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dāng guī sǎn
当归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一百五十九首。
当归1斤,黄芩1斤,芍药1斤,芎1斤,白术半斤。
上药为粗末[1]
上为散。
功能养血安胎,清热健脾[1]。主治妊娠胎动不安,及产后虚弱,恶露不行[1]。
养血清热安胎,快利恶露。主孕妇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有堕胎之患;月经不调,腰腹疼痛。
方中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安养胎元;黄芩清热安胎;白术健脾安胎[1]。
芍药汤(《永类钤方》卷十八)。本方改为丸剂,名“安胎丸”(见《万病回春》)、“五味安胎丸”(见《东医宝鉴·杂病篇》)。《鸡峰普济方》本方用法:用温童便或酒调下二钱。
1.《医方集解》:此足太阴,厥阴,冲任药也。冲任血盛,则能养胎而胎安。芎、归、芍药能养血而益冲任;又怀妊宜清热凉血,血不妄行则胎安;黄芩养阴退阳,能除胃热,白术补脾燥湿,亦除胃热;脾胃健则能运化精微,取汁为血以养胎,自无恶阻呕逆之患矣。
2.《金匮要略心典》:妊娠之后,最虑湿热伤动胎气,故于芎、归、芍药养血之中,用白术除湿,黄芩除热。丹溪称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夫芩、术非能安胎者,去其湿热而胎自安耳。
3.《金匮要略方义》:本方用药,具安胎之常法。方中以当归、白芍养血益阴;配以川芎,又可调肝和血,使肝血充盈,肝气条达;复以黄芩清热,白术去湿,使湿去热清、血气调和,则胎元自安,母体无恙;且胎系于脾,白术更有健脾益胃之功,既实脾气以固胎,又助后天以培本,俾胎得其养。孕妇体壮,非但胎前安然,即产后亦少生诸疾。
堕胎《古今医案按》:一妇年三十余,或经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堕。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气实,此相火太盛,不能生气化胎,反食气伤精故也。因令住经第二月,用黄芩、白术、当归、甘草,服至三月尽,止药,后生一子。
《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当归散
泽兰、当归、续断、牛膝各十两,芍药、白芷、川芎、肉桂、细辛各五两,川椒(去目)、川乌各三两,桔梗、甘草各四两(或加白杨皮)[1]。
泽兰 川当归各300克 芍药 白芷 川芎 肉桂(去粗皮)各150克 川续断300克 牛膝300克 川乌 川椒(去目)各90克 桔梗 甘草各120克 白杨皮(不用亦可)细辛150克(以上俱要净称)
上药为细末[1]。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之当归散主治打扑损伤,筋骨折断,皮肉破碎,壅滞结肿不散,或作痈疽,疼痛至甚,或因损后中风,手足痿痹,不能举动,筋骨缝纵,挛缩不舒,或劳役所损,肩背四肢疼痛[1]。
每服二钱,热酒调下[1]。
每服6克,热酒调下。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当归(微炒)、阿胶珠、炮姜、白术、赤芍药、炮附子各一两,炙甘草半两,姜厚朴一两半,乌梅肉(微炒)二两[1]。
当归3分(锉,微炒),乱发灰1分,猪苓3分(去黑皮),海蛤3分(细研),汉防己3分,甘遂3分(煨令黄),蒲黄3分,赤芍药3分。
上药为粗末[1]。
上为细散。
当归6克 木香 官桂 甘草(炙)人参各3克
上药为粗末[1]。
上药锉散。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变蒸,有寒无热[1]。
主小儿变蒸,有寒无热,及虚寒腹痛。
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去核),同煎服。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1两,川芎(洗)1两,白芍药1两,黄芩(锉,炒)1两,白术半两,山茱萸1两半(连核用)。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黄芩(锉,炒)各30克 白术15克 山茱萸45克
上药为细末[1]。
《普济本事方》卷十方之当归散主治月经不调,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1]。
主妇人经候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憎寒发热。
主治经水妄行不止,及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憎寒发热。
每服2钱,空心、食前酒调下,日3次。
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一日三服。
证属虚寒者,去黄芩,加桂30克。
如冷,去黄芩,加桂1两。
《普济本事方》卷十方
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芎、甘草、菊花、木贼、黄芩、大黄、白蒺藜、木通、栀子各等分[1]。
当归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甘草 菊花 木贼 黄芩 大黄 白蒺藜 木通 栀子各等分
水煎服[1]。
《银海精微》卷下
当归尾二两,川芎、荆芥穗、葛根、乌药、独活、赤芍药、白芷、升麻各一两,羌活、甘草、防风、枳壳各半两,红花、苏木各二分半[1]。
当归尾2两,川芎1两,荆芥穗1两、干葛1两,乌药1两,川独活1两,赤芍药1两,白芎1两,升麻1两,羌活半两,甘草半两,防风(去芦)半两,枳壳半两,红花2分半,苏木2分半。
上药为粗末[1]
每服五钱,加灯草十数茎,乌豆十粒,水煎,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1]。
每服5钱,灯草10数茎,乌豆10粒,水1钟半,煎至8分,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连进取效。
如疼痛,加乳香、没药、白芷各五分;疮热不退,加栀子、篁竹青、栀子仁各少许;大便闭,加枳壳一两;躁烦加灯心十茎、竹茹一团;渴者加天花粉一两;肿者加甘草、降香各半两;眼晕者,倍加川芎、白芷、荆芥、防风;渴而小便闭者,加滑石一两[1]。
疮疼痛者,加乳香、没药、白芷各5分;疮热不退,加筀竹青、山栀仁各少许;大便秘,加枳壳1两;燥烦,加灯芯10茎、竹茹1块;渴者,加天花粉1两;肿者,加甘草节、降香节各半两;眼晕者,倍加川芎、白芷、荆芥、防风;渴而小便闭者,加滑石1两。
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牡丹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上为细散。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晚再服。
当归(切,焙)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赤芍药1两,桂(去粗皮)1两,人参半两,木香半两。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方之当归散主治心掣少气,善咳善泄,腹痛上攻。
每服2钱匕。煎生姜、大枣汤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散。
当归(切,焙)。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当归散主治鼻衄不止。
每服1钱匕,米饮调下。
上为散。
当归(切、焙)半两,木香半两,干姜(炮)半两,肉豆蔻(去壳,炮)半两,诃梨勒(炮,去核)3分,黄连(去须,炒)3分。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肠胃寒湿濡泻,腹内(??)刺疼痛。
先用水4盏,加甘草、生姜各1分,黑豆1合,并半生半炒,同煎至2盏,去滓,分作2服,每服用调散3钱匕,空心日午服。
上为散。
当归3分(锉,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龙骨2两。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方之当归散主治血痢,里急后重,肠中疼痛。
