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百科 测评 计算器
本词条最后修订于2009/12/4 17:29:29
摘要:处方百部10克蜂蜜2匙制法将百部煎汤20克,加蜂蜜调味。功能主治对百日咳有显着疗效。亦适用于新久寒热咳嗽者。用法用量每天2次,顿服。注意百部有小毒,故不宜久服。摘录《经验方》
查看全文 [ 87字 ]
百部又名百条根、百部草,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蔓生百部、直立百部的干燥块根。具有润肺止咳、杀虫的功能。用于新久咳嗽、肺结核、百曰咳、蛲虫病,外用灭虱。 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生产于安徽、湖北、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地;对叶百部产于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广东、安徽、湖南、贵州、福建和台湾等地。对叶百部野生于杂木林或山灌木林中;蔓生百部野生于山坡竹坡下;直立百部野生于山坡(亦有栽培)。百部于秋、冬季节采收
中药百部是一种杀虫止痒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因寄生虫、真菌、螨虫等引起的皮肤病。阴虱病是由于寄生虫阴虱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应用百部外治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常用的方法是百部30g加入500mL水中煎至100mL,直接敷于患处,每日2次。作者:不明
中药名称百部拼音名Baibu英文名RADIXSTEMONAE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l.)Miq.或对叶百部StemonatuberosaLour.的干燥块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性状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
百部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润肺止咳、灭虱杀虫功效,且有抗痨作用。笔者临证习用,不论男女老幼,还是新久寒热之咳,疗效俱佳。 1.新久咳 指咳嗽的病程而言,新咳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多见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病,经西医治疗后发热等基本症状减轻,而咳嗽未愈者,用炙百部加荆芥、桔梗、苏叶等药宣肺止咳治疗见效;久咳是急性咳嗽时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贻误而成,病程较长,病机复杂,用抗生素治疗无
【摘要】目的研究百部乳膏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健康SD大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用健康白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用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百部乳膏对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反应,对白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百部用于治疗蠕形螨病时是较安全的。 CuiChunquan,ShenChenghua,ZhengShanzi,etal. Depar
【摘要】目的分析25%百部酊治疗阴虱病的效果。方法将90例阴虱病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3组,其中Ⅰ组为剔去阴毛,Ⅱ组为局部涂25%百部酊,每天2次,连用5天,Ⅲ组为剔去阴毛后局部涂25%百部酊,方法同Ⅱ组。结果剔去阴毛后涂25%百部酊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100%(36/36);单纯涂药效果次之,治愈率84.85%(28/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3.56,P0.05);单纯剔去阴毛效果差,治
当年,应在穴边用三条小竹或小木条插成三角形支架,相邻的三角支架顶部用竹(木)相连,把藤蔓引上架生长,有利于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块根生长,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①红蜘蛛,发现为害时用0.2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杀。②蜗牛,为害百部幼苗叶片。在早晨日出前在为害处撒石灰粉或茶籽粉防治。 采收百部一般在种植后2~3年可以采收,入冬后藤蔓枯黄时至第二年春植株萌动前进行。(陆善旦)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
根百十每相联,一望浑如部落然。 辟蛀管教无木蠹,除蒸不虑有尸传。 性温寒嗽须臾止,味苦痨虫顷刻损。 去虱秦艽同作末,竹笼熏处可烧烟。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百部味甘微温无毒,入肺经。颂曰: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黄白色,二、三、八月采,曝干用。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
