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dà wēn zhōng wán
大温中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Dawenzhong Wan
WS3-B-2083-96
厚朴(制) 50g 苦参 15g 陈皮 30g 山楂(炒) 50g 茯苓 30g 白术(炒) 20g 香附(制) 160g 甘草 20g 六神曲(炒) 160g 青皮(炒) 60g 苍术(炒) 50g 针砂 160g 白芍(炒) 50g
以上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醋40ml和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糊丸;气微香,味苦、微辛。
口服,一次6~ 9g,一日2次。
每50粒重 3g
密闭,防潮。
中药
大温中丸
健脾祛湿,理气消胀。用于脾虚湿阻,气滞腹胀。
每50粒重3克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3.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
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陈皮、苍术、厚朴、三棱、莪术、青皮各五两,香附一斤,甘草一两,针砂(醋炒)二两[1]。
为末,醋糊为丸[1]
空腹姜汤送下;若脾虚用党参、白术、芍药、陈皮、甘草煎汤送下[1]。
炒黄连、黄芩各六钱,姜黄、白术各一两,人参、陈皮、泽泻、炙甘草、砂仁、干姜、炒神曲各二钱,炒枳实半两,半夏四钱,厚朴三钱,猪苓一钱半[1]。
为末,炊饼为丸[1]。
大温中丸
香附(醋浸)1斤(春、夏1宿,秋、冬2宿),甘草2两,针砂(炒红,醋淬7次)1两,厚朴(姜制)5两,陈皮5两,山楂5两,苍木5两(泔浸),白术2两,茯苓2两,青皮6两,芍药5两,黄连5两,三棱5两,蓬术5两,苦参5两。
黄病久者。
苍黑筋骨露,气实者,米饮送下50-60丸;肥白气虚者,白术汤送下30-40丸。服7日后,便觉手掌心热凉、口唇内有红晕,半月愈。
上为细末,醋为丸,如梧桐子大。
忌一切油腻、生冷、肉、面、鸡、鹅、羊、鸭、糍粽难化之物。
大温中丸
针砂10两(炒红,醋淬7次),陈皮5两,苍术5两,青皮5两,厚朴(姜制)5两,三棱(醋煮)5两,莪术(醋煮)5两,黄连5两,苦参5两,白术5两,生甘草2两,香附子1斤(制)。
制肝燥脾。
疸证。黄疸黄胖与黄肿。虚黄,耳鸣,口淡,怔忡,微热,四肢无力,怠惰嗜卧,脚软,脉沉细,或兼食积发黄者。
每服70-80丸,食远盐汤送下。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温中丸
陈皮5两,苍术5两,厚朴5两,三棱5两,蓬术5两,青皮5两,香附1斤,甘草1两,针砂2两(醋炒红)。
制肝燥脾。
空心姜、盐汤送下;午后,饭前酒送下;脾虚者,以参、术、芍药、陈皮、甘草作汤使下。
上为末,醋糊为丸。
忌犬肉、果、菜。
《医方考》:方名温中者,主疗湿郁于中之义也。水谷酒食,无非湿化,传化得宜则治。一或积于中宫,则遏少火,热而病黄矣。故用苍术、香附、陈皮、青皮、厚朴以平胃中之敦阜而利其气,气利则水谷不滞;用三棱、莪术以削坚,削坚则积滞渐除,用针砂者,一借其锐金之令,以伐上中之木邪,一用其清肃之气,以除少火之蒸热也,甘草之用,和中而协诸药尔。
温中丸(《保命歌括》卷二十七)。
五,同是湿热,如曲相似。轻者,小温中丸;重者,大温中丸。热多,加芩、连;湿多者,茵陈五苓散,加食积药...
不要分,同是湿热,如曲相似,轻者小温中丸,重者大温中丸。按∶丹溪之言,已得大意,其用药则未备也。考之...
子汤。(方见脾胃。)若兼食积发黄者,小温中丸、大温中丸、或用六君子汤加茵陈、苍术、山药。小温中丸治黄...
必分五,同是湿热,和曲相似,轻者小温中丸,重者大温中丸,热多加黄连,湿多者茵五苓散加食积药。戴氏曰∶...
,易治。脉浮宜吐,脉沉宜下。轻者小温中丸,重者大温中丸,脾虚者以白术等药作汤使。脾胃不和,黄胆,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