每服2钱匕,粥饮调下。日2次,不拘时候。
上为细散。
当归(去芦头,焙干)1两,石斛(去根)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菴闾子1两,地肤子1两,肉苁蓉(酒洗,去皴皮,切,焙干)1两,白蔹3分,覆盆子3分,甘草(炙令赤,锉)3分,五味子3分,桂(去粗皮)半两,牛膝(锉,酒没,焙干)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石钟乳(炼成者)1两1分。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虚劳羸瘦,面目黧黑,四肢苦重,短气,不思饮食。
每服3钱匕,以温酒入少熟蜜调下,空心、日午、夜食后服之。
上为散。
当归(切,焙)2两,甘草(炙.锉)2两,人参半斤,生干地黄半斤(以生姜半斤,取汁,浸1宿,切、焙),白茯苓(去黑皮)1两,杏仁(麸炒,去皮尖双仁)1两。
上为散。
每服2-3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圣济总录》卷九十
当归(切,焙)2两,鹤虱(去土,微炒)2两,陈橘皮(去白,微炒)1两半,人参1两半,槟榔(炮,锉)3两,枳壳(去瓤,麸炒黄色)1两半,芍药1两半,桂(去粗皮)1两1分。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蚘虫痛发作,冷气先从两肋连胸背撮痛,欲变吐逆。
每服2钱匕,空心煎枣汤调下,至晚再服。
上为散。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三方之当归散主治赤眼疼痛不可忍。
每服1钱匕,温水调下。食后服。
《圣济总录》卷一○三
当归(洗,锉,焙干)1两,赤芍药(洗,锉)1两,黄连(去须,锉)1两。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当归散主治风毒气攻眼目,连睑赤烂,及暴赤眼疼痛不可忍者。
每用1钱匕,沸汤浸去滓,乘热洗,如冷,用石器内再暖,洗2-3遍。
《圣济总录》卷一○五
当归(末)、鲫鱼(洗去腹中物,留鳞,内当归末令满)。
《圣济总录》卷一二一方之当归散功在揩牙乌髭。主治髭发黄白及牙疳出血久不愈。
上以纸裹泥固济,烧成黑灰,入烧盐同和,揩牙如常漱之。
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续断1两,生干地黄(焙)1两,白芷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方之当归散主治扑损筋骨,恶血不散,迷闷疼痛,小便血下。
每服2钱匕,空心以酒调下,日2次。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当归(切,焙)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芍药1两,延胡索1两,京三棱(煨,锉)1两,蓬莪术(煨,锉)1两,芎1两。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血风走注,攻头目昏眩,四肢疼痛,皮肤瘾疹。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临睡服。
《圣济总录》卷一五○
当归(切、炒)1两,牡丹皮1两,芍药1两,延胡索1两,芎1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芩(园小者)半两,甘草(炙)半两,水蛭(糯米同炒米熟,去米)半两。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血劳气滞,经脉不通,腹内疼痛。
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当归(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白龙骨1两,白术1两,鹿角胶(炙燥)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白带不止,面黄体瘦,绕脐冷痛。
每服2钱匕,食前粥饮调下。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当归(切,焙)3分,阿胶3分,蒲黄3分,熟干地黄(焙)3分,龙骨半两,芎半两,牛角(角思??)(烧灰)半两。
《圣济总录》卷一五四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胎不安,卒下血不止。
每服2钱匕,煎艾汤调下,米饮亦得。
上为散。
当归(切,焙)半两,桑寄生半两,续断半两,赤芍药1分。
上为散。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卒下血,腰腹疼痛。
每服3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
有冷,加干姜1两;腹痛,加芎1两。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当归(切,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3分,人参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蒺藜子(炒,去角)1两,鸡骨(炙)1两,木通(锉)1两半,黄耆(锉)1两半。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方之当归散主治乳结核坚硬。
每服2钱匕,空腹酒调下,日2次。
上为散。
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锉)1分,铅丹(研)半分。
《圣济总录》卷一六七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着脐风汁出。
以敷脐中。
上除铅丹外,捣为散,入铅丹合研令匀。
当归半两(锉,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芎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细辛半两,白芍药半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方之当归散主治肺脏伤风冷,鼻中多涕,四肢疼痛,不思饮食。
当归汤(《圣济总录》卷十三)、当归人参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太平圣惠方》卷六
当归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伏龙肝1两,阿胶(捣碎,炒令黄燥)1两,干姜半两。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当归半两(锉,微炒),桂心1两,芎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1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二方之当归散主治伤寒,脾胃虚冷,心腹胀痛,不思饮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十二
当归1两(锉,微炒),栀子仁1两,木香半两,犀角屑半两,豉1合,黄耆3分(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伤寒后未平复,合阴阳为易病,小腹里急(??)痛,溺血,气力乏劣。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葱白3茎,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当归3分(锉,微炒),子芩半两,葵子半两,车前子半两,榆白皮半两(锉)。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方之当归散主治热病,小便不通,小肠中疼痛。