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处方为:百部(蜜制)100g,苦杏仁50g,桔梗50g,桑白皮50g,麦冬25g,知母25g,黄芩100g,陈皮100g,甘草25g,天南星(制)25g,枳壳(炒)50g。2005《中国药典》新增HPLC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5:55:0.0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应不低于2500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叶阳研究员领衔的课题“中药百部传统功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近日荣获了上海市药学会颁发的“2007年度药学科技奖”二等奖。百部为一味传统中药,《本草纲目》等典籍中均记载百部具有止咳、杀虫之功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叶阳课题组从百部中共分离得到生物碱成分95个,其中65个为新生物碱;非生物碱成分93个,其中26个为新的双苄类化合物,并首次实现了利用二维核磁共振等高分辨波谱技术解析百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百部酊治疗阴虱病的疗效。方法外用50%的百部酊涂于患部,干后再涂,连涂3次,每天早晚各治疗1次,连用3天为一疗程。结果阴虱病的治愈率达100%,并对诊断、治疗、预防进行讨论。结论复方百部酊治疗阴虱病疗效显著,价廉易行,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选用。 【关键词】复方百部酊;阴虱病;疗效百部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的干燥块根,含有百部碱、百部次碱及异百部次碱等多种生物碱,这种生物碱能降低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百部酊治疗阴虱病的疗效。方法采用25%百部酊连用3天,每天1次涂搽患处。结果52例患者均获痊愈,不良反应小。结论百部酊杀灭阴虱疗效确切,用法简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阴虱病;百部酊阴虱病大多通过性接触传染,常夫妻同患,局部瘙痒、丘疹,常继发湿疹,促使患者就诊。我们自2000年10月~2006年12月期间,对确诊的52例阴虱病人,采用中药百部酊治疗,效果满意,现
小儿百部止咳糖浆药品名称: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生产企业:四川省内江梓宫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Z-2670-川卫药准字(1994)010050号规格:100ml/瓶剂型:糖浆剂省份:四川申请编号:1997320公告号:23公告日期:2000-3-15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2000-3-15保护终止日:2007-3-15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2000021证书号:2000021保护品种号:ZYB2
小儿百部止咳糖浆药品名称: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生产企业: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ZZ-2670-甘卫药准字(1996)第108304号规格:10ml/瓶、100ml/瓶剂型:糖浆剂省份:甘肃省申请编号:2000355公告号:28公告日期:2001-9-27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2001-7-20保护终止日:2007-3-15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2001323证书号:2000021-1保
百部别名百条根、百部草。为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有润肺止咳平喘、杀虫等功能,主治新久咳嗽、肺劳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虫病、阴痒症,为常用中药材之一。该品广布于我国中部黄河、长江流域各省,多野生于山坡丛林中,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已引野生为家种。百部适应力强,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都可种植,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苗床选择 选择阴凉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用竹刀劈破,去心皮,花作数十条,于檐下悬,令风吹,待土干后,却用酒浸一宿,漉出,焙干,细锉用。忽一窠自有八十三条者,号曰地仙苗。若修事饵之,可千岁也。作者:
[产地分布] 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主产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山东等省。对叶百部主产湖北、广东、福建、四川、贵州等省。 百部 (一)概述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Stemonajaponica(BI.)Miq]的根,以块根入药。内服能润肺止咳,外用可灭虱杀虫,具止痒作用,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黄河、长江流域各省。多半野生于山坡丛林,现在好多地方进行家种。主产陕西、山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序贯疗法中的作用。方法将小儿MP肺炎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并加用中药百部止咳合剂;对照组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结果两组总疗效相近,但治疗组显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儿MP肺炎序贯疗法中加用中药较单用西药者疗效更佳。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百部合剂;序贯疗法 Effects
