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穴位 | 兑端 | ||
汉语拼音 | Duiduan | ||
罗马拼音 | Tuituan | ||
美国英译名 | Exchange Extreme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GV27 | |
日本 | 27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VG26 | |
富耶氏 | |||
德国 | LG26 | ||
英国 | Gv27 | ||
美国 | Go27 |
兑端为经穴名(Duìduān GV27,DU27)[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兑骨(《针灸甲乙经》),唇上端(《针灸学》(南京))。属督脉[2]。兑指口,端即尖端,此穴在口部上唇尖端,故名兑端[2]。兑端穴主要用于口唇及神志疾患等:如口噤鼓颔,口㖞唇动,口疮,口臭,齿龈肿痛,消渴,鼻炎,晕厥,狂症,遗尿,鼻衄,口噤,牙痛,目翳,鼻渊,鼻塞,昏迷,昏厥,癔症,黄疸,小便黄,口腔炎,癫痫,面神经麻痹,糖尿病等。
兑骨(《针灸甲乙经》),唇上端(《针灸学》(南京))。
《针灸甲乙经》:兑骨,在唇上端。
兑指口,端即尖端,此穴在口部上唇尖端,故名兑端[2]。
《易》:“兑为泽,为口,为舌,为刚中外柔(寓唇柔齿刚之意)。”端,《说文》:“端,直也。”并有始、首之义。兑指口,说的意思,又洞穴也。端,正也,绪也,又称事物之尽头为极端。穴在唇之上端,为督脉之气生发之处,又为督脉末端以其所处部位得名。鼻腔、口舌诸症及有碍发言之病,均可取之。[3]
标准定位:兑端穴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5]。
兑端穴位于上唇尖端,当人中沟下端皮肤与上唇黏膜之移行处[6]。
兑端穴在督脉的位置
兑端穴在上唇部的位置
兑端穴在上唇部的位置
兑端穴在上唇部的位置(骨骼)
兑端穴在上唇部的位置(肌肉)
兑端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布有眶下神经的分支和上唇动、静脉。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2]。
皮肤→皮下组织→口轮匝肌[8]。
浅层有眶下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颊支和上唇动脉(面动脉分支)分布[8]。
布有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6]。
兑端穴主要用于口唇及神志疾患等:如口噤鼓颔,口㖞唇动,口疮,口臭,齿龈肿痛,消渴,鼻炎,晕厥,狂症,遗尿,鼻衄,口噤,牙痛,目翳,鼻渊,鼻塞,昏迷,昏厥,癔症,黄疸,小便黄,口腔炎,癫痫,面神经麻痹,糖尿病等。
兑端穴主要用于口唇及神志疾患等:如口噤鼓颔、口唇动、口疮、口臭、齿龈肿痛、消渴、鼻炎、晕厥、癫疾、狂症、癔病及遗尿等[2]。
兑端穴主治癫狂、齿龈肿痛、口㖞、鼻衄[8]。
兑端穴主治口㖞,口噤,口疮,齿龈肿痛,牙痛,目翳,鼻渊,鼻塞,鼻衄;昏迷,昏厥,癫狂,癔症;消渴,黄疸,小便黄[7]。
兑端穴主治癫狂,口㖞唇动,齿龈痛,鼻塞,鼻出血;以及口腔炎,鼻炎,癫痫,晕厥等[6]。
治口歪唇紧,齿龈痛,口臭,鼻塞;癫疾,消渴,昏厥。面神经麻痹,癔病,糖尿病。
兑端配目窗、正营、耳门,有行气通经的作用,主治唇吻强闭不开。
兑端配本神,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主治癫疾呕沫。
兑端配耳门,有行气通清热的作用,主治上齿龋。
兑端配目窗、正营、耳门,治唇吻强、上齿龋[7]。
《针灸甲乙经》:痓互引,唇吻强,兑端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唇吻强,齿龈痛。
痛,可刺上齿足阳明络。平按∶《素问》刺作引。)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手...
各一寸。直下二寸二肋详。此足厥阴肝经乡。督脉龈交唇上乡。兑端正在唇中央。水沟鼻下沟中索。素宜向鼻端...
血不止。穴哑门治衄血头重。穴通天治衄血不止。穴禾兑端劳宫治衄血。穴曲泉隐白阴迎香治衄血。穴偏历合谷二...
会兮前顶,囟会上星兮神庭,素至水沟于鼻下,兑端交断交于内唇。督脉穴分寸歌督脉龈交唇内乡,兑端正在唇端...
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凡取脊间督脉诸穴,当于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