每服2钱,用暖生地黄汁1小盏调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当归1两(锉,微炒),川升麻半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天门冬1两(去心,焙),五味子半两,赤芍药半两,远志半两(去心),独活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半两(去芦头),芎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秦艽1两(去苗),桂心半两,大豆1合(炒熟),石斛半两(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2两,紫菀半两(洗,去苗土),石膏1两,黄耆半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风湿痹亸曳,或手脚不遂,或风入五脏,恍恍惚惚,多语喜忘,又时恐怖,或肢节疼痛,头眩烦闷,或腰脊强直,腹满不食。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酒1合,更煎1两沸,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十九
当归1两,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1两(去根节),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生干地黄1两,山茱萸1两,黄芩1两,桂心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当归散主治卒中柔风,身体缓弱,四肢不收,烦热,腹内拘急,大小便涩。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当归1两,桂心1两,地龙1两(微炒),白僵蚕1两(微炒),威灵仙1两,漏芦1两,芎1两,白芷1两。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方之当归散主治白虎风疼痛,游走无定。
地龙散(《圣济总录》卷十)。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
当归2两(锉,微炒),麻黄4两(去根节),桂心2两,芎1两,海桐皮1两(锉),干姜1两(炮裂,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独活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中风,四肢不仁,及不能语,但拘挛背痛,不得转侧。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当归半两,细辛半两,川升麻半两,防风(去芦头)1分,藁本1分,莽草1分,芎1分,白杨枝1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牙齿宣露挺出,齿断,肿痛且痒。
每用5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热含冷吐。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
当归2两,黄芩2两,干姜1两(炮裂,锉),白芍药1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方之当归散主治吐血不止,心胸疼痛。
每服2钱,以生地黄汁调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当归(锉,微炒)1两,干姜(炮裂,锉)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艾叶(炒令微焦)1两,白术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木香半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冷气攻心腹痛,时复下利。
每服2-3钱,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当归(锉,微炒)1两,赤茯苓1两,桔梗(去芦头)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人参(去芦头)1两,高良姜(锉)1两,槟榔1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微炒)。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心腹痛,胁肋气胀满,食不下。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当归1两(锉,微炒),桂心1两,干姜3分(炮裂,锉),红豆蔻1两(去皮),木香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伤冷卒腹痛。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当归1两(锉,微炒),槟榔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桂心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冷气相引,心腹痛不可忍。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三
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羊肉半斤(细切),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锉),荜茇半两。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方之当归散主治寒疝,心腹痛,不下饮食,痛甚引胁肋间及腹里急者。
上除羊肉外,为散。以水5大盏,合煮取2大盏半,去滓,稍热服1小盏,不拘时候。
当归2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桃白皮2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芍药1两,蓬莪荗1两,桂心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方之当归散主治中恶,心腹痛,胸胁短气。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
当归2分,黄芩3分,地榆1两(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热痢,下赤黄脓,腹痛烦热。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当归1两(锉,微炒),乌梅肉2两(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干姜1两(炮裂,锉),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白痢,腹痛不止。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取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当归1两(锉,微炒),樗树皮1两(炙黄,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地榆1两(锉),艾叶1两(微炒),酸石榴皮3分(烧灰),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久血痢不止,腹中(??)痛,面黄羸瘦。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当归1两,羊桃根1两(锉),桂心半两,白蔹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榆白皮1两(锉),汉防己1两。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方之当归散功在止痛搜脓。主治痈肿疽疮,热毒炽盛不散,已成脓溃,疼痛不可忍。
