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尺盖疑即天盖,缺盆(穴)之别名[1]。见《针灸学》(南京)。
穴位 | 缺盆 | ||
汉语拼音 | Quepen | ||
罗马拼音 | Chuehpen | ||
美国英译名 | Broken Basin | ||
各 国 代 号 | 中国 | ST12 | |
日本 | 12 | ||
法 国 | 莫兰特氏 | E12 | |
富耶氏 | E12 | ||
德国 | M12 | ||
英国 | S12 | ||
美国 | St12 |
缺盆为经穴名(Quēpén ST 12)[2]。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别名天盖、尺盖。属足阳明胃经[2]。缺即亏缺,盆是器皿名称,该穴在锁骨上窝,形如破缺之盆,故名缺盆[2]。主治咳嗽气喘,喘息,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咳嗽,唾血,胸中热,胸满,胸闷,瘿气,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喉痹,瘿瘤,上肢麻痹或挛急,颈肿,胸膜炎,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等。
《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缺盆各一。
缺即亏缺,盆是器皿名称,该穴在锁骨上窝,形如破缺之盆,故名缺盆[2]。
缺,亏缺、缺损之义。《说文》:“盆,盎也。”《急就篇》“盎,大腹而敛口:盆,敛底而宽上。”缺盆即指颈下巨骨(亦名“上横骨”,即今之所谓“锁骨”)上凹陷处,以其形缺陷如盆,故名缺盆(今名“锁骨上窝”)。《金针梅花诗钞》缺盆条:“肩下有窝如盆缺,横骨中央缺盆穴。”穴当锁骨上窝,是处形如破盆状。《新正考》有:“缺盆象其骨间皮肉,凹下如盆。”穴当其中,因名缺盆。[3]
胸[4]
缺盆位于颈外侧区,锁骨上大窝,锁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4寸。正坐或仰卧取穴[2]。
缺盆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缺盆穴的位置
缺盆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缺盆穴的位置(肌肉)
缺盆穴的位置(骨骼)
缺盆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气管前筋膜、臂丛。上方有颈横动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皮肤由颈丛锁骨上中间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颈外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支配的颈阔肌。该处由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肩胛舌骨肌和锁骨之间形成锁骨上窝。窝底的浅层有颈外浅静脉穿颈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深层有臂丛,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膜顶和肺尖。
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锁骨与斜方肌之间→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下肌之间→臂丛[2]。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6]。
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和颈外静脉分布;深层有臂神经丛和锁骨下动脉经过,并有面神经颈支分布;再深层有胸膜顶或锁骨下静脉[6]。
布有锁骨上神经中支,深层正当臂丛的锁骨上部;上方有颈横动脉通过[7]。
盆之为物而不藏,水火燥湿无所不可,如胃、三焦、大小肠、胆之经络内外循行,多由此出入,即犹贮而不藏也。惟刺则三分,灸则三壮,以其内近肺脏,不宜太过,非如溪谷渊泉之可深入也。因以本穴用宜浅取,使术者心存盆盂之念,先发戒慎之思也。能治喘满胸热,但后人守针刺不宜太深之戒,多不取此。[3]
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喘息,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咳嗽,唾血,胸中热,胸满,胸闷,瘿气,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喉痹,瘿瘤,上肢麻痹或挛急,颈肿,胸膜炎,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等。
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6]。
缺盆主要用于治疗胸肺、上肢疾等疾患:如咳嗽、唾血、喘息、缺盆中痛、胸闷、瘰疬、瘿气、咽喉肿痛、肩臂疼痛及上肢麻痹等[2]。
缺盆主治咳嗽,气喘,缺盆中痛,胸部满闷,喉痹,瘰疬,瘿瘤等[7]。
缺盆穴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热,胸满;上肢麻痹或挛急;缺盆中痛,瘰疬,颈肿,咽喉肿痛[8]。
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其它: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
直刺或斜刺0.3~0.5寸[7][8],局部有胀痛感[8],可向上臂放散[8]。
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向上臂放散。
注意:不可深刺[7],以免发生气胸。《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
可灸[2]。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黄帝内经素问》:泻胸中之热。
《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热也。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旁,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针灸甲乙经》:肩痛引项,寒热,缺盆主之。寒热沥适,胸中满,有大气,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肩引项不举,缺盆中痛,汗不出,喉痹,咳嗽血,缺盆主之。腰痛不可俯仰,先取缺盆,后取尾骶,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刺太深,令人逆息。
《针灸大成》:主息奔,胸满喘急,水肿,瘰疬,喉痹,汗出,寒热,缺盆中肿,外溃则生。胸中热满,伤寒胸热不已。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之大半长二尺八寸(灵肠胃篇)此同身寸也不必疑为周尺盖周以古之八寸为尺中人长七尺五寸故五尺之童六尺之孤...
碎。酽醋四升。入瓷器中。日中午时渍。又以新白布三尺盖上。里再先取以治蛊毒、暴下血。以KT子根酒饮、磨...
,至夏后氏而未尝改,故名夏尺。传曰夏禹十寸为尺,盖指此尺也,又名古度尺,又名横黍尺。选择中式之黍,...
分。(郑世子曰∶按古人未尝以五斗为斛,五斗为斛,盖自唐宋始也。算法根据宝源局尺量,置斛口内方九寸自...
帝。难经起自扁鹊。此之二部。俱是祖宗。诸家所述。盖并枝叶。今则分其尺寸。定其阴阳。的举指归。用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