分 | |
253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4.6 | 中成药部分 | |
254 | 20 | 附子理中丸 | 水蜜丸 | 72g | 瓶 | 5.5 | 中成药部分 | |
255 | 20 | 附子理中丸 | 浓缩丸 | 200丸 | 瓶 | 6.3 | 中成药部分 | *△ |
256 | 20 | 附子理中丸 | 浓缩丸 | 192丸 | 瓶 | 6.1 | 中成药部分 | |
257 | 20 | 附子理中丸 | 浓缩丸 | 360丸 | 瓶 | 11.1 |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附子理中丸为方名,同名方剂约有2首。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为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1]。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附子理中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附子理中丸的药典标准。
附子(炮,去皮脐)3两,人参(去芦)3两,干姜(炮)3两,甘草(炙)3两,白术3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附子理中丸具有温脾散寒,止泻止痛之功效。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之附子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食少满闷,腹痛吐利,脉微肢厥,霍乱转筋,或感寒头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每服1丸,以水1盏化破,煎至7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
忌食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中成药》(1990;5:25):实验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酸胆碱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回肠运动抑制和乙酰胆碱引起的回肠痉挛。
附子理中丸
Fuzi Lizhong Wan
附子(制)100g、党参200g、炒白术150g、干姜100g、甘草100g
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0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2],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2];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长卵形、广卵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5~32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干姜[3])。联结乳管直径12~15μm,含细小颗粒状物(党参)。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纤维(甘草)。
(2)取本品水蜜丸4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6g[2],剪碎,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人烧瓶时为止,再加入石油醚(60~90℃)1ml,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加乙酸乙酯1ml,超声处理15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对照药材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乙酸乙酯(20: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取本品水蜜丸5g,研细;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7.5g[2],剪碎,加硅藻土5g,研细,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0ml溶解,用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带状,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醇—冰醋酸(20:3:1:0.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4)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振摇3分钟,静置,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2μl和上述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冰醋酸—甲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碎,取25g,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适量[2],剪碎,取36g,加氨试液4ml,拌匀,放置2小时,加乙醚60ml,振摇1小时,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溶解使成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乌头碱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处理)—丙酮—甲醇(6: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出现的斑点应小于对照品的斑点,或不出现斑点。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醋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取甘草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取本品水蜜丸适量,研细,取约1.0g,精密称定,或取重量差异项下的小蜜丸或大蜜丸[2],剪碎,取约1.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z) 45分钟,放冷,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甘草以甘草苷(C21H22O9)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6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33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0mg。[2]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2]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孕妇慎用。
(1)小蜜丸 每100丸重20g (2)大蜜丸 每丸重9g
密封。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浓缩丸
Fuzi Lizhong Wan
WS3-B-1350-93
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以上五味,干姜、白术、党以70%乙醇为溶剂,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 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 密度为1.30~1.35(20℃)的稠膏;将甘草部分制成浸膏,部分粉碎成细粉;将附子粉碎 成细粉,与上述各及甘草细粉混匀,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 晶纤维。糊化淀粉团块为类白色。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温中键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一次 8~12丸,一日 3次。
孕妇慎用。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附子理中丸
Fuzi Lizhong Wan
大蜜丸每丸重9g
附子理中丸为棕褐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微甜而辛辣。
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等。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1.忌不易消化食物。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吐泻严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附子理中丸不宜长期服用。
7.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附子理中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附子理中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附子理中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肢冷甚,腹痛气急者,与姜附汤,多加甘草煎,及附子理中丸并服。更重者,用法炼黑锡丹、金液丹、二气丹之...
方见大又一证,上秘下泻,用秘传降气汤吞碧雪衣附子理中丸。如无,用桑白皮汤亦可。(方见诸虚实灌漱药,...
。主客脉俱弦。知木气有余。致寒气大实于胃中。附子理中丸主之。弦在下焦停水满丹田。主脉沉。客脉弦。沉...
药在内。先用赤石脂封口。后捣碗覆簇定瓦盆此药附子理中丸(方见痼冷门痼冷类)(案原方∶附子炮去皮脐。...
炮熟川附子一两。如前制服。治中寒呕泄等症。名附子理中丸。或如梧子大亦可。食前空心服。附龙丸(出澹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