用醋浆水调如膏,贴于肿上,干即易之。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当归1两(锉,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泽兰半两,芎1两,槟榔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方之当归散主治落马坠车诸伤,踠折,遍身疼痛。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当归3分(锉,微炒),蒲黄半两,芸薹子半两,生姜汁1合,好酒5合,生地黄汁3合,腻粉1分。
上为末。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方之当归散功在下瘀血。主治伤折。
先煎生姜、地黄汁并酒等2-3沸,然后都下药末,和调令匀,分为3服,每日空心服之。当转下腹内恶血了,便宜服补药。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
当归半两(锉,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芎半两,肉苁蓉半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白芍药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干姜1分(炮裂,锉),桂心1分,白及1分,黄耆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皱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方之当归散功在内补,止痛,生肌。主治金疮去血,虚竭羸弱。
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当归1分(锉,微炒),赤芍药1分,芎2分,鬼箭羽1分,牛李子1分,木香1分,牡丹半两,延胡索半两,桂心半两,槟榔半分,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血风,气冲心烦闷,昏沉不能言语,腹内刺痛不可忍。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当归1两(锉,微炒),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芎半两,桂心1两,蓬莪荗3分,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赤芍药3分,木香半两,槟榔1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疝瘕及血气,攻刺心腹,疼痛不可忍。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当归3两(锉,微炒),赤芍药2两,黄耆2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蒺藜子2两(微炒,去刺),枳实2两(麸炒微黄),鸡骨香1两,桂心1两,薏苡仁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当归散主治乳痈。
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日3次。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当归3分(锉,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3分。
上为细散。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三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血气攻心疼痛,及一切积冷气痛。
每服1钱,食前以生姜、热酒调下。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三三五
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1两(锉),川芒消1两,黄连3分(去须),黄药3分,川大黄1两,蒲公英3分,玄参3分。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方之当归散功在散毒气,止疼痛。主治妇人乳生结核,疼痛。
用鸡子白调为膏,于生绢上涂贴。取效为度。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当归半两(锉,微炒),延胡索半两,川大黄半两(锉,微炒),铅霜1分(细研),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虻虫1分(炒令微黄,去翅足),木通3分(锉),水蛭1分(炒微黄)。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方之当归散主治室女月水不通,时作寒热。
铅霜同研令匀。每服1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
当归1两(锉,微炒),麒麟竭1两,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赤芍药1两,黄柏1分(微炙,锉),地榆3分(锉),熟干地黄1两。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漏下不止,脐腹多痛。
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当归(锉,微炒)、白芍药、茯神、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白术,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甘草(炙微赤,锉)1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患疟,憎寒体颤。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地榆当归散
当归3分(锉,微炒),白龙骨半两,熟干地黄1两,地榆3分(锉),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芍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蒲黄半两,熟艾半两(微炒),牛角(角思??)1两半(炙令黄)。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因损动,下血,腹痛不止。
地榆当归散(《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当归1两(锉,微炒),续断1两,芎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不止。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当归1两(锉,微炒),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艾叶1两(微炒),芎1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卒惊奔走,或从高坠下,腹痛,下血不止。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次加生姜汁1匙,地黄汁半合,马通汁半合,更煎3-4沸,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当归3两(锉,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熟干地黄半两,艾叶2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芍药1两,芎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腹内疼痛。
每服3钱,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当归1两(锉,微炒),芎1两,桑寄生1两,艾叶1两(微炒),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8-9月,因误损胎,或胎不安,腹内(??)痛,下血不止,胎死活未知,但妊娠腹内(??)痛,或漏胞。