[摘要]目的观察桑桔百部汤对外感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口服桑桔百部汤治疗,对照组辨证应用急支糖浆或者养阴清肺、羚羊清肺、二陈丸、复方甘草片等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服用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50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平
(皆出四川。)《饮膳正要》元忽思慧公元1314-1320年
烂茶叶经霜老茶叶纲目茶子、茶油俱载,惟茶根及烂叶经霜老茶叶未收,故补之。口烂救生苦海∶茶树根煎汤代茶,不时饮,味最苦,食之立效。《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765年
\r百部\pq42a1.bmp\r治肺寒之咳嗽。甘苦微温。除虫积之稽留。功能独擅。(百部其藤蔓生。其根如天门冬之形。百十连属。若部伍然。但天门冬味甘而润。百部味苦而枯。天门冬寒而百部热。故虽皆入肺治嗽。一治寒嗽。一治热嗽。为不同。其杀虫之功。尤为百部所独擅也。)《本草便读》清张秉成公元1644-1911年
百部,味甘、苦,气微温而寒,无毒。专入肺经,亦入脾、胃。止肺热咳嗽上气,治传尸骨蒸,杀寸白蛔虫。洗衣除虱,烧汤洗牛马身,虱不生;烧烟薰树木,蛀虫即死;人家烧烬,尽逐蠓蝇。此物杀虫而不耗气血,尤有益于人。但其力甚微,用之不妨多也,然必于参、茯、、术、归、芎同用为佳。大约用百部自一钱为始,可用至三四钱止,既益肺、胃、脾之气,又能杀虫。倘痨病有传尸之虫者,须用地骨、沙参、丹皮、熟地、山药共用为妙矣。或问
治痘遍身无皮,脓水不已。茶叶拣尽粗梗,水煮取起,湿铺床上,草纸隔层,令儿睡上一夜,则脓水皆干。《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4-1911年
服雄黄或地浆均可解。《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服雄黄或地浆水。《奇效简便良方》
炒芝麻一盅,拌雄黄末二分,开水送。三日后单食芝麻,若止,爱食壁土,用壁土末煎黄连汁和饼食之。《奇效简便良方》
红花椒炒,研末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丸,茶汤下。《奇效简便良方》
《别录》中品)【释名】婆妇草(《日华》)、野天门冬(《纲时珍曰∶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集解】弘景曰∶山野处处有之。其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但苗异尔。《博物志》云∶九真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切短,含咽汁,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即百部也。其土肥润,是以长大也。藏器曰∶天门冬根有十余茎,根圆短,实润味甘;百部,多者五、六十茎,根长尖内虚,味苦不同,苗
润肺,杀虫甘苦微温。能润肺,治肺热咳嗽(苦能泻热)。有小毒,杀蛔、蛲、蝇、虱,一切树木蛀虫(触烟即死)。治骨蒸传尸,疳积疥癣(皆有虫。时珍曰∶百部亦天冬之类,故皆治肺而杀虫,但天冬寒,热嗽宜之;百部温,寒嗽宜之)。根多成百故名。取肥实者,竹刀劈去心皮,酒浸焙用。《本草备要》清·公元1644-1911年汪昂
微温,有小毒。主咳嗽上气。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汁,勿令人知,疗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新修本草》唐苏敬等20余人编写公元659年
治肺虚百部(四两)生地黄(五斤取汁熬成稀膏)上将地黄膏和百部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米饮下《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百部白藓皮蓖麻子(去壳)鹤虱黄柏当归生地(各一两)黄蜡(二两)明雄黄末(五钱)麻油(八两)先将百部等七味入油熬枯,滤去渣,复将油熬至滴水成珠。再用黄蜡试水中不散为度。端起锅来,将雄黄末和入,候稍冷,便入瓷盆中收贮。退火听用。《外科十法》清朱世杰公元1644~1911年
主治寒咳肺热疳积遍身黄肿疗癣疥杀蛔虫寸白蛲虫。一切虫类。百虫入耳(炒研去涂耳门)百部丸。百部(炒)麻黄各三两。杏仁四十粒。(去皮炙微炒研入)研末。煮熟枣和皂角子大。每服二三丸。日三四次。或加松子仁五十个。蜜丸含化。治小儿肺寒壅咳微喘有痰。百部膏。百部不拘多少。水熬成膏。口含化下。治经年咳嗽。又方。百部白藓皮麻子仁生地黄柏当归各一两。麻油八两。入药熬枯。去滓复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黄蜡二两。试水不散为
亦天门冬之类。蔓生。叶颇似竹。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十五六枚。黄白相连。秋八月采。晒干。根味甘微苦。气微温微寒。入肺。主咳嗽上气。愈肺热久嗽。能润肺保肺。治疳杀蛔蛲(腹中虫)寸白诸虫。百部亦有苦而微甘者。然当取甘胜如本经所云为是。不然苦泄胜。何能保(虚。不宜服。暴嗽。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煎服二合。(肘后)一方。捣百部自然汁。和生尖根〔论〕百部与天冬。类皆治肺之剂。第天冬气寒味苦。后有微甘。的属以寒
