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ěr shī
otopyosi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purulent ear[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之名,更有五般,常出黄脓者,谓之停耳;常出红脓者,谓之脓耳;耳内疳臭者,谓之冱耳;白脓出者,谓之缠耳;耳内虚鸣,时出青脓者,谓之囊耳。”
聤耳为病名[2]。见《诸病源候论》。又称脓耳[3]。泛指耳窍中流脓者[2]。也有仅指耳中出脓带黄色者[2]。此外,又把其脓带白色者名缠耳;脓带青色者名震耳;脓带红色者名风耳;脓带黑色者名耳疳[2]。
暴病多属实症,久病多属虚症[2]。实症多由肝、胆、三焦湿热火毒熏蒸所致;虚症多由肾经虚损所致[2]。
耳中多流黄脓[2]。
清热除湿[2]。
脓色青黄或红黄,耳中腐臭。
耳中流脓,经年不愈,可伴有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舌质红,脉细数[2]。
②胆矾散:用苦胆(熊、羊、猪之胆等均可)一枚加枯矾,干后为末,用时以少许吹入耳中。
③蝉衣15g、麝香0.15g研末,以少许掺入耳中。
⑤苍耳子虫适量,泡麻油中,以油滴耳中。本病包括今之急、慢性中耳炎。
实证加耳门、外关;虚证加太溪、肾俞、足三里;热盛加大椎、曲池;头痛加太阳、上星[3]。
聤耳的护理,要注意经常将耳内脓液清除干净及正确使用滴耳、吹耳药物,滴耳、吹耳前清除脓液及停积的药粉,滴耳时宜侧卧,患耳向上,滴入药液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数次,使药液能达患处,并停留较长时间。吹耳药物宜研成极细粉末,每次吹入不宜过多,防止堵塞耳道,妨碍引流。另外,密切观察病情尤要注意流脓、头痛、发热、神志等症状变化,预防或及时发现脓耳变证。[4]
在饮食上要少食蛋类、豆类制品及其他引发邪毒的食物[4]。
痒,黄丸甚效。耳肿痛生疮,鼠粘子汤、柴胡清肝饮。耳湿肿痛,凉膈散(见发热)加酒炒大黄、黄芩,酒浸防风...
,胃也,地虽冻,能胃而生也。诗云∶尔牛来斯,其耳湿湿。湿湿,言润泽也。盖牛之为物,病则耳燥,安则温...
治耳湿肿痛。大黄(酒炒)黄芩(酒浸)防风荆芥羌活朴硝甘草(各二两)连翘(四两)栀子仁薄荷(各一两)上...
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故麻黄佐以杏仁用利气也)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以淡渗之(湿与燥反燥...
反恶热则胃热外发矣但有太阴腹满则土湿颇旺未免身重耳湿盛阳虚汗下烧针俱属不可若发汗则阳亡躁生神败心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