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0/3/17 22:01:50
摘要: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最先由MarcWilkins提出,指由一个基因组(genOME),或一个细胞、组织表达的所有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组的概念与基因组的概念有许多差别,它随着组织、甚至环境状态的不同而改变.在转录时,一个基因可以多种mRNA形式剪接,并且,同一蛋白可能以许多形式进行翻译后的修饰.故一个蛋白质组不是一个基因组的直接产物,蛋白质组中蛋白质的数目有时可以超过基因组的数目.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处于早期“发育”状态,这个领域的专家否认它是单纯的方法学[4],就像基因组学一样,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化的稳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领域.蛋白质组学集中于动态描述基因调节,对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水平进行定量的测定,鉴定疾病、药物对生命过程的影响,以及解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作为一门科学,蛋白质组研究并非从零开始,它是已有20年历史的蛋白质(多肽)谱和基因产物图谱技术的一种延伸.多肽图谱依靠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2-DE)和进一步的图象分析;而基因产物图谱依靠多种分离后的分析,如质谱技术、氨基酸组分分析
查看全文 [ 502字 ]
学家,还有多位海外科学家,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共同为推动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献计献策。《科学时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最近十年来国际蛋白质组学发展情况。贺福初: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组研究的发展。10年来,国际蛋白质组学无论从技术方法和研究策略,还是研究资源和研究领域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翻译后修饰研究、规模化相互作用及功
学家,还有多位海外科学家,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共同为推动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献计献策。《科学时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最近十年来国际蛋白质组学发展情况。贺福初: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组研究的发展。10年来,国际蛋白质组学无论从技术方法和研究策略,还是研究资源和研究领域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在蛋白质组定量分析,翻译后修饰研究、规模化相互作用及功
寸:小16开印张:20.75印次:1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1-1页数:319字数:509000印刷时间:2006/01/01版次:1内容提要:本书是一部详细论述蛋白质组学在人类疾病研究领域中应用的专著。书中紧密围绕蛋白质组结构、功能等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这一主题,从介绍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蛋白质样品制备与分离技术、蛋白质鉴定与功能分析、蛋白质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入门,重点以较大篇幅
当前胎儿异倍体的筛查依靠生物化学和超声测量,而且需要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减少承受侵入性诊断操作的孕妇的数量,比如羊膜穿刺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使得以高通量和敏感的方式从复杂生物流体中发现生物标志物的新策略成为可能。既然基于质谱分析法的技术能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一个给定蛋白质组,所以它们被广泛用于分辨和比较母体血浆、血清、尿液、子宫颈-阴道分泌物和羊水的蛋白质组。正常流体和那些来自异倍体妊娠的流体之间的比
日前,据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前主席约翰·伯杰龙发起一项大规模的破译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目标是花费约10年时间将人体所有蛋白质归类并描绘出它们的特性,并揭示它们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每种蛋白质与其他哪些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已经启动了基因组计划,并经过13年的努力,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翻开生命科学史划时代的一页。 与基因组计划相比,这
焦点放在了天然产物的研究上。受此热潮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向我们走来。1994年澳大利亚的Macquarie大学的Wilkins和Williams首先提出了蛋白质组(proteome)。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通过生化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大规模研究的科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蛋白质大规模鉴定和转录后修饰的微特征研究;②差异显示蛋
在日前结束的第381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国内外众多专家呼吁,在国际蛋白质组计划呼之欲出的之际,应尽快启动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杨晓明介绍,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但发展迅速的学科。1994年,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加速了蛋白质组学的凝聚和发展,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自此纷纷加大对蛋白质组学的支持力度,蛋白质组学成为各强国科技角力新的“战场”,尤其是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成立
【摘要】随着蛋白质组研究策略及相关技术的逐渐完善,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方面应用的新进展。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细胞全部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即蛋白质组学。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但其发生发展机制仍不清楚,诊断、治疗效果也不理想,而蛋白质组学方法可望为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和