\r百部根\pd186A.bmp\r微温。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微寒。主咳嗽上气。陶隐居云∶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疗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今按陈藏器本草云∶百部根,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
\r百部\ph189.bmp\r根,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春生苗,作藤蔓;叶大而尖长,颇似竹叶,面青色而光;根下作撮如芋子,一撮乃十五、六枚,黄白色。二月、三月、八月采,曝干用。古今方书治嗽多用。葛洪主卒嗽,以百部根、生姜二物,各绞汁,合煎,服二合。张文仲单用百部根,酒渍再宿,大温,服一升,日再。《千金方》疗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捣绞取汁,煎之如饴,服方寸匕,日三
百部白藓皮鹤虱蓖麻仁生地黄黄柏当归(各一两)麻油(半斤)各药熬枯。去渣。入黄占。《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公元1912-1949年
治大人、小儿秃疮。秃疮方。金毛狗脊(去毛)黑狗脊蛇床子(炒)马兜铃根(四味各一两)硫黄(研)秦艽百部(上件为细末,生麻油调涂疮上。《杨氏家藏方》宋杨倓公元960-1279年
治久新咳嗽唾稠粘气息不通嗽有脓血咽中腥臭喘息有音百部(三两)五味子干姜紫菀甘草桂(各一两)升麻(半两)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食后临卧熟水下《鸡峰普济方》宋张锐公元960-1279年
\r百部\pj211.bmp\r味甘、苦,气微温。又云∶微寒。无毒。一云∶有小毒。随处生长,用惟取根。劈开去心,酒浸火炒。主肺热上气,止年久咳嗽急求;治传尸骨蒸,杀寸白蛔虫须用。又专治虱,亦可去疳。烧汤洗牛马身虱不生,烧烟熏树木蛀虫即死。人家烧烬,尽逐蠓蝇。《本草蒙筌》明陈嘉谟公元1368-1644年
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两炒)麻黄(去节)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公元1032~ll13年
治肺气不调,咳嗽喘急,胸膈烦闷,唇干口燥,面目浮肿,咽嗌不利,积久不脓血者,亦宜服之。天门冬(去心,一斤)杏仁(去皮、尖,炒)黄百部根(各六两)栝蒌根(十六两)四两)上同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乌梅甘草汤温下,食后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微温,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气。山野处处有。根数十相连,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火炙酒渍饮之。治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洗牛犬虱即去。《博物志》云∶九真有一种草似百部,但长大尔。悬火上令干,夜取四五寸短切,含咽汁,勿令人知,治暴嗽甚良,名为嗽药。疑此是百部,恐其土肥润处,是以长大尔。(《大观》卷九,《政和》二二五页)《本草经集注》南朝·梁陶弘景公元502-557年
\r百部\pb124.bmp\r,味苦、微甘,性寒。入肺经,润肺。治肺热咳嗽、消痰、定喘、止虚劳咳嗽,杀虫。《滇南本草》明兰茂公元1396-1476年
味苦。性微寒。无毒。正得天地阴寒之气而生。【主治】主咳嗽上气。(别录)治肺热。润肺。(甄权)治传尸骨蒸劳。治疳积。杀蛔虫寸白虫【归经】入肺经。为润肺杀虫之品。【前论】仲淳曰。百部根正得天地阴寒之气。故蜀本云微寒。日华子言苦。若本经言微温者鳌按、纲目以百部为气温而不寒。寒嗽宜之。天冬性寒而不热。热嗽宜之。以此分别。夫百【禁忌】经疏曰。百部味苦。脾虚胃弱人。宜兼保脾安胃药同用。庶不伤胃气。凡用。酒浸《
得天地阴寒之气,故味甘、苦,微温,无毒。与天门冬形相类而用相仿,故名野天门冬,但天门冬治肺热,此治肺寒为别也。《千金方》用百部熬膏,入蜜,不时取服,可疗三十年嗽。《杨氏经验方》∶治遍身黄肿,取鲜百部,捣窨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酒半合,盖在药上,以帛包住,一二日后口内有酒气,则水从小便出,肿自消矣。百部,治久嗽传尸骨蒸,肺热上气,散热清痰,润肺下气,诚久嗽寒嗽之要药也。更杀传尸痨虫,小儿疳热,寸白蛇
温肺、治寒嗽、杀虫。甘苦微温。能润肺温肺。治寒嗽暴嗽久嗽。(苦温能利肺气、千金方、用百部熬膏、入蜜、不时取服、可疗三十年嗽。)杀蛔蛲蝇虱。(同秦艽为末、入竹笼烧烟、熏衣被、去虱、亦可煎汤洗衣被、作汤洗牛犬、去虱。)一切树木蛀虫。(触烟即死。)疗骨蒸传尸。疳积疥癣。(皆有虫、与天门冬形相类而用相仿、故名野天门冬、但天门冬治肺热、此治肺寒为异耳。)能伤胃滑肠。脾胃虚人。须与补气药并行。根多队成百。故名
甘、苦、微温。入手太阴经气分。润肺气,止咳嗽,杀疳蛔及寸白诸虫,疗疥癣及虫蚕咬毒。配生姜,治寒嗽。配秦艽,熏衣去虱。捣取汁,和蜜煎如饴,治三十年嗽。竹刀劈,去心皮花,酒浸焙用。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得配本草》清严西亭公元1644-1911年
苦、甘,微温。去心,酒浸,焙用。《炮炙全书》
苦微甘,小毒。肥白者良。抽去心用则不烦闷。《本经》主咳嗽上气,火炙酒渍饮之。发明百部为杀虫要药。故肺热劳瘵喘嗽,有寸白虫宜之。蛲虫痢及传尸骨蒸多用之。时珍云,天、麦门冬之类皆主肺痰。但百部气温,肺胃寒者宜之。二冬性寒,肺胃热者宜之。脾胃虚人勿用,以其味苦伤胃也。又浓煎洗牛马虱、树木虫蛀,用填孔中,更削杉木塞之,其虫即死,杀虫之功于此可知。《本经逢原》清张璐公元1617-1700年