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2/5/28 16:01:54
摘要:
耳针法,是指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古代医著中就有“耳脉”、耳与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关系,以及借耳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等记载。近30多年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耳穴诊治方法迅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耳穴诊治体系。
查看全文 [ 805字 ]
体针法这是目前最多见的针灸减肥方法。取穴以腹部的脾、胃经及任脉的穴位为主,配穴则需按照辨证取穴的原则,随证取穴。 耳针法中医认为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脏腑有病时会在耳郭上反映出来,若刺激耳郭上的一定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治疗脏腑的疾病。耳针减肥方法又有王不留行籽贴压法、埋针法、针刺法等。 王不留行籽贴压法先根据患者的情况选取相应的穴位,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一般两耳交替进行,2~3天
针剌补泻及泻手法第一节针剌补泻第二节针剌补泻手法第三节针剌补泻和手法轻重第六章灸法和拔罐法第一节艾灸法第二节艾灸法的临床应用第三节灯火灸、药线灸、药笔灸第四节拔罐法第七章耳针、头皮针、腕踝针第一节耳针法第二节头皮针法第三节腕踝针法第八章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鍉针、火针、芒针第一节三棱针法第二节皮肤针法第三节皮内针法第四节鍉针法第五节火针法第六节芒针法第九章腧穴特种治疗技术第一节电针法第二节腧穴
外治法的作用机理一、外治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祛除病邪二、药物经体表吸收以通经贯络发挥药效第三章心脏病外治法的种类一、药物外治法二、针法类三、推拿法四、现代外治法中篇各论第四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敷贴法二、体针法三、艾灸法四、针灸法五、头针法六、耳针法七、眼针法八、舌针疗法九、水针法十、电针法十一、耳压法十二、穴位推拿法十三、塞鼻疗法十四、气雾化吸入法十五、挑治疗法十六、激光疗法十七、
状。故在治疗上,抓住先天之肾不足,肝、心之气有余的病机特点,拟用平抑肝、心之气,以缓多动,稳定心神,此为治标;尔后重在益肾,壮其脑髓,增强脑的功能,从而促进阴阳调和。 具体疗法: (1)外治用耳针法:取穴脑干、肾、肝、心,日1次,留针20分钟,10日为1疗程。 (2)内服汤剂:当归、远志、郁金、白芍、牡蛎、龟板、地龙、珍珠母、生地、紫贝齿,水煎服,1日匀3次用。经治10日病情好转,活动减少
锅内蒸透,再装入布袋,热敷于阴部,每晚睡前一次,每次30分钟。20天为1疗程。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7)药粉法:中药田七粉3g,顿服,隔天1次,5~10次为1疗程。用于治疗慢性前腺炎。 (8)耳针法:处方:前列腺、附睾、膀胱、肾上腺。双侧耳取上述穴,埋针治疗。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9)注射疗法:0.5%甲硝唑8ml,丹参注射液2ml,行前列腺注射,3天1次,每次注射一侧叶,6次为1疗程
消脂;太冲调节肝肾之气。随证取穴:胃火亢盛加合谷、内庭,脾虚盛者加三阴交、太白,肺脾虚湿盛者加太渊、足三里、肺俞、脾俞,肾虚加气海、肾俞、太溪、照海。多用于年轻女性(18~30岁)。 1.2.2耳针法取穴:口、肺、脾、胃、缘中、三焦、神门、内分泌。方法:常规消毒,每次选用3~5穴,针刺得气后,施以中等手法另捻针2~3分钟,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也可采用埋针或压丸法,每周
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现介绍几种对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疗法。(1)耳针法穴位:神门、胃、大肠、内分泌、肺、心、三焦等。方法:每次选l一2穴,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中等刺激,并用小块胶布固定。疗程:5天治疗一次,每次留针5天,5次为1个疗程。据观察1015例单纯性肥胖症
]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五、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常用穴;太溪、三阴交。备用穴:肾俞、阴陵泉。 每次选取2~3穴,用补法,每日一次,连续一周为一疗程。主治肾水不足型。 2.耳针法 取穴:神门、子宫、肾、肝、脾、内分泌、皮质下,配大肠、胃、卵巢、心、胆。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辨证选用,常规贴压法,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贴敷法 白附子、白芷、滑石各250克。将
5°角向督脉方向斜刺,施以轻度至中度的提插补法,留针15分钟左右,每日一次。(2)灸法取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神阙穴,每穴可灸至30~60壮,或用艾条悬灸,或用温灸器灸法,每穴灸一小时。(3)耳针法耳穴选取肾、内分泌、皮质下、卵巢。取王不留行籽穴位埋压,每日自行捻搓至耳穴有痛热感。5.推拿治疗选足三里、公孙、脾俞、胃俞穴按揉,手法宜轻快柔和。适用于本病之气血虚弱型。(摘自《妇产科疾病中西医诊
取穴既正,用左手大指掐穴,右手置针穴上,令嗽一声,随嗽内针,至分寸候,针数穴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沉紧,却用泻法。令病患呼气一口,随呼转针,如针左边,以右手持针,大指推前,食指向后,轻提针头左转,如针数处,具根据此法。转毕,仍用右大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却轻提住针头左转,略退半分许,谓之三飞一退。根据此行至五六
开金针法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名称。见《银海精微》。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作者:
开金针法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名称。见《银海精微》。即金针开内障。详该条。作者:
平针法 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以达到得气而不分补泻的方法。《医经小学》:“先说平针法……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近人亦称之为平补平泻法或调和法。作者:
平针法 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以达到得气而不分补泻的方法。《医经小学》:“先说平针法……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近人亦称之为平补平泻法或调和法。作者:
针法 眼科手术方法名称。有锋针法及金针拨障法两种。二者之针法及适应症均不同,详锋针法、金针开内障条。作者: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并对该法在临床使用中患者的痛感反应做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比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痛感反应明显降低。笔者从力学角度对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与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的不同痛感反应做了严谨的分析,认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进而可以取代静脉穿刺后传统拔针法。【关键词】静脉穿刺;传统拔针法;疼痛;改良拔针
【摘要】目的为减轻病人的疼痛反应,改进了一种新的静脉穿刺后拔针法。方法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m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结果两组病人共200例次,常规组无痛率4%,改良组无痛率99%。结论静脉穿刺后改良拔针法明显优于传统拔针法。 【关键词】静脉穿刺;疼痛;改良拔针法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最普通、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按
持针法 针刺时术者操持针具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意谓针刺时拿针的方法应坚定有力。以毫针为例,一般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这样针刺时便不致弯曲,而直至腠理。亦即持针时要牢实,才能便于进针操作。作者:
鸡足针法 针刺名。指正入一针,左右斜入二针,形为鸡爪的针刺方法。《灵枢·卫气失常》:“重者,鸡足取之”。参见合谷刺条。作者:
持续运针法 针刺得气后不间断地进行捻转或提插等的运针操作。目的是使患者一直保持明显的针刺感应,持续时间视病情而定。作者:
皮内埋针法,又称皮下留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的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皮内针的针具有两种,一种呈颗粒型,一般长1厘米;另一种呈揿钉型,或称图钉型,长约0.2~0.3厘米,针柄呈环形。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疼痛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 顽固性头痛可选取头维、太阳、合谷、列缺、足三里。每次取头部1穴(双)、四肢1穴(双),用揿针刺入,胶布固定,留针1~2日。 而
【关键词】舌下针;CT定位;中风;围针法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中风失语是其主要症状之一,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自2006年以来,笔者用舌下针结合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失语患者18例,使患者有效地恢复部分或大部分丧失的脑功能,特别是言语功能,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5~63岁;病程6~18个月。经头颅CT诊断为脑梗死10例,
【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静脉输液后拔针对人体所致疼痛的方法。方法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比较,即连续2天在病人左右手对称部位各静脉输液1次,1天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1天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后即刻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证明新的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 【关键词】静脉输液;疼痛;拔针法
落枕是临床常见病,有的人晚上睡觉前还好好的,觉也睡得香,但早上起床却发觉脖子转动不灵,稍动则痛,影响工作、学习、生活。我们采用奇穴特效针法治疗落枕,仅用2~3针,即时见效,一次而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5月~2005年4月,我们专科收治的本院和地方落枕患者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0~50岁。均以“睡觉后脖子转动不灵”为主诉就诊。 1.2治疗方法奇穴特效针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针内针法和针外针法腰硬联合麻醉对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及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探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一种更加合理方便、效果确切的实用操作技能。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对下腹部、盆腔、会阴部及下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组(针内针组,n=80)和针外针法腰硬联合麻醉组(针外针组,n=80)。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所需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和麻
指针法治疗面瘫可用于其它疗法半年以上仍有后遗症者。 取穴:主穴:太阳 四白 地仓 配穴:合谷、太冲 操作:①患侧主穴扪揉混合术: 揉法:拇指(食指)指端着于穴位皮肤上行环形按揉,务使手指连同皮肤及皮下组织一起做圆形运动,平揉1小圆周为1次,每次40~60周,指尖不能离开穴位中心。 扪法:用手指扪按于穴位上,用指力按压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得气后逐渐减轻指力,每次扪2分钟。
浅刺针法以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独特优点,一直为针灸医生所喜爱。《内经》中有相当的篇幅记载了浅刺针法。如《灵枢·官针》中的“半刺”、“毛刺”、“直针刺”、“扬刺”、“浮刺”以及“络刺”、“豹纹刺”、“赞刺”等,均可列入“浅刺”一类,这足以说明古人对浅刺针法的重视。考究历代针灸文献,综合起来,浅刺针法的治疗范围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刺皮部,勿出血,取其卫气,以治疗部位表浅的痹症。由于针刺仅及
出血。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天,进行第二疗程。一般连用二个疗程。 主治:失眠症。 疗效:秦爱国运用上述方法治疗76例患者,结果治愈率达71.1%,总有效率为100%。 (2)眼针配合耳尖放血疗法 选穴:心肾不交者选眼针心、肾区;心肝火旺者选眼针心、肝(肾)区;气血两虚者选眼针心、肾、脾区。 方法:在选好的眼穴上常规消毒,用5分毫针沿皮刺,不用任何手法,留针5~10分钟,6次为
法众多,临床疗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如何正确客观的评估针灸的疗效,对针刺治疗失眠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迫切要求。我们在多年针刺治疗失眠有效的基础上,对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有效处方镇静安神针法与针刺背俞穴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评价,以期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确立针刺治疗失眠的高效规范的诊疗技术。 l临床资料 l.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40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
