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0/3/30 22:29:26
摘要:在发生放射性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核素减少到原有核素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叫做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一个特征常数,它一般不随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元素所处状态(游离态或化合态)的不同和起始元素质量的多少而改变。因为任何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都属一级反应,所以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恒定的半衰期。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相差很悬殊,例如,钋212的半衰期是0.3微秒,而钕144的半衰期却达2.1×1015年,相差1029倍。理论上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只有经历无限长的时间后才变为零。实际上经历7个半衰期,原子数就降为原来的(1/2)7=1/128,一般可以忽略。半衰期反映了各放射性核素原子核稳定性的差异。在考古工作中常用半衰期计算古代文物或遗址的年代。
查看全文 [ 324字 ]
拼音:bànshuāiqī英文:在发生放射性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核素减少到原有核素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叫做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一个特征常数,它一般不随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元素所处状态(游离态或化合态)的不同和起始元素质量的多少而改变。因为任何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都属一级反应,所以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恒定的半衰期。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相差很悬殊,例如,钋212的半衰期是0.3微秒,而钕...
拼音:yàowùbànshuāiqī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例如一个药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药物浓度为最高值的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血中浓度仅为最高浓度的1/4。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它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
拼音:shēngwùbànshuāiqī英文:Biologicalhalf-liletim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在给药后的任何时间起,在原有血药浓度的基础上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对一个具体药物来说,都是固定的常数,该常数称为药物的生物半衰期,符号为t1/2。...
70%可更新。因为肝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60-400天,十分明显,肝脏中的大部分蛋白质的分解并非是随细胞的死亡而进行的。如果测定各种细胞内的细胞器的蛋白质代谢更新速度时,就可知道,线粒体、溶酶体等的半衰期平均为6.8和7.1天。粗面和滑面内质网,细胞膜等平均半衰期短到2天左右,其中各结构的蛋白质的更新率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内质网中细胞色素b3的半衰期约120天,但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
中尤以胸腔积液;组织间液、腹腔积液及生殖器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药物能透过胎盘,但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很低。亚胺培南的蛋白结合率约为20%,西司他丁的蛋白结合率约为40%,两者的半衰期均为1.0h。肾功能损害者,亚胺培南的半衰期可延长至2.9~4.0h,西司他丁半衰期可延长至13.3~17.1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后10h内,70%~76%的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
为1,478ng·hr/ml;餐后用药,达峰时间为7.71小时,血浆峰浓度为79ng/ml,AUC(0-24小时)为841ng·hr/ml。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90%。维拉帕米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平均半衰期为2.8~7.4小时,在加量期可能延长。长期口服(间隔6小时给药至少10次)半衰期增加至4.5~12.0小时。老年病人的清除半衰期可能延长。口服维拉帕米后5天内大约70%以代谢物由尿中排泄,16%...
中尤以胸腔积液;组织间液、腹腔积液及生殖器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药物能透过胎盘,但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很低。亚胺培南的蛋白结合率约为20%,西司他丁的蛋白结合率约为40%,两者的半衰期均为1.0h。肾功能损害者,亚胺培南的半衰期可延长至2.9~4.0h,西司他丁半衰期可延长至13.3~17.1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后10h内,70%~76%的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
中尤以胸腔积液;组织间液、腹腔积液及生殖器组织中药物浓度较高。药物能透过胎盘,但难以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很低。亚胺培南的蛋白结合率约为20%,西司他丁的蛋白结合率约为40%,两者的半衰期均为1.0h。肾功能损害者,亚胺培南的半衰期可延长至2.9~4.0h,西司他丁半衰期可延长至13.3~17.1h。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给药后10h内,70%~76%的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排...
