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fēng shì
Fēngshì GB31[中国针灸学词典]
Fengshi (G31)[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fēngshì[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3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31[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穴位 | 风市 | ||
汉语拼音 | Fengshi | ||
罗马拼音 | Fengshih | ||
美国英译名 | Windy Fair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GB31 | |
日本 | 31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B31 | |
富耶氏 | |||
德国 | G31 | ||
英国 | G31 | ||
美国 | GB31 |
风市为经穴名(Fēngshì GB31)[1]。出《肘后备急方》。属足少阳胆经[1]。风即风邪,市即集市,此穴在下肢风邪聚集之处,善治风痹,故名风市[1]。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现代又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头痛,眩晕,耳鸣,荨麻疹等。
风即风邪,市即集市,此穴在下肢风邪聚集之处,善治风痹,故名风市[1]。
风,为六淫之一,百病之长。市,集市,货物集散之处。本穴为风气集结之所,善治中风偏枯,《神农经》有:“治偏风半身不遂,两脚疼痛。”为祛风要穴,犹治疗诸风之市集也,因名风市。[2]
标准定位:风市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4]。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4]。
风市穴位于大腿外侧中线,当腘横纹上7寸处;或直立垂臂,于中指尖到处取穴[5]。
风市穴位于股部,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正坐或侧卧取穴[1]。
风市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肌肉)
风市穴在大腿部的位置(骨骼)
侧卧位,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当直立垂手时,中指止点处取穴。
风市穴位于股部,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正坐或侧卧取穴[1]。
侧卧位,大腿外侧,于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稍向上(0.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穴;或患者直立垂手贴于大腿外侧,于中指尖下取穴[6]。
取穴时稍屈膝,大腿稍内收提起,可显露髂胫束[6]。
快速取穴:直立垂手,手掌并拢伸直,中指指尖处即是风市穴[7]。
风市穴的取法(《中国针灸学词典》)
风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参与股四头肌的形成。该肌由股神经支配。旋股外侧动脉起自股深动脉的外侧壁,在股直肌深面分为上下支,下支营养股前外侧肌。(参看居髎穴)
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1]。
皮肤→皮下组织→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8]。
浅层有股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布[8]。
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5]。
风市穴有祛风寒,强筋骨的作用[1]。
风市穴以祛风见长,善治因风所致病证,经脉又循行于下肢,故可主治上述病证[9]。
风市穴有祛风利湿、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腰腿酸痛,下肢痿痹,脚气,全身瘙痒[2]。
《春秋繁露·五行对》:“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故下肢最易遭受风邪之侵袭,风市穴处为风邪所常入,亦为治风之常穴,但限于外侵之风。若以治内生之风,须兼取解热之穴。用针同于用药。[2]
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现代又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腰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头痛,眩晕,耳鸣,荨麻疹等。
风市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尻重痛、下肢萎痹或麻木、膝痛、腨肠冷痛、浑身瘙痒、厉风、疝气、遗尿等[1]。
风市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以及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等[5]。
风市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8]。
风市穴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脚气;遍身瘙痒[6]。
现代又多用风市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荨麻疹等[1]。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荨麻疹、头痛、眩晕、耳鸣等[6]。
1.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腿痛,膝关节炎,脚气;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
3.荨麻疹,耳鸣等。
《备急千金要方》:主两膝挛痛,引胁拘急。缓纵痿痹,腨肠疼冷不仁。
《针灸大成》:主中风腿膝无力,脚气,浑身瘙痒,麻痹,厉风疮。
《医宗金鉴》:主治腿中风湿,疼痛无力,脚气,浑身瘙痒,麻痹等证。
《玉龙歌》: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取风市,皮肤常规消毒后,用夹持进针法缓慢直刺50~65 mm,进针后施行缓慢的提插捻转手法。待患者得气后,改用强刺激的子午捣臼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在得气感渐强的同时,施行迎随补泻之泻法,令针尖朝上,使得气感向患处传导。持续运针2~3 min,然后停止运针,留针3 min后再继续运针2~3 min,如此反复3次。以上操作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8例,治愈4例,显效3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
针刺双侧风市,垂直进针1~2寸,采用泻法,留针30 min。共治疗50例,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
主穴取风市,配穴取翳风、风池、颊车、合谷。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局部皮肤消毒后,配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进针1寸,获得针感后留针30 min,加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风市采用齐刺法,直刺1针,进针2寸,获得针感后,在其左右旁开1寸再各针1针,针尖直达第1针针尖以增强针感效果,留针30 min,加TDP照射。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5d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共治疗150例,痊愈120例,显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7%。
首先在风市(双侧)点刺,破皮即可,然后加火罐,拔罐15~20 min,负压不要太强,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6例,痊愈25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
根据此。若病从阳起。两小指外侧。向上循胫外从骨至风市顽痹不仁。或肿起。于此者。须灸阳绝骨。阳陵泉。风...
∶尺泽曲池合谷手三里阴陵阴交行间足三里腰疼难动∶风市委中行间腰脊强痛∶腰俞委中涌泉小肠俞膀胱俞腰脚痛...
合谷穴。三阴交穴与阴陵。行间三里手三里。腰疼难动风市攻。再兼委中行间穴。三穴治之诚有功。腰脊强痛治腰...
腰痛∶肩井环跳阴市三里委中承山阳辅昆仑腰痛难动;风市委中行间腰腿如水∶阴市挫闪腰疼,胁肋痛∶尺泽曲池...
通里大陵膻中痰热结胸∶列缺大陵涌泉四肢风痛∶曲池风市外关阳陵泉三阴交手三里咽喉闭塞∶少商风池照海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