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得气:1.针刺术语;2.针刺后,邪气得以疏泄;3.用药的规则。
得气(arrival of qi)是指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的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1]。近人又称针感[2]。《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坚拒勿出,谨守勿内(纳),是谓得气。”
当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会在针刺的部位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2]。《标幽赋》:“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医学入门》指出:“如针下沉重胀满者,为气已至,若患人觉痛则为实,觉酸则为虚。如针下轻浮虚活者,气犹未至。”
历代针灸医家都十分重视针刺的得气,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3]。《金针赋》:“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如已得气,则应“密意守气勿失”(《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3]。如未得气,可采取候气或催气的方法,促使得气[3][2]。
目前,对得气的理解,大多着重于受针者的感觉,称为针刺感应[3]。不同针感的出现,与患者的体质、病情和部位特点有关[4]。如肌肉丰厚的部位,多出现酸胀感和针下沉紧感,神经干分布的部位,多出现酸麻感;感觉迟钝的部位,多出现胀重感;四肢末端和敏感的部位,多出现疼痛感[4]。
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得气即泻之故也。循其部分理何明,只为针头不紧沉,推则...
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写。不得气。乃...
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虞曰。经言春夏养阳。言取一阴之气以...
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此言针法以得气为主。故气浅针亦浅。气深针亦深也。春夏必致一阴。...
中,去临泣穴五寸,足阳明之原也。以毫针刺入三分,得气即补留。口中闭气,腹中鸣者,可治也。)肝俞(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