【摘要】线粒体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细胞器,随着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方法也被应用于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线粒体蛋白质组数据库中的数据仍较匮乏,并且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改善。【关键词】线粒体;蛋白质组学人类体细胞中除了红细胞,其他所有细胞均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真核细胞重要的细胞器,它不仅是机体的能量代谢中心,而且还参与多种重要的细胞病理过程。线粒体拥有
昨天上午,第六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泰州开幕,600多名海内外专家参会。副省长曹卫星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市领导张雷、姚建华、何榕等出席。据了解,人体绝大多数疾病都是由蛋白质组的变异或被破坏引起的,而药物也大多是通过影响或修复蛋白质组起作用。因此,人类蛋白质组研究对直接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本质、发现人类重大疾患发生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意义。同基因组计划相比,蛋白质组计划更为复杂。因为基因图谱只有一张,而
9月8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会议为期三天,本次会议主题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让人类更健康”。 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始于200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上一届于2011年在杭州召开。该会已经成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但发展迅速的学科,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成立之后,蛋白质组研究更是进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根据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战略需求,针对我国的蛋白质科学研究现状和需求以及目前的研究技术条件,国家决定建设一个以先进的科学装置和大型设备为基础,以创新技术集成为中心,具备大规模、复合型研究能力的国家级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2008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科学家预言,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对人类生命“天书”的全景式解读将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并成为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里程碑。2002年4月,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在美国华盛顿国际会议上,首次擎起“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的大旗,引领我国蛋白质组研究快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面向“十二五”,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又将怎样携手全球科学家共同破解人
蛋白质组(Proteome)术语由澳大利亚科学家1994年提出并被定义为:基因组(Genome)表达的全部蛋白质。随着几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成为功能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研究手段。与一些简单的原核生物相比,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对落后,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和水稻(Oryzasativa)的基因组序列公布后,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逐渐活跃起
凤凰中心■本报见习记者边慧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有一个比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关系就像词典与文章、元素表与化工厂。基因组学中微小的差异,在蛋白质组学中可以被千倍甚至近万倍地放大。因此,要真正阐释生命,必须从蛋白质组中寻找答案。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主入口处,一栋由南北双楼组成的银白色建筑呈一字型展开。这里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凤凰中心)的总部大楼,也是“中国人类
不好并不是仪器或技术本身的问题,因为该仪器和技术的原理是非常单纯和明确的,并未引入复杂的影响因素。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操作程序上,特别是清洗等过程的影响。稍有不同的操作条件可能影响到其选择性捕获的蛋白质种类的多少及其相对强度。而这正是该技术要提供的核心数据。所以操作程序的严格标准化,是推广这个技术尤其是推广这些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最根本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操作上面实行标准化,最后得到的结果才能有一
2010年10月,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迎来了五周年庆典。5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带领一批青年才俊,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组建了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5年后,生命科学园逐渐变成了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集结地,当年埋头耕耘的青年才俊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又一批青年脱颖而出,科研成果硕果累累。 5年的发展,中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成为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乃至生命科学领域
“蛋白质组的系统研究就像把水库彻底放干,相关的药靶蛋白都可以被发现,将可能给制药界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前景。”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近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2003年,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图宣告完成,人们在为这一辉煌成绩欢呼之时,亦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一项更艰巨、更宏大的任务已经摆在面前——解读人类基因组这部“天书”。基因组功能阐明之后,生命科学几乎在转瞬之间进入了新的纪元——后基
