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13/2/28 0:29:21
摘要:
细胞免疫功能在机体防御、自身稳定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是机体免疫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细胞免疫检验,主要检测细胞表面受体及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反映免疫活性细胞的数量与功能来判定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从而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的依据。目前的检测项目有T细胞(T细胞亚群)、K细胞、NK细胞、B细胞的数量和T淋巴细胞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淋巴因子测定等。
查看全文 [ 1103字 ]
发病前血中已有较高的中和抗体,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⑺免疫功能状态的检查包括体液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免疫的检查,尤其是后者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的方法有: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也有人利用非特异性抗原如植物血凝素(PHA)、纯化蛋白衍生物(PPD)、链激酶-链道酶(SK-SD)、念菌素、腮腺素等做皮内注射,观察其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此法虽非特异性,但方法简便,具有
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G系。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10)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
免疫因素 部分萎缩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受损伤的粘膜的浆细胞内,都可找到抗壁细胞抗体。此种原因的萎缩性胃炎主要为胃体胃炎。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弥漫性的淋巴细胞浸润。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与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有重要意义。 1.5 综合性病因论 例如: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慢性感染灶的细菌或病毒长期刺激胃粘膜而发生胃炎。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症可使胃长期
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100×109/L患者,属高危型白血病,易发生颅内出血、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早期死亡率高)。笔者对20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行白细胞单采治疗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与设备 美国Baxter公司产Cs3000血细胞分离机、Cs3000专用一次性全封闭管道(Kit4R2230)、CIS-F820血细胞计数仪(日本株式会社
【关键词】干化学分析尿液白细胞镜下计数白细胞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及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快速简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欢迎。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太多,在临床尿液常规的检验中,经常遇到经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有问题而光学显微镜下肉眼观察却无异常改变的尿液标本,尤其是白细胞,临床医生常怀疑结果的准确性,为此,我们随机选择了门诊和住院部病人1200例,尿液进行干化学分析检测与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的结果对比,现将结果
正常人血液中含有大量白细胞,从献血者采集的单位全血中含有各类白细胞(WBCs)总量达(2~3)×109个。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同血制品异体输用时产生许多副作用,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1]。此外,白细胞的输入还可能传播相关病毒,因此血制品中残留的白细胞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应予以去除。目前我国部分血站已开始向临床供应去白细胞的全
2006年09月25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Vol.10No.4P.193-1964(上海)为了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白细胞介素(IL)-23和IL-12的调节作用。研究者取78例SLE患者[以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进行活动性评分]和正常对照36名,分别抽提SLE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m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伊利诺依大学王霏教授和他的同事李栋(生物谷专访李栋博士)等人建立了一个新的方法来研究造血干细胞向成熟白细胞分化,而后者对于机体防御外界感染或者损伤的免疫系统非常重要。这个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来研究髓系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我们对于髓系细胞疾病如白血病的认识和处理。该项成果发表于10月18日的BLOOD上。髓系干细胞一般来自于骨髓,会终末分化为白细胞,比如中性粒细胞等。如果在这个分化过
2005年09月21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Vol.9No.5P.297-2997(成都)为了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血清sIL-2R和IL-6水平;利用德灵BN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
C1Inhibitor:RegulationofVascularPermeabilityandInhibitionofLeukocyteMigrationAcrosstheVascularEndotheliumAlvinE.DavisIII,M.D.SeniorInvestigator,CBRInstituteforBiomedicalResearchProfessorofPediatrics,H
【摘要】目的探讨益寿饮对老年肾虚血瘀证患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4例肾虚血瘀证老年人用益寿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衰老症状及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结果益寿饮治疗后的衰老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益寿饮能够提高老年肾虚血瘀证患者产生白介素-1(IL-1)
2007年02月13日中医杂志2006Vol.47No.11P.844-84510(邯郸)为了探讨扶正化瘀平喘法对哮喘发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研究者将95例哮喘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采用扶正化瘀平喘法配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46例只用舒利迭.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儿血清IL-5、IL-8含量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