核素衰变遵循的规律,即指数衰变规律:Nt=N0e-λt式中Nt为经过t时间后的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N0为t=0时间的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λ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t为经过的时间;e为常用对数的底。半衰期系指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用(T1/2)表示。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特定的半衰期,它与该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λ)关系如下:T1/2=0.693/λ放射...
e-λt(注):“e-λt”表示e的-λt次方。式中N[t]为t时间的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N[0]为t=0时间的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λ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t为经过的时间;e为自然对数的底。半衰期系指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用(T[1/2])表示,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特定的半衰期,它与该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λ)关系如下:0.693T[1...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结合率为88%~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可能还可略高。口服后4~12h血药浓度达峰值,生物利用度约98%,有效血药浓度为10~20mg/L。每天口服300mg,7~10天可达稳态浓度。苯妥英钠的半衰期平均为22h。长期服用者,半衰期为15~95h,甚至更长。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其中主要为羟基苯妥英钠(约占50%~70%),经肾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儿童的药动学较特殊,早产儿的表...
为17μg/ml和0.6μg/ml。广泛分布于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房水和乳汁中,且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数倍。可透过胎盘屏障,但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低。蛋白结合率为20%~25%。半衰期约为1.5小时,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7~20小时。12%~50%的药物在肝脏代谢,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氨苄西林给药后吸收良好。正常人空腹口服0.5g、1g,2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为17μg/ml和0.6μg/ml。广泛分布于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房水和乳汁中,且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数倍。可透过胎盘屏障,但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低。蛋白结合率为20%~25%。半衰期约为1.5小时,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7~20小时。12%~50%的药物在肝脏代谢,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氨苄西林给药后吸收良好。正常人空腹口服0.5g、1g,2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头孢哌酮蛋白结合率很高,为70%~93.5%。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1g的分布容积分别为11.4、12.6和13.6L/kg,半衰期分别为2.45、1.99和2.27h。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或肝硬化以及胆道梗阻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肝硬化患者血药峰浓度较低,可能与分布容积增加有关,其半衰期延长可能与肝排泄减少和分布容积增加有关。...
肠道吸收,达峰时间约为2小时。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为0.41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7%~20%。可透过胎盘,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4~1/3。乳汁、汗液和泪液中药物浓度极低。消除半衰期为1~1.3小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约7小时。单次口服0.25g和0.5g后,分别有24%和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约60%的口服药量于6小时内以原形经肾随屎液排出;20%的口服量则...
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很高,在肺、扁桃体及前列腺等靶组织内浓度高于大多数常见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阿奇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7%,食物可减少其生物利用度约50%,故宜空腹服用。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是红霉素的32倍)。阿奇霉素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消除率分别23L/kg和每分钟10ml/kg,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血浆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约为35~48h。50%以上的给药量以原形经...
林口服不吸收。正常人肌内注射1g后0.71小时达血药峰浓度52.2mg/L,蛋白结合率为17%~22%,在骨、心脏等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脑膜有炎症时在脑脊液中也可达到相当浓度。肾功能正常者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6~1.2小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可延长至3.3~5.1小时,在肝内不代谢。哌拉西林通过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非肾(主要经胆汁)途径清除。静脉注射1g后,12小时尿中排...
为17μg/ml和0.6μg/ml。广泛分布于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房水和乳汁中,且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数倍。可透过胎盘屏障,但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低。蛋白结合率为20%~25%。半衰期约为1.5小时,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7~20小时。12%~50%的药物在肝脏代谢,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氨苄西林给药后吸收良好。正常人空腹口服0.5g、1g,2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为17μg/ml和0.6μg/ml。广泛分布于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房水和乳汁中,且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数倍。可透过胎盘屏障,但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低。蛋白结合率为20%~25%。半衰期约为1.5小时,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7~20小时。12%~50%的药物在肝脏代谢,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氨苄西林给药后吸收良好。正常人空腹口服0.5g、1g,2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为17μg/ml和0.6μg/ml。广泛分布于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房水和乳汁中,且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数倍。可透过胎盘屏障,但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低。蛋白结合率为20%~25%。半衰期约为1.5小时,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7~20小时。12%~50%的药物在肝脏代谢,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氨苄西林给药后吸收良好。正常人空腹口服0.5g、1g,2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为17μg/ml和0.6μg/ml。广泛分布于胸腹腔积液、关节腔积液、房水和乳汁中,且浓度较高。胆汁中浓度高于血药浓度数倍。可透过胎盘屏障,但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能力低。蛋白结合率为20%~25%。半衰期约为1.5小时,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7~20小时。12%~50%的药物在肝脏代谢,部分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氨苄西林给药后吸收良好。正常人空腹口服0.5g、1g,2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
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很高,在肺、扁桃体及前列腺等靶组织内浓度高于大多数常见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阿奇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7%,食物可减少其生物利用度约50%,故宜空腹服用。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是红霉素的32倍)。阿奇霉素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消除率分别23L/kg和每分钟10ml/kg,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血浆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约为35~48h。50%以上的给药量以原形经...