■贺福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执行主席,北京(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理事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兼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贺福初院士语:超越是卓越之矢,卓越是超越之的。 21世纪,被誉为生命科学时代。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图宣告完成,基因研究几近“巅峰”。然而,人们在欢呼辉煌业绩之时,亦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宏大的
随着人类基因序列的完成,蛋白质组学热浪掀起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序幕。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新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建立完整的蛋白质文库。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基因的重要作用最终是由蛋白质来体现。后基因时代科学家们志在盘点人类蛋白质组内所有的蛋白质,研究其生理功能。然而由于人体存在的20300个基因,编码着数百万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其复杂
为积极促进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增进国际间合作交流,第七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暨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论坛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国际著名蛋白质组学家JohnYates教授、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主席CatherineCostello教授等专家、学者700多人参加了本届大会,共同探讨了蛋白质组学与转化医学的最新进步和未来发展趋势。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国际合作司、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及浙江省卫
大会与2009年7月28日-31日在江苏泰州召开,600余名与会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主要讨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内容包括:疾病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抗体相关技术,蛋白质组微分析以及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领域。下届会议将于2011年召开。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是
——写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成立5周年之际 “谁能想到,蒙娜丽莎和小老鼠,外形虽是天壤之别,基因组却有99%相同,其中的奥秘在哪儿?根本原因在于千差万别的蛋白质组,正是它造就了不同生命的纷繁多姿。”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主任贺福初院士曾这样阐述蛋白质组研究的重大意义。解密人类遗传信息和生命奥秘犹如一部“天书”,要解读这本“天书”是全世界科学家共同的愿望。大量事实表明,这是破解人类生命奥秘的必由之路
大会与2009年7月28日-31日在江苏泰州召开,600余名与会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主要讨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内容包括:疾病蛋白质组学,功能蛋白质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学,抗体相关技术,蛋白质组微分析以及蛋白质组新技术新方法等研究领域。下届会议将于2011年召开。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China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科学家预言,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对人类生命“天书”的全景式解读将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是生命科学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里程碑。中国科学家与全球科学家携手为破解“天书”展开了一幅壮丽画卷—— 21世纪,被誉为生命科学时代。 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图宣告完成,基因研究已近“登峰造极”。但是,人们在欢呼辉煌业绩之时,亦愈来愈清醒地意识到一项更艰巨
导读: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是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团队带头人、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表示,我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将覆盖中国人全部重大疾病,预计2014年通过并实施,由此我国将成为世界蛋白质组学的领头羊。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团队获得了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我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将覆盖中国人全部重大疾病,预计2014年通过并实
善睡眠、平衡“三高”等作用外,其他的并不知道,诸如它是如何来的、主要成分怎么样等。“其实,蜂王浆是工蜂合成和分泌的蜂王和小幼虫的食物,它对幼虫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而对其主要成分的把握,主要通过对其蛋白质组的研究才能发现。”中国农科院蜜蜂所研究员李建科说。近日,以李建科为首席科学家的蜜蜂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在蜂王浆蛋白质组研究方面的成果受到广泛关注。该团队自2005年下半年成立以来,经过不到十年的努力
本文将讨论伦敦国王学院采用的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在先进的心血管研究中的重要性。引言蛋白质组学是对蛋白质的大范围分析,被认为是生物系统研究的下一趋势。尽管干细胞疗法对于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干细胞如何分化为心血管系统细胞的机理仍不明晰。很多以往的研究着重于基因表达,但是蛋白质组学能够在超越基因水平上通过对蛋白质改性的研究推进对干细胞分化的认识。高端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的出现使得研究者可以
2005年11月10日《健康报》8“我们发现与人类死亡相关的蛋白质组指纹。”中国山西省肿瘤医院发现该蛋白质组的主要负责人裴毅语出惊人,这一消息一经公布,立即震惊世界。“由于使用了‘SELDI’技术,我们捕捉到一组新的特异性强的与肿瘤患者死亡发生有关并能进行预后评估的预警蛋白质组指纹图谱,这对人类生命意义非同一般。”山西省肿瘤医院特诊科老年病科主任裴毅说。SELDI是二00二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蛋白质