【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去除术后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HLAL)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连续流式血细胞分离机CS-3000Plus对3例HLAL患者进行白细胞去除后诱导缓解化疗。结果患者术后外周血象WBC变化明显,Hb和PLT变化不明显,诱导化疗后全部缓解。结论白细胞去除术加联合化疗治疗HLAL,效果良好。 关键词高白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超
2006年07月05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Vol.15No.2P.107-10916(兰州)为了探讨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与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表达。研究者将4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SAP组,采用3.5%牛磺胆酸钠(1ml/kg)胰胆管内逆行注射诱导大鼠SAP模型。动态定量测定肺湿重系数、腹水量、血清淀粉酶、IL-10、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二):白细胞分化抗原 机体免疫系统是由中枢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和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或其它介质间接的作用。免疫细胞间或介质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膜分子,包括细胞表面的多种抗原,受体和其它分子,细胞膜分子通常也称为细胞表面标记(cellsurfacemarker)。免疫
第一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 机体免疫系统是由中枢淋巴器官、外周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组成。免疫应答过程有赖于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间直接接触和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或其它介质的相互作用。免疫细胞间或细胞与介质间相互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膜分子,包括细胞表面的多种抗原、受体和其它分子。细胞膜分子通常也称为细胞表面标记(cellsurfacemarker)。免疫细胞膜分子的研究对于深
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但胃炎的发病过程中是否有免疫因素参与,尚无定论。此外,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有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体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可能有重要意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
输血实际上是一种组织移植过程,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HLA同种免疫、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同时,白细胞还是嗜白细胞病毒的载体,如巨细胞病毒(MCV)、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Ⅰ/Ⅱ)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输血可能导致这些病毒经血传播及潜伏病毒的激活。通
2005年02月23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Vol.13No.10P.658-660为了探讨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呼吸科学者观察40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1天血糖和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比较。白细胞介素-6应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血糖变化的相
脂蛋白处理的内皮细胞能够刺激单核细胞结合并产生化学趋化因子,这些因子可以引起炎症以及内皮损伤和功能异常。对于先兆子痫患者,循环中易于被氧化的LDL颗粒增多。在本实验中科研人员对氧化脂蛋白对妊娠大鼠白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 应用在体显微成像技术,研究者观察了妊娠大鼠肠系膜白细胞因ox-LDL引起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及其对荧光标记的ox-LDL摄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和非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库血经白细胞滤器过滤后,其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免疫球蛋白(G,A,M)的含量变化,红细胞膜脆性的前后变化。方法将过滤前后的库血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分析其中的某些化学组分的变化。结果去白细胞滤器对库血的白细胞的滤过率可达99.1%,而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血小板的回收率在75%以上。红细胞脆性过滤前后无明显差异,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无明显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治疗中白细胞的变化。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小剂量治疗、有效剂量治疗、维持量治疗四个阶段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加以分析。结果白细胞在治疗中的变化与精神药物种类之间无关系,与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药物剂量有关。结论应用精神药物达有效剂量时均应经常复查白细胞总数。根据白细胞下降的程度而调节药物剂量。避免白细胞下降过低而引起其它并发症。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药物白细
2001~2003年我院收治6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随着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增高,出现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30~50岁,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第10次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住院治疗期间进行肝功、肾功、总蛋白、白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测定尿液白细胞之间结果的分析,找出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的最佳检测方法。方法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镜检法同时对1894例尿液标本进行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结果为阴性者,镜检法检出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4个/HP)的占1.1%,而白细胞镜检范在0~4个/HP时(正常范围)尿分析仪与结果呈阳性(±~+++)却占34.87%。结论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测