每服4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加酒1合,更煎2-3沸,放温服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
当归3分(锉,微炒),熟干地黄1两,鹿茸3分(去毛,涂酥炙),白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艾叶2两(微炒),甜葶苈根3分,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黄芩半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损胎后,下血不止。
每服3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
保安散、当归汤、保全散
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人参1两(去芦头)。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方之当归散功在安胎。主治妊娠血气不调,胎上逼心,烦闷疲劳;或心腹疼痛,胎动不安。
保安散(《产乳备要》)、当归汤(《妇人良方》卷十二)、保全散(《女科指掌》卷三)。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
当归(锉,微炒)2两,白芍药2两,木通2两,熟干地黄2两,牡蛎粉2两,苍术(锉,微炒)2两。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恶露少,汗出多,虚无力。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当归(锉,微炒)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高良姜(锉)半两,白芍药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1分(汤浸7遍,炒令黑)。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霍乱吐利,腹中(??)痛。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八
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半两,芎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熟干地黄1两半,艾叶1两半(微炒)。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下痢,腹中(??)痛。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水蛭1两(炒熟),虻虫1两(去翅足,微炒),小儿胎发1两(烧灰),瓷药1两(细研,水飞过),芫花1两(醋拌,炒令干),延胡索1两。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腹内血瘕疼痛。
每服1钱,空心以温酒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当归1两(锉,微炒),白芍药1两,地榆1两(锉),龙骨1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艾叶2分(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3分(炮裂,锉)。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赤白痢,脐下(??)痛。
当归芍药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
当归1两(锉,微炒),黄芩1两,紫葛1两(锉),白茅根3分(锉),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三五四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大小便秘涩,小腹疼痛。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3分,桂心3分,川大黄3两,桃仁130个(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恶露不下。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1两,刘寄奴半两,芎3分,红兰花3分,桂心半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恶血不散,攻击心腹疼痛。
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当归3分(锉,微炒),鬼箭羽1两,白术3分,木香3分,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气血不散,心腹刺痛,胀满喘促。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生地黄1分,煎至5分,次入酒1小盏,更煎三两沸,去滓稍热服。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当归1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桔梗1两(去芦头),白术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牛膝1两(去苗),桂心1两,木香1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血气攻胁肋,胀满疼痛。
每服1钱,食前以热酒调下。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当归汤
当归1两(锉,微炒),鬼箭羽1两,红兰花1两。
上为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儿枕。
当归汤(《三因》卷十八)。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耆半两(锉),细辛半两,黄芩半两,龙骨半两(细研),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方之当归散主治主治小儿胎中受寒,生下再感外风,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大便青黑,心腹疼,盘肠内瘹。
每服1字,以乳汁调下,日3次,更看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上为细散。
当归(锉,微炒)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赤芍药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冷热不调,腹内多痛。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当归(锉,微炒)半钱,麻黄(去根节)半钱,羌活1分,酸枣仁(微炒)1分,人参(去芦头)1分,杜仲(去粗皮,微炙,锉)1分,桂心1分。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变蒸,有寒无热,并吐泻,不乳多啼者。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量儿大小,乳食前,分减服之。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当归5分(锉,微炒),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龙骨3分。