被誉为“蛋白质组学的嘎纳节”。三位国际著名学者分别获得了此次会议颁发的“先锋奖”、“成就奖”和“金球奖”。其中,贺福初院士荣获“成就奖”,并应邀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他所领导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及其重大进展。另外两名获奖者分别是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质谱中心的副主任,国际蛋白质组学顶级刊物《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主编RalphBradshaw教授(“金球奖”)和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系主
日前,一组科学家正在积极筹备发起一个雄心勃勃的研究项目——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umanProteomeProject),旨在归类和描绘出人体内的所有蛋白质。如果能够实现,这将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又一宏伟壮举。该项目预计耗资10亿美元,有研究人员因此质疑组织者能否筹集到如此巨额资金及是否能够调动起相关参与者的研究动力。4月24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也就此发表了社论。早在20世纪90
hiasMann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他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突出成果,改进或者发展了各种新型的技术。近期其研究小组在这一领域的方法学方面成果颇丰,相关文章陆续发表在NatureMethods,Cell等杂志上。在四月份的NatureMethods杂志上,MatthiasMann研究组改进了SILAC方法,从而能检测出人类原发性肿瘤中的蛋白质数量,这对于肿瘤生
首次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被宣告取得阶段性新进展。3年来围绕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的表达谱、修饰谱及其相互作用的连锁图等九大科研任务,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测定出6788个高可信度的中国成人肝脏蛋白质,系统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发现了包含1000余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建立了2000余株蛋白质抗体。挥向肝病的科技利剑肝病是一种几
2007年04月06日新华社9首次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被宣告取得阶段性新进展。3年来围绕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的表达谱、修饰谱及其相互作用的连锁图等九大科研任务,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测定出6788个高可信度的中国成人肝脏蛋白质,系统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发现了包含1000余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建立了2000余株蛋白质抗体。
首次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重大科研合作项目——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被宣告取得阶段性新进展。3年来围绕人类肝脏蛋白质组的表达谱、修饰谱及其相互作用的连锁图等九大科研任务,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测定出6788个高可信度的中国成人肝脏蛋白质,系统构建了国际上第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发现了包含1000余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建立了2000余株蛋白质抗体。挥向肝病的科技利剑肝病是一种几
记者:刘莉首席:杨芃原时间:2007年6月11日 ■编者按 如果在六七年前提到蛋白质组学,恐怕知之者甚少。但是,2001年《科学》杂志已把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研究热点之一,其“热度”仅次于干细胞研究,名列第二。如今蛋白质组学的受关注程度已令人刮目相看。 因为蛋白质与人类生命、疾病的密切关系,近些年来,在国际上兴起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蛋白质科学研究的“热潮”。我国也在2002年启动了“人类重大疾
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及江中集团共同发起,组建成立BPRC,并于2005年10月29日正式入驻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2012年7月26日,仪器信息网编辑和我要测工作人员走访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eijingProteomeResearchCenter以下简称BPRC)。走访得到了BPRC技术部史冬梅部长的热情接待,不但了解了BPRC的一些具体情况,还参观了部分实验室。 据了
21世纪初,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蛋白质组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当前生物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领域。伴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及质谱鉴定技术的提高,蛋白质组学技术逐渐成为研究蛋白质功能的一个强大工具。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用于研究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糖尿病药物的开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启动了T1DM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正在悉尼出席第9届国际蛋白质组学(HUPO)大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主席贺福初9月21日在悉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加速实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身为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的贺福初介绍,中国在1998年启动了第一个国内的蛋白质组项目。2001年后,国家加大对蛋白质组研究的支持力度,先后以“973、“863计划项目形式给予资
2012年5月5日下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家会议中心宾客云集。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共同承办的第6届亚太人类蛋白质组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此次会议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学术水平最高的蛋白质组学学术峰会,包括以色列、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在内的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相关学术论文近400篇,来自日本的亚太人类蛋白质组组织(AOHU