患者,男,13岁,学生,2002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3月前因外出淋雨而致恶寒、发热,自服感冒药后缓解;5日后出现脑后枕骨部剧痛,每天9pm~11pm左右定时发作,发作时剧痛欲裂,烦躁不安,咬人毁物,以头撞墙,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约1h,缓解后一如常人,如此反复发作。无外伤史,无家族遗传史。先后经青海省、陕西省、四川省等多家大医院行头颈部CT、MRI等一系列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并先后用了正天丸、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肘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方法,其特点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可靠[1]。以往普遍采用双针头进行穿刺的方法,穿刺过程引起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单针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共60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期肘部以下手术60例,ASAⅠ~Ⅱ级,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18~67岁,体重55~80kg。局麻药组成:1
出针法 将针从穴位内退出的方法,又称起针、拔针、排针、发针。一般是一手拿干棉球按住针孔旁的皮肤,一手略为转动一下针体后轻轻退出。对于刺入较深的针,可分段退出,不要过快地用力猛抽,以免引起出血和疼痛。《流注指微论》:“出针贵缓,急则多伤。”《刺灸心法要诀》:“如欲出针,须待针下气缓,不沉不紧,觉轻动滑动,方以右指捻住针尾,以左手大指按其针穴及穴外之皮,令针穴门户不开,神气内存。然后拔针,庶不致出血
2006年02月06日中国针灸2005,25(11):76041中国唐山的研究人员近期观察了通关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的疗效。共有70例缺血性中风早期失语症的患者入组该项研究,随机分为通关开窍针刺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规范药物治疗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通关开窍针刺法,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进行西部失语症AQ指数评价及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见效快、
·论著·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行为记忆能力的临床研究欧阳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行为记忆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4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和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组22例,分别测试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用Rivermead行为记忆检查(RBMT)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结果针刺组患者的血中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提高(P<0.05);RBMT总分等8个分项
业委员会常委。2006~2008年曾任山西援喀麦隆第l3批医疗队总队长兼分队长。文洪教授运用“平衡理念治疗腰腿疼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文洪教授学习,并依据门诊病例将平衡针法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理论探源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以朴素的辩证思想提出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等平衡、和谐的思想,体现了古代
冲、夹脊穴。功能: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主治:干性或湿性病毒性带状疱疹。用法:根据本病属于干性或湿性的不同证型,选取疱疹皮损周围距疱疹点或群约0.5~1.0cm处施用毫针或艾卷的围针法或围灸法治疗。围针法适用于肝胆风火炽热、灼痛如戳的干性疱疹。施术时于疱疹区周围,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消毒无菌毫针以15°角沿皮下向疱疹中心的基底部缓缓刺入1.0~1.5寸,用震颤行针手法,连
【关键词】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 本院于2006年开始应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本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并发症明显减少。现将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麻醉400例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00例患者中,男143例,女25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8岁。其中甲亢12例,甲状腺肿瘤246例,甲状腺囊肿142例。手术时间最长135min,最短43min。 1.2麻
梅尼埃病的发病。同理,对梅尼埃病的各种治疗方法,也大多以期恢复二者的相对平衡为目的。ET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N(3则是血管最主要的舒张因子,兼有信号传递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可同时调节ET和NO的水平,由此影响血管的舒缩状态,从而发挥治疗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头皮发际区排针法对梅尼埃病的治疗效果较传统循经取穴法显著,这与笔者先前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头皮发际区排针法是治疗梅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温通针法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对照组,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脑瘫;温通针法;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