妊娠妇女白细胞一般情况下比正常人偏高,白细胞数(10.3±3.0)×109/L。少数妊娠妇女除白细胞增高外,尚可见少量幼稚粒细胞,且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分娩1周后此现象消失。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妇女,妊娠期白细胞一直明显增高,且血涂片中经常可见幼稚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持续增高,至分娩时达到高峰,直至分娩8周后才恢复正常,现报告如下。 孕妇,30岁,因“尿频、小指麻木、白细胞增多”于2004年7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与预后的关系及机理。方法对119例突发性耳聋病例按白细胞不同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探讨。结果(1)白细胞升高组与正常组突聋患者的听阈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2)治疗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均高的突发性耳聋有效率明显低于白细胞正常组(P0.05)。结论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增高对突聋的疗效有不良的影响。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预
【摘要】目的检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探讨CRP水平、白细胞计数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测定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以及30例正常者(对照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比较各组CRP水平。根据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分组观察其心脏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我院2002年在无锡市率先应用中坚实业(深圳)有限公司生产的SPW-1A型白细胞增生仪进行升白治疗,2003年1~5月共治疗肿瘤病人39例,治疗前白细胞数平均3.5618×109/L,治疗后白细胞数平均6.8236×109/L。在所观察的39例患者中,经免疫升白治疗后白细胞数升高的总有效率为:97.44%。通过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2003年6月18日~12月8日无锡市中医院肿瘤科又开展了561
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我们以凯西莱对肿瘤化疗致肝损害及白细胞减少的预防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对象均为住院化疗病人,共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2~74岁,平均52.5岁,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其中肺癌18例(小细胞肺癌7例、非小细胞肺癌11例)、大肠癌9例、胃癌5例、乳腺癌13例、卵巢癌7例、头颈部癌8例。化疗前常规检查肝肾
【摘要】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LA-B27的测定,探讨HLA-B27水平,正确评价HLA-B27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技术进行人外周血白细胞的HLA-B27检测。结果采用该方法对各组病人外周血HLA-B27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70例,B27阳性3例,阳性率4.2%,48例原因不明的腰腿痛病人中B27阳性11例,阳性率22.8%,本组临床拟诊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
【摘要】目的为减少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对肝癌的前期病变和亚临床型肝癌患者实施免疫增强治疗。方法采用白细胞介素-2小剂量、长疗程、阶段性用药,同时口服冬虫夏草制剂,对甲胎蛋白200ng/ml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9例,治疗3~4个月,随访1年。结果近期显效率71.8%,有效率87.2%,可间歇多疗程治疗,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疗法对HBV相关的肝癌前期病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提取23例OA病变轻微患者(OA组)、28例OA病变严重患者(OA组)、6例对照者(盘状半月板组)的滑膜组织及关节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MMP-13的阳性细胞率及通过夹心ELISA法测定膝关节滑液中IL-1、MMP-13含量。结果本组57份膝
2005年09月21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Vol.9No.6P.321-3249(北京)为了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04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与表达,研究者应用显微注射技术将HLA-B2704基因注入C57BL/6×昆明鼠和昆明鼠×昆明鼠F0代受精卯,出生动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及Southern杂交鉴定。阳性者进行反转录(RT)-PCR和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其在mRN
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技术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对血液质量、输血疗法和血液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近年来,国际上主要关注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各种效应,应用白细胞过滤器有效去除成分血中白细胞,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1去除白细胞的临床意义1.1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率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是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其主要原因是多次输血的患者因同种免疫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所致,而目前
2005年06月20日中华眼科杂志2005Vol.41No.2P.141-14413(北京)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在铁粉诱发早期眼内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者将新西兰雄性白兔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晶状体内铁粉异物组、晶状体内铁性异物+前房注射水溶性细胞白介素2受体(SIL-2R)组,每组8只眼。分别于手术后3、5、7、10d,对各组兔眼的前房炎性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各组家兔眼房水中的I
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并发症,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自2002~2004年应用卡铂及白细胞介素Ⅱ行腹腔热灌注化疗3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男16例,女14例,年龄32~74岁,平均54岁,其中:食管鳞癌7例,胃腺癌术后3例,结肠癌6例,乳腺癌术后4例,卵巢癌术后6例,原发性肝癌2例,淋巴瘤2例。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五加双参片对小鼠白细胞介素2生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五加双参片(4.5g/kg)组。将五加双参片研碎制成混悬液,治疗组0.6ml/次,灌胃,2次/d;对照组给生理盐水0.6ml/次,灌胃,2次/d,两组均连续给药4周后摘除眼球放血,断颈处死小鼠,小鼠脾脏制成悬液,测定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结果五加双参片组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加双参片对白