上为细散。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一切痢久不愈,腹痛羸瘦,不欲饮食。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日3-4次。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当归3分(锉,微炒),黄连3分(微炒,去须),干姜半两(炮裂,锉),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痢渴,腹内疼痛不止。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当归1两(锉,微炒),黄连3分(去须,微炒),桂心3分,赤石脂1两,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3分(炮裂,锉),龙骨1两,白头翁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上为粗散。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冷痢腹痛。
当归黄连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八)、黄连汤(《普济方》卷三九七)。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轻粉1分,当归(切,焙)1分,防已半两,龙胆半两。
上为散。
《普济方》卷七十三引《圣济总录》方之当归散主治目赤涩,翳膜遮障,时多热泪。
每服1钱,食后温水调下。
《普济方》卷七十三引《圣济总录》
当归5两,白术5两,细辛4两,桂心3两,大黄5两,朴消4两。
《普济方》卷一九七方之当归散主治疟疾。
初服1方寸匕,平旦空肚以酒饮下,日再服。稍加之,得利为度。
上为散。
忌桃李、雀肉、生葱、生菜。
当归2两,干姜2两,芍药2两,阿胶2两,黄芩3两。
上为散。
《普济方》卷一八九方之当归散主治衄血、吐血不止,心胸疼痛。
每服2钱,以生地黄汁调下。
《普济方》卷一八九
当归(微炒)1两,人参(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上为散。
《普济方》卷二○一方之当归散主治霍乱呕吐,及下后腹中干痛,手足逆冷。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普济方》卷二○一
当归、白芷、川芎、蒲黄各等分。
《普济方》卷二一五引《余居士选奇方》之当归散主治小便下血不止。
每服2钱,温米饮调下。
上为末。
《普济方》卷二八六引《神效方》之当归散主治附骨痈及一切恶疮。
每服3-5钱,冷酒调下。
上为细末。
川芎2两,当归2两,没药1两(别研),乳香1两(别研),苏木1两。
《普济方》卷三一○方之当归散主治跌扑伤损。
酒2升,水1升,同煎至半升,旋饮尽为度。食后、临卧服。服讫再依方煎,常服。如肿血散,即不用苏木。
上为粗末。
当归3钱,桂心3钱,川椒3钱,附子3钱,泽兰1钱,芎6钱,甘草5钱,没药2钱半,乳香2钱半(另研)。
上为细末。
《普济方》卷三一二引《德生堂方》之当归散主治落马坠车伤损。
每服2钱,温酒调,病上食后,病下空心服,日3次。筋骨相连,20日痊可。
《普济方》卷三一二引《德生堂方》
当归、白芍药、香附(炒)、棕毛皮各等分(一方无棕毛皮)。
上为末。
《普济方》卷三二九方之当归散主治血崩。
食前米饮汤调下。
《普济方》卷三二九
生干地黄(微炒)、桃仁(汤去皮尖双仁,麸炒黄)1两1分,芎1两,白芷1两,蒲黄1两,当归(微炒)1两,牛膝(酒浸去苗)1两,甘草3分,芍药3分,牡丹3分,干姜(炮裂)3分,人参3分,桂(去粗皮)3分,水蛭(以糯米少许同炒,未熟为度)30枚,虻虫(去翅足,微炒)30枚。
《普济方》卷三三四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月事欲下,腰腹刺痛,或多或少,月内再来,或如清水,或似豆汁,心下坚满,沉困虚乏,日渐黄瘦。
每服30丸,温酒送下,米饮亦得,日3次。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当归3分(锉,炒微黄),牡丹半两,牛膝半两(去苗),姜黄半两,川大黄1两(锉,微炒),虻虫1两(微炒黄,去翅足),生地黄3分,琥珀半两,川芒消1两,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肉桂3分(去粗皮),蒲黄3分,虎杖半两。
上为粗散。
《普济方》卷三四五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恶露不下,气攻心腹,烦闷,胁肋刺痛。
每服3钱,以水、酒各半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普济方》卷三四五
当归、荆芥穗各等分。
《普济方》卷三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产后中风,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牵搐。
每服2钱,水1盏,酒少许,煎至7分,灌之。如牙关紧急,用匙斡微微灌之。但下咽即生,不问多少便服,不可以药味寻常忽之。
上为细末。
当归1钱,桂心1钱,甘草半钱,木香2钱,白茯苓3钱。
《普济方》卷三六一引《傅氏活婴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胎寒啼叫。
每服1钱或半钱,乳汁调入口中。
上为末。
人参、当归、白术、甘草、藿叶少许,桂少许。
《普济方》卷三六一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夜啼。
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辣桂半两,牵牛(炒取仁)半两,北大黄2钱半,桃仁(浸去皮,焙)2钱半,全蝎1钱。
《普济方》卷三九八引《仁斋直指方论》方之当归散主治疝气。
每1钱,入蜜煎,温服。已利后,以青皮、陈皮、茯苓、木香、缩砂、甘草为散,生姜煎。和胃。唇青不治。
上锉散。
当归3钱,罂粟壳3钱,甘草3钱,地榆3钱,木通3钱,乌梅3钱,陈皮3钱,诃子(炮去核)3钱,木香3钱。
3岁1钱,水半盏,煎3分去滓,食前服。
《普济方》卷三九八
川当归1两,甘草1分。
上为细末。
《普济方》卷四○三方之当归散主治痘疹。
每服2钱,水1中盏,豆豉10粒,同煎至6分,去滓,量儿大小服。以利动为度。逐日令吃甘草汁,3岁以下,1岁以上,加减服。
《普济方》卷四○三
川芎、当归、白蒺藜、白芷、甘草、人参、荆芥穗、防风、羌活各等分。
《普济方》卷四○八方之当归散主治惊疮,颜色清淡。
上为散。
御米皮、干姜、当归各等分。
《鸡峰普济方》卷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血痢。
每服2钱,食前米饮调下。
上为细末。
附子半两,桂半两,当归半两,白术1两半,甘草1分。
上为细末。
《鸡峰普济方》卷十六方之当归散功在温补。主治宫脏虚冷。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当归1两,香附子1两2钱,生干地黄1两,白芷1两(以上4味锉碎,不犯铁器,炒黑色存性为末),青盐半两(烧干,入诸药中1处和),皂角5斤(刮皮去子用),草乌头2两,生姜5斤(穿地坑烧红,埋在坑内5次,其生姜自干)。
上先将草乌头、生姜皆切作片子,及将皂角刮去黑皮,分作两片,内铺乌头、生姜了,用麻片缚夹定,炭火上用铲炙令通红,于地上用新瓦盆盖,如麸炭状,研细,与前药一处合和。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一方之当归散功在乌髭鬓,牢牙齿。
每日两次搽齿如常法,须发白者,1月变黑,遇旦望日用河水洗髭。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一
当归半两,川山甲(灰炒)半两,蒲黄半两(炒),辰砂1钱,麝香少许。
《妇人良方》卷一方之当归散功在通经络,行血滞。主治妇人血脉不通。
每服2钱,热酒调下;如不吃酒,薄荷、醋汤亦可。
上为细末,研停。
当归2两,芍药1两,延胡索1两,不灰木1两,熟地黄1两,大黄3分(蒸),桂心半两,甘草1分。
《妇人良方》卷六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血风潮热。
每服2钱,水1盏,胭脂1小角子,煎至6分,去滓,如躁时,放冷服,细呷清者。
上为细末。
当归1两,赤茯苓2两,枳壳2两,白芍药2两,川芎2两,川白姜(炮)半两,木香(煨)半两,粉草半两。
《妇人良方》卷十五方之当归散主治胎前诸疾,或因怒,中气充子脏,或充脬脉,腹急肚胀,腰腹时疼,不思饮食,四肢浮肿,气急时喘,大便忽难,小便忽涩,产门忽肿。