【关键词】上下对刺针法网球肘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肘关节局部上下对刺治疗网球肘,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次42例病例均为199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患者。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5~45岁;病程1年以内7例,1~3年23例,3年以上12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患肢掌心向内侧屈肘90°,前臂2/3置于床面,肘部悬
【关键词】偏头痛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40%,其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病程长,不容易根治,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对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笔者应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必要时口服氨酚待因片,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组应用针灸疗法:主穴取患
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增加趋势。全世界1.5亿~2.0亿人罹患哮病,每年死于哮病的人达18万之多。哮病的防治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基于哮病的病机,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邵经明教授独创“五针法,该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经络学说指导下,选取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三穴为主,运用针刺操作等,调整肺脏的功能,以改善呼吸功能的失调状态,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肺俞调肺气,止咳喘,实腠理;大椎宣阳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新拔针方法与旧拔针方法在临床上引起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4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进行手背部位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对比观察研究。采用传统拔针法120例为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常规快速拔出针头;新改良拔针法120例为观察组:拔针时护士左手大拇指迅速压住敷贴,食指、中指放于患者掌侧穿刺静脉下部位对称加压按压法。结果新改良拔针法的疼痛、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 按揉令气散,掐穴故教深, 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 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 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 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 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 补必随经刺,令他吹气频, 随吹随左转,逐归天地人, 待气停针久,三弹更熨温, 出针口吸气,急急闭其门。 泻欲迎经取,吸则内其针, 吸时须右转。依次进天人, 转针仍复吸,依法要停针, 出针吹口
【关键词】静脉穿刺传统拔针法疼痛反应皮下淤血ApplicationofnewwithdrawalofneedlesaftervenipunctureinelderlypatientsZHANGYu,LIWei,WANGXiao-lu.DepartmentofDigestiveMedicine,People’sLiberationArmyGeneralHospital,Beijing10
编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7538832998印次:2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4-6-1字数:195000版次:1a内容提要:本套丛书包括《经穴临床应用》、《奇穴临床应用》、《特种针法临床应用》和《特效针法临床应用》。本着“广泛搜集、荟萃精华、简明确切、贵在实用”的编写宗旨,编者从现存目及的针灸古籍、近现代出版发行的各种针灸书刊、编著中,将有关方面未曾系统整理和评介的内容,加以归
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手法,平衡阴阳,改善肌张力,缓解偏瘫痉挛状态,使偏瘫肢体的相关功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代偿,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形成新的正常的运动模式。 张力平衡针法对痉挛瘫痪有其独到的作用特点和治疗效应。临床实践表明:该疗法不仅适用于偏瘫所致的痉挛瘫痪,对小儿脑瘫、截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痉挛拘急状态亦验之有效,不失为一种治疗中枢性痉挛瘫痪、促
【摘要】目的纵向按压穿刺点拔针,可以避免出现皮下淤青,解除由于我们的操作不当为患者带来的焦虑。方法随机抽取两组观察对象进行对比、比较。结果两组比较,试验组未见皮下淤青者占97.7%,而对照组未见皮下淤青者占47.7%。结论实质上我们在进行静脉输液时的穿刺点有两个,一个是经表皮的,一个是穿血管壁的,我们采用正确的拔针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皮下淤青的发生率。【关键词】纵向拔针;静脉输液;
顿退六部针法是结合传统的提插补泻和九六补泻法总结出来的,同时,改六数捻针为六部退针,每部均滞针后重提不插,目的是要重泻邪气。本法适于陈旧性面瘫病程较长,邪气深入,偏于实证者,非重泻不足以祛邪。 取穴:“面瘫三针”,即颊车、翳风、阳白与丝竹空连线中点穴(经验穴)。 方法:取28#、3。5寸毫针,颊车向地仓透刺,阳白与丝竹空中点处向下关透刺,翳风直刺(2寸左右)。于每穴内先刺到应刺深度后,分六部施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温通针法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药物治疗对照组,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脑瘫;温通针法;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
□杨素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至阳穴埋元利针法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是一套采用元利针刺至阳穴,并以适当的力量时时拍打埋针处,使其对穴位产生非强烈的持续性刺激,使这种刺激持续传输到受作用的神经节段而发挥止痛作用的疗法。该方法具有简便、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等特点,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新途径、新方法。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皮疹和神经痛为特征,其中疼痛最为痛苦,严重影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