【摘要】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炎性细胞产生。IL-12具有调节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这种细胞因子的减少或缺失导致Th2细胞的优势分化,诱发哮喘发生。因此深入研究IL-12在哮喘中的发病机制,有可能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患,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行为、心理和机体免疫等诸多
液常常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循环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患者生命,故有效控制胸腔积液为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2001年10月~2004年10月,我们使用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近期疗效,并与单用顺铂对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B超、CT、X线等影像学证实显示中~大量积液,多经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治疗组3
【摘要】白细胞计数、分类在血液病检查中是非常重要的项目,常因仪器取代人工镜检使异常细胞漏检而致结果偏高。本文通过不同病例比较,在机测提示有异常时每份标本人工计数并涂片分类可获得满意效果,从而提高分类计数的质量。 白细胞计数、分类在血液检验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的基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手工镜检操作项目均由自动化仪器所取代,特别是血液分析仪广泛应用,不少
2005年07月13日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5Vol.26No.2P.84-865(武汉)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研究者随机将20只裸鼠(免疫缺陷鼠)及20只BABL/c小鼠分别等分为2组,共计4组。A组:裸鼠对照组;B组:裸鼠实验组;C组:BABL/c小鼠对照组
众所周知,输血前去白细胞可以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HL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及输血相关病毒(MCV,HIV,HTLV-Ⅰ/Ⅱ)的传播。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有过滤法和离心法两种,其中又以过滤法最为高效、简便。白细胞过滤器作为一种外源性生物材料,在强调其高效率的白细胞去除率的同时亦应考虑对血液质量的影响。为此,笔者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测试,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用血:
现代研究表明[1],白细胞介素-6(IL-6)高水平持续存在,可促进肝炎的慢性化和纤维化发展。我们在观察溶肝冲剂临床抗肝纤维化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对乙型慢活肝(CAHB)IL-6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1990年上海会议慢活肝诊断标准的CAHB患者80例,所有患者HBsAg、HBeAg、抗HBc、LgM阳性(RIA法),其中住院患者58例,门诊患者2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
2005年11月18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Vol.9No.7P.385-38825(南京)为了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的两个氨基酸位点ile50val和gln576arg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CR-RFLP)及DNA测序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ile50/il
【摘要】目的研究从内地不同地区急进高原人群和其在高原环境中居住半年后白细胞内感染附红细胞体的对比分析。方法取富含白细胞的抗凝血液1份,加蒸馏水或1%HCl2份稀释混匀,使其溶血10min,取15μl制作压片然后用油镜观察。结果从陕西、河南、四川、江苏省急进高原人群3天内附红细胞体感染白细胞率为31.60%,经过高原环境中生活工作半年后的调查,附红细胞体感染白细胞率为60.41%。结论高海拔地区的
周压痛(±),肠鸣音7~10次/min。EKG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T33.25nmol/L,T4221.00nmol/L,TSH0.09mIU/L。血常规:红细胞5.27×1012/L,白细胞0.4×109/L,粒细胞0.1×109/L,血小板141×109/L。电解质:K+2.61mmol/L,Na+123.5mmol/L,Ca2+1.74mmol/L。入院60h主诉胸闷,呼吸困难,
。咽部轻度充血,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无阳性体征。给予青霉素80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除继续口服环丙沙星外,未用其它药物。1日内观察,体温呈稽留热型,下午较上午和晚上略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8×109/L,中性粒细胞0.67,淋巴细胞0.33。物理降温效果不佳,体温仍在38.5℃以上,血培养阴性,次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3×109/L,中性粒细胞0.65,骨髓象基本正常,粒/红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干预治疗能否控制再次化疗引起的白细胞(WBC)减少及其机制。方法治疗组60例,为再次或多次化疗患者,来院即结合中医中药辨证升白细胞治疗;对照组60例,待再次化疗后出现WBC减少再行升WBC治疗;比较两组WBC水平、白细胞减少症发病率、患者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化疗后,第4天WBC平均数(4.8±1.16)×109/L,第7天(3.4±1.18)×109/L,7天内发生白细胞
疗程后达完全缓解。但口角偏斜仍存,脑脊液蛋白仍高。自动出院,出院后继用COA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泼尼松)方案治疗,出院后3个月突然高热,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外院诊断为颅内出血。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通常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100×109/L,本病例外周血中白细胞高达1390×109/L,临床上罕见。高白细胞可致血液粘滞度增高,易造成脑血管的浸润和栓塞,早期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颅
炎症已经被认为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白细胞总数水平高的病例有较高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冠脉事件的危险性。本文就白细胞总数升高病例和其预后的临床数据及白细胞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些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并通过分析白细胞总数和亚型对确认有急性血管事件的病例进行危险分层。1白细胞总数和冠心病危险性早在1974年,就有研究发现白细胞总数对于心肌梗死有强烈的预示性。白细胞总数的预测价
2005年11月18日中华儿科杂志2005Vol.43No.8P.568-57124(天津)为了研究caspase-1及其底物之一白细胞介素(IL)-18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其意义。研究者112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HIBD3、8、24h、3、6和14d组,每组16只。其中8只采用RT-PCR方法检测caspase-1和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