每服3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如禀受气弱及南人,枳壳减半;如气实及北人,于内加分量服之;或连日大便秘涩,加蜜同煎。
《妇人良方》卷十五
当归1两,羌活1两,延胡索半两。
上为细末。
《妇人良方》卷二十一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补虚益血。
用猪腰子1只,切作片,以水1盏入药末2钱,同煎至7分,同腰子吃。
《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五味当归散
当归2两,黄芩2两,芍药1两6铢,蝟皮半两,牡蛎2两半。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阴脱。
酒服方寸匕,日3次。
上为散。
禁举重;忌登高。
五味当归散(《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当归2分,桂心2分,蜀椒2分,附子2分,泽兰1分,芎6分,甘草5分。
上并熬令香,为末。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注文引《救急方》之当归散主治落马堕车,诸伤腕折臂,脚痛不止。
补损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注文引《救急方》
黄连(去须)、当归(去芦)、赤芍药、杏仁(去皮尖)各等分。
《医方类聚》卷六十九引《王氏集验方》之当归散主治暴赤眼。
上同煮,绢帛滤过,乘热洗,冷即再温,勤洗立効。
《医方类聚》卷六十九引《王氏集验方》
夏枯草、当归、白芍药、干姜各等分。
《医方类聚》卷二一○引《医林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赤白带下。
每服3钱,食前、空心米汤调下。
上为细末。
牡丹皮2两,川芎2两,蒲黄2两,桂半两,大豆卷2两。
上为末。
《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医林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恶血上行,抢心痛疼,恶血过多,血晕不省人事,或恶血不下行。
本方名当归散,但方中无当归,疑脱。
《医方类聚》卷二三八引《医林方》
当归头散
当归1两,龙骨2两(炒赤),香附子3钱(炒),棕毛灰5钱。
上为末。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当归散主治血崩。
当归头散(《杏苑》卷八)。
忌油腻、鸡、猪、鱼、兔等物。
《儒门事亲》卷十二
当归(以米醋微炒)、玄胡索(生用)、没药(另研)、红花(生用)。
上为末。
温酒调下2钱,服之。
《儒门事亲》卷十五
当归(末之)小豆大。
《幼幼新书》卷七引《肘后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喜啼。
以乳汁咽之,日夜3-4度。若不愈,当归半两,小胠卵1具,并切之,以酒1升2合同煮,取8合,服半合至1合,随儿大小,日3夜4。
《幼幼新书》卷七引《肘后方》
当归1分,白芍药1分,人参1分,甘草(炙)半分,桔梗1钱,陈皮1钱。
上为散。
《幼幼新书》卷七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脏冷腹痛,以致夜啼,面青手冷,不吮乳者。
每服半钱,水煎,时时服。又有热痛,亦啼叫不止,面夜赤,唇焦,小便黄赤,人参汤下3黄丸。
《幼幼新书》卷七
当归(去芦)半两,赤芍药半两,苦参(去芦)半两,赤土1两。
上为细末,生猪脂2两,熬油去滓,同蜜1两,作一处调药,隔一宿。
皮风,紫白癜风。
每服1大匙,热酒调下,空心、食后各1服。
鸡、鸭、无鳞鱼,豆腐等物。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当归、黄耆、栝楼、木香、黄连各等分。
上为粗末。
《保命集》卷下方之当归散主治诸疮肿已破未破,焮肿甚。
煎服1两。
如痛而大便秘者,加大黄3钱。
《保命集》卷下
当归、芫花(炒)。
《保命集》卷下,名见《活法机要》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产后恶物不下。
每服3钱,酒调下。
上为细末。
当归(去芦,酒洗)赤芍药各60克 大黄(半生半炮)36克 川芎 麻黄(制)各15克 甘草(半生半炙)30克
上药哎咀。
《活幼心书》卷下方之当归散功在调理气血,和解表里。主治小儿湿热内蕴,泻下白痢,烦躁不宁。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温服。
《活幼心书》卷下
人参1分,当归1分。
上为粗末。
团参汤(《直指小儿》卷四)、参归汤(《杏苑》卷五)、团参散(《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仁斋直指方论》卷九
上为粗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败血不散,儿枕块硬,疼痛发歇,及新产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快,脐腹坚胀(一本作坚痛)。
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粥食前温服。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当归1钱3分,桂心1钱3分,木香1钱3分,赤茯苓1钱3分,木通1钱3分,槟榔1钱3分,赤芍药1钱3分,牡丹皮1钱3分,陈皮1钱3分,白术1钱3分。
《证治准绳·类方》卷二方之当归散主治浮肿。
当归、赤芍药(酒炒)、刘寄奴、枳壳(麸炒)、玄胡索、没药各等分。
上为末。
《济阴纲目》卷一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久积,血气(??)痛,小便刺痛,四肢无力。
热酒调下2钱,不拘时服。
《济阴纲目》卷一
当归、官桂、川芎、白姜(炮)、香附子、木香、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宁。
每服1字,以乳汁调下,日2次。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八
人参、桔梗、白茯、玄参、黄芩、大黄、羚羊角。
水煎,食后服。
《眼科全书》卷四
木香(煨)5分,桂心5分,木瓜5分,赤茯苓1钱,当归须1钱,陈皮1钱,白术1钱,赤芍药1钱2分,木通7分,牡丹皮7分,槟榔7分,紫苏4分。
《杏苑》卷六方之当归散主治停血不散,腹肿喘满,夜甚于昼,或血虚而膨,或胀,或散。
水煎8分,不拘时服。
《杏苑》卷六
当归(酒洗)2钱,川芎3钱,熟地3钱,防风3钱,黄耆3钱,芍药1钱半,甘草4分。
《赤水玄珠》卷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血虚及去血过多发痓。
水煎服。
《赤水玄珠》卷十四
当归1钱,赤芍1钱,川芎5分,大黄3钱,甘草(生)5分。
上为散。
《张氏医通》卷十万方之当归散主治口舌生疮,牙根毒发,大便秘结。
加生姜1片,水煎服。
《张氏医通》卷十万
当归、木香、人参、甘草(炙)、肉桂、破故纸(炒)、小苗香(炒)各等分。
共为末。
《幼科发挥》卷二方之当归散主治寒邪入肾经,小腹急痛,面青手足冷者。
煎姜、枣汤调服,或以枣肉为丸亦可。
《幼科发挥》卷二
潞参1钱,当归1钱,白芍1钱(炒),炙草3分,桔梗5分,陈皮3分,蔻米3分(研)。
《揣摩有得集》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夜啼不乳,或心肝热。
水煎服。
《揣摩有得集》
地榆、陈皮、罂粟壳(去蒂萼穰)、当归(去尾)、赤芍药、甘草、肉豆蔻(煨)、黄连各等分。
上为末。
《世医得效方》卷六方之当归散主治泻痢。
每服2钱,冷水调服。
《世医得效方》卷六
川芎、当归、羌活、防风、赤芍、桂、甘草、枣仁、牛蒡、羚羊角。
《女科指掌》卷五方之当归散主治产后劳役太早,伤动脏腑.虚损未复,为风所乘,风邪冷气客于皮肤经络则顽麻,入于筋脉则挛急。
《女科指掌》卷五
当归、防风苗(泡)、蒺藜(炒)、牡丹皮各等分。
上为末。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方之当归散主治目中红筋附睛者。
每服2钱,生葱、薄荷、茶清调下,煎服亦可。
《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1两,当归(去芦须,酒洗,焙)1两,芍药(白者,挫)1两,干姜(炮裂,锉)1两,干地黄(汤洗,锉,焙干)1两,蒲黄(隔纸上炒)1两,甘草(炙,锉)1两,黑豆2两(炒熟,去皮)。
上为细末。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产后血气血刺,血晕,血崩,恶露不止,或虚或肿,或见神鬼,或如中风,或泻或痢,或如疟疾者。兼治产后一十八病。
每服2钱,温酒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常服1日1-2次。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
当归(炒)、黄耆(蜜炙)、北细辛(去上叶)、肉桂(去皮)、陈皮(去白)、白姜(炮)、缩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碎。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胎寒腹痛,面唇青,身温肢冷,多啼。
每服5钱,水1钟,加生姜3片,糯米50粒,煎至6分,空心服。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当归、白芍、人参、玉竹、羌活、防风、炙草。
《医学集成》卷三方之当归散主治风寒偏盛,发为刚痉,头摇口噤,脊背反张,项强拘急,转侧艰难,身热足寒,目面赤色,无汗者。
《医学集成》卷三
油归、尖生(地)、知母、滑石、川贝、黄芩、瓜蒌、大黄、酒芍、甘草。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当归散主治牙疳便闭,胃中腐烂,内毒上冲。
《麻症集成》卷四
甘草(炙)半钱,桔梗1钱,陈皮1钱,当归1钱。
《婴童百问》卷四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囟门陷下;小儿夜啼,脏寒而腹痛,面青手冷,不吮乳。
水1盏,煎6分服,不拘时候。
上锉。
当归身(酒洗)5钱,大川芎2钱半,白芍(酒洗)2钱半,白术(土炒)3钱,故纸(盐水炒)1钱半,小茴香(盐水炒)1钱半,炙甘草5分,砂仁(炒)5分。
《一盘珠》卷六方之当归散功在安胎(妊娠2-3月安胎主方)。
当归3钱,白芍2钱半,人参2钱半,甘草(炙)1钱,桔梗1钱,橘皮(去白)1钱,半夏1钱,茯神1钱。
《医林纂要》卷九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中寒夜啼。
水煎,时时与之服。
当归、白芷、羌活、甘草、栀子、牛蒡(炒)。
《异授眼科》方之当归散主治血眼,目有赤筋扳睛,服三黄汤不退者。
滚水调服。
上为末。
当归(洗)、木香(煨)、赤茯苓、桂心、槟榔、赤芍药、牡丹皮、陈皮、木通、白术(各锉,焙干)各等分。
《三因》卷十四方之当归散主治水肿,喘息奔急,皮肤溢满,足胫尤甚,两目下肿,腿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不能正偃,偃则咳嗽,小便不通,梦中虚惊,不能安卧。
脚膝头面肿,大小便不快,每服2钱,水1盏,紫苏2叶,淡木瓜1片如指大,同煎8分温服,日3次;如己愈,常服,早晚2次。觉气下,或小便快,是效。
脏寒,去槟榔;脐已凸,加大腹皮、木猪苓各1两。
上为末。
忌乌鸡肉,咸酸海味物。
当归、川芎、鳖甲、吴茱萸、桃仁、赤芍、肉桂、槟榔、青皮、木香、大黄、莲莪术。
《医宗金鉴》卷四十五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疝病攻冲刺痛。
当归1两,没药1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川白芷半两,川乌半两,川芎3钱,生地黄3钱,郁金2钱。
《朱氏集验方》卷十三方之当归散主治打扑损伤。
每服2钱,空心酒调下。如未愈加川牛膝、红花、苏木各半两调服。
上为末。
当归(去芦并土)1分(焙),芍药1分(炒),黄连(去须)1分(炒),枳壳1分(去瓤,麸炒黄)。
《卫生总微》卷十一方之当归散主治热痢下血。
每服半钱,水5分,煎至3分,温服。
下血多者,加甘草1寸同煎,乳食前服。
上为细末。
归身、川芎、白药、陈皮、木香、香附、乌药、吴茱萸、砂仁、白术、甘草、前胡、紫苏、葱白、生姜。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方之当归散主治妊娠中恶,忽然心腹刺痛,闷绝欲死。
是方芎、归、术、芍以安胎固本;前、苏、葱、姜以解表驱邪;附、乌、陈、砂、木香以顺气理中;甘草和中解毒。但茱萸大辛,且能泄厥阴经之气,不可轻用,或冬月中寒,酌用可也。
延胡索、当归、蒲黄(炒)、京芎、滑石(炒,先研细)、干地黄、天麻、肉桂(去皮)、泽兰、蓬莪术(炮)、赤芍药各等分,地榆(醋炒,焙干)减半。
《博济》卷四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血风攻注,百骨节痠痛,皮肤虚肿,筋脉拘急,或生瘾疹,寒热不时,饮食无味。
每服1钱半,温酒调下;或薄荷茶清调下亦可;如手脚冷,卒患血气奔心撮痛,炒生姜酒调下2钱。
上为细末。
当归3钱,赤芍2钱,生地黄3钱,黄连6分,红花8分,石膏2钱。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当归散主治血分有热发斑者。
水煎服。
上锉1剂。
当归2两(锉,微炒),赤芍药1两半,刘寄奴2两,延胡索1两半(炒),牛膝2两,没药2两。
《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之当归散主治血积小腹,小便刺痛,经愆,脉涩滞者。
每服3钱,葱管汤煎服。
上为散。
血积阻塞,窍道不利,故小便刺痛,月经不调焉。当归养血脉以荣经脉,赤芍泻肝火以行滞血,延胡活血调经,没药散瘀止痛,寄奴破血以通经脉,牛膝通经以利小便。为散以散之,葱管以通之,使血积消散,则窍道自通,而小便无刺痛之患,月经无不调之愆矣。
当归3钱,川芎8分,桑寄生3钱(酒炒),淡豉1钱半,阿胶3钱(粳粉炒),葱白头3枚。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当归散主治子烦,脉浮涩者。
水煎,去滓温服。
妊娠血亏,邪伏遏抑心气而心血不荣,亦令心烦,是亦为子烦。当归养血荣心,阿胶补阴益血,川芎行血海以通心气,寄生补腰膝以壮肾气,淡豆豉解散伏邪,葱白头宣通阳气也。水煎温服,使阳气通而伏邪解,则心血荣而心气通,其心烦无不自退,何子烦心足虑哉?
归尾(酒洗)半分,黄耆(蜜炙)半分,人参半分,细辛半分,龙骨半分,桂心半分,赤芍半分,甘草(炙)半分。
《育婴秘诀》卷二方之当归散主治小儿胎中受寒,生下再感外风,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大便青黑及腹痛盘肠内瘹。
每服1字,以乳汁调下。
上为细末。
川芎、菊花、川归尾、荆芥、羌活、生熟地黄、防风、干葛、北芍药各等分。
《朱氏集验方》卷九方之当归散主治一切眼病。
白水煎,候熟,入生地黄汁数点服。
上为粗末。
乳香3钱,没药3钱,茴香4钱,当归1两,自然铜(火煅,醋淬7次)。
《便览》卷四方之当归散主治杖疮。
每服5钱,温酒调下。
气虚者,加参、耆、芍、芎、生地黄。
上为细末。
当归2两,黄连2两,黄柏2两,干姜1两。
《医心方》卷十一引《古今录验》方之当归散主治下腹中绞痛,重下,下赤白。
每服方寸匕,以乌梅汁调下,日3次。
腹中绞痛,加当归;下赤,加黄柏;重下,加黄连;白下,增干姜。
上为末。
香附1两5钱,当归1两5钱,赤芍药1两5钱,熟地1两5钱,元胡索1两5钱,白术1两5钱,枳壳1两5钱,黄芩1两5钱,青皮1两5钱,三棱1两,川芎1两,砂仁1两,干漆1两,红花5钱,甘草5钱。
《女科万金方》之当归散主治妇人禀气虚弱,三十八九岁经脉断绝,肚中作块痛,眼花头眩,饮食少进。
每服3钱,空心用酒调下;米汤亦可。
上为末。
皱目慢,面带白色,额有汗,多用冲和饮(慢惊)、当归散(潮热)合和,水煨姜煎服,并守中汤(本条)参苓...
后发热产后血虚发热,头痛自汗,心烦短气者,人参当归散。产后阴虚不足,发热日轻夜重,憎寒者,四物汤加...
皱目慢,面带白色,额有汗,多用冲和饮(慢惊)、当归散(潮热)合和,水煨姜煎服,并守中汤(本条)参苓...
皱目慢,面带白色,额有汗多,此为冷泻。冲和饮。当归散,合和水煨姜煎服,并守中汤、参苓白术散、益中膏...
涎脓水相半五六行,凡有积处皆觉痛,后用白术散、当归散和血流经之药,如斯涌泄凡三四次方愈。(瓜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