林口服不吸收。正常人肌内注射1g后0.71小时达血药峰浓度52.2mg/L,蛋白结合率为17%~22%,在骨、心脏等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脑膜有炎症时在脑脊液中也可达到相当浓度。肾功能正常者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0.6~1.2小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者可延长至3.3~5.1小时,在肝内不代谢。哌拉西林通过肾(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和非肾(主要经胆汁)途径清除。静脉注射1g后,12小时尿中排...
列腺及其他泌尿生殖道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均可达有效治疗水平。但在母乳中含量很低。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血药峰值浓度与剂量成正比。罗红霉素蛋白结合率在血药浓度2.5mg/L时为96%,清除半衰期为8.4~15.5h,远比红霉素长。药物主要随粪便以原形药物排泄,也有部分以脱糖代谢物排泄。另有约7.4%经尿液排出。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增大。严重肝硬化患...
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头孢哌酮蛋白结合率很高,为70%~93.5%。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1g的分布容积分别为11.4、12.6和13.6L/kg,半衰期分别为2.45、1.99和2.27h。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或肝硬化以及胆道梗阻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肝硬化患者血药峰浓度较低,可能与分布容积增加有关,其半衰期延长可能与肝排泄减少和分布容积增加有关。...
透过胎血屏障。95%以上的药物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形式排泄。头孢唑啉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自尿排出。80%~90%的给药量于24h内自尿排出。正常成人半衰期为1.4~1.8h,当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延长,晚期肾衰竭患者的半衰期可延长至18~36h。1周内新生儿的半衰期为4.5~5h,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适应证:头孢唑林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
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很高,在肺、扁桃体及前列腺等靶组织内浓度高于大多数常见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阿奇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7%,食物可减少其生物利用度约50%,故宜空腹服用。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是红霉素的32倍)。阿奇霉素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消除率分别23L/kg和每分钟10ml/kg,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血浆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约为35~48h。50%以上的给药量以原形经...
肠道吸收,达峰时间约为2小时。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为0.41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7%~20%。可透过胎盘,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4~1/3。乳汁、汗液和泪液中药物浓度极低。消除半衰期为1~1.3小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约7小时。单次口服0.25g和0.5g后,分别有24%和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约60%的口服药量于6小时内以原形经肾随屎液排出;20%的口服量则...
肠道吸收,达峰时间约为2小时。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为0.41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7%~20%。可透过胎盘,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1/4~1/3。乳汁、汗液和泪液中药物浓度极低。消除半衰期为1~1.3小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约7小时。单次口服0.25g和0.5g后,分别有24%和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约60%的口服药量于6小时内以原形经肾随屎液排出;20%的口服量则...
,生物利用度为50%~75%,约30min起效,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h,作用维持4h。静脉注射后5min起效,30min内尿Na+排出量可高达用药前的25倍,24h内排尿量可达8~10L。血浆半衰期为0.2~0.25h。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可延长至10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9%,但尿毒症和肾病变患者,蛋白结合率降低。肝内分布浓度较高,约1/3经肝脏从胆汁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仅少量在肝...
,生物利用度为50%~75%,约30min起效,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h,作用维持4h。静脉注射后5min起效,30min内尿Na+排出量可高达用药前的25倍,24h内排尿量可达8~10L。血浆半衰期为0.2~0.25h。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可延长至10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9%,但尿毒症和肾病变患者,蛋白结合率降低。肝内分布浓度较高,约1/3经肝脏从胆汁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仅少量在肝...
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头孢哌酮蛋白结合率很高,为70%~93.5%。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1g的分布容积分别为11.4、12.6和13.6L/kg,半衰期分别为2.45、1.99和2.27h。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或肝硬化以及胆道梗阻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肝硬化患者血药峰浓度较低,可能与分布容积增加有关,其半衰期延长可能与肝排泄减少和分布容积增加有关。...