,仅从基因组序列的角度仍然无法完整、系统地阐明生物体的功能。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就像一幅“天书”,要想“解密天书”,读懂其中的信息密码与遗传语言,真正揭开生命现象的奥秘,就必须系统认识基因组的产物——蛋白质组。“盲人摸象”的启示蛋白质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其功能的群体性。蛋白质通过一种群体的功能,才使得生命体拥有非常复杂、非常高效的化学系统、更好的催化性能和工作效能。还有一点是基于它的整体性。中国有一句成
8.5~3.9的范围内可见蛋白条带约1200条。该方法良好的重现性、自动化以及结果分析的简易化,使之在细胞表达谱差异显示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并且为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关键词:蛋白质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肠道病毒71型;宿主细胞1994年澳大利亚学者提出了Proteome-蛋白质组这个新术语,标志着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学科的产生。蛋白质组学为揭示疾病机理、寻找
建立了胃癌细胞SGC7901中高尔基体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路线,为胃癌细胞内高尔基体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上。高尔基体功能复杂,除了参与蛋白加工外,最新研究表明,高尔基体还能参与细胞分化及细胞间信号传导,并在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障碍也许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某种联系。根据人类基因组研究,人类高尔基体约一千多种蛋白质中仅有五、六百种得到了鉴定,如能建立一条
向有效整合转变。同时其它领域的通量化技术也逐步应用到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会议邀请多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围绕蛋白质组学发展趋势及需求;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兴技术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功能蛋白质组研究;蛋白质组数据挖掘和系统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大设施战略部署、建设与管理等中心议题进行深入讨论。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相
患者血清蛋白质组表达谱。方法 制备患者血清样品,通过一维色谱聚焦(等电聚焦)对样品进行分离,以每0.3pH单位为一个区段在pH值8.5~4.0范围收集44个组分,经二维反相层析分离以上组分后,利用ProteoVue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产生以pI/UV比值为单位的色谱图。结果 对血清样品通过高效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ProteomeLabTMPF2D)分析,共观察到54个蛋白质峰,能够
患者血清蛋白质组表达谱。方法 制备患者血清样品,通过一维色谱聚焦(等电聚焦)对样品进行分离,以每0.3pH单位为一个区段在pH值8.5~4.0范围收集44个组分,经二维反相层析分离以上组分后,利用ProteoVue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产生以pI/UV比值为单位的色谱图。结果 对血清样品通过高效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ProteomeLabTMPF2D)分析,共观察到54个蛋白质峰,能够
《NatureMethods》在线版上近期刊出了两篇文章,都是关于线虫的定量蛋白质组分析。两个小组都采用氨基酸的稳定同位素标记(SILAC)方法,开展了线虫的定量蛋白质组实验。近几年,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正被广泛应用。研究人员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细胞和生物如何调控它们的代谢,以支持生长、增殖、分化、发育和存活。一些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策略也被开发出,其中利用稳定同位素进行代谢标记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策略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后基因组时代来临。由于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生理条件,甚至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其蛋白质的存在状况也不尽相同。基因只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蛋白质才是生理功能的执行者。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因表达产物的变化,而真正发挥功能的蛋白质要经过转录后加工,翻
2007年9月15日,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Technologies)和重庆西南医院正式宣布疾病蛋白质组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落成暨西南医院—安捷伦蛋白质组合作示范实验室建立。9月15日上午8点30分,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在重庆西南医院举行了揭牌仪式,重庆西南医院副院长吴军教授主持了揭牌仪式,重庆西南医院院长李景波大校,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重庆市科委梁震副主任,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命
2010年“蛋白质组学与疾病”研讨会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2号馆W2-M9会议室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232名代表参与了此次盛会。研讨会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承办,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钱小红教授作为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贺福初院士作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已经成为蛋白质组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策略。但是,不同的实验室由于采用不同的仪器、不同的搜索引擎和不同的数据库,对同一样品的分析往往得到不同的结果。为探讨这一问题,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钱小红研究员、贺福初院士课题组与国际蛋白质组学领域26家重要实验室,共同参与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发起的针对以生物质谱为基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共性技术问题的系统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