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反治指和常规相反的治法[1][2]。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证、大热证对正治法发生格拒时所采用的治法[2]。因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2]。有些复杂严重的疾病,其外在表现往往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甚至出现假象[1]。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等[1]。在治疗时就要透过现象观察其本质,采用与其外在表现相同而与其本质相反的措施去治疗[1]。因治法与疾病的假象相从,故亦称“从治”[1]。《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医门法律》:“从者反治,辨之最难。”临床上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均属反治法[1][2]。
热因热用为反治法之一[3]。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之法[3]。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面颊浮红、烦躁、口渴不欲饮,其中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是真寒,面颊浮红、烦躁、口渴是假热,用白通汤(葱白、干姜、附子)加猪胆汁煎汤冷服[3]。
塞因塞用为反治法之一[5]。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用止塞的方法治疗塞证[5]。闭塞不通之证,一般应采用通利的治法[5]。但对某些现象是塞,而本质是虚的病证,则不但不能通,反而要用补法,故称反治法[5]。例如中气不足、脾阳不运所致的脘满腹胀,命门火衰所致的尿闭症,气虚血枯、冲任亏损所致的月经不通等,应分别采用补脾、固肾、养血等方法治疗[5]。
通因通用为反治法之一[6]。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证[6]。通泄的病证,一般应采用固涩的治法[6]。但对某些现象是“通”,而本质是瘀热或积滞的病证,则不但不能温补固涩,反而要通利,故称[6]。如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瘀血停积引起的血崩,应分别采用通利小便、破血行瘀的方法治疗[6]。《类经》:“火热内蓄,或大寒内凝,积聚留滞,泻利不止;寒滞者以热下之,热滞者以寒下之,此通因通用之法也。”
矣。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阴病阳不病,阳病阴不病,正也。以寒治热,以热治...
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人身之气,合于天地,故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和之...
不应,分南北政;第六段,言在泉司天为病治法;第七段,言客淫反胜,六气相胜治法;第八段,言六气之复为...
从。(申明上文逆之从之二义。)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逆病气者。谓之正治。以寒...
也。病之甚者,如热极反寒,寒极反热,假证难辨,其病则甚,故当从之,从即下文之反治也。王太仆曰∶夫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