,生物利用度为50%~75%,约30min起效,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h,作用维持4h。静脉注射后5min起效,30min内尿Na+排出量可高达用药前的25倍,24h内排尿量可达8~10L。血浆半衰期为0.2~0.25h。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可延长至10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9%,但尿毒症和肾病变患者,蛋白结合率降低。肝内分布浓度较高,约1/3经肝脏从胆汁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仅少量在肝...
药量为0.5g或1g可在体内达到良好分布,如痰液,肺组织,胆汁,胆囊,肠腹腔内,但在脑脊液的浓度为血浓度的8%~16%。其脑脊液中的清除率(t1/2为7.4h)明显低于血中(t1/2为1.0h)。半衰期约为1h,尿回收率约为60%~75%,主要从肾排泄;因此肾功能减退者就可能使其在体内蓄积,半衰期延长,故肾功能减退的患者应按肌酐清除率相应减少剂量。半衰期与肾功能: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半衰...
透过胎血屏障。95%以上的药物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形式排泄。头孢唑啉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自尿排出。80%~90%的给药量于24h内自尿排出。正常成人半衰期为1.4~1.8h,当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延长,晚期肾衰竭患者的半衰期可延长至18~36h。1周内新生儿的半衰期为4.5~5h,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适应证:头孢唑林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
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很高,在肺、扁桃体及前列腺等靶组织内浓度高于大多数常见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阿奇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7%,食物可减少其生物利用度约50%,故宜空腹服用。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是红霉素的32倍)。阿奇霉素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消除率分别23L/kg和每分钟10ml/kg,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血浆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约为35~48h。50%以上的给药量以原形经...
透过胎血屏障。95%以上的药物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形式排泄。头孢唑啉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自尿排出。80%~90%的给药量于24h内自尿排出。正常成人半衰期为1.4~1.8h,当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延长,晚期肾衰竭患者的半衰期可延长至18~36h。1周内新生儿的半衰期为4.5~5h,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适应证:头孢唑林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
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头孢哌酮蛋白结合率很高,为70%~93.5%。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1g的分布容积分别为11.4、12.6和13.6L/kg,半衰期分别为2.45、1.99和2.27h。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或肝硬化以及胆道梗阻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肝硬化患者血药峰浓度较低,可能与分布容积增加有关,其半衰期延长可能与肝排泄减少和分布容积增加有关。...
中头孢哌酮浓度随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增高,与脑脊液中细胞数无关。头孢哌酮蛋白结合率很高,为70%~93.5%。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1g的分布容积分别为11.4、12.6和13.6L/kg,半衰期分别为2.45、1.99和2.27h。病毒性肝炎、酒精脂肪肝或肝硬化以及胆道梗阻患者的半衰期延长。肝硬化患者血药峰浓度较低,可能与分布容积增加有关,其半衰期延长可能与肝排泄减少和分布容积增加有关。...
,生物利用度为50%~75%,约30min起效,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h,作用维持4h。静脉注射后5min起效,30min内尿Na+排出量可高达用药前的25倍,24h内排尿量可达8~10L。血浆半衰期为0.2~0.25h。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可延长至10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5%~99%,但尿毒症和肾病变患者,蛋白结合率降低。肝内分布浓度较高,约1/3经肝脏从胆汁排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仅少量在肝...
胞及纤维母细胞内浓度很高,在肺、扁桃体及前列腺等靶组织内浓度高于大多数常见病原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阿奇霉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37%,食物可减少其生物利用度约50%,故宜空腹服用。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是红霉素的32倍)。阿奇霉素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消除率分别23L/kg和每分钟10ml/kg,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血浆消除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约为35~48h。50%以上的给药量以原形经...
透过胎血屏障。95%以上的药物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形式排泄。头孢唑啉不被代谢,主要以原形通过肾小球滤过,部分通过肾小管分泌自尿排出。80%~90%的给药量于24h内自尿排出。正常成人半衰期为1.4~1.8h,当肾功能减退时,半衰期延长,晚期肾衰竭患者的半衰期可延长至18~36h。1周内新生儿的半衰期为4.5~5h,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适应证